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勘探地震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勘探地震学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282427.jpg)
- (美)R.E.谢里夫,(加)L.P.吉尔达特编;初英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2432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3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地震勘探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勘探地震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引言1
概述1
1.1地震方法简介2
1.1.1反射波法2
1.1.2地震折射波法3
1.2地震勘探的历史3
1.2.1历史资料3
1.2.2初期事件4
1.2.3早期油气勘探5
1.2.4地球物理研究公司10
1.2.5 20年代的其它活动11
1.2.6早期的地球物理勘探实例15
1.2.7承包体制在地球物理行业中的发展16
1.2.8反射仪器及方法的发展17
1.2.9可回放记录共中心点方法及非炸药震源23
1.2.10近期历史26
1.3地球物理活动27
1.3.1勘探地震学的未来27
1.3.2地球物理活动的历史29
1.3.3 1991年的资料31
1.4勘探地震学文献34
参考文献35
2地震波理论39
概述39
2.1弹性理论40
2.1.1在拉紧的弦上传播的波40
2.1.2应力42
2.1.3应变43
2.1.4虎克定律44
2.1.5弹性常数46
2.1.6应变的能量47
2.2波动方程47
2.2.1标量波动方程47
2.2.2矢量波动方程49
2.2.3含场源的波动方程50
2.2.4克希霍夫定理51
2.2.5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51
2.2.6球面波的解52
2.3波的一般性质54
2.3.1简谐波54
2.3.2波的干涉55
2.3.3惠更斯原理55
2.4体波56
2.4.1纵波和横波56
2.4.2位移和速度势59
2.4.3流体介质中的波动方程60
2.4.4边界条件61
2.4.5球面波62
2.5面波64
2.5.1概述64
2.5.2瑞利波64
2.5.3斯通莱波67
2.5.4勒夫波68
2.5.5管波70
2.6各向异性介质73
2.6.1各向异性的类型73
2.6.2横向各向同性74
2.6.3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波动方程76
2.7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77
2.7.1能量密度和几何扩散77
2.7.2吸收79
2.7.3吸收和扩散的相对重要性80
2.7.4波散和群速度81
2.7.5反射和折射:斯内尔定律83
2.8绕射波85
2.8.1基本公式85
2.8.2部分水平面的绕射效应86
2.8.3绕射波在时间域的解88
2.8.4半无限平面的绕射效应88
2.8.5利用惠更斯原理构造绕射波的波前面89
习题91
参考文献96
3界面处的能量分配98
概述98
3.1边界条件的应用98
3.1.1简介98
3.1.2策普里兹方程组99
3.1.3 Kno方程组102
3.1.4能量的分布103
3.2垂直入射处的能量分配104
3.3非法向入射时的能量分配105
3.4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AVA)106
3.5首波110
习题111
参考文献113
4几何地震学115
概述115
4.1常速度的反射路径116
4.1.1水平反射界面正常时差116
4.1.2倾斜反射层;倾角时差117
4.1.3横向倾角121
4.1.4有偏移距时接收到的反射点123
4.2垂直速度梯度与射线路径曲线124
4.2.1速度变化的影响124
4.2.2等效平均速度124
4.2.3速度分层125
4.2.4射线路径方向速度变化的影响126
4.2.5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128
4.3折射路径130
4.3.1简介130
4.3.2单层水平折射层130
4.3.3多层水平折射层132
4.3.4倾斜折射层的影响133
4.3.5潜水波(Diving Waves)135
4.3.6折射层上覆地层的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137
习题137
参考文献144
5地震速度145
概述145
