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哺乳动物胚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哺乳动物胚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2371197.jpg)
- 秦鹏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554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哺乳动物纲(学科: 胚胎学) 哺乳动物纲 胚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哺乳动物胚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落千丈绪论1
第一节 哺乳动物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1
一、研究内容1
(一)个体发育时期的划分1
1.胚前发育1
2.胚胎发育1
3.胚后发育1
(二)哺乳动物胚胎学的研究内容2
1.生殖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2
2.受精过程2
3.附植或着床前的胚胎发育2
4.附植或着床后的胚胎发育3
5.胚胎工程技术3
二、应用前景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5
(一)与相关学科的联系5
1.解剖学和组织学5
2.发育生物学5
3.生殖生物学5
4.产科学6
5.病理学6
6.分子细胞生物学6
7.遗传学6
(二)哺乳动物胚胎学在动物生产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7
1.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7
2.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8
第二节 哺乳动物胚胎学的发展简史与研究前景9
一、发展简史9
(一)哺乳动物胚胎学的兴起9
(二)哺乳动物胚胎学的复兴9
(三)20世纪以来的哺乳动物胚胎学11
(四)实验胚胎学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12
二、研究前景14
(一)基础理论研究14
1.原生殖细胞的起源与性别分化14
2.卵和精子的成熟机制14
3.受精生物学的研究14
4.卵裂开始到附植前的发育14
5.附植前和附植早期命运图谱的研究14
6.器官形成与组织发生的研究14
(二)应用方面的研究14
1.配子的培养和保存15
2.试管动物15
3.克隆动物15
4.转基因动物15
第三节 哺乳动物胚胎学的研究方法15
一、形态学研究方法16
(一)活体和体外培养观察法16
1.活体颜料和荧光颜料处理观察法16
2.缩时电影和显微录像法16
(二)细胞和组织学观察法16
1.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和早期胚胎染色体检查16
2.放射自显影技术16
3.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7
4.电子显微镜技术18
二、机能学研究方法18
(一)生存环境的研究方法18
1.胚胎代谢研究法18
2.早期胚胎子宫输卵管环境研究法18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19
1.核酸分离法19
2.电泳技小19
3.胚胎组织切片的原位杂交19
4.cDNA文库的构建19
三、实验胚胎学方法20
(一)早期胚胎的实验胚胎学方法20
1.显微操作20
2.免疫手术20
3.免疫学研究法20
(二)后期胚胎的实验胚胎学方法21
1.放射自显影方法21
2.后期胚胎的分离和培养21
第四节 中国哺乳动物胚胎学的成就22
一、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胚胎学22
(一)实验动物胚胎学22
1.小鼠22
2.大鼠24
3.家兔24
(二)野生动物胚胎学25
二、家畜胚胎学26
(一)猪26
(二)羊28
(三)牛30
三、灵长类胚胎学32
(一)猴32
(二)人32
1.配子形成32
2.受精、卵裂、囊胚形成和植入33
3.胚层分化与胚体形成33
4.组织发生33
5.器官发育34
6.胚胎工程的研究35
参考文献35
