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法制6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法制60年
  • 熊文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766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法制6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1947年—1954年)1

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1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

一、中国共产党开始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1

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优方式5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逐步清晰7

四、以法律形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民族法制建设10

第二节 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4

一、蒙古族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自治14

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16

三、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7

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19

第三节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20

一、民族立法背景20

二、中央民族立法内容21

三、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40

第二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实施44

第一节 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保障与实施45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推广45

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48

三、中央及地方各级民族工作机构的建立49

四、开展民族识别50

五、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51

六、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53

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54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保障与实施55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55

二、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措施5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实施61

一、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61

二、鼓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62

三、改善少数民族的卫生状况64

第四节 民族法制的监督检查和评价64

一、民族法制工作的监督检查64

二、初创时期民族法制实施的总体评价65

第三章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的解决机制69

第一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概述69

一、民族纠纷的概念69

二、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的特点70

三、初创时期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背景72

第二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管辖权的确立75

一、国家对民族纠纷管辖权的确立75

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民族纠纷的具体管辖权75

第三节 初创时期民族纠纷解决规范的渊源及具体实践76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76

二、《关于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的相关规定78

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78

四、初创时期改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纠纷的具体实践78

第四节 民族纠纷处理管辖与程序85

一、民族纠纷处理管辖与程序的概念85

二、非诉讼民族纠纷处理的管辖与程序87

三、民族纠纷诉讼的管辖与程序88

第四章 民族习惯法调查(1949年—1954年)89

第一节 东北、内蒙古地区民族习惯法89

一、满族习惯法调查89

二、朝鲜族习惯法调查90

三、蒙古族习惯法调查91

四、鄂温克族习惯法调查91

五、鄂伦春族习惯法调查92

六、锡伯族习惯法调查93

第二节 西北地区民族习惯法94

一、东乡族习惯法调查94

二、土族习惯法调查95

三、回族习惯法调查95

四、撒拉族习惯法调查95

五、保安族习惯法调查96

六、裕固族习惯法调查96

七、柯尔克孜族习惯法调查97

八、塔吉克族习惯法调查98

九、乌孜别克族习惯法调查98

十、哈萨克族习惯法调查99

十一、塔塔尔族习惯法调查99

十二、俄罗斯族习惯法调查99

十三、维吾尔族习惯法调查100

第三节 西南西藏地区民族习惯法100

一、藏族习惯法调查100

二、羌族习惯法调查102

三、彝族习惯法调查102

四、白族习惯法调查103

五、哈尼族习惯法调查104

六、傣族习惯法调查106

七、傈僳族习惯法调查107

八、佤族习惯法调查108

九、拉祜族习惯法调查109

十、纳西族习惯法调查109

十一、景颇族习惯法调查112

第四节 中南地区民族习惯法112

一、苗族习惯法调查112

二、布依族习惯法调查113

三、侗族习惯法调查114

四、水族习惯法调查115

五、壮族习惯法调查115

六、瑶族习惯法调查116

七、黎族习惯法调查117

八、高山族习惯法调查117

第二编 曲折发展时期的民族法制(1954年—1982年)118

第五章 平稳发展时期的民族法制(1954年—1966年)118

第一节 1954年宪法对民族关系的调整119

一、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9

二、1954年宪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20

三、1954年宪法对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指导121

第二节 平稳发展时期的中央民族立法123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规范123

二、规定少数民族具体权利的法律规范124

第三节 平稳发展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126

一、自治地方组织条例及其主要内容126

二、其他地方性民族法规范的创制情况128

第四节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法的实施130

一、民族法实施的工作机构130

二、民族法实施的具体措施131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33

四、民族法实施的效果134

第五节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法制建设的经验135

平稳发展时期民族立法的特点135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民族法制(1966年—1976年)139

第一节 1975年宪法对民族关系的调整139

一、1975年宪法有关民族问题规定的重大变化139

二、1975年宪法对民族立法的影响140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民族立法141

一、“文革”时期中央民族立法状况141

二、“文革”时期地方民族立法状况142

三、“文革”时期民族立法几近空白的原因分析142

第三节 “文革”时期民族法实施情况143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43

二、民族自治地方界限变更143

三、民族法制的破坏情况144

第四节 “文革”时期民族法制的教训149

一、“文革”十年民族立法的特点149

二、“文革”时期的民族法制的破坏造成了民族关系的混乱150

第七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民族法制(1976年—1982年)151

第一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中央民族立法151

一、宪法的修订15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起草工作155

三、其他中央立法对民族问题的调整159

四、行政法规对民族问题的调整160

第二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162

一、各种地方立法162

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163

第三节 拨乱反正时期民族法的实施167

一、对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168

二、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172

三、民族自治地方界限及名称的变更175

第四节 对拨乱反正时期民族法制的评价179

一、关于宪法179

二、关于其他法律180

三、关于制定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传统180

第八章 曲折发展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1954年—1982年)182

第一节 曲折发展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183

一、社会组织形式的改变183

二、民族习惯法中的程序184

三、民族习惯法中的刑事规定184

四、民族习惯法中的民事规定185

五、婚姻家庭习惯法185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186

一、赫哲族习惯法调查186

二、达斡尔族习惯法调查187

三、门巴族习惯法调查188

四、珞巴族习惯法调查189

五、布朗族习惯法调查189

六、德昂族习惯法调查190

七、阿昌族习惯法调查191

八、怒族习惯法调查192

九、独龙族习惯法调查192

十、基诺族习惯法调查193

十一、普米族习惯法调查194

十二、毛南族习惯法调查194

十三、京族习惯法调查195

十四、土家族习惯法调查195

十五、仫佬族习惯法调查196

十六、畲族习惯法调查196

十七、仡佬族习惯法调查196

第三节 “文革”前的少数民族习惯法197

一、“文革”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实施197

二、曲折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功能199

三、“文革”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影响201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202