5.1沉积岩模型14
5.1.1一组均匀的球面145
5.1.2根据模型得到的结论147
5.1.3 Gassmann, Biot, Geertsma方程149
5.1.4非孔隙性岩石模型150
5.2速度的实验数据151
5.2.1简介151
5.2.2岩性的影响153
5.2.3密度的影响158
5.2.4孔隙度的影响159
5.2.5埋藏深度与压力的影响160
5.2.6地质年代、频率和温度的影响162
5.2.7隙间流体的影响164
5.2.8影响速度的各个因素的总结165
5.3速度概念的应用166
5.3.1简介166
5.3.2风化层或低速带166
5.3.3永冻层167
5.3.4异常压力检测168
5.3.5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172
5.4速度的测量172
5.4.1与速度有关的术语172
5.4.2常规井中测量173
5.4.3速度(声波)测井174
5.4.4根据旅行时—炮检距曲线求取速度177
5.4.5根据反射波振幅求取的参数179
5.4.6速度信息的其它来源181
5.5速度资料的利用183
习题183
参考文献187
6地震同相轴的特征192
概述192
6.1地震同相轴的明显特征193
6.2反射波195
6.2.1合成地震记录195
6.2.2反射波的性质197
6.2.3菲涅耳带199
6.2.4反射层曲率的影响203
6.2.5三维的影响208
6.3一次波以外的其它同相轴210
6.3.1绕射波210
6.3.2多次波215
6.3.3折射波220
6.3.4反射折射波223
6.3.5面波223
6.4分辨率224
6.4.1简介224
6.4.2垂直分辨率224
6.4.3调谐厚度与薄层效应224
6.4.4水平分辨率227
6.5衰减227
6.5.1衰减机理227
6.5.2吸收的测量231
6.6地震子波的波形232
6.6.1理想子波的特性232
6.6.2里克子波234
6.7噪音235
6.7.1地震噪音类型235
6.7.2利用叠加衰减随机噪音235
6.7.3衰减噪音(去噪)的方法236
习题237
参考文献241
7地震设备244
概述244
7.1确定施工位置244
7.1.1陆地测量244
7.1.2海洋定位246
7.1.3无线电定位246
7.1.4导航卫星定位249
7.1.5全球定位系统(GPS)250
7.1.6声波与惯性定位251
7.1.7对拖缆进行定位254
7.2陆地脉冲震源254
7.2.1理想震源254
7.2.2井中的爆炸震源255
7.2.3大脉冲量地面震源260
7.2.4小型地面震源262
7.3非脉冲震源265
7.3.1可控震源265
7.3.2 Sosie(索西地震法)268
7.3.3陆地震源的选择268
7.4海洋设备269
7.4.1简介269
7.4.2气泡效应270
7.4.3气枪271
7.4.4聚爆震源和其它海洋震源274
7.4.5海洋震源的选择275
7.5检波器276
7.5.1检波器的理论276
7.5.2数字化检波器282
7.5.3水听器283
7.5.4拖缆284
7.5.5水听器与陆地检波器记录之间的匹配286
7.6记录287
7.6.1放大器的技术要求287
7.6.2记录仪287
7.6.3模拟记录289
7.6.4数字表示292
7.6.5数字仪器292
7.6.6显示294
习题295
参考文献298
8反射地震的野外方法301
概述301
8.1要考虑的基本内容301
8.1.1数据采集301
8.1.2地震队组织结构302
8.1.3环境与安全因素303
8.1.4野外施工的管理303
8.2陆地勘探的野外施工304
8.2.1程序304
8.2.2许可权304
8.2.3设计测网304
8.2.4野外流程305
8.3野外观测系统306
8.3.1排列的类型306
8.3 2单次覆盖307
8.3.3共中心点方法(CMP)308
8.3.4野外限制与特殊方法310
8.3.5组合的概念312
8.3.6均匀线性组合313
8.3.7带权值的组合(锥形组合)316
8.3.8面积组合316
8.3.9实际应用组合时的限制317
8.3.10空间采样的要求319
8.3.11提高分辨率319
8.4野外参数的选择320
8.4.1噪音分析320
8.4.2野外采集参数的确定322
8.4.3野外测试324
8.5定义近地表层325
8.5.1井中测量325
8.5.2近地表折射层325
8.6海洋勘探方法327
8.6.1常规海洋勘探方法327
8.6.2浅水与有障碍的海洋勘探328
8.6.3剖面法328
8.7过渡带勘探330
8.8数据整理332
8.8.1野外处理332
8.8.2高程与风化层校正332
8.8.3拾取反射波*绘制剖面图335
习题338
参考文献343
9数据处理347
概述347
9.1变换348
9.1. 1积分型变换348
9.1.2傅里叶分解及合成348
9.1.3傅里叶变换349
9.1.4多维傅里叶变换350
9.1.5拉冬变换350
9.1.6变换的实际应用351
9.2褶积352
