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伯利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伯利岩
  • (加)米切尔(Mitchell,Roger H.)著;喻学惠等译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0624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伯利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金伯利岩岩石学研究史1

最初的发现、描述及名称由来1

具决定意义的研究阶段:1887—19502

重大发展阶段:1950—19703

当前的进展:1970—19855

第二章 金伯利岩及其相关岩石7

金伯利岩的性质7

地幔派生的捕虏体和捕虏晶7

析离包体或巨晶类8

原生相8

粗晶和隐晶质金伯利岩——粗晶橄榄石问题8

金伯利岩的定义11

金伯利岩的矿物学分类12

金伯利岩的识别14

假金伯利岩15

云母橄榄岩和似金伯利岩15

苦橄玢岩17

中心复式金伯利岩——黄长煌斑岩18

橄榄石钾镁煌斑岩20

变金伯利岩21

第三章 金伯利岩岩浆作用及其结构构造成因分类22

金伯利岩岩浆作用模式22

火山口相金伯利岩23

熔岩23

火山碎屑岩24

外力碎屑金伯利岩25

金伯利岩火山作用的地表表现26

假金伯利岩的火山作用27

火山颈相金伯利岩28

浅成相金伯利岩28

岩墙29

岩床30

堆积的或深成的金伯利岩32

金伯利岩的结构构造成因分类32

火山颈相金伯利岩的结构特征35

球状火山砾和成核同源包体[autolith]35

碎屑间的填隙物质[Interclast Matrices]40

浅成相金伯利岩的结构特征42

结构均匀的金伯利岩的岩石学特征43

分凝结构49

方解石-蛇纹石分凝体49

球形分凝体51

第四章 火山颈及其根部54

火山颈54

金伯利岩火山颈55

形态学55

火山颈与围岩的接触及其有关的侵位特征56

内部特征:捕虏体57

内部特征:金伯利岩58

火山颈根部58

形态58

接触角砾岩和“盲”岩枝59

火山颈根部金伯利岩60

火山颈根部与供源岩墙的关系61

火山颈及其根部的侵位作用61

爆发火山作用61

流体化作用[fludization]63

火山蒸气作用69

初期火山通道的变化(流体化作用)72

初期火山通道的变化(火山蒸气作用)74

其它的侵位作用75

小结75

第五章 金伯利岩岩田和岩区及其构造背景76

金伯利岩岩田和岩区76

引言76

金伯利岩岩田(第一类和第二类岩区)77

第三类金伯利岩岩区80

南非岩区80

雅库特岩区84

金伯利岩与裂谷86

构造对金伯利岩分布的控制作用88

引言88

造陆断裂88

转换断层的延伸90

安哥拉-纳米比亚90

西非91

北美洲东部92

评论93

热点岩浆作用94

与俯冲带有关的岩浆作用95

同心状、辐射状背斜和向斜(CRAS模式)96

小结97

第六章 金伯利岩矿物学98

引言98

石榴石98

粒度和颜色99

统计分类99

成分变化101

贫Cr巨晶类镁铝榴石104

微量元素(巨晶)108

次变榴石108

Mg钛铁矿109

巨晶与粗晶钛铁矿(共生组合1)109

微量元素(巨晶)113

带状趋势和反应趋势115

Mg富集趋势115

Mn富集趋势116

页片状交生钛铁矿(共生组合2)117

基质钛铁矿(共生组合3、4和5)119

钛铁矿-尖晶石交生体(共生组合5和6)120

钛铁矿-钛铁矿交生体:出溶对(共生组合7)122

钛铁矿-金红石交生体(共生组合8)123

成分相关的钛铁矿123

基性火山岩123

碳酸岩124

辉石125

单斜辉石126

巨晶和单斜辉石-钛铁矿交生体(共生组合1和2)126

富Cr巨晶类130

辉石-石榴石交生体(共生组合3)130

辉石出溶交生体(共生组合4)131

浅成金伯利岩中的显微斑晶和基质辉石(共生组合5)132

火山颈相金伯利岩的辉石(共生组合6)134

碱性岩中相似成分的单斜辉石134

斜方辉石135

斜方辉石-石榴石交生体138

橄榄石138

巨晶(共生组合1)139

基质或显微斑晶橄榄石(共生组合2)140

粗晶橄榄石(共生组合3)142

金云母144

巨晶和粗晶金云母(共生组合1)144

基质和显微斑晶金云母(共生组合2)145

成分146

南非各地的金伯利岩(Da wson和Smith,1975;Smith等,1978)146

萨默塞特岛的金伯利岩(Mitchell,1978a,1979b;Clarke和Mitchell,1975;Mitchell和Meyer,1980;Jago和Mitchell,1985)148

