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用飞机生存力与隐身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军用飞机生存力与隐身设计
  • 张考,马东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71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军用飞机生存力与隐身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实战中飞机的损失与生存1

1-2 飞机生存力的概念3

1-3 提高飞机生存力的技术7

(一)RCS减缩技术7

(二)战术规避技术8

(三)电子对抗技术14

第二章 飞机生存力计算方法18

2-1 飞机的易损性18

(一)飞机对非爆炸穿透物或破片的易损性19

(二)飞机对外爆型高能炸药战斗部的易损性23

2-2 飞机的敏感性26

(一)雷达发现概率26

(二)入射体击中飞机的概率30

2-3 飞机的生存概率35

(一)单次射击击毁概率35

(二)一次遭遇经受单次射击及多次射击的生存力37

(三)一次出击中飞机经受多次遭遇的生存力39

2-4 算例与分析39

(一)防空系统与突防模式39

(二)计算结果与分析43

第三章 降低飞机敏感性的重要技术——隐身技术54

3-1 雷达波隐身技术54

(一)外形隐身技术55

(二)材料隐身技术56

3-2 红外辐射隐身技术63

(一)飞机设计中的红外隐身技术63

3-3 可见光隐身技术66

(二)降低喷焰的红外敏感度66

(一)可见光隐身技术的演变67

(二)飞机飞行尾流及飞机停放状态的光学隐身68

(三)飞机外形与视觉隐身69

3-4 声波隐身技术70

3-5 电磁辐射隐身技术71

附录 隐身飞机(或低可探测飞机)简介72

第四章 雷达散射截面97

4-1 雷达散射截面的定义及影响因素98

(一)雷达散射截面的定义98

(二)雷达散射截面的频率特性100

(三)电磁波的极化及雷达散射截面的极化特性102

(四)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特性109

(五)雷达目标的散射源及总RCS111

4-2 雷达目标RCS近似计算120

(一)几何光学近似法121

(二)物理光学近似法125

(三)几何绕射理论130

4-3 简单几何形体的雷达散射截面138

(一)球体139

(二)长球体、扁球体、椭球体140

(三)任意闭合光顺曲面144

(四)平板145

(五)半无限薄尖劈147

(六)椭圆柱、圆柱、导线148

(七)锥球体150

(八)偶极子152

4-4 雷达散射截面测量154

(一)RCS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概念154

(二)RCS测量的目的与测量系统的选择163

(三)模型设计与制造需满足的要求168

第五章 RCS减缩的重点姿态角171

5-1 计算与分析飞机隐身性能的临界仰角图及临界俯角图171

(一)飞机的坐标系171

(二)临界仰角图及临界俯角图的构成及应用174

(三)通过临界仰角或临界俯角计算目标的曝露距离或近盲区距离183

(四)飞机可探测范围图的绘制187

5-2 RCS减缩的无效与有效俯仰角191

(一)在±90°附近绝对值较大的俯仰角范围内减缩RCS是无效的191

(二)在绝对值小的或中等的俯仰角范围内减缩RCS是有效的194

5-3 进行RCS减缩的重点姿态角195

(一)在平视照射下RCS减缩的重点姿态角195

(二)在仰视照射下RCS减缩的重点姿态角199

(三)在俯视照射下RCS减缩的重点姿态角201

5-4 飞机预期临界仰角及预期临界俯角的确定202

(一)确定预期临界仰角及预期临界俯角的原则203

(二)确定预期临界仰角及预期临界俯角的方法205

第六章 飞机散射源及散射特性分析209

6-1 整机强散射源部件分析209

(一)部件分解实验210

(二)整机二维成像分析212

6-2 部件散射源及散射特性分析215

(一)机翼及平尾216

(二)立尾220

(三)机身224

6-3 部件组合体散射源及散射特性分析238

(一)正交尾翼的角反射器效应238

(二)倾斜式双立尾的散射源及散射特性241

(三)翼身组合体的行波效应247

7-1 采用斜置外形,将散射方向图主瓣及若干副瓣移出重点方位角范围或重点俯仰角范围251

第七章 飞机低RCS设计基本原则251

(一)倾斜式双立尾252

(二)平板形表面机身(或多面体机身)259

(三)斜切进气口264

(四)斜切翼尖274

(五)其它斜置外形277

7-2 用弱散射部件占位或遮挡强散射部件279

(一)用占位作用减缩RCS的概念279

(二)利用占位作用设计低RCS机身280

(三)利用占位作用设计低RCS翼身组合体289

(四)用弱散射部件遮挡强散射部件294

7-3 消除或减弱角反射器效应,避开耦合波峰315

(一)飞机上产生角反射器效应及耦合波峰的部位315

(二)消除或减弱角反射器效应及控制耦合波峰的一般方法316

(三)倾斜式双立尾避开耦合波峰的设计317

7-4 将全方位分散的波峰统筹安排在非重点方位角范围内322

(一)机翼前后缘后掠角的确定323

(二)机翼前后缘及翼尖波峰的合并324

(三)平尾波峰合并于机翼波峰326

(四)倾斜式双立尾或V型尾翼波峰合并于机翼波峰328

(五)进气口或喷口唇边波峰合并于机翼波峰333

7-5 尽量消除表面台阶及缝隙,将舱门、舱口对缝斜置或锯齿化334

(一)消除蒙皮对接处的缝隙335

(二)消除蒙皮对缝处的台阶或其它不连续335

(三)将舱门舱口对缝斜置或锯齿化335

7-6 在关键部位使用吸波材料339

(一)低RCS外形飞机局部使用吸波材料339

(二)常规外形飞机局部使用吸波材料346

参考文献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