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 以可邑村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 以可邑村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64979.jpg)
- 彭多意,崔江红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8984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彝族-农村-社会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 以可邑村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与概况1
一、自然状况1
二、社会状况2
三、经济状况5
四、文化教育6
第二章 生态环境9
第一节 自然环境9
一、位置9
二、环境10
三、气候10
四、交通11
第二节 资源12
一、土地12
二、矿物13
三、水14
四、动物17
五、植物17
第三节 自然灾害19
一、灾害种类19
二、相应的措施20
第四节 生态系统21
一、村落生态21
二、生活生态23
三、森林生态26
四、水利生态30
五、生态观31
第三章 人口33
第一节 人口变动情况33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现状37
一、性别、年龄及民族37
二、婚姻41
三、身体素质(预期寿命、残疾等)42
四、文化素质43
第三节 人口的职业流动44
一、人口的行业状况44
二、人口的职业转换45
第四节 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46
一、人口迁出和迁入状况46
二、人口流入和流出状况46
第五节 人口的生育与死亡状况47
一、育龄妇女生育状况47
二、婴儿出生状况48
三、人口死亡状况48
四、家庭既往生育存活情况49
第六节 计划生育情况49
一、区内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49
二、妇女节育方式和节育时间51
三、计划内计划外生育状况52
四、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专访52
第四章 经济55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55
一、1949年以前可邑村的经济状况55
二、1950—1979年生产关系的变革56
三、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情况60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变迁61
一、劳动生产条件61
二、劳动生产工具的逐步改进62
三、粮食、经济作物的结构性变化62
四、可邑现在的经济收入来源62
五、家庭饲养业68
六、副业71
七、出外打工74
八、旅游业74
第三节 消费和借贷、储蓄76
一、消费状况76
二、借贷、储蓄情况80
第四节 可邑村的现代扶贫81
一、扶贫目标和项目81
二、扶贫优惠政策84
第五章 社会政治86
第一节 可邑村社会政治的历史变迁86
一、1949年以前的社会政治状况86
二、1949年以后的政治变迁87
第二节 社会政治关系89
一、族内社会政治关系89
二、社会交往94
三、政治认同96
四、政治信息的获得99
五、政治参与热情99
第三节 村建工作与社区政治102
一、村建工作102
二、社区政治110
第四节 村务管理118
一、可邑村财务管理制度118
二、学习、生活、请销假制度119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0
第一节 婚姻120
一、婚姻制度120
二、通婚规则122
第二节 家庭143
一、家庭结构143
二、家庭关系143
三、家庭功能148
四、财产继承155
五、家族157
六、亲属制度及亲属称谓159
第七章 法律164
第一节 禁忌及习惯法164
一、禁忌164
二、习惯法168
第二节 历史上成文法的实施和影响170
一、新中国成立前170
二、新中国成立后172
第三节 村规民约173
一、历史上的村规民约173
二、现行村规民约176
三、村规民约的宣传及执行180
第四节 纠纷与解决方法182
一、纠纷种类182
二、解决方式183
第五节 治保调解工作188
一、治保调解工作现状188
二、义务消防队工作制度189
第六节 国家法律在村中的实施192
一、村民自治192
二、社会治安196
第八章 文化200
第一节 语言文字200
一、可邑村彝族阿细语言201
二、双语教学205
第二节 文学艺术206
一、民间文学207
二、民间音乐、乐器和舞蹈216
三、民间美术工艺及传承219
四、民间建筑艺术223
第三节 民族文化心理225
一、个人社会化过程和内容226
二、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内容227
第四节 民间体育与娱乐活动230
一、游戏230
二、歌舞娱乐232
三、休闲方式233
四、竞技活动234
第五节 信息传播236
一、传统信息传播方式236
二、现代信息传播方式239
第六节 文化设施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241
一、文化设施建设241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246
第九章 民风民俗248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248
一、服饰习俗(传统和现代)248
二、饮食习俗251
三、居住习俗256
四、待人接客习俗258
五、生产习俗259
第二节 礼仪习俗259
一、满月礼259
二、丧葬习俗261
三、婚礼263
第三节 节庆风俗264
一、火把节264
二、春节266
三、中秋节267
四、西方节日268
第四节 伦理道德269
一、社会伦理道德269
二、家庭伦理道德269
第十章 教育271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背景272
一、清代义学272
二、民国初级小学272
三、新中国西山第一小学273
四、现代教育274
第二节 民族传统教育274
一、传统文娱教育275
二、生活常识和生产技能教育276
第三节 现代教育289
一、现代学校教育289
二、社会教育296
三、成人教育301
四、香港鲍思高基金会306
第四节 村民文化素质情况309
一、村民受教育状况309
二、村民知识结构309
三、村民对教育的认识311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312
第一节 科技培训312
一、农业培训312
二、烟农代表培训313
三、烟农培训313
第二节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314
一、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推广314
二、经济作物316
三、农用肥料、农药及农作物的管理与保护320
四、畜禽养殖业321
五、酿酒324
六、果木325
第三节 农机设备的使用327
一、农机设备的使用情况327
二、家电、电话等电器的使用327
第四节 传统医药328
一、民族医药328
二、传统医疗方法329
三、巫医331
第五节 现代医疗卫生及兽医331
一、医疗机构331
二、妇幼保健333
三、疾病的防治335
四、兽医336
第六节 环境卫生337
一、村落环境卫生337
二、厕所问题338
三、厨房问题340
四、垃圾及污水处理341
第十二章 宗教343
第一节 崇拜对象及节日344
一、山神344
二、火神345
三、密枝节348
四、天主教350
第二节 宗教场所351
一、密枝林351
二、山神庙351
三、教堂352
后记353
主要参考文献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