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分析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分析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78273.jpg)
- 孙振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642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信息-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分析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信息与信息化1
1.1.1 信息的内涵1
1.1.2 信息化7
1.2 信息与网络化12
1.2.1 网络化的内涵12
1.2.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与服务14
1.3 信息的深度加工16
1.3.1 信息加工的必要性16
1.3.2 信息加工的内涵17
1.3.3 信息分析与其他信息加工的异同18
1.4 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19
1.4.1 信息分析的演变历史20
1.4.2 信息分析概念的思辨20
1.4.3 信息分析的属性与特征24
1.5 信息分析的重要意义26
1.5.1 信息分析的主要功能26
1.5.2 信息分析的社会意义28
第2章 信息分析的理论基础30
2.1 哲学基础30
2.1.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
2.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33
2.1.3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37
2.1.4 马克思主义发展论39
2.2 法元论基础42
2.2.1 法元论实现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三论”归一42
2.2.2 法元论中元的本质和属性49
2.3 思维科学基础52
2.3.1 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53
2.3.2 思维科学的发展与应用58
2.4 心理学基础61
2.4.1 心理学发展简史61
2.4.2 认知心理学65
2.4.3 社会心理学66
2.4.4 创造心理学68
2.4.5 情报心理学69
2.5 复杂理论、全息理论、灰色预测理论及本体论71
2.5.1 复杂理论简介71
2.5.2 全息理论74
2.5.3 灰色预测理论76
2.5.4 本体论76
第3章 信息分析方法论78
3.1 信息分析的元方法与方法分类78
3.1.1 元方法的基本概念79
3.1.2 元方法的主要内容80
3.1.3 信息分析方法的分类81
3.1.4 信息分析的方法组群86
3.2 信息分析的基本思路与程序88
3.2.1 信息分析的基本思路88
3.2.2 信息分析的主要步骤97
3.2.3 将信息分析流程、方法综合考虑的表述107
3.3 信息分析的热点与难点109
3.3.1 信息分析的热点109
3.3.2 信息分析的难点132
3.4 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134
3.4.1 信息分析成果的主要特征和评价特点135
3.4.2 信息分析评价的理论基础136
3.4.3 我国现行信息分析研究成果评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37
3.4.4 信息分析成果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139
3.4.5 信息分析成果奖励评价指标体系方案设计140
3.4.6 信息分析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流程143
第4章 发达国家信息分析的演变与经验146
4.1 美国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46
4.1.1 美国信息分析的发展沿革146
4.1.2 美国信息分析的机构148
4.1.3 美国的信息分析工作152
4.1.4 美国信息分析的经验154
4.2 日本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60
4.2.1 日本信息分析的产生背景160
4.2.2 日本信息分析机构及其工作162
4.2.3 日本信息分析的经验164
4.3 英国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70
4.3.1 英国信息分析的产生背景170
4.3.2 英国信息分析机构及其工作171
4.3.3 英国信息分析的特点173
4.3.4 英国高质量信息分析成果的原因174
4.3.5 英国信息分析的经验176
4.4 前苏联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78
4.4.1 前苏联的信息分析系统179
4.4.2 科技专家的情报保障181
4.4.3 科技信息的分析与综合189
4.4.4 关于信息分析中心195
第5章 发展中国家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98
5.1 印度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198
5.1.1 印度信息分析的产生与发展背景199
5.1.2 印度的咨询业200
5.1.3 印度的软科学研究机构204
5.1.4 印度的科技信息机构208
5.1.5 印度信息分析工作的特点和经验215
5.2 韩国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216
5.2.1 韩国信息分析的产生背景217
5.2.2 韩国信息分析机构的类型219
5.2.3 韩国主要的信息分析机构221
5.2.4 韩国信息分析的经验225
第6章 中国信息分析的发展与经验227
6.1 中国情报研究的发展227
6.1.1 情报研究事业的兴起227
6.1.2 情报研究机构的改革229
6.1.3 情报研究发展的曲折232
6.1.4 情报研究发展中的若干重大事件234
6.2 中国的信息分析主要机构237
6.2.1 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机构237
6.2.2 中国软科学研究机构238
6.2.3 中国经济信息分析机构239
6.2.4 中国专业咨询机构240
6.3 中国信息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241
6.3.1 信息分析机构的地域分布模式242
6.3.2 信息分析机构的行为模式243
6.3.3 对我国科技信息分析机构的比较244
6.3.4 影响我国信息分析机构决策支持能力的因素分析245
6.4 中国信息分析的经验248
6.4.1 集思想库与信息库为一体248
6.4.2 突出了情报研究在情报工作中的主导地位248
6.4.3 形成了科学的情报研究工作模式249
6.4.4 重视情报研究学科的建设249
6.4.5 实行情报研究与竞争情报研究相结合250
6.4.6 加强情报研究技术基础的建设250
6.4.7 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251
第7章 信息分析的发展趋势252
7.1 信息社会对信息分析的长远影响252
7.1.1 21世纪前半期我国所处的竞争态势252
7.1.2 国家信息强国战略中对信息分析的要求254
7.2 21世纪前半期信息分析发展的基本趋向255
7.2.1 21世纪前半期信息分析工作的历史定位255