第二章 生殖细胞41
第一节 原生殖细胞42
一、原生殖细胞的起源42
二、原生殖细胞的迁移42
三、原生殖细胞的细胞化学与结构特征44
(一)碱性磷酸酶的活性44
(二)过碘酸雪夫反应45
(三)细胞器46
1.内质网46
2.高尔基复合体46
3.核蛋白体46
4.中心粒46
5.中心致密泡46
四、原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分化46
第二节 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47
一、雌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47
(一)卵原细胞48
1.卵原细胞的来源48
2.卵原细胞的形态结构48
3.细胞间的联络49
4.卵原细胞的增殖50
5.卵原细胞的变性52
(二)卵母细胞53
1.卵泡与卵母细胞发育阶段的划分53
2.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的结构特征54
3.细胞间的相互关系59
(三)卵母细胞的物质合成与成熟分裂60
1.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60
2.卵母细胞的成熟62
(四)卵母细胞的老化和凋亡67
1.卵母细胞的老化67
2.卵母细胞的凋亡67
(五)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68
1.核糖核酸的转录与翻译68
2.某些特异性基因及其表达68
二、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70
(一)精子的发生70
1.精子发生的规律和过程71
2.曲细精管中的各种组成成分72
3.生精上皮细胞组合规律74
4.精子发生中的激素作用74
(二)生精细胞的结构75
1.精原细胞75
2.初级精母细胞75
3.次级精母细胞75
4.精子细胞75
5.精子76
(三)精子的形成80
1.细胞核的变化80
2.细胞器的变化80
(四)精子发生中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83
1.核酸合成83
2.蛋白质合成83
(五)精子发生中的细胞凋亡83
1.精原细胞的凋亡84
2.精母细胞的凋亡84
3.精子细胞的凋亡84
(六)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84
1.基因表达84
2.基因表达的调控85
参考文献85
第三章 受精90
第一节 精子在附睾内成熟与排放91
一、精子在附睾内成熟91
(一)精子进入附睾管91
(二)附睾管中精子的密度91
二、精子运动能力的获得91
(一)精子代谢活动的变化91
(二)精子获得受精能力的部位92
三、精子成熟过程中质膜的变化92
(一)质膜结构的改变92
(二)质膜化学成分的变动93
第二节 精子获能&.94
一、精子运行与生存时间95
(一)精子被运送于雌性生殖道95
(二)精子生存时间与受精能力的保持时间96
二、精子的体内和体外获能97
(一)精子的体内获能97
(二)精子的体外获能97
三、精子获能时的结构生理变化98
(一)精子核和顶体的状态98
(二)离子和代谢的变化99
四、精子获能的环境条件100
(一)精子的获能条件100
(二)精子获能条件的体外实验101
第三节 精子的顶体反应101
一、顶体的结构特征和酶的分布101
(一)精子顶体的种属结构特征101
(二)精子顶体中酶的分布102
二、顶体反应的形态学过程及检测方法102
(一)顶体反应的形态学过程102
(二)顶体反应的检测方法104
1.光学显微镜检测方法104
2.电子显微镜检测方法104
三、顶体反应的时间和条件105
(一)顶体反应的部位105
(二)顶体反应的条件105
四、顶体反应的分子机制与参与物质105
(一)顶体反应的分子机制105
(二)顶体反应的参与物质107
第四节 精子的超激活运动107
一、超激活运动的现象与部位107
(一)超激活运动的现象107
(二)超激活运动的部位108
二、超激活运动的机制108
(一)超激活运动的生理作用108
(二)超激活运动的分子机制108
第五节 精子与卵丘的相互作用109
一、卵丘的某些特性110
(一)卵丘基质和卵丘细胞110
(二)卵丘的作用110
二、精子穿入卵丘110
(一)精子穿入卵丘与获能的关系110
(二)精子穿卵丘的抑制113
(三)顶体透明质酸酶的功能113
第六节 精子与透明带的相互作用113
一、透明带的结构功能特征114
(一)透明带的形态结构114
(二)透明带的化学组成114
