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2295486.jpg)
- 朱晓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8967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文化交流-研究-中国、美国-英文;文化交流-研究-中国、德国-英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研究的问题及目的1
1.2 问题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研究4
1.3 研究意义6
1.4 本书结构8
2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10
2.1 跨文化问题交际文献综述——横向研究评论10
2.1.1 问题交际研究术语10
2.1.1.1 文化10
(1)文化概念的简要回顾10
(2)本研究采用的定义14
2.1.1.2 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15
2.1.1.3 语言与文化及文化与交流的关系15
2.1.1.4 跨文化/文化间与文化内交际17
2.1.1.5 问题交际及相似概念18
(1)简要评述18
(2)本研究采用的定义19
2.1.2 问题交际的横向研究评论20
2.2 跨文化问题交际文献综述——纵向研究评论29
2.2.1 内在研究评述29
2.2.1.1 问题交际的本质29
(1)问题沟通的不成功性29
(2)问题沟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31
2.2.1.2 问题交际的根源32
2.2.2 外在研究评述35
2.2.2.1 误解的辨认和察觉35
2.2.2.2 误解的修复37
2.2.2.3 误解的主要责任者39
2.2.2.4 有意误解40
2.3 对误解现象的阐释42
2.3.1 礼貌理论——简要回顾43
2.3.1.1 西方礼貌理论43
2.3.1.2 中国礼貌理论51
(1)中国礼貌思想概述51
(2)现代中国的礼貌实质52
(3)其他阐释中国礼貌行为的探索53
2.3.2 暗含与含义56
2.3.2.1 暗含57
2.3.2.2 含义58
2.3.3 定型化印象61
2.3.4 第二语言习得的考虑——一些重要概念62
2.3.4.1 中介语63
2.3.4.2 迁移64
2.3.4.3 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65
2.3.5 从历史角度解释跨文化的问题交际69
2.3.6 中国人交际的独特特征73
2.3.6.1 中国人交际的特点——英语国家学者的观察74
2.3.6.2 中国人交际的特点——从讲德语国家的视角观察78
2.4 本研究所用方法80
3 研究方法论83
3.1 数据类型83
3.2 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9
3.2.1 道德与法律问题89
3.2.2 技术问题91
3.2.3 转写问题92
3.2.3.1 理论问题92
3.2.3.2 实践问题92
3.2.4 观察者的尴尬93
3.3 与跨文化研究相关的问题93
3.3.1 理论问题94
3.3.2 方法论问题95
3.3.3 数据收集方法问题96
3.3.4 研究环境问题96
3.3.5 设备与结果分析问题97
3.3.6 讨论问题97
3.4 本研究所用数据99
3.4.1 学术日记99
3.4.2 调查问卷101
3.4.2.1 调查问卷-1101
3.4.2.2 改进后的调查问卷-1106
3.4.2.3 调查问卷-2107
3.4.3 访谈108
3.4.4 回顾性访谈108
3.5 偏差与局限109
4 与文化相关的问题交际113
4.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114
4.1.1 言语的及非言语的问题交际114
4.1.2 称呼方式—问题交际的可能来源117
4.1.3 中国式的礼貌客气引起的误解119
4.1.4 面子的考虑引发的误解123
4.1.5 谦虚准则导致的误解127
4.1.6 学习的文化——另一个易发生误解的重要领域129
4.1.7 有关文化得体性的误解133
4.1.8 中国人的间接委婉(indirectness)造成的误解136
4.1.9 不同文化释义造成的“误解”——错位理解138
4.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140
4.2.1 有关师生行为礼节方面的误解141
4.2.2 学习的文化引起的误解143
4.2.3 赠送和接受礼物方面的误解144
4.2.4 不同文化中的忌讳话题引起的误解145
4.2.5 不同的文化释义引起的误解146
4.2.6 不同的语境线索引起的误解150
4.2.7 Du和Sie——称呼方式引起的误解151
4.2.8 中国人的谦虚习惯引起的误解152
4.2.9 文化敏感性造成的错位理解(missed understanding)152
4.2.10 文化培训造成的误解153
4.3 问卷调查显示的不同文化间的定型化看法154
4.3.1 中国被调查者对美国人的定型化的看法154
4.3.2 中国被调查者对德国人的定型化的看法156
4.3.3 定型化的看法所表示的含义157
4.4 本章小结159
5 与文化无关的问题交际160
5.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161
5.1.1 语音误解161
5.1.2 句法层面的误解163
5.1.3 词汇层面的误解164
5.1.4 语义误解167
5.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168
5.2.1 语音误解168
5.2.2 句法层面的误解171
5.2.3 词汇层面的误解172
5.2.4 语义误解175
5.3 迁移错误引起的误解176
5.3.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177
5.3.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180
5.4 本章小结184
6 混合型的误解186
6.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187
6.1.1 语言内部所特有的联想和比喻中的误解187
6.1.2 话语层面上的误解189
6.1.3 会话惯例引起的误解192
6.1.4 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误解195
6.1.5 副语言特征——一个难以掌握的层面196
6.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197
6.2.1 语言内部所特有的联想和比喻中的误解197
6.2.2 话语层面上的误解198
6.2.3 会话惯例引起的误解199
6.2.4 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误解200
6.3 中国的英语教材和德语教材影响201
6.4 本章小结205
7 沟通失败的外部因素207
7.1 责任划分——基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误解207
7.1.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209
7.1.1.1 基于说话者的误解209
7.1.1.2 基于听话者的误解210
7.1.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211
7.1.2.1 基于说话者的误解211
7.1.2.2 基于听话者的误解212
7.1.3 小结212
7.2 故意性——故意误解的情况212
7.2.1 来自中美交际的数据213
7.2.2 来自中德交际的数据216
7.2.3 小结218
7.3 误解的察觉与发现及其修复219
7.3.1 误解的察觉与发现219
7.3.1.1 与文化有关的及复合型的误解的察觉与发现219
7.3.1.2 与文化无关的误解的察觉与发现220
7.3.1.3 有意误解的察觉与发现221
7.3.1.4 小结221
7.3.2 修复方221
7.3.2.1 自我修复221
7.3.2.2 他人修复222
7.3.3 修复时间222
7.3.3.1 即刻修复223
7.3.3.2 后期修复223
7.3.3.3 零修复223
7.3.3.4 问卷-2结果分析225
7.4 本章小结229
8 结论231
8.1 发现与结论231
8.2 教学法方面的启示235
8.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240
附录一 问卷242
附录二 对德国教授兹博士的采访转写254
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