7.2.2 我国信息分析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起跑点257
7.2.3 信息分析要应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260
7.2.4 21世纪前半期信息分析的基本走势264
7.2.5 21世纪前半期强化信息分析的战略建议266
7.2.6 21世纪前半期信息分析前景的展望269
附录A 《情报研究方法论》绪论272
A.1 信息、情报和情报研究272
A.1.1 何谓信息272
A.1.2 何谓情报273
A.1.3 何谓情报研究274
A.2 情报研究的产生和发展274
A.2.1 历史沿革274
A.2.2 组织形式276
A.2.3 未来发展283
A.3 情报研究的性质和作用284
A.3.1 情报研究性质284
A.3.2 情报研究成果285
A.3.3 情报研究特点286
A.3.4 情报研究作用287
A.4 情报研究学科的对象和特点289
A.4.1 情报学的重要分支290
A.4.2 情报研究学的基本内容290
A.4.3 情报研究学的理论基础292
A.4.4 情报研究学的基本特征293
A.5 情报研究方法论的科学体系295
A.5.1 情报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原则295
A.5.2 情报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框架297
A.5.3 情报研究方法论建设的重要意义298
附录A参考文献299
附录B 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的研究300
B.1 对情报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认识301
B.1.1 情报研究的起源301
B.1.2 国际视野中的情报研究活动302
B.1.3 情报研究的基本含义303
B.1.4 情报研究的专业机构305
B.2 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意义306
B.2.1 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306
B.2.2 情报研究的战略意义309
B.3 我国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的机遇和对策311
B.3.1 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的环境311
B.3.2 情报研究系统存在的问题313
B.3.3 情报研究工作发展的对策314
附录B参考文献322
附录C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方法与模式研究》主报告324
C.1 引言324
C.1.1 研究内容325
C.1.2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325
C.1.3 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点326
C.2 走进网络环境:科技情报工作模式的转变与发展趋势327
C.2.1 关于“网络环境”的一个粗略描述327
C.2.2 现代科技情报工作的核心使命328
C.2.3 我们现在离“网络环境”有多远——当前模式的特点与问题330
C.2.4 模式的转变332
C.2.5 我们将到哪里去——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模式发展的九大趋势335
C.2.6 科技情报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效能目标339
C.3 科技情报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的实施步骤341
C.3.1 科技情报工作的总体概念341
C.3.2 网络中枢型科技情报工作模式详解342
C.3.3 科技情报工作操作层面上的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及模式345
C.3.4 各项具体情报工作建立网络环境需要考虑的有关对象347
C.4 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模式348
C.4.1 关于“信息资源”348
C.4.2 信息资源建设原则349
C.4.3 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模式349
C.4.4 信息资源的内容范围和服务模式351
C.4.5 网络环境对未来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业务的影响353
C.4.6 关于中国源科技情报资源355
C.5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355
C.5.1 科技情报产品与服务的现状356
C.5.2 系统地组织科技情报工作提供成体系的产品与服务357
C.5.3 科技情报产品与服务的相关多元化358
C.5.4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产品与服务的推广361
C.5.5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361
C.6 科技情报工作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考虑的若干技术问题361
C.6.1 令“网络环境建设=信息化”362
C.6.2 网络环境建设工作的两个层面362
C.6.3 一个情报工作人员的电子工位363
C.6.4 情报工作人员的网络环境:一个简单的IT描述363
C.6.5 科技工业管理部门CIO的网络环境364
C.6.6 网络环境下工作人员与用户的交互:一个设想的情景365
C.6.7 支撑科技情报工作网络环境的基础结构366
C.6.8 情报业务工作人员提给IT人员的九个问题367
C.7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368
C.7.1 网络环境的建设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368
C.7.2 网络环境导致组织结构优化——系统风险降低369
C.7.3 跨情报所的情报工作组织模式——虚拟团队370
C.7.4 系统训练是提高员工士气的有效途径,在线培训是提供训练的好办法370
C.7.5 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要点371
C.7.6 设计出一种组织和管理机制,让情报工作人员为自己的职业而自豪372
C.7.7 顶尖人才与网络环境372
C.7.8 凭什么我要把好资料都放到网上373
C.7.9 科技情报工作的组织应当系统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374
C.8 实验报告:本课题网络环境的建设、使用、效果、问题和启示376
C.8.1 网络环境建设和使用情况376
C.8.2 达到的效果和解决的问题379
C.8.3 网络环境下工作:待改进的方面和问题381
C.8.4 本课题网络环境建设的启示:我们找到了信息化的钥匙382
C.8.5 结束语382
C.9 建议382
C.9.1 关于科技情报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的建议382
C.9.2 科技情报工作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384
C.9.3 中国科技情报产品与服务要为走向世界作准备384
附录C参考文献385
参考文献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