(三)透明带的起源114
二、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和穿过115
(一)精子与透明带结合115
1.结合的过程115
2.结合的机制115
(二)精子穿过透明带116
1.穿过透明带的过程116
2.穿过透明带的机制116
三、精子与卵融合118
(一)精卵融合过程118
(二)精卵融合机制118
第七节 卵的激活122
一、卵激活的一般情况122
(一)卵激活的类型122
1.精子对卵的激活122
2.自发的卵激活122
3.人工卵激活122
(二)皮质颗粒的胞吐124
(三)激活卵纺锤体和细胞骨架的变化125
二、卵激活的分子机制125
(一)激活卵的Ca2+波动125
(二)各种方法卵激活的某些区别126
(三)卵激活的肌醇脂信号通路127
第八节 多精受精的阻止128
一、皮质反应128
(一)皮质颗粒128
(二)皮质颗粒胞吐129
二、卵质膜对多精受精的阻止130
(一)多精受精的阻止130
(二)阻止多精受精的机制130
三、透明带反应131
(一)透明带反应过程131
(三)透明带反应机制132
第九节 原核形成和发育133
一、精核去致密与雄原核形成133
(一)精核中的蛋白质更替133
(二)精核的DNA包装133
(三)精核的去致密134
二、减数分裂完成与雌原核形成135
(一)减数分裂完成135
(二)原核形成137
(三)雌雄原核融合139
参考文献141
第四章 附植前的胚胎发育144
第一节 卵裂144
一、卵裂的类型和卵裂的机制144
(一)卵裂的类型144
(二)卵裂的特征与分期145
(三)卵裂的机制151
二、卵裂阶段卵裂球结构的变化规律152
(一)胞质结构的变化152
(二)细胞核的变化154
三、卵裂胚的致密化与极性化155
(一)卵裂胚的致密化155
(二)卵裂胚的极性化156
四、卵裂球的全能性与发育潜力156
(一)卵裂球的全能性156
(二)卵裂球的发育潜力158
第二节 囊胚形成159
一、囊胚形成的过程和组成160
(一)形成过程160
(二)组成161
二、囊胚囊腔化和形成机制162
三、囊胚细胞的分化163
第三节 原肠作用164
一、原肠作用的形态发生164
(一)内胚层的形成和分化164
(二)胚泡壁的结构和分化165
(三)胚盘的结构和分化166
二、原肠作用的细胞运动和机制169
(一)上下胚层的形成与原基图谱169
(二)原条处的细胞聚集171
第四节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171
一、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细胞核和细胞周期的变化172
(一)细胞核的变化172
1.核层的改变172
2.核仁的变化173
(二)细胞周期的变化174
二、母型RNA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变化175
三、胚胎基因组的启动176
(一)小鼠和兔的胚胎基因组启动176
(二)家畜的胚胎基因组启动177
四、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基因表达177
(一)控制核功能的基因表达177
1.转录因子177
2.组蛋白177
(二)细胞骨架成分的基因编码178
1.肌动蛋白178
2.微管蛋白178
3.细胞角蛋白179
(三)膜小管的基因编码与离子运输179
1.连接蛋白179
2.Na+、K+-ATP酶179
(四)细胞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基因编码180
1.碱性磷酸酶180
2.细胞外基质180
3.分泌蛋白酶180
(五)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编码181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81
2.表皮生长因子182
3.转化生长因子182
(六)管家功能的基因编码183
1.代谢酶类183
2.金属巯基组氨酸三甲基内盐183
第五节 附植184
一、胚胎的间隔和定位185
(一)胚泡的迁移和定位185
1.胚泡的迁移185
2.胚泡的定位186
(二)附植类型和时期187
1.表面或中央附植187
2.偏心附植188
3.壁内植入188
二、附植过程中母体胚胎识别189
(一)抑制黄体退化保护胚胎发育的机制189
(二)胚胎产生的妊娠识别信号191
(三)母体胚胎的免疫识别191
(四)胚胎植入前后某些原癌基因的表达192
参考文献192
第五章 胚层分化和组织发生197
第一节 胚胎细胞分化和胚层形成与分化197
