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橡胶加工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然橡胶加工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76311.jpg)
- 何映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4432231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天然橡胶-橡胶加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然橡胶加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天然橡胶的发展简史1
0-2 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及其采集3
0-3 天然橡胶的基本特性及其重要地位4
0-4 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协调发展6
0-5 制胶工业的特点6
0-6 天然橡胶产品的分类7
0-7 我国制胶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7
0-8 制胶工业的发展趋势9
[复习思考题]12
第一篇 新鲜胶乳14
1 新鲜胶乳的性质14
1.1 胶体性质14
1.1.1 一般胶体特征14
1.1.1.1 电学性质14
1.1.1.2 动力学性质15
1.1.1.3 光学性质15
1.1.2 橡胶粒子15
1.1.2.1 橡胶粒子的形状、大小与数量及其形成15
1.1.2.2 橡胶粒子的结构17
1.1.3 非橡胶粒子18
1.1.3.1 FW粒子19
1.1.3.2 黄色体19
1.1.3.3 含纤维状物质的粒子20
1.1.4 胶乳的稳定性与胶凝和成膜的胶体性质21
1.1.4.1 胶乳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
1.1.4.2 胶乳胶凝和成膜的胶体性质27
1.2 化学性质28
1.2.1 橡胶烃29
1.2.1.1 关于橡胶分子的新概念29
1.2.1.2 新鲜胶乳中的橡胶烃32
1.2.2 水33
1.2.3 非橡胶物质33
1.2.3.1 蛋白质33
1.2.3.2 类脂物35
1.2.3.3 丙酮溶物36
1.2.3.4 水溶物36
1.2.3.5 无机盐36
1.2.3.6 酶37
1.2.3.7 细菌37
1.3 物理性质38
1.3.1 胶乳浓度38
1.3.2 胶乳的相对密度39
1.3.3 黏度40
1.3.4 表面张力42
1.3.5 电导率42
1.4 栽培因素对胶乳性质的影响分析43
1.4.1 橡胶品系43
1.4.2 树龄44
1.4.3 土壤和肥料45
1.4.4 割胶条件47
1.4.4.1 割胶强度47
1.4.4.2 割线高度48
1.4.4.3 化学刺激48
1.4.5 季候48
[复习思考题]49
2 新鲜胶乳的保存与运输51
2.1 保存51
2.1.1 做好新鲜胶乳早期保存的重要意义51
2.1.1.1 腐败变质胶乳对制胶工艺的影响51
2.1.1.2 腐败变质胶乳对产品质量的影响51
2.1.1.3 腐败变质胶乳对橡胶产量和经济收入的影响51
2.1.2 新鲜胶乳变质理论52
2.1.2.1 胶乳自然凝固过程52
2.1.2.2 胶乳自然凝固的原因52
2.1.2.3 影响胶乳腐败变质的因素分析55
2.1.3 新鲜胶乳早期保存的方法58
2.1.3.1 认真做好胶园“六清洁”58
2.1.3.2 合理使用保存剂59
2.1.3.3 努力做好收胶站工作74
2.2 运输76
[复习思考题]77
第二篇 浓缩天然胶乳78
概述78
3 普通浓缩天然胶乳80
3.1 离心法浓缩天然胶乳80
3.1.1 胶乳离心浓缩的原理81
3.1.2 胶乳离心浓缩的生产工艺流程82
3.1.3 新鲜胶乳的预处理82
3.1.3.1 过滤82
3.1.3.2 保存剂的调节83
3.1.3.3 澄清83
3.1.4 进料胶乳的调控——调节罐(池)的结构和作用86
3.1.5 离心机及其离心浓缩过程87
3.1.5.1 胶乳离心机的基本结构87
3.1.5.2 胶乳离心分离的过程92
3.1.5.3 离心机的操作要点93
3.1.5.4 离心机的保养要点95
3.1.5.5 离心机故障产生原因及其排除方法95
3.1.5.6 离心机的检修98
3.1.5.7 变频调速技术在胶乳离心机上的应用101
3.1.6 离心浓缩天然胶乳质量的调控方法102
3.1.6.1 浓度和非橡胶固体102
3.1.6.2 挥发脂肪酸值106
3.1.6.3 机械稳定度111
3.1.6.4 其他项目123