9.2.1褶积运算352
9.2.2采样、插值与假频354
9.2.3地层的滤波作用357
9.2.4水波混响与反褶积358
9.2.5多维褶积359
9.3相关359
9.3.1互相关359
9.3.2自相关361
9.3.3归一化相关361
9.3.4可控震源分析方法362
9.3.5多道相干363
9.3.6符号位记录365
9.4相位问题366
9.5反褶积与频率滤波368
9.5.1简介368
9.5.2确定性反滤波368
9.5.3虚反射和递归滤波369
9.5.4用地震检波器和水用检波器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去除虚反射369
9.5.5最小平方(维纳)滤波370
9.5.6白噪化372
9.5.7预测(间隙)反褶积376
9.5.8其它类型的反褶积376
9.5.9子波处理377
9.5.10频率滤波378
9.5.11时变滤波379
9.5.12选择反褶积参数379
9.5.13多道反褶积381
9.6自动静校正381
9.6.1静校正和正常时差校正的关系381
9.6.2地表一致性模型381
9.6.3叠加道功率的最大化383
9.6.4折射静校正384
9.7速度分析(速度谱)385
9.7.1常规速度分析385
9.7.2速度扫描388
9.7.3速度拾取388
9.7.4速度分析的使用和局限392
9.7.5水平速度分析393
9.8振幅信息的保真处理393
9.9视速度(2D)滤波395
9.10叠加399
9.10.1道集399
9.10.2 DMO校正(倾角时差校正)400
9.10.3切除402
9.10.4共中心点叠加402
9.10.5加权叠加403
9.10.6花样叠加404
9.10.7模拟平面地震波叠加404
9.11其它处理技术406
9.11.1 τ—p变换处理(倾斜叠加)406
9.11.2智能插值406
9.11.3自动拾取407
9.11.4复地震道分析407
9.12数据归位408
9.12.1简介408
9.12.2克希霍夫(绕射叠加)偏移410
9.12.3频率—波数域的偏移412
9.12.4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414
9.12.5深度偏移418
9.12.6混合偏移(联合偏移)419
9.12.7不同偏移方法的比较419
9.12.8偏移剖面的分辨率422
9.12.9其它偏移方法422
9.13处理流程423
9.13.1典型的处理次序423
9.13.2交互处理与工作站427
9.14广义反演(联合反演)427
习题429
参考文献433
10反射资料的地质解释438
概述438
10.1基本地质概念439
10.1.1油气的产生与运移439
10.1.2圈闭的类型440
10.2解释流程443
10.2.1基本地球物理假设443
10.2.2数据的收集与检验443
10.2.3反射波的拾取445
10.2.4绘制反射层位446
10.2.5推断地质发展史448
10.2.6测井资料综合到解释中449
10.2.7工作站453
10.2.8根据反射数据绘制成果图454
10.2.9显示技术(彩色显示)454
10.3地质特征的证据455
10.3.1构造地质学的概念455
10.3.2平衡剖面463
10.3.3断裂463
10.3.4褶皱与流型构造470
10.3.5礁体476
10.3.6不整合478
10.3.7河道482
10.3.8地层圈闭482
10.3.9与其它地球物理数据的结合483
10.4模拟484
10.4.1简介484
10.4 2物理模拟485
10.4.3计算机模拟486
10.4.4合成地震记录486
10.4.5射线追踪模拟486
10.5速度的横向变化490
10.5 1逐渐变化490
10.5.2突变492
10.6二维数据的三维解释495
10.7地层解释496
10.7.1简介496
10.7.2层序地层学497
10.7.3反射层的时间意义498
10.7.4沉积模式499
10.7.5体系域503
10.7.6地震相分析506
10.7.7反射波特征分析509
10.8烃类指示物510
10.9地壳研究514
习题515
参考文献516
11折射波方法523
概述523
11.1野外技术524
11.1.1纵测线折射剖面524
11.1.2非纵折射波法与扇形排列法526
11.1.3利用Gardner法确定盐丘526
11.1.4海上折射勘探527
11.2折射资料的折合与处理528
11.3解释方法的基本公式532
11.3.1利用基本公式532
11.3.2阿达奇方法533
11.3.3广义互换法(GRM)534
11.4延迟时解释法539
11.4.1延迟时间539
11.4.2巴里法541
11.4.3塔兰特法542
11.4.4瓦罗拜克法544
11.5波前解释方法545
11.5.1索伯恩法545
11.5.2哈格杜恩加减法546
11.5.3哈莱斯图解法547
11.6折射资料的地质解释549
习题550
参考文献555
12三维勘探557
概述557
12.1三维数据采集558