Mayeng(Apter等,1984)149

Fayette郡(Hunter等,1984)150

奥罗鲁(Scott Smith等,1984)151

斯瓦特勒京斯(Skinner和Scott,1979)151

西格陵兰(Emeleus和Andrews,1975;Scott,1981;Scott Smith,等,1983)152

Bellsbank(Boctor和Boyd,1982)152

反多色性金云母粗晶153

痕量元素154

金伯利岩金云母的一般特点154

尖晶石155

粗晶尖晶石(共生组合1)156

原生基质尖晶石(共生组合2)156

环礁状尖晶石156

反应产物的尖晶石(共生组合3)158

粗晶和基质尖晶石的成分158

粗晶(AMC)趋势159

岩浆趋势1——Mg质钛铁晶石趋势160

岩浆趋势2——钛磁铁矿趋势167

镁铁尖晶石反应趋势168

金伯利岩尖晶石成分趋势与其它基性岩、碱性岩趋势的对比170

钙钛矿174

成分174

钙镁橄榄石177

成分178

磷灰石179

成分180

蛇纹石180

交代假像181

分凝体和基质蛇纹石182

进变蛇纹石182

晶体结构类型183

成分183

碳酸盐183

绿泥石和粘土矿物185

蛇纹石的交代产物185

绿泥石包体186

金云母假像的绿泥石187

原生绿泥石187

粘土矿物187

水镁石及有关矿物188

硫化物188

硫化作用组合188

多相硫化物球体189

原生不混溶硫化物189

原生低温黄铁矿190

定向连生的硫化物190

含锆矿物190

锆石190

斜锆石和四方ZrO191

其它含Zr矿物192

金红石193

基质金红石193

钙钛矿的外壳193

离解晶体193

金红石-硅酸盐交生体194

金红石-钛铁矿交生体194

钛酸盐195

镁铁钛矿195

尖钛铁矿系列196

未命名的钛酸盐196

针钠钙石197

其它微量矿物197

次生矿物和捕虏晶矿物198

第七章 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199

引言199

主元素地球化学200

混染和蚀变200

未混染金伯利岩的成分变化201

金伯利岩内部的成分变化203

金伯利岩之间成分的变化203

平均成分205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207

引言207

相容元素208

不相容痕量元素:Ⅰ.Ba-Sr,Zr-Hf,Nb-Ta,U-Th211

钡和锶211

锆和铪211

铌和钽212

铀和钍213

其它元素之间的关系215

不相容痕量元素:Ⅱ.稀土元素216

稀土元素和部分熔融模式220

不相容痕量元素:Ⅲ.碱性元素和挥发性元素221

锂221

鉫221

铯222

挥发元素222

其它元素224

痕量元素的平均含量225

放射性同位素226

锶226

钕228

铅230

铀231

稳定同位素231

氢231

碳231

氧232

氢、氧和碳同位素变化的成因233

硼234

硫234

第八章 与金伯利岩浆的形成和结晶作用有关的实验研究236

高压实验研究236

引言236

橄榄岩-H2O237

橄榄岩-CO2237

橄榄岩-CO2-H2O238

固相线上的相关系238

流体被缓冲的固相线上的熔融作用(ZIVC固相线)242

含钴金伯利岩的熔融特征242

无水金伯利岩的熔融特征244

上地幔的部分熔融244

低压实验研究248

CaO-MgO-H2O-CO2(CMHC)体系248

CaO-MgO-SiO2-H2O(CMSH)和CaO-MgO-SiO2-CO2(CMSC)体系251

CaO-MgO-SiO2-H2O-CO2(CMSHC)体系252

其它体系254

有关黄长石255

金伯利岩与黄长岩257

第九章 金伯利岩岩浆的成因及演化259

引言259

早期的假说259

混染作用260

带状提纯作用261

分离结晶作用262

部分熔融作用263

岩浆作用的成因264

底辟熔融265

挥发分的流动266

金伯利岩的形成深度268

硅酸的活度270

氧逸度272

上地幔和巨晶272

基质的结晶作用274

巨晶及其与金伯利岩的关系275

捕虏晶模式276

斑晶模式——等压结晶作用277

斑晶模式——变压结晶作用278

小结279

金伯利岩和碳酸岩280

金刚石和金伯利岩281

结论性综述282

后记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