3.1.7 浓缩天然胶乳的经济技术指标123
3.1.8 延长胶乳离心时间的新工艺126
3.1.8.1 新鲜胶乳的稳定处理127
3.1.8.2 新鲜胶乳早期保存的特点127
3.1.8.3 杂质(或淤渣)的排除127
3.1.8.4 胶乳离心128
3.1.8.5 浓缩天然胶乳长期保存的特点128
3.2 蒸发法浓缩天然胶乳129
3.2.1 生产工艺流程129
3.2.2 生产方法129
3.2.2.1 Latma转鼓法129
3.2.2.2 Lurgi法130
3.2.2.3 Luwa法130
3.2.3 蒸发浓缩天然胶乳的特点及其应用131
3.3 膏化法浓缩天然胶乳131
3.3.1 原理131
3.3.2 膏化浓缩天然胶乳的生产工艺流程133
3.3.3 膏化剂的种类与选择134
3.3.4 膏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34
3.3.4.1 膏化过程134
3.3.4.2 影响膏化的因素分析135
3.3.5 生产膏化浓缩天然胶乳的操作要点137
3.3.6 膏化浓缩天然胶乳的特点138
3.4 电滗法浓缩天然胶乳138
3.5 浓缩天然胶乳的积聚138
3.6 质量检验140
3.6.1 检验、分级140
3.6.1.1 分级指标140
3.6.1.2 检验规则141
3.6.1.3 各检验项目的测定意义142
3.6.2 包装、出厂143
3.7 胶乳浓缩新技术及其展望144
3.7.1 闪蒸144
3.7.2 低压抽滤144
3.7.3 悬浮聚合144
3.7.4 膜分离技术144
[复习思考题]145
4 特种浓缩天然胶乳146
4.1 特制胶乳146
4.1.1 高浓度天然胶乳146
4.1.2 纯化天然胶乳148
4.1.3 耐寒天然胶乳149
4.1.4 预硫化天然胶乳152
4.1.5 低蛋白质天然胶乳155
4.1.6 低氨、超低氨天然胶乳158
4.1.6.1 硼酸(BA)低氨胶乳158
4.1.6.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C)低氨胶乳159
4.1.6.3 五氯酚钠(SPP)低氨胶乳159
4.1.6.4 TT/ZnO的低氨胶乳160
4.1.6.5 超低氨胶乳163
4.1.7 阳电荷天然胶乳164
4.1.8 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的并用166
4.1.8.1 胶乳并用对胶体化学性质的影响166
4.1.8.2 胶乳并用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167
4.2 改性天然胶乳168
4.2.1 天然橡胶的化学反应性168
4.2.2 改性天然胶乳169
4.2.2.1 羟胺改性天然胶乳169
4.2.2.2 环氧化天然胶乳170
4.2.2.3 异构化天然胶乳170
4.2.2.4 环化天然胶乳170
4.2.2.5 卤化天然胶乳171
4.2.2.6 氢卤化天然胶乳172
4.2.2.7 氢化天然胶乳172
4.2.2.8 羰基天然胶乳172
4.2.2.9 卤烷化天然胶乳172
4.2.2.10 氧化天然胶乳174
4.3 天然胶乳的补强174
4.3.1 补强机理174
4.3.2 肼-甲醛天然胶乳175
4.3.3 天甲胶乳175
4.3.4 木质素补强天然胶乳178
[复习思考题]178
第三篇 天然生胶180
5 天然生胶加工的基本工艺180
5.1 概述180
5.1.1 天然生胶的品种及其原料180
5.1.2 天然生胶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181
5.1.2.1 天然生胶的工艺与生产181
5.1.2.2 天然生胶的质量分级182
5.1.2.3 发展新型橡胶182
5.2 新鲜胶乳的预处理183
5.2.1 净化183
5.2.2 混合185
5.2.3 稀释186
5.3 胶乳的凝固187
5.3.1 胶乳的凝固机理188
5.3.1.1 胶乳的稳定性和凝固188
5.3.1.2 胶乳的凝固方法的作用机制188
5.3.1.3 胶乳的凝固过程191
5.3.1.4 影响胶乳凝固的因素192
5.3.2 凝固方法193
5.3.2.1 一般酸凝固193
5.3.2.2 连续凝固199
5.3.2.3 热凝固202
5.3.2.4 生物凝固204
5.3.3 几种不同凝固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07
5.4 凝块的机械脱水208
5.4.1 压片机208
5.4.1.1 型号和技术参数208
5.4.1.2 压片机的调整208
5.4.1.3 压片机的保养209
5.4.1.4 压片机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210
5.4.2 绉片机210
5.4.2.1 绉片机的结构211
