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怎样打行政官司 漫画《行政诉讼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志才主编;刘宝珠绘 著
- 出版社: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274759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怎样打行政官司 漫画《行政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一、摆脱民不能告官的禁锢,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谈制定行政诉讼法1
二、民告官,找法院——谈行政诉讼7
三、法院独立判案,不受非法干涉——谈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13
四、法院裁判要根据事实,依据法律——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17
五、合议审理案件,避免法院错判——谈合议制23
六、如与案件有关联,本应不该参加断——谈回避制25
七、民与“官”地位平等,公私权益都保护——谈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27
八、辨明事实、论清是非——谈辩论原则31
九、不同民族参加诉讼,不同语言同受尊重——谈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原则33
十、具体行政行为如此多,公民可以告哪些——谈行政诉讼受案范围35
十一、 法律已作规定,哪类案件不受理——谈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40
十二、 我国法院分四级,案件管辖有分工——谈级别管辖44
十三、 同级法院如此多,要想起诉找哪个——(一)谈一般地域管辖47
——(二)谈经复议案件的共同管辖49
——(三)谈因人身自由受侵犯而产生的共同管辖52
十四、 案件特殊,法院特定——谈专属管辖55
十五、 合法权益受侵犯,请求法院来审判——谈原告资格58
十六、 爸爸遇祸而死,儿子主张权利——谈原告资格转移61
十七、 诉讼权利虽法定,但须依法去行使——谈原告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65
十八、 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去控告,须要明确谁被告——谈被告75
十九、 他人提起诉讼、自己亦可参加诉讼——谈行政诉讼第三人80
二十、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受侵犯,须由法律规定的人去明辨——谈法定代理人83
二十一、诉讼权利虽属自己,但也可请人去代理——谈委托代理人87
二十二、案件事实已发生,确认事实靠证据——谈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92
二十三、打官司确认事实,被告承担证明责任——谈行政诉讼举证责任97
二十四、私下取证本不该,堂堂正正才明白——谈被告负举证责任的法律限制101
二十五、不管为啥被处理,应该申请法院去明理——谈起诉条件106
二十六、受到处罚真糟糕,起诉还得绕一遭——谈行政复议与起诉的关系110
二十七、合法权益虽受保,但也不能逾时效——谈起诉期限118
二十八、起诉虽随自己愿,立案还得法院办——谈受理122
二十九、不论是输是赢,起诉仍须执行——谈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128
三十、 行政目的要明确,违法行政应更正——谈诉讼中被告有权改变具体行政行为135
三十一、告官是权利,不告也是权利——谈撤诉140
三十二、起诉就应参加诉讼,无故不去法院裁定——谈视为申请撤诉145
三十三、法院审判要进行,被告缺席不能等——谈缺席判决149
三十四、诉讼秩序要保证,妨害诉讼可不行——谈行政诉讼强制措施154
三十五、违法处罚不稀奇,法院不能和稀泥——谈不适用调解原则164
三十六、认定事实不可草,审理依据应明了——谈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169
三十七、具体行政行为没有错,确认合法本应做——谈维持判决172
三十八、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法院裁判撤销——谈撤销判决176
三十九、职责事项无故拖、法院判决应去做——谈履行判决184
四十、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不更变怎能公平——谈变更判决186
四十一、趁一审裁判未生效,不服裁判往上告——谈上诉192
四十二、一审审完告一段,最终要看二审判——谈二审判决200
四十三、裁判生效还不服,法律规定可申诉——谈当事人的申诉205
四十四、错误裁判虽生效,再审纠正很必要——谈再审208
四十五、法院裁判铁板定钉,拒不履行强制执行——(一)谈对原告的执行措施217
——(二)谈对被告的执行措施222
四十六、违法行政造损失,行政赔偿已构成——谈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227
四十七、违法行政知多少,哪些赔偿须知道——谈行政赔偿范围231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