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晶态物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晶态物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2311496.jpg)
- 戴道生,韩汝琪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0460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2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非晶态物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8
1-1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特点8
1-1-1 晶格、有序和无序9
1-1-2 长程序和短程序10
1-2 非晶态结构的描述方法14
1-2-1 径向分布函数RDF14
1-2-2 短程序参数16
1-2-3 中程序参数17
1-3 大角散射法测定径向分布函数17
1-3-1 基本原理18
1-3-2 多元无序体系,干涉函数和偏分布函数22
1-3-3 径向分布函数的测定方法26
1-3-4 偏分布函数的测定28
1-4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测定短程序结构参数31
1-4-1 基本原理31
1-4-2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37
1-4-3 由EXAFS求短程结构参数39
1-5 结构模型45
1-5-1 建造结构模型的原则和方法45
1-5-2 非晶态半导体46
1-5-3 非晶态金属和合金56
参考文献69
第二章 非晶态半导体的电子理论74
2-1 非晶态半导体的能带模型74
2-1-1 单电子近似方法74
2-1-2 非晶态半导体能带模型的要点76
2-2 共价键与能带之间的联系80
2-2-1 共价结合与短程有序80
2-2-2 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法87
2-3 Anderson定域化91
2-3-1 Anderson模型93
2-3-2 Mott的假定95
2-3-3 渗透理论模型96
2-4 迁移率边99
2-4-1 Kubo-Greenwood公式100
2-4-2 最小金属化电导率104
参考文献109
第三章 非晶态半导体中的缺陷111
3-1 非晶态半导体中的缺陷态111
3-1-1 非晶态半导体材料中缺陷态的一般特点111
3-1-2 非晶态硅和锗的缺陷态114
3-1-3 非晶态硫系半导体中的缺陷态118
3-2-1 电子自旋共振(ESR)125
3-2 隙态密度的实验测定125
3-2-2 场效应(FE)130
3-2-3 深能级瞬态谱(DLTS)136
3-2-4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147
3-3 掺杂效应155
3-3-1 非晶态半导体掺杂中的基本问题155
3-3-2 a—Si:H材料的掺杂157
3-3-3 掺杂方法159
参考文献163
4-1 直流电导169
第四章 非晶态半导体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169
4-1-1 扩展态电导170
4-1-2 尾部定域态跳跃电导173
4-1-3 费米能级附近的跳跃电导176
4-1-4 费米能级附近的变程跳跃电导176
4-1-5 直流电导对温度的依赖关系178
4-2 漂移迁移率179
4-3 温差电动势率184
4-4 光电导190
4-4-1 基本概念190
4-4-2 室温下的光电导192
4-4-3 光电导对温度的依赖关系194
4-4-4 掺杂对光电导的影响196
4-4-5 量子效率及原生对复合198
4-5 光吸收201
4-5-1 基本吸收带202
4-5-2 吸收边205
4-6 振动模的光吸收和喇曼散射217
4-6-1 非晶态半导体原子振动模的一般概念218
4-6-2 理想化非晶态半导体的原子振动模式密度219
4-6-3 非晶态半导体的局域振动模222
参考文献226
第五章 非晶态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及器件物理232
5-1 非晶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233
5-1-1 液相冷凝法233
5-1-2 真空蒸发法234
5-1-3 溅射法236
5-1-4 化学汽相沉积(CVD)法237
5-1-5 辉光放电(GD)法240