5.4.2.2 绉片机的主要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214
5.4.2.3 绉片机的安装和使用214
5.4.2.4 绉片机的保养214
5.5 橡胶的干燥215
5.5.1 橡胶干燥的基本原理215
5.5.1.1 橡胶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15
5.5.1.2 空气的干燥性质215
5.5.1.3 橡胶的干燥过程216
5.5.2 干燥方法和热源220
5.5.2.1 自然风干220
5.5.2.2 熏烟干燥220
5.5.2.3 热干燥220
5.5.2.4 热风干燥220
5.5.2.5 其他干燥方法220
5.5.2.6 不同热源干燥天然橡胶的特点及其比较分析221
5.5.3 天然橡胶干燥后处理机的设计与使用223
5.6 分级、检验和包装226
5.6.1 天然生胶的分级方法226
5.6.1.1 外观分级227
5.6.1.2 工艺分级227
5.6.1.3 标准橡胶228
5.6.2 各国天然生胶的质量规格要求228
5.6.2.1 中国天然生胶的质量规格要求228
5.6.2.2 国际和国外天然生胶的质量规格要求231
5.6.3 生产质量控制及其检验247
5.6.3.1 生产质量控制及其检验的取样247
5.6.3.2 供需双方验收检验的取样253
5.6.3.3 检验项目的测定意义255
5.6.4 橡胶的包装、贮存和运输257
5.6.4.1 包装设备257
5.6.4.2 包装的基本要求260
5.6.4.3 胶包的贮存和运输260
5.7 天然生胶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方法261
5.7.1 技术经挤指标261
5.7.2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262
[复习思考题]265
6.标准橡胶的生产266
6.1 胶乳级标准橡胶生产的主要特点266
6.1.1 造粒工艺与设备266
6.1.1.1 锤磨法造粒266
6.1.1.2 剪切法造粒273
6.1.1.3 挤压法造粒279
6.1.2 标准橡胶的干燥281
6.1.2.1 重油的性质和燃烧282
6.1.2.2 干燥设备291
6.1.2.3 燃油技术操作要点315
6.1.2.4 电热风干燥317
6.1.2.5 干燥线温度智能控制320
6.2 杂胶级标准橡胶的主要生产特点321
6.2.1 杂胶的分类和收集322
6.2.1.1 杂胶的分类322
6.2.1.2 杂胶的收集、贮存和分级323
6.2.2 杂胶的浸泡和洗涤324
6.2.2.1 杂胶的浸泡324
6.2.2.2 杂胶的撕碎——碎胶机325
6.2.2.3 杂胶的洗涤327
6.2.3 压绉、造粒与输送330
6.2.3.1 压绉330
6.2.3.2 造粒330
6.2.3.3 输送332
6.2.4 干燥332
6.2.5 影响杂胶标准橡胶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措施333
6.3 通用标准橡胶的生产334
6.4 专用标准橡胶的生产336
6.4.1 子午线轮胎橡胶的生产336
6.4.1.1 意义336
6.4.1.2 生产工艺流程336
6.4.1.3 生产操作要求与质量控制要求337
6.4.2 航空轮胎橡胶的生产342
6.4.2.1 意义342
6.4.2.2 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342
6.4.2.3 生产操作要求与质量控制要求342
6.4.2.4 包装、标志、贮存与运输344
[复习思考题]345
7 其他类型的天然橡胶346
7.1 传统天然生胶346
7.1.1 烟胶片346
7.1.1.1 新鲜胶乳的处理346
7.1.1.2 凝固方法和凝固条件346
7.1.1.3 压片和挂片347
7.1.1.4 胶片的干燥349
7.1.1.5 烟胶片的外观缺点357
7.1.1.6 烟胶片的包装359
7.1.2 风干胶片360
7.1.2.1 氯化亚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60
7.1.2.2 胶乳凝固条件361
7.1.2.3 风干胶片的干燥361
7.1.2.4 风干胶片的质量363
7.1.3 白绉片363
7.1.3.1 全乳凝固法363
7.1.3.2 分级凝固法365
7.1.4 褐绉片365
7.1.4.1 压绉365
7.1.4.2 浸片防霉367
7.1.4.3 褐绉片的干燥367
7.1.4.4 褐绉片的分级368
7.2 胶清橡胶369
7.2.1 胶清的特点369
7.2.2 胶清橡胶的回收方法370
7.2.2.1 干胶回收法370
7.2.2.2 浓缩回收法375
7.3 特制天然橡胶376
