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
  • 李少昆,王崇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151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玉米-栽培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概况1

第一节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1

一、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变化1

二、种植面积扩大和单产增加对总产的贡献2

第二节 不同年代玉米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3

一、20世纪50年代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4

二、20世纪60年代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6

三、20世纪70年代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6

四、20世纪80~90年代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8

五、21世纪前10年增产的技术措施与机理11

六、玉米增产技术措施与机理的演变14

第三节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动因15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进步15

二、我国玉米科技创新与扩散的动因分析17

三、技术进步对玉米生产的贡献23

第四节21世纪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方向24

一、世界农业科技的总体发展与展望24

二、未来玉米生产的科技需求26

三、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方向和任务32

第二章 我国玉米生产技术的科技进步35

第一节 玉米遗传育种的创新35

一、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35

二、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37

三、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创新38

第二节 玉米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创新44

一、玉米栽培发展历程44

二、玉米栽培发展的特点53

三、玉米栽培理论创新53

第三节 主要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65

一、合理密植技术65

二、科学施肥技术72

三、抗旱与节水灌溉技术76

四、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技术82

五、病虫草害防治技术87

六、化学控制技术92

七、玉米生产机械化102

八、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14

九、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134

第三章 世界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140

第一节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140

第二节 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145

一、选育和推广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种146

二、土壤培肥与科学施肥152

三、缩行增株,加大种植密度158

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59

五、病虫草害防治技术162

六、玉米生产机械化164

七、区域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170

八、新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171

九、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74

十、玉米加工技术的发展187

第三节 中外玉米生产技术比较190

一、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差异190

二、主产区域生态条件的差异194

三、资源创新和育种水平的差距195

四、土壤肥力和培肥方面的差距203

五、施肥水平及技术的差距206

六、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差距209

七、玉米化学控制技术的差距210

八、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差距211

九、节水灌溉技术的差距214

十、植物保护方面的差距216

十一、保护性耕作方面的差距217

十二、产后贮藏与加工技术的差距219

十三、农民素质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差距221

第四章 玉米生产技术的扩散225

第一节 技术扩散的内涵与特征225

一、技术扩散的经典研究226

二、农业技术采用和扩散特征229

三、农业技术扩散系统232

第二节 技术扩散的相关模型233

一、技术扩散的数学模型233

二、农户技术采用的统计模型237

三、技术扩散效益的评估238

第三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扩散240

一、基本情况240

二、地膜玉米产量与效益情况241

三、地膜玉米技术扩散模型244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247

五、实施效果248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模式的扩散249

一、典型生态类型区主体耕作模式249

二、不同耕作模式的农户采用情况及扩散模型估计251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256

第五节 玉米品种适宜区域推荐257

一、农户玉米品种与技术需求调研257

二、品种适应性评价方法259

三、品种推荐262

第五章 玉米杂交种的扩散264

第一节 品种改良与扩散历程264

一、发展阶段264

二、杂交种及其类型的变化272

三、杂交种的更新换代272

第二节 玉米杂交种扩散的几个前期环节273

一、引种与合理利用273

二、评定与审(认)定278

三、良种繁育与种子管理284

第三节 历年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及其特征291

一、基本情况291

二、株高、生育期和产量水平304

三、株型307

四、籽粒类型与品质状况307

五、主要杂交种与骨干自交系对种植面积的贡献311

第四节 杂交种扩散的理论曲线及其特征314

一、杂交种扩散的数学模型314

二、杂交种扩散特征317

三、杂交种扩散类型328

第五节 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估计337

一、总体模型估计337

二、模型估计结果分析与启示338

三、不同生态区影响因素模型估计343

第六章 标志性玉米杂交种的创新与扩散349

第一节 中单2号349

一、中单2号扩散过程350

二、中单2号基本特征与表现352

三、中单2号亲本及遗传特性352

第二节 丹玉13号353

一、丹玉13号品种特征354

二、丹玉13号主要特点355

三、丹玉13号扩散过程355

四、丹玉13号选育经验与启示356

第三节 掖单13号357

一、掖单13号品种特征358

二、掖单13号主要特点358

三、掖单13号扩散过程358

四、掖单13号选育经验与启示359

第四节 农大108360

一、农大108品种特征361

二、农大108主要特点361

三、农大108扩散过程363

四、农大108选育过程与经验364

第五节 郑单958366

一、郑单958品种特征367

二、郑单958主要特点368

三、郑单958扩散过程370

四、郑单958选育和推广经验与启示371

五、郑单958生态适应性与种植北界375

六、推广建议380

参考文献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