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人民政协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时期人民政协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60287.jpg)
- 张作祖著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6414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人民政协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民政协理论是一门科学2
一、人民政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3
二、人民政协理论的结构3
三、人民政协理论的理论基础4
第二节 人民政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4
一、1948年4月至1949年9月为萌芽和产生阶段5
二、1949年9月至1966年5月为形成阶段6
三、1966年5月至1978年12月为停滞和恢复阶段7
四、1978年12月至199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8
五、1990年至今是丰富完善阶段12
第三节 人民政协理论的科学体系16
第二章 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1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思想17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17
二、统一战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
第二节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20
一、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
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丰富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32
第三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37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37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指导方针38
第四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42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42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45
第五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原则和方式方法48
一、坚持平等相待,充分尊重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及其广大成员48
二、坚持民主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加强共产党的领导48
三、坚持求同存异,正确对待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差异和分歧49
四、坚持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素质49
五、坚持真诚服务,切实帮助党外人士解决实际问题49
六、坚持广交朋友,注重做好党外代表人物工作50
七、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统战工作50
八、坚持抓紧抓细,把各项统战工作落到实处50
第三章 关于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基本理论5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51
一、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形成时期53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发展和经受考验时期56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5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66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6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70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根本区别7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75
一、政治协商75
二、民主监督77
三、参政议政77
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中的作用78
五、支持民主党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79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9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81
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81
三、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82
四、各民主党派要从长期合作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自身建设83
五、继续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和规范化85
第四章 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87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87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89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90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架构90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制度9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1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2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94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94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95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95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实行依法治国96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97
第四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98
一、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9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9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00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1
五、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101
六、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2
第五章 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104
第一节 人民政协建立的时代背景104
一、人民政协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05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人民政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组织准备106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历程108
一、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4年是人民政协的创立时期108
二、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6年是人民政协在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10
三、第三阶段:从1966年至1978年是人民政协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110
四、第四阶段:从1978年至今是人民政协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10
第六章 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113
第一节 人民政协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的精神财富113
一、人民政协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人民政协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13
二、人民政协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114
三、人民政协优良传统是人民政协本质的集中体现114
第二节 人民政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114
一、政治协商,尊重各方115
二、民主监督,广开言路116
三、合作共事,妥善安排118
四、广交朋友,深交朋友121
五、自愿学习,自我教育125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125
一、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优良传统的意义125
二、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126
第七章 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28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128
一、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鲜明的统战性129
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具有党派合作性130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人民民主性131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地位132
一、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最广阔的政治舞台133
二、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34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136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作用138
第八章 人民政协的特点、优势和任务140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特点140
一、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140
二、政治上的最大包容性141
三、工作方式上的民主协商性142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优势142
一、联系广泛143
二、智力雄厚143
三、位置超脱143
四、渠道畅通143
第三节 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144
第九章 人民政协的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148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团结主题149
一、突出团结主题,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50
二、突出团结主题,要不断增强人民政协内部的凝聚力151
三、突出团结主题,要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151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民主主题153
一、突出民主主题,要在政协工作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154
二、突出民主主题,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155
三、突出民主主题,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155
第十章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157
第一节 政治协商157
一、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157
二、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158
三、政治协商的基本要求158
第二节 民主监督158
一、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159
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159
三、民主监督的基本要求159
第三节 参政议政160
第四节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应当遵循的方针和原则160
一、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方针160
二、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原则161
第五节 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163
第十一章 人民政协的会议制度165
第一节 全体会议制度166
一、全体会议的会期、召集和主持166
二、全体会议的议程、日程与列席人员的确定167
三、全体会议的职权167
四、全体会议工作机构的设置168
五、全体会议的编组、讨论和大会发言16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制度170
一、常务委员会会议的会期和召集、主持170
二、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日程的确定171
三、常务委员会的任务171
第三节 主席会议制度171
一、主席会议的会期和召集、主持171
二、主席会议的任务172
第四节 秘书长会议制度173
一、秘书长会议的召集和主持173
二、秘书长会议的任务173
三、秘书长会议应注意的问题173
第五节 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174
一、专门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和主持174
二、专门委员会会议的任务175
第六节 人民政协各种会议的指导方针175
一、民主176
二、求实176
三、团结177
四、鼓劲177
第十二章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途径179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委员视察工作179
一、视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180
二、视察的种类180
三、视察的内容181
四、视察工作的组织181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工作183
一、专题调研的意义183
二、专题调研的选题185
三、专题调研的组织实施186
四、调研成果的转化188
第三节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工作188
一、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189
二、社情民意信息的内容191
三、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原则192
四、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方法193
第四节 人民政协的提案工作195
一、政协提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95
二、政协提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196
三、政协提案工作的指导方针198
四、政协提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00
第十三章 人民政协的组织205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组成205
一、人民政协的设立规定205
二、人民政协的组成原则206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全国委员会208
一、全国委员会的组织结构208
二、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机构213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地方委员会215
一、地方委员会的组织结构215
二、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机构217
第四节 人民政协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219
一、人民政协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219
二、上级政协指导下级政协的基本形式221
第十四章 人民政协的委员222
第一节 政协委员的产生222
一、政协委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222
二、政协委员的安排原则224
三、政协委员的产生225
第二节 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226
一、政协委员的权利226
二、政协委员的义务229
三、政协委员要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30
第三节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231
一、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的重要性231
二、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途径233
三、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234
第十五章 人民政协的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237
第一节 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的意义237
一、开展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238
二、开展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是广泛团结海内外同胞,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40
三、开展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是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政协在海外影响的需要240
第二节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4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含义241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意义243
第三节 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45
一、促进祖国统一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45
二、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联谊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49
第十六章 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252
第一节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地位和作用252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地位252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作用256
第二节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原则、特点和方针258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原则258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259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方针260
第三节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内容、形式和对象261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内容261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形式262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对象263
第十七章 人民政协的经常性工作265
第一节 组织学习的工作265
一、学习的目的和意义265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267
三、学习的原则和方法268
四、学风270
第二节 文史资料工作270
一、文史资料工作的目的和意义271
二、文史资料工作的内容272
三、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指导方针和方法274
第三节 宣传工作277
一、宣传工作的意义277
二、宣传工作的内容278
三、宣传工作的形式279
四、宣传工作队伍建设280
第四节 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280
一、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281
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原则284
三、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和内容286
四、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289
第十八章 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293
第一节 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性293
一、加强自身建设,人民政协才能提高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293
二、加强自身建设,人民政协才能有效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293
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发挥政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94
第二节 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294
一、思想理论建设294
二、组织建设295
三、制度建设296
四、机关建设296
第三节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297
一、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298
二、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298
三、加强专委会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300
四、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300
第十九章 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303
第一节 新时期人民政协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303
一、新时期人民政协面临的新形势304
二、新时期人民政协面临的新情况305
三、新时期人民政协面临的新任务308
第二节 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312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312
二、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314
三、主动争取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改善政协工作的社会环境317
四、加强政协理论研究,推动政协工作健康发展317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318
第二十章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32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320
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320
二、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各党派的性质、特点决定的324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意义326
一、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326
二、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根本保证327
三、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328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328
一、中共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领导329
二、要给政协配备强有力的党组班子331
三、讲究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332
四、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矛盾333
五、政协中的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33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