一、胚胎细胞分化197
(一)细胞决定197
(二)细胞分化198
1.细胞分化的形态功能改变198
2.细胞分化的调控199
二、胚层形成与分化202
(一)胚层形成202
1.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形成203
2.中胚层的形成206
(二)胚层分化208
1.外胚层的分化208
2.中胚层的分化208
3.内胚层的分化208
第二节 组织发生210
一、上皮组织的发生210
二、结缔组织的发生210
(一)纤维结缔组织的发生210
(二)软骨组织的发生211
(三)骨组织的发生211
1.膜性骨的发生212
2.软骨性骨的发生212
(四)血细胞的发生213
1.卵黄囊造血期214
2.肝脏造血期214
3.红骨髓造血期214
三、肌组织的发生215
(一)平滑肌的组织发生215
(二)骨骼肌的组织发生215
1.前成肌细胞期215
2.成肌细胞期215
3.肌管细胞期215
4.成熟肌细胞期216
(三)心肌的组织发生216
四、神经组织的发生217
第三节 胚体的形态形成218
一、胚胎基础体形的建立218
(一)脊索和神经管形成对胚胎体形建立的作用218
(二)胚体的褶卷219
(三)胚体的屈曲219
(四)胚体的扭转219
二、胚胎形态发生的机制219
(一)胚胎发育的预定程序及发育调整220
(二)胚胎发育进程中的相互作用系统和胚胎场221
(三)胚胎发育进程中细胞骨架系统的作用221
(四)胚胎发育进程中的细胞运动223
(五)胚胎发育进程中细胞间的黏合性224
(六)胚胎发育进程中的细胞相对生长速度225
(七)胚胎发育进程中的诱导分化作用226
(八)胚胎发育进程中的细胞凋亡227
1.特定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凋亡227
2.四肢芽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227
3.人胚发育过程中腭部的细胞凋亡228
4.无用组织退化消失过程中的细胞凋亡228
参考文献229
第六章 中、外胚层形成的器官系统23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分化232
一、神经板、神经褶和神经管232
二、神经嵴233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分化234
(一)脑的早期发育与分化235
1.端脑236
2.间脑237
3.中脑238
4.后脑238
5.末脑238
(二)脊髓的早期发育与分化239
四、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239
(一)传入神经纤维的发生239
(二)传出神经纤维的发生239
1.躯体性传出神经纤维的发生239
2.内脏性传出神经纤维的发生239
五、神经系统发生的机制240
(一)行为活动神经网络的发生240
(二)外周组织对神经系统发生的影响240
(三)神经细胞的生长与凋亡240
第二节 感觉器官的形成与分化241
一、眼的发生241
二、耳的发生242
第三节 循环器官的形成与分化243
一、心脏的发生和发育243
(一)原始心管的发生244
(二)心脏外形的演变245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247
1.房室管的分隔247
2.原始心房的分隔247
3.原始心室的分隔248
4.动脉干的分隔249
(四)静脉窦的演变250
(五)心脏瓣膜的发生250
(六)心脏传导系统的发生251
二、血管的发生251
(一)动脉形成的规律252
1.动脉弓衍生的动脉252
2.背主动脉的演变254
(二)静脉的形成与演变256
1.前主静脉的演变建成前腔静脉256
2.后主静脉的演变建成后腔静脉257
3.脐肠系膜静脉259
4.脐静脉259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259
三、血细胞发生的种属特征260
(一)卵黄囊造血期261
(二)肝脏造血期261
(三)脾、胸腺和淋巴结造血期261
(四)骨髓造血期261
四、淋巴管的形成规律262
第四节 淋巴器官的发生263
一、淋巴结的发生263
二、红骨髓的发生263
三、脾脏的发生263
第五节 骨骼系统的发生264
一、中轴骨骼的发生264
(一)椎骨的发生264
1.生骨节 期264
2.软骨期265
3.骨化期266
(二)肋骨的发生267
(三)胸骨的发生267
(四)颅骨的发生267
二、四肢骨骼的发生268
三、关节 的发生269
第六节 肌肉的形态发生270
