图书介绍

荒漠碱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荒漠碱土
  • 李述刚,王周琼著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02806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荒漠碱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李连捷3

序言&夏荣基3

1·1地貌和新构造运动3

1·1·1天山北麓前山构造和山间盆地3

1·2天山北麓残存古老洪积扇(砾质)3

1·1·3古老冲积平原高平地(黄土状母质)3

1·1·4两河流域大碛原(砾质)4

1·1·5奇台—木垒老洪积扇(砾质)4

1·2成土母质4

1·2·1乌尔禾—克拉玛依白垩纪砂泥岩4

1·2·2安集海苍棕色层5

1·2·3黄土5

1·3气候、植被与地带性土壤13

1·3·1气候、植被的过渡性特点13

1·3·2荒漠碱化土壤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14

1·3·3植物与盐分的关系14

1·4苏打盐渍化的地球化学特征15

1·4·1地表水与地下水中苏打的积累15

1·4·2哈密地区苏打的强烈积累17

2·1荒漠—半荒漠土壤形成过程18

2·1·1草原土壤形成过程(对比)18

2·1·2北疆温带半荒漠土壤形成过程19

2·1·3荒漠土壤形成过程21

2·2荒漠碱化过程23

2·2·1脱盐碱化过程24

2·2·2粘化过程24

2·2·3铁锰淀积24

2·2·4脱质子作用24

2·2·5无定形SiO2的产生和积累25

2·2·6脱碱化过程25

2·3荒漠—半荒漠碱化土壤类型与分布25

2·3·1苏打盐土31

2·3·2苏打盐碱土32

2·3·3镁质盐碱土32

2·3·4半荒漠碱土32

2·3·5荒漠碱土32

2·3·6苏打草甸碱土33

2·3·7碱化棕钙土33

2·3·8碱化漠钙土34

2·3·9碱化龟裂土37

2·3·10碱化龟裂性土38

3·1脱盐碱化40

3·2pH值和?pH41

3·3高碱度的来源42

3·3·1 CaCO3—CO2—H2O体系42

3·3·2 MgCO3—CO2—H2O体系42

3·3·3苏打(Na2CO3)的水解43

3·3·4碱化土壤代换性钠(和镁)的水解43

3·3·5硅酸钠(Na2SiO3)的水解44

3·3·6碱式碳酸镁等碱性矿物的存在44

3·4可溶性盐分和残余碳酸钠44

3·5碱化土壤分级的国内外概况46

3·6荒漠碱化土壤的分级48

3·6·1钠碱化度分级48

3·6·2水解性碱度49

3·6·3综合数值分析法在荒漠碱化土壤分级中几种不同统计方法的讨论52

3·6·4综合数值分析法在荒漠碱化土壤分级中的应用54

4·1荒漠碱化土壤的机械组成58

4·1·1成土母质的机械组成58

4·1·2土壤的机械组成58

4·2荒漠碱化土壤的分散性62

4·2·1分散度62

4·2·2碱化度系数64

4·2·3土壤硬度66

4·3荒漠碱化土壤的孔隙状况66

4·3·1土壤容重66

4·3·2土壤孔隙度66

4·3·3微结构中的土壤孔隙状况67

4·4荒漠碱化土壤的水分性质67

4·4·1土壤的自然含水量67

4·4·2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68

5·1荒漠碱化土壤的重砂矿物及其变化71

5·1·1土壤的重矿物71

5·1·2土壤重砂矿物的特征及其变化74

5·2荒漠碱化土壤的粘土矿物75

5·2·1粘土矿物组成75

5·2·2粘土矿物特征75

5·2·3土壤的铁质化作用84

5·2·4土壤的粘化作用88

5·3荒漠碱化土壤矿物特征及其产生原因89

6·1土壤有机质92

6·2土壤腐殖质93

6·2·1土壤腐殖质组成93

6·2·2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变化96

6·2·3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96

6·3土壤中的胡敏酸98

6·3·1胡敏酸的元素组成98

6·3·2胡敏酸的红外光谱98

6·3·3胡敏酸的光学性质101

6·3·4胡敏酸的絮凝极限102

6·4土壤和胡敏酸中的氨基酸102

6·4·1土壤中的氨基酸102

6·4·2胡敏酸中的氨基酸105

6·5土壤中的微生物106

7·1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108

7·1·1芽孢杆菌108

7·1·2真菌109

7·1·3放线菌110

7·1·4固氮菌111

7·1·5氨化细菌112

7·2荒漠土壤微生物区系分布特点113

7·3荒漠碱化土壤的酶活性114

8·1恶劣的土壤物理性质116

8·1·1土壤微团聚体116

8·1·2土壤孔隙状况118

8·1·3土壤水分状况118

8·2贫乏的土壤有机质119

8·2·1有机质的影响119

8·2·2腐殖质及结合形态的影响119

8·3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特征119

8·3·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固相最活跃的部分119

8·3·2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结合形态120

8·4土壤养分状况120

8·4·1不同碱化程度土壤的养分状况120

8·4·2土壤磷素状况121

8·4·3土壤氮素124

8·4·4微量元素126

8·5碱化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26

9·1荒漠碱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128

9·1·1铁128

9·1·2锰129

9·1·3锌129

9·1·4铜130

9·1·5钼130

9·1·6硼130

9·2碱化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130

9·2·1碱化土壤中Fe、 Mn、 Zn、 Cu、 Mo和B的含量130

9·2·2碱化土壤剖面中Fe、 Mn、 Zn、 Cu、 Mo含量的分布131

9·2·3碱化土壤中微量元素As、 Ni、 Sr、 Li、 Co、 Se、 Cd的含量132

9·2·4荒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133

9·3果树缺铁黄化133

9·3·1果树缺铁黄化原因134

9·3·2在碱化土壤和高碱性土壤中,腐殖酸铁防治果树黄化病的效果135

10·1下野地灌区次生盐碱化的发生与演变137

10·1·1盐碱化分级和耕地中主要碱化土壤类型概述137

10·1·2下野地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演变趋势140

10·1·3下野地灌区西岸大渠以北次生盐渍化在迅速扩展144

10·2石河子147团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动态146

10·2·1灌区土壤改良条件146

10·2·2 147团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动态147

10·2·3苏打盐渍化的发展149

10·2·4灌区土壤改良措施的评价150

10·3老灌区中次生碱化问题152

10·3·1次生碱化土壤的主要类型152

10·3·2次生镁质碱化问题152

10·3·3老灌区中次生碱化土壤概述153

11·1碱化土的开垦163

11·1·1兵团下野地灌区163

11·1·2奇台—木垒老灌区163

11·1·3乌伦古河两岸灌区163

11·2碱化土上作物的反应163

11·2·1作物对代换性钠的忍耐度163

11·2·2碱化土上冬小麦的反应(在土壤含盐量很低时)164

11·2·3碱化土上中耕作物死亡情况调查164

11·2·4碱化土对中耕作物产量影响165

11·2·5几种主要林木抗盐碱的能力165

11·3碱化土改良165

11·3·1深耕晒垡166

11·3·2碱化土的冲洗170

11·3·3化学改良172

11·3·4风化煤改土效果174

11·3·5不同来源腐殖酸对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80

11·3·6新疆风化煤施用在苏打碱化土壤上水稻的增产效果187

11·3·7压砂188

11·3·8增加土壤有机质189

11·3·9苜蓿改土、轮作倒茬189

11·3·10林业改良191

12·1荒漠碱化土壤环境特征193

12·2荒漠碱化土壤生态系统195

12·2·1干旱区荒漠绿洲农业的发展战略195

12·2·2提高荒漠碱化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