5-2 非晶态硅太阳能电池246
5-2-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246
5-2-2 非晶态硅太阳能电池的特点251
5-2-3 非晶态硅p+—i—n+结中的内建电场254
5-2-4 几个物理参量的讨论257
5-2-5 研究趋向与前景260
5-3 光导型成像器件263
5-3-1 非晶态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荷保持性及光放电264
5-3-2 静电成象器件266
5-4 非晶态半导体的其他应用267
5-4-1 a—Si:H薄膜集成电路267
5-4-2 大面积平面显示269
5-4-3 信息存储器件271
5-4-4 光学信息存储器件272
参考文献274
第六章 非晶态金属电阻输运特性280
6-1 引言280
6-2 非晶态金属的电阻率及其温度关系282
6-3 非晶态结构无序对电阻输运特性的影响291
6-3-1 结构无序导致的非晶态金属电子能带结构的特点291
6-3-2 结构无序导致的非晶态金属声子的特点292
6-3-3 结构无序使Kondo效应与强磁场共存292
6-3-4 结构无序与非晶态电子结构性散射293
6-4-1 非晶态和液态金属电阻率特性的相似性295
6-4 推广的Ziman理论295
6-4-2 液态金属Ziman理论及其推广298
6-4-3 非晶态结构因子的温度依赖性的影响303
6-4-4 电子准动量不守恒的影响307
6-4-5 电子-声子动力学模型308
6-5 Kondo(近藤)效应309
6-5-1 Kondo现象309
6-5-2 Kondo理论311
6-5-3 非晶态金属的Kondo效应318
6-6 类Kondo效应319
6-6-1 非晶态金属的类Kondo现象319
6-6-2 非晶态金属微观磁性的涨落321
6-6-3 强磁性非晶态金属的低温电阻325
6-7 相干交换散射模型326
参考文献333
第七章 非晶态金属的自发磁化339
7-1 非晶态金属的自发磁化与温度的关系341
7-2 非晶态金属的自发磁化理论345
7-2-1 Heisenberg交换作用模型和分子场理论346
7-2-2 Handrich平均场理论347
7-2-3 类金属元素的影响353
7-2-4 居里温度附近的磁性357
7-3 低温磁性359
7-3-1 BlochT3/2定律360
7-3-2 自旋波色散关系361
7-3-3 非晶态金属的低温磁性361
7-4 非晶态金属磁性的其他理论367
7-4-1 RKKY型交换作用368
7-4-2 双能级模型对Handrich理论的改进370
参考文献373
第八章 非晶态金属的磁矩375
8-1 非晶态T-M合金的磁矩376
8-2 用能带模型对非晶态磁性的讨论380
8-2-1 硬带模型和电荷转移理论381
8-2-2 电荷转移理论的质疑383
8-3 分子轨道理论和非晶态金属磁矩385
8-3-1 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磁矩的结果386
8-3-2 B、P原子与Fe、Ni原子的成键倾向389
8-3-3 分子轨道理论与TM合金磁矩391
参考文献396
第九章 局域晶场效应与非晶态金属磁性398
9-1 非晶态稀土合金的磁结构399
9-1-1 共线磁结构399
9-1-2 非共线磁结构401
9-1-3 局域晶场效应与非晶态磁性403
9-1-4 非晶态R-T合金的居里点406
9-2 非晶态稀土合金磁性407
9-2-1 Y-T晶态合金磁性407
9-2-2 R-N非晶态合金磁性410
9-2-3 非晶态重稀土合金磁性410
9-2-4 非晶态轻稀土合金磁性413
9-3 磁化强度与温度关系的讨论420
参考文献425
10-1 引言427
第十章 非晶态金属的微结构和磁畴427
10-2 几何微结构、内部形状效应和磁弹耦合效应430
10-3 化学微结构、指向有序各向异性和交换各向异性438
10-4 非晶态金属的磁各向异性446
10-5 非晶态金属磁畴448
10-5-1 概述448
10-5-2 非晶态金属畴壁449
10-5-3 非晶态金属磁畴形态453
10-5-4 散磁性非晶态金属的磁畴458
参考文献460
第十一章 非晶态金属的技术磁化理论464
11-1 非晶态金属的技术磁化特点464
11-2 非晶态金属的低场磁化曲线470
11-3 非晶态金属的矫顽力机制477
11-3-1 磁各向异性梯度钉扎效应480
11-3-2 表面形貌的钉扎效应485
11-3-3 磁后效钉扎效应487
11-3-4 热处理对矫顽力的影响489
11-4 高矫顽力非晶态金属490
11-5 非晶态金属动态磁特性498
11-5-1 交流磁滞回线和畴壁的动态响应499
11-5-2 非晶态金属的磁损耗502
参考文献513
第十二章 非晶态的形成及非晶态合金的制备517