一、骨骼肌群的分化270
二、心肌的发育271
第七节 体腔的发生与分隔272
一、体腔的发生272
二、体腔的分隔273
三、系膜的发生273
第八节 泌尿器官的形成与分化275
一、三代肾的演化过程与组织发生275
(一)前肾275
(二)中肾276
(三)后肾278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成281
第九节 生殖器官的形成与组织发生281
一、生殖腺的发生与分化282
(一)向睾丸方向分化282
(二)向卵巢方向分化284
二、生殖腺的位置变化285
三、生殖管道的发生与演变286
(一)向雄性方向分化286
(二)向雌性方向分化287
四、外生殖器的演变288
(一)向雄性方向分化288
(二)向雌性方向分化288
五、生殖器官的发育畸形289
第十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的形成与分化291
一、皮肤的发生291
二、皮肤衍生物的发生291
参考文献294
第七章 内、中、外胚层形成的器官系统296
第一节 消化器官的发生和分化296
一、面部和口腔器官的发生298
(一)面部和唇、颊的发生298
(二)腭的发生301
(三)舌的发生302
(四)齿的发生303
1.造釉器和釉质的形成304
2.齿乳头305
3.齿质的形成307
4.齿骨质的形成307
(五)唾液腺的发生308
二、咽及由其起源器官的发生309
(一)鳃弓309
(二)咽的形成及咽囊的衍生物310
(三)甲状腺的发生311
(四)甲状旁腺(上皮小体)的发生311
(五)胸腺的发生312
(六)扁桃体的发生313
三、食管的发生313
四、胃的形成和组织发生314
五、肠的形成和组织发生318
六、肝脏的形成和组织发生322
七、胰的形成和组织发生324
八、肛门的形成324
九、关于类囊器官与法氏囊的发生326
第二节 呼吸器官的发生和分化326
一、鼻和鼻腔的形成326
二、喉和气管的发生327
三、肺的形成与组织发生328
第三节 主要内分泌器官的发生329
一、脑垂体的发生与分化329
二、肾上腺的发生与分化331
三、胰岛的发生与分化332
参考文献333
第八章 胎膜和胎盘及其生理功能335
第一节 胎膜335
一、羊膜和绒毛膜335
(一)羊膜335
(二)绒毛膜338
二、尿囊和卵黄囊339
(一)尿囊339
(二)卵黄囊340
三、脐带341
第二节 胎盘的类型与微细结构342
一、分散型胎盘344
(一)猪胎盘的组织结构特点344
(二)马胎盘的组织结构特点345
二、绒毛叶型胎盘346
(一)牛胎盘的组织结构特点346
(二)羊胎盘的组织结构特点348
三、环带状胎盘348
四、盘状胎盘349
第三节 胎盘的生理功能351
一、胎盘的保护功能351
二、胎盘的免疫功能351
三、胎盘的新陈代谢功能352
四、胎盘的物质转运功能352
(一)种属间区别352
(二)选择性的物质转运353
1.转运方式353
2.转运的物质种类354
3.气体转运360
4.胎儿代谢产物361
5.水361
五、胎盘的内分泌功能361
(一)妊娠早期362
1.孕马(驴)血清促性腺激素362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3
3.非人灵长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3
4.豚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4
(二)妊娠中、后期364
1.孕烯醇酮364
2.孕酮364
3.雌激素365
4.胎盘促乳素365
参考文献366
第九章 胚胎日龄学371
第一节 各种哺乳动物附植前发育日龄比较371
一、受精371
二、卵裂胚372
三、囊胚期及其以后的发育373
第二节 小鼠的胚胎日龄学374
第三节 兔的胚胎日龄学380
一、胚胎期(1~15天)380
二、胎儿前期(16~24天)383
三、胎儿期(25~32天)383
第四节 绵羊的胚胎日龄学383
一、胚胎期(1~28天)383
二、胎儿前期(29~45天)386
三、胎儿期(46~152天)388
第五节 猪的胚胎日龄学389
一、胚胎期389
(一)受精389
(二)卵裂389
(三)囊胚期390
(四)原肠胚期390
(五)胚体形成期391
二、胎儿前期或第一胎儿期394
三、胎儿中期或第二胎儿期395
四、胎儿后期或第三胎儿期395
第六节 牛的胚胎日龄学397
一、胚胎期397
二、胎儿前期398
三、胎儿期398
第七节 人的胚胎日龄学400
一、胚胎期400
(一)合子到神经胚前期401
1.合子期402
2.卵裂期402
3.囊胚期402
4.原肠期402