一、“文革”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破坏情况202

二、对“文革”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评价205

第五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205

一、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习惯法实施的背景205

二、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习惯法实施状况207

第三编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法制(1982年—2001年)210

第九章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立法(1982年—2001年)211

第一节 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211

一、宪法的原则规定奠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基础212

二、宪法的具体规定增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可操作性213

三、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原则21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215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内容及特点215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219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221

第三节 其他立法222

一、其他立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222

二、行政法规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228

三、部门规章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229

第四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地方民族立法230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30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244

三、散居少数民族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250

第五节 对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立法的评价251

一、1982年宪法的纲领性作用25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254

三、民族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56

第十章 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的实施(1982年—2001年)260

第一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概述260

一、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核心任务260

二、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述评261

三、发展与完善时期民族法实施的原则262

第二节 发展与完善时期的民族法的实施及评价264

一、1982年—1984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264

二、1985年—1993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272

三、1994年—2001年民族法实施及评价284

第四编 新世纪的民族法制(2001年—2008年)299

第十一章 新世纪的民族立法300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300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的主要内容30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的重大意义305

第二节 新世纪中央及地方的民族立法306

一、中央民族立法306

二、地方民族立法307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312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特点312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的特点312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314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架构315

一、自行解决纠纷机制316

二、民间社会解决机制318

三、行政解决机制328

四、司法解决纠纷机制333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当代变迁339

第一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339

一、国家法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吸收和影响340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国家法制的认同和补充342

三、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343

第二节 新世纪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及功能344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内容和权威的变迁344

二、新世纪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346

三、新世纪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要功能350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发展前景的思考352

一、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历程352

二、对少数民族习惯法六十年发展的反思353

第十四章 新世纪民族法制的实施355

第一节 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356

一、少数民族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法律保障356

二、少数民族在国家机关任职的法律保障358

三、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359

四、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361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362

一、少数民族基本生活保障权的实施362

二、少数民族获得帮助权的法律保障365

三、民族自治地方财税自治权的法律保障36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368

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法律保障368

二、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保障371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法律保障372

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利的法律保障373

五、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373

第四节 新世纪民族法制实施的评价376

一、新世纪民族法实施的特点376

二、新世纪民族法制实施的路径378

第十五章 民族法制的监督382

第一节 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初步形成382

一、民族法监督的含义382

二、民族法制的宣传与普及全面展开383

三、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初步建立385

第二节 民族法制监督理念的演进391

一、民族法监督纳入宪法监督的范畴391

二、民族法监督纳入国际人权公约的监督机制392

三、民族法律意识不断增强394

第三节 民族法制监督实施系统进一步完善395

一、专门的民族法制监督机构395

二、监督标准和准则进一步明确397

三、审查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398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400

一、执法检查的实施背景400

二、执法检查的实施过程400

第五节 民族法律责任渐趋完善401

一、刑事责任402

二、民事责任403

三、行政责任404

第五编 中国民族法学406

第十六章 民族法学的主要范畴406

第一节 关于民族法学基础理论406

一、民族法和民族法学的概念407

二、关于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相关探讨410

三、民族法学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416

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20

第二节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421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与民族法学的关系421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的基础理论422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425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综述447

一、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理论探讨449

二、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保障研究461

三、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权利的保障464

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469

五、少数民族教育权利保障研究479

六、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障482

第四节 关于少数民族法律史485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民族法制的总括性研究486

二、民族法制史的专门研究487

第五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学500

一、学科发展综述500

二、当前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514

三、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研究展望539

第六节 比较民族法学541

一、学科发展综述541

二、当前比较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545

三、未来展望571

第十七章 民族法学学科的发展历程573

第一节 学科发展综述573

一、学科的独立地位日益巩固573

二、民族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603

第二节 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领域628

一、关于民族法制(法治)问题研究628

二、关于民族立法问题研究640

三、关于民族教育立法问题研究650

四、关于西部开发法治问题研究652

五、关于民族刑法学问题研究654

六、关于民族经济法问题研究658

七、关于民族行政法问题研究661

八、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研究663

九、关于民族地区环境资源法问题研究664

十、关于民族地区宪政建设问题研究666

十一、关于民族法学教育问题研究668

十二、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问题研究669

第三节 中国民族法学发展展望670

一、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不足670

二、学科发展展望671

第六编 民族法制的未来展望673

第十八章 六十年民族法制的经验与教训674

第一节 民族法制的历史经验674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法制工作的领导67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679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681

四、重视民族地区法制的“本土资源”683

五、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搞好民族法制685

六、民族法制与民族政策互相配合,协调发展686

七、大力培养民族法律人才688

第二节 民族法制的教训689

一、应特别重视民族法制的指导思想689

二、民族立法的可操作性应增强690

三、民族法制的实施监督有待加强691

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立法尚待完善692

五、民族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693

第十九章 民族法制的发展趋向展望695

第一节 民族法制在中国法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695

一、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加强的外部因素695

二、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呼唤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加强的内在动因697

第二节 民族法制建设的未来使命698

一、我国未来民族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98

二、我国未来民族法制建设的若干重点内容701

后记7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