12.1.1数据采集的要求558
12.1.2海上三维数据采集559
12.1.3陆地三维数据采集563
12.2三维处理565
12.3三维数据的显示566
12.4交互三维解释571
12.5三维解释571
习题575
参考文献579
13特殊技术581
概述581
13.1横波勘探581
13.1.1为什么进行横波勘探581
13.1.2陆上的横波资料582
13.1.3海上的横波记录582
13.1.4横波的处理和显示584
13.1.5横波资料的使用和解释586
13.1.6横波双折射590
13.2三分量记录593
13.2.1三分量记录的采集593
13.2 2极化滤波595
13.3槽波(法向传播)595
13.4垂直地震剖面(VSP)599
13.4.1概述599
13.4.2 VSP的类型及其应用600
13.4.3 VSP的采集601
13.4.4 VSP资料的处理603
13.4.5 VSP的施工设计607
13.5地震层析成象609
13.5.1概述609
13.5.2层析成象的概念609
13.5.3有限个离散单元的解611
13.5.4井间观测612
13.6时间推移观测614
13.7测井资料的研究616
13.7.1盐丘周边测量616
13.7.2全波列声波测井616
13.7.3井下电视617
13.8无源地震617
13.9联合反演618
13.10地质统计学方法618
习题618
参考文献619
14地震方法的特殊应用623
概述623
14.1地震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623
14.1.1工程应用的目的623
14.1.2陆地上的折射法623
14.1.3陆地上的反射法624
14.1.4海上的工程勘探625
14.2煤矿地球物理勘探626
14.2.1煤矿地球物理勘探的目的626
14.2 2煤层的物性627
14.2.3长壁式煤层的开采627
14.2.4地面地震方法627
14.2.5在煤层内的勘探方法629
14.2.6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在其它方面的应用631
14.3地震在寻找地下水、环保、农业和地热领域的应用631
14.4地震在油藏工程领域的应用632
14.4.1引言632
14.4.2油气藏的特性632
14.4.3油藏划分634
14.4.4油藏描述635
14.4.5油藏监测635
习题635
参考文献636
15数学基础639
概述639
15.1基本概念639
15.1.1行列式639
15.1.2矢量分析640
15.1.3矩阵分析643
15.1.4级数展开648
15.1.5复数649
15.1.6最小平方法650
15.1.7有限差分657
15.1.8微分方程的数值解659
15.1.9部分分式法662
15.2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663
15.2.1傅里叶级数663
15.2.2傅里叶积分665
15.2.3傅里叶变换666
15.2.4多维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668
15.2.5特殊函数669
15.2.6傅里叶变换中的基本定理673
15.2.7吉布斯(Gibbs)现象676
15.2.8褶积定理678
15.2.9互相关定理678
15.2.10自相关680
15.2.11多维褶积680
15.2.12随机函数681
15.2.13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682
15.3拉普拉斯变换684
15.3.1简介684
15.3.2拉普拉斯变换中的定理685
15.4线性系统686
15.4.1简介686
15.4.2串联与并联的线性系统688
15.5数字系统与z变换688
15.5.1采样定理688
15.5.2采样函数的褶积与相关689
15.5.3 z变换690
15.5.4 z变换的计算: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691
15.5.5将z变换用于数字系统693
15.5.6相位因素694
15.5.7逆z变换的积分关系699
15.6复赛谱(对数谱)分析699
15.7滤波701
15.7.1简介701
15.7.2滤波器的合成与分析701
15.7.3频率滤波器704
15.7.4巴特沃斯滤波器705
15.7.5时窗706
15.7.6最佳滤波器708
习题714
参考文献720
附录A723
A缩写表723
B商标与专有名词724
C随机数725
D单位726
E典型设备的技术规范与基本约定727
F地震报告728
G平面图中的符号729
数学约定与符号731
一、常用符号与定义731
1.常用函数731
2.特殊函数731
3.数学约定731
二、拉丁符号732
三、希腊符号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