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诉讼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诉讼法史
  • 李交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01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诉讼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制度篇3

第一章 诉讼机关3

一、刑事诉讼机关3

二、民事诉讼机关24

第二章 起诉制度34

一、起诉形式34

(一)自诉34

(二)举告37

(三)自首40

(四)官纠举43

二、起诉原则51

(一)奖励告发 惩处不告51

(二)限制起诉 反对诬告57

(三)禁止匿名信告发73

三、起诉制度的基本特征77

第三章 拘传、逮捕、囚禁制度83

一、拘传83

(一)拘传的法律规定83

(二)拘传的限制85

二、逮捕87

三、囚禁94

(一)囚禁人犯的法律规定94

(二)囚禁人犯所带械具100

(三)配带械具的限制104

(一)言证制度106

第四章 证据和勘验制度106

一、言证106

(二)言证的限制110

二、物证113

三、书证117

四、勘验报告125

第五章 审讯制度137

一、两造到庭 法官讯问137

二、证人到庭质对146

三、刑讯逼供辞150

一、判决制度171

(一)先议后判制171

第六章 判决与上诉制度171

(二)先判后议制177

(三)先议后判再议制180

二、上诉制度184

(一)正常上诉制度184

(二)非常上诉制度192

第七章 司法官法律责任204

一、违法不受讼和受讼的法律责任204

(一)违法不受讼的法律责任204

(二)违法受讼的法律责任206

二、违法审讯的法律责任209

(一)违法拷讯的法律责任209

(二)拷囚过数的法律责任210

(三)对不应拷讯者行拷讯的法律责任212

(四)对妇女违法拷讯的法律责任213

(五)不用法定刑具拷讯的法律责任214

三、违法判决的法律责任216

(一)不依律判决的法律责任216

(二)出入人罪的法律责任220

四、违法执行判决的法律责任224

(一)执行死刑不复奏的法律责任224

(二)违时令行刑的法律责任226

(三)违法执行非死刑的法律责任227

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刑事、民事诉讼相分离233

(一)历史文献记载233

第八章 刑事民事诉讼有分之理论233

下篇:理论篇233

(二)出土铭文记载236

二、刑事民事诉讼有分的理论基础239

(一)“德”之释义240

(二)“德”——传统诉讼总的理论基础243

(三)“和”——民事诉讼的理论指导247

(四)“中”——刑事诉讼的理论指导248

三、值得指出的几个问题251

(一)古代刑事诉讼盛于民事诉讼251

(二)古代刑事民事诉讼有分处于世界最早发达阶段252

(三)刑民诉讼虽然有分,但又交错发展255

第九章 传统诉讼宽严之理论257

一、法宽与刑严257

二、执法时宽时严260

(一)宽严理论的惯性伸张262

(二)宽严实践的凹型标显265

三、宽严相济271

第十章 传统诉讼轻重之理论278

一、施刑轻重之基本发展态势278

(一)商周之际轻重之态278

(二)儒法轻重之争与汉唐趋轻之态280

(三)宋明清用刑“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特殊之态289

二、轻重理论阐析294

第十一章 传统家族法诉讼理论298

一、诉讼依据298

(一)存在依据298

(二)法律依据301

二、诉讼主体与客体307

(一)诉讼主体307

(二)诉讼客体310

三、诉讼运行机制312

(一)诉讼程序312

(二)惩处手段315

(三)与国家法诉讼之关系318

四、诉讼价值322

(一)积极价值:有效地调整基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322

(二)负面价值:窒息诉讼意识327

主要参考文献330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