7.3.1 恒粘橡胶376
7.3.2 散粒橡胶380
7.3.3 液体橡胶383
7.3.4 油充天然橡胶386
7.3.5 易操作橡胶388
7.3.6 轮胎橡胶390
7.3.7 炭黑共沉橡胶391
7.3.8 黏土共沉橡胶392
7.3.9 纯化橡胶393
7.3.10 浅色标准橡胶395
7.4 改性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396
7.4.1 难结晶橡胶396
7.4.2 氯化橡胶397
7.4.3 热塑性橡胶397
7.4.4 环氧化橡胶400
7.4.5 氢化橡胶402
7.4.6 氢氯化橡胶402
7.4.7 接枝橡胶403
7.4.8 环化橡胶403
7.5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共混物404
[复习思考题]409
第四篇 应用性质411
8 浓缩天然胶乳的应用性质411
8.1 工艺性质411
8.1.1 贮存性411
8.1.1.1 氨保存胶乳的贮存变化趋势411
8.1.1.2 与贮存变化有关的几个问题413
8.1.2 化学稳定性414
8.1.2.1 胶乳化学稳定性的测定方法414
8.1.2.2 氧化锌与胶乳反应的机制415
8.1.2.3 改善胶乳化学稳定性的途径415
8.1.3 胶凝性416
8.1.3.1 硅氟化钠与胶乳的作用机制416
8.1.3.2 胶乳胶凝性的表征416
8.1.3.3 改善胶乳胶凝性的方法417
8.1.4 热敏性418
8.1.4.1 一些常用热敏剂与胶乳反应的机制418
8.1.4.2 改善胶乳热敏性的方法421
8.2 使用性质421
8.2.1 生胶膜的耐老化性421
8.2.1.1 天然防老剂对生胶膜的耐老化作用421
8.2.1.2 改善生胶膜耐老化性能的方法422
8.2.2 硫化胶膜的耐老化性423
8.2.2.1 耐热性423
8.2.2.2 耐沥滤性425
8.2.3 胶膜的黏着性427
8.2.3.1 影响胶膜黏着性的各种因素427
8.2.3.2 改善胶膜黏着性的方法428
[复习思考题]429
9 标准天然生胶的应用性质430
9.1 工艺性质430
9.1.1 结晶性430
9.1.1.1 天然橡胶的冷冻结晶及其对制品工艺的影响430
9.1.1.2 抑制结晶的方法430
9.1.2 门尼黏度431
9.1.2.1 门尼黏度与炼胶的关系431
9.1.2.2 影响生胶门尼黏度的因素432
9.1.2.3 生胶门尼黏度的调控方法433
9.1.3 塑性保持指数436
9.1.3.1 塑性保持指数对混炼胶黏度的影响436
9.1.3.2 橡胶氧化的机理437
9.1.3.3 影响塑性保持指数的因素438
9.1.3.4 提高塑性保持指数的方法439
9.1.4 硫化速率440
9.1.4.1 硫化速率的测定440
9.1.4.2 影响硫化速率的因素441
9.1.4.3 硫化速率的调控方法442
9.2 使用性质443
9.2.1 耐热性443
9.2.1.1 橡胶的耐热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44
9.2.1.2 提高橡胶耐热性的方法444
9.2.2 耐寒性446
9.2.2.1 橡胶耐寒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47
9.2.2.2 提高橡胶耐寒性的方法447
9.2.3 耐油性449
9.2.3.1 橡胶耐油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49
9.2.3.2 提高橡胶耐油性的方法449
9.2.4 耐高能辐射性451
9.2.4.1 橡胶耐高能辐射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51
9.2.4.2 改善橡胶耐高能辐射性的方法452
9.2.5 气密性452
9.2.5.1 橡胶气密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52
9.2.5.2 提高橡胶气密性的方法453
[复习思考题]453
第五篇 制胶废水处理455
10 制胶废水处理455
10.1 制胶废水分析455
10.2 制胶废水处理技术及其进展456
10.2.1 氧化塘法457
10.2.2 氧化塘-活性污泥曝气法458
10.2.3 沼气-氧化塘法458
10.2.4 氧化塘/活性污泥/沼气组合处理法458
10.2.5 乳清循环使用法458
10.2.6 生物净化458
10.2.7 系统处理法459
10.2.8 电解絮凝法459
10.2.9 生物载体生化法460
10.2.10 生物塘改进法461
10.2.11 膜分离技术处理465
[复习思考题]466
参考文献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