5.原条期402
(二)器官发生期404
1.早体节 期404
2.四肢发生期405
3.后胚胎期405
二、胎儿期405
(一)胎儿早期405
(二)胎儿中期405
(三)胎儿晚期406
三、围产期406
参考文献406
第十章 分娩408
第一节 分娩的一般规律408
一、决定分娩过程的要素408
(一)产力408
(二)产道409
1.软产道409
2.硬产道409
(三)胎儿与母体产道的关系411
1.分娩时胎儿与母体产道的相互关系411
2.产出前的胎向、胎位和胎势411
3.产出时胎位、胎势的改变412
二、分娩过程412
(一)开口期412
(二)产出期413
(三)胎衣排出期414
第二节 种属间的差异415
一、牛和羊分娩的特征415
二、马和驴分娩的特征416
三、猪分娩的特征417
四、犬分娩的特征417
五、猫分娩的特征418
六、人分娩的特征418
第三节 分娩的机制419
一、胎儿的作用419
(一)胎儿垂体-肾上二腺轴的作用419
(二)胎儿垂体的功能420
(三)胎儿肾上腺的功能422
(四)低等灵长类动物胎儿的作用423
(五)人胎儿的作用424
二、胎盘的作用426
(一)孕酮426
1.绵羊426
2.低级灵长类动物427
3.人427
(二)雌激素428
1.绵羊428
2.恒河猴429
3.人429
4.黄体依赖性妊娠的动物430
三、前列腺素的作用430
四、子宫肌膜和子宫颈的作用432
(一)子宫肌膜的结构433
(二)子宫颈的结构433
(三)分娩时子宫肌膜的变化433
(四)分娩时子宫颈的变化434
(五)类同醇类激素对子宫肌膜和子宫颈的作用434
1.孕酮434
2.雌激素435
(六)前列腺素对子宫肌膜和子宫颈的作用435
(七)松弛素的作用436
(八)催产素的作用436
参考文献437
第十一章 哺乳动物胚胎生物工程444
第一节 配子操纵444
一、精子444
(一)采精444
1.人工阴道法444
2.电刺激法445
(二)精液的处理445
1.一般性状检查用精液445
2.受精用精液445
3.分析用精液445
(三)精液的保存446
1.精液的常温保存法446
2.精液的低温保存法446
3.精液的超低温保存法447
(四)有关精子的其它实验技术447
1.精子的获能方法447
2.精子的体外获能检查法448
3.精子的顶体反应检查法449
4.精子的电子显微镜检查法449
二、卵母细胞450
(一)人工采卵450
1.诱导采卵450
2.超数采卵450
3.采卵方法450
(二)卵母细胞检查法452
1.检查标准452
2.卵母细胞的显微镜检查法452
3.卵的核相检查法453
第二节 胚胎操纵的一般方法453
一、胚胎收集454
(一)小鼠的胚胎收集454
1.合子的收集和处理454
2.2~8细胞胚胎的收集454
3.桑椹胚和囊胚的收集454
(二)牛的胚胎收集455
二、胚胎培养456
(一)培养系统456
1.培养用具清洗456
2.培养条件456
3.培养液456
(二)培养过程458
1.微滴培养法458
2.输卵管培养法458
3.中间受体培养法458
(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培养现状458
1.小鼠459
2.仓鼠459
3.羊460
4.猪460
5.牛461
6.人461
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某些一般研究方法462
(一)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462
1.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制备462
2.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制备462
3.原核期胚胎的染色体制备463
4.附植前各期胚胎的染色体制备463
5.附植后胚胎的染色体制备464
6.染色体带型制作464
(二)胚胎细胞计数法465
1.空气干燥法465
2.荧光染色法465
(三)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方法466
1.蛋白质细胞化学466
2.核酸的细胞化学466
3.多糖类的细胞化学466
4.脂类的细胞化学467
5.酶的细胞化学467
(四)胚胎显微工具的制作467
1.固定吸管的制作468
2.注射吸管的制作468
四、有关胚胎工程研究的几项分子生物学技术469
(一)小鼠早期胚胎蛋白质变化的定性分析469
1.早期胚胎蛋白质标记469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70
