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建民,龙志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960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研究对象1
一、文明和精神文明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研究对象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和发展的过程11
一、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开始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1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完善1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8
第三节 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目的、意义与方法21
一、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目的21
二、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意义22
三、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方法24
第二章 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演进26
第一节 人类精神文明演进的总特点26
第二节 古代社会的精神文明30
一、原始社会的精神文明30
二、奴隶社会的精神文明31
三、封建社会的精神文明3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34
一、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诞生和形成34
二、资本主义初期精神文明的发展35
三、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及其趋势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41
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4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4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4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7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47
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47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的内涵5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5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57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推进的保障60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3
第三节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65
一、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65
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提出的战略要求67
三、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建立长效机制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7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74
二、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77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82
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83
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85
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89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91
一、在思想建设上做到“两个牢固树立”92
二、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追求上达到“三个显著提高”92
三、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9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97
第一节 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97
一、理想信念及其社会功能98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101
三、理想信念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104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108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108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08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110
四、共产主义信念教育110
五、社会主义信心教育112
六、对共产党信任的教育113
第三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途径114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教育者队伍114
二、加强针对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115
三、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16
四、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强化网络教育功能117
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118
六、繁荣社区文化,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119
七、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多形式多手段开展教育活动119
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21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121
二、道德是调整个人、集体、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122
三、重视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2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道德建设1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127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结构的科学表述127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28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130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33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136
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36
二、切实抓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138
三、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140
四、合理汲取传统美德145
五、贯彻“富而后教”的方针146
第七章 社会主义科学教育事业148
第一节 科教兴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148
一、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149
二、发展科技和繁荣经济必须坚持教育为本151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153
第二节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155
一、适应市场需求,强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156
二、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58
三、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159
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161
第三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63
一、加强基础教育,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63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165
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166
第四节 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167
一、科教兴国是全社会的行动168
二、大力培养创新人才169
三、努力增加科技教育的有效投入170
四、落实科教兴国关键在领导171
第八章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体制改革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地位172
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条件173
二、发展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174
三、发展文化事业是当今时代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175
四、发展文化事业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1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主要任务177
一、弘扬主旋律,繁荣文学艺术177
二、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179
三、坚持理论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181
四、瞄准世界水平,发展文化产业183
第三节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86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86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88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90
第九章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195
第一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95
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196
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98
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居民的现实需要200
第二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02
一、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202
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204
三、推进社区教育建设205
四、文明家庭和文明楼组(院)建设207
五、加强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设208
第三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原则与途径210
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211
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原则212
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214
第十章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20
第一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20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221
二、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22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呼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24
第二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27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227
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28
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231
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学事业233
五、抓环境卫生235
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236
第三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方式与途径23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237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238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240
第十一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45
第一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245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246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247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249
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251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252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52
二、团结统一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精神纽带254
三、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天性和理想255
四、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身立国之本256
五、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自爱自强、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257
第三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选择258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259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259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264
第十二章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268
第一节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68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意义269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27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275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75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特点276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81
第三节 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288
一、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导原则289
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290
第十三章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293
第一节 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必要性293
一、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主张294
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联合国的重要原则精神296
三、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97
四、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299
第二节 当代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主要内容300
一、科学精神301
二、人文精神302
三、爱国主义305
四、教育理念306
五、文化事业的产业化308
第三节 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要求与方法途径309
一、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基本原则310
二、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主要途径312
第十四章 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3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党317
一、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317
二、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320
三、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要求322
第二节 党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324
一、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24
二、必须牢牢把握宣传舆论阵地的领导权327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329
第三节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331
一、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332
二、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333
三、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334
四、要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335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立法335
第十五章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36
第一节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336
一、文化、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37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339
第二节 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343
一、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344
二、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349
第三节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352
一、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352
二、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354
三、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355
四、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方针356
五、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56
六、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357
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358
八、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359
后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