12-1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概述517
12-2 结晶动力学520
12-2-1 均匀成核521
12-2-2 复相起伏和成核率525
12-2-3 生长率527
12-3 非晶态的形成条件528
12-3-1 成核率很小529
12-3-2 结晶比例很小533
12-4 形成非晶态的临界冷却速率535
12-4-1 连续冷却转变CCT图536
12-4-2 非均匀成核及成核的暂态效应对形成非晶态的临界冷却速率的影响538
12-4-3 形成非晶态的临界冷却速率541
12-5-1 工艺过程与冷却速率542
12-5 制备工艺中的一些物理过程542
12-5-2 冷却类型与冷却速率543
12-5-3 薄带的品质与一些工艺参数545
参考文献548
第十三章 非晶薄膜的制备原理550
13-1 薄膜沉积的物理过程概述551
13-1-1 成核551
13-1-2 生长过程552
13-2 汽相沉积动力学553
13-2-1 成核理论553
13-2-2 生长动力学555
13-3 非晶态薄膜的沉积556
13-3-1 理论处理556
13-3-2 形成非晶态薄膜的一些条件560
13-4 真空蒸镀法沉积非晶薄膜562
13-4-1 加热方法563
13-4-2 薄膜厚度564
13-4-3 多元系薄膜的蒸镀567
13-5 真空溅射法568
13-5-1 溅射率568
13-5-2 几种主要的溅射方法570
参考文献577
第十四章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缺陷580
14-1 非晶态、无序体系及短程有序581
14-1-1 非晶态物质与无序体系581
14-1-2 非晶态结构的主要特征584
14-1-3 非晶态固体内的原子短程序587
14-2 非晶态固体内的局域结构参数590
14-2-1 RDF描述局域结构涨落的局限591
14-2-2 局域结构参数的定义592
14-2-3 局域结构参数的统计分布与关联599
14-3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缺陷609
14-3-1 定义609
14-3-2 原子团参数的计算机模拟610
14-4 非晶态固体结构的Voronoi多面体统计621
14-4-1 Voronoi多面体统计学622
14-4-2 局域结构参数与Voronoi多面体的关联624
14-5 宏观自由体积与结构缺陷628
14-5-1 自由体积628
14-5-2 自由体积与流体静态应力P的关联629
14-6 非晶态固体的弹性应力631
14-6-1 类点缺陷所感生的短程应力场631
14-6-2 与1/r2成正比的短程应力场632
14-6-3 长程应力场632
参考文献635
第十五章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弛豫638
15-1 各类物理量的弛豫现象639
15-1-1 体积V639
15-1-2 比热Cp及焓H640
15-1-3 居里温度T0643
15-1-5 电阻率654
15-1-4 磁后效658
15-1-6 粘滞系数与扩散系数661
15-2-1 缺陷运动与结构弛豫664
15-2 可逆与不可逆的结构弛豫664
15-2-2 不可逆结构弛豫与可逆结构弛豫665
15-2-3 径向分布函数与非晶态固体的结构弛豫667
15-2-4 玻璃转变温度的估计671
15-3 自由体积与位形熵模型672
15-3-1 自由体积模型672
15-3-2 位形熵模型673
15-4 结构弛豫谱与玻璃转变新模型674
15-4-1 结构弛豫谱674
15-4-2 结构弛豫谱的视激活能676
15-4-3 玻璃转变的一种新模型677
15-5 结构弛豫动力学680
15-5-1 激活能谱模型的基本概念681
15-5-2 ‘lnt’动力学过程686
15-5-3 可逆性现象686
15-5-4 Cross-over效应689
参考文献691
16-1-1 非晶态是非平衡的亚稳态695
第十六章 非晶态形成和稳定性的热力学基础和微观机制695
16-1 玻璃转变695
16-1-2 玻璃转变温度Tg696
16-2 非晶态形成的热力学及结构因素698
16-2-1 合金效应698
16-2-2 原子的相互作用699
16-2-3 尺度效应700
16-2-4 位形熵Sc和原子的势垒△g701
16-2-5 化学键能708
16-3 非晶态合金的稳定性709
16-3-1 非晶态合金的寿命710
16-3-2 结晶激活能与稳定性的关系710
16-3-3 组分对稳定性的影响712
16-3-4 近自由电子气模型与稳定性713
16-3-5 非晶态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716
16-3-6 结构稳定性719
参考文献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