3.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的分析471
(二)培养胚胎细胞的同位素标记472
1.卵和合子的同位素标记472
2.同位素标记的定位显示473
(三)脊椎动物整装胚胎的原位杂交473
1.探针的制备473
2.小鼠胚胎的预处理和杂交473
3.后杂交水洗与抗体孵育474
4.胚胎干粉的制备474
5.后抗体洗涤与组织化学474
(四)附植前小鼠胚胎cDNA文库的构建474
1.附植前小鼠胚胎RNA含量474
2.总RNA的分离475
3.文库的构建和筛选475
第三节 胚胎移植476
一、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477
(一)超数排卵477
1.实验动物的超数排卵477
2.家畜的超数排卵477
3.灵长类的超数排卵478
(二)同期发情478
1.小鼠479
2.羊479
3.猪479
4.牛479
5.人479
(三)胚胎活力鉴定479
1.形态学标准479
2.台盼蓝染色480
二、胚胎移植480
(一)受体动物的预处理480
(二)移植480
1.小鼠的胚胎移植481
2.家畜的胚胎移植482
3.灵长类的胚胎移植482
第四节 卵母细胞和胚胎的保存485
一、非冷冻保存法485
(一)异种动物体内(禽卵内)保存法485
1.琼脂包埋移植法485
2.直接移植法486
(二)卵和胚胎的37℃保存法486
(三)卵和胚胎的冷藏保存法486
二、超低温冷冻保存法487
(一)超低温冷冻保存原理487
(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一般程序487
(三)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的种类488
1.慢速冷冻、慢速解冻法488
2.快速冷冻、快速解冻法488
3.一步冷冻法488
4.快速冷冻法488
5.玻璃化法488
(四)几种哺乳动物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489
1.小鼠489
2.兔489
3绵羊489
4.山羊489
5.马和猪489
6.牛490
7.人490
(五)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491
1.A法491
2.B法491
第五节 胚胎分割与同卵多胎492
一、卵裂球分离培养法493
二、致密化前各期胚胎的分割493
三、桑椹胚至囊胚期胚胎的分割493
四、分割胚的发育494
五、分割胚的移植495
第六节 胚胎性别鉴定495
一、性别决定的早期研究496
(一)Y染色体短臂研究的初始时期496
(二)H-Y抗原研究时期496
(三)ZFY研究时期496
二、SRY研究时期497
(一)SRY的发现497
(二)SRY的结构498
(三)SRY是TDF的证据498
1.Sry表达与睾丸分化498
2.转基因小鼠证据498
3.XY女性的SRY突变分析499
三、胚胎性别鉴定方法499
(一)性染色体检查法499
(二)H-Y抗原检测法499
1制造抗血清500
2.检测H-Y抗体效价500
3.胚胎细胞的性别鉴别500
(三)SRY检测法500
1.基因组DNA的制备500
2.引物的合成501
3.用PCR扩增体细胞DNA与检测501
4.胚胎DNA的扩增与检测501
第七节 体外受精502
一、体外受精的一般操作过程502
(一)收集卵母细胞502
(二)受精与合子的培养503
(三)体外受精胚胎的移植504
二、动物和人的体外受精504
(一)实验动物的体外受精504
1.小鼠的体外受精504
2.大鼠的体外受精505
3.仓鼠的体外受精505
4.兔的体外受精506
(二)家畜的体外受精506
1.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现状506
2.卵巢卵母细胞的培养507
3.精子获能和受精507
4.腔前卵泡的收集和培养509
(三)人的体外受精511
1.人体外受精的发展过程511
2.人体外受精的方法511
第八节 显微受精512
一、显微受精的基本方法513
(一)显微工具的制备和配子的处理513
1.显微工具的制备513
2.配子的处理513
(二)几种显微受精方法的基本过程513
1.卵母细胞质内注射513
2.透明带下注射513
3.透明带钻孔514
4.透明带部分切口514
二、实验动物和人的显微受精514
(一)小鼠514
1.精子与卵母细胞的准备514
2.精子注射515
3.注射卵的体外培养与移植515
(二)兔515
1.精子与卵母细胞的准备515
2.精子注射515
