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6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209897.jpg)
-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127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必然产物10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15
第三节 时代主题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8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8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0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4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4
一、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24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8
三、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32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37
一、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37
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41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45
第三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8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48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50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基本环节54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54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4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57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59
第二节 普遍联系的基本环节62
一、现象和本质62
二、形式和内容65
三、全局和局部70
四、原因和结果73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76
第四章 世界的变化发展及其基本规律83
第一节 世界的变化和发展83
一、世界发展的普遍性和过程性83
二、世界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8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实质92
一、矛盾及其属性92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96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1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106
一、质、量、度10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08
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形式112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115
一、辩证的否定115
二、否定之否定118
第五章 认识和实践126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26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26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128
三、主体自身条件对认识的影响130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4
一、实践及其特点134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36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142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44
一、由实践到认识144
二、由认识到实践150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循环151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154
一、归纳和演绎155
二、分析和综合156
三、抽象和具体158
四、历史和逻辑159
第六章 真理163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163
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163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166
三、客观真理的价值性171
第二节 真理的发展174
一、真理由相对向绝对的不断转化174
二、真理在不同见解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180
三、真理的代价187
第三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188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8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190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194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94
一、劳动是社会历史的前提194
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96
三、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01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205
一、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机体的物质基础205
二、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和层次205
三、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构和层次209
第三节 上层建筑和社会政治结构211
一、上层建筑系统和结构211
二、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213
三、国家的实质和职能215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18
第四节 社会的其他结构:氏族、民族、家庭221
一、氏族、部落的人群共同体221
二、民族的实质和功能222
三、家庭的实质和功能225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228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8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2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33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237
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0
一、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240
二、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24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44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46
一、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246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47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和标准249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252
一、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25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54
三、新技术革命和我国现代化259
第九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26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层次性261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261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65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266
一、艺术和美学266
二、道德和伦理268
三、政治和法律思想270
四、科学和宗教272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特点和精神文明建设275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75
二、社会文明的历史发展27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79
第十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作用282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和人的能动性282
一、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282
二、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284
第二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86
一、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286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0
第三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293
一、人的本质293
二、人的价值296
附录 现代西方哲学简介300
第六版修订说明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