3.注射卵的体外培养与移植516
(三)人517
三、影响显微受精的一些因素517
(一)对操作技术的要求517
(二)精子与卵母细胞517
(三)注射部位的选择517
四、单倍体球形精子细胞的显微受精518
五、显微受精技术的应用前景519
(一)研究受精机理519
(二)治疗和改善人和动物的生殖不育519
(三)其它方面的应用520
第九节 胚胎嵌合520
一、胚胎嵌合体的制作方法521
(一)聚合法522
1.胚胎与胚胎聚合522
2.卵裂球或细胞与胚胎聚合522
3.两组细胞间聚合522
(二)注射法522
二、胚胎嵌合体的标记与分析522
(一)色素分析法522
(二)同工酶分析法523
(三)其它分析方法523
三、嵌合体不同细胞的发育特性523
四、胚胎嵌合技术的应用524
(一)在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应用524
(二)对生理功能分析的应用524
(三)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524
第十节 胚胎干细胞524
一、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525
二、ES细胞的建立方法526
(一)饲养层细胞的制备526
1.STO饲养层细胞的制备过程526
2.从初级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527
(二)胚胎的收集与胚胎干细胞的分离527
1.胚胎的收集527
2.胚胎的培养527
3.ES细胞的分离528
三、ES细胞的维持和保存528
(一)细胞悬液的制备528
(二)ES细胞的培养529
(三)ES细胞的保存529
四、ES细胞的检测529
(一)诱导分化529
1.类胚体形成529
2.囊状胚体形成529
3.类胚体贴壁分化530
(二)核型分析530
(三)体内分化能力530
(四)嵌合能力的测定530
五、ES细胞的应用前景530
(一)发育突变体531
(二)胚胎发育531
(三)外源基因或突变基因嵌合体的研究531
(四)在其它胚胎生物工程上的应用531
第十一节 细胞核移植531
一、细胞核移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32
二、细胞核移植方法533
(一)重组胚的制作过程534
1.受体胞质去核法534
2.注核方法535
(二)供体核与受体胞质融合536
1.化学介质融合法536
2.电融合法536
(三)重组胚的中间受体培养537
三、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537
四、影响细胞核移植的因素538
五、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539
第十二节 哺乳动物基因转移技术540
一、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540
二、转基因动物的操作过程540
(一)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重组541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541
2.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542
(二)目的基因导入卵或胚胎542
1.原核注射法542
2.反转录病毒转染法545
3.精子载体法545
(三)基因导入胚胎的培养和移植545
(四)转基因动物外源DNA的检测546
1.取检测组织546
2.抽提样品DNA546
3.外源基因的Southern印迹分析546
4.基因转录检测的Northern印迹分析和PCR技术546
5.蛋白质分析检测转移外源基因547
三、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547
(一)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547
(二)应用于动物生产547
(三)作为动物生物反应器548
(四)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和治疗人类某些疾病550
(五)应用于动物的抗病育种552
(六)转基因动物在人类组织器官移植中的应用552
参考文献553
中文名词索引561
英文名词索引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