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晋南北朝赋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魏晋南北朝赋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2376219.jpg)
- 程章灿著(南京大学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78064311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赋(学科: 诗歌史 地点: 中国 年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赋 诗歌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赋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中的石楠花2
(一)“不歌而诵”与“古诗之流”3
(二)辞、赋、颂及辞赋、赋颂5
(三)从赋体产生的大背景看赋之渊源8
(四)小结:什么是赋11
第二节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13
(一)赋之文人化与宫廷化13
(二)汉赋二体与大赋的畸型发展16
(三)楚辞影响与赋体写志抒情传统的淡化19
第三节 欲讽反劝: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22
(一)问题的提出22
(二)欲讽反劝: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24
(三)几点补充说明29
第四节 结束语30
第二章建安赋34
第一节 转机:建安赋创作繁荣之因缘35
(一)社会思潮的转机35
(二)文学思潮的转机38
(三)从张、蔡到建安40
第二节 新姿:建安赋创作繁荣之现象44
(一)同题共作:集体的自觉努力44
(二)观念更新与批评自觉47
(三)自觉的艺术追求51
第三节 斑斓的情感世界58
(一)向楚骚传统的复归58
(二)自然61
(三)社会67
(四)人70
第四节 形式与体裁74
(一)体式的意义74
(二)建安的诗与赋79
第三章魏晋之际赋83
第一节 建安余波及其流转83
(一)政治气候与文化环境83
(二)建安余波逶迤流转87
(三)京殿大赋隐然崛起94
第二节 理性智慧的声音97
(一)哲理玄思和现实批判97
(二)美学和艺术的思考100
第三节 倾斜天平的这一端:吴蜀赋104
(一)倾斜的天平104
(二)吴蜀赋108
第四章两晋赋(上)115
第一节 表现空间的拓展115
(一)又一个高潮的酝酿与到来115
(二)“伫中区以玄览”:从内到外121
(三)“颐情志于典坟”:模拟与创新125
第二节 舞台转到南方129
(一)浩劫后中兴的赋坛129
(二)南方的舞台135
(三)山水赋的兴起137
第三节 忧患的缩影143
(一)忧生念乱143
(二)愤世嫉俗148
(三)遗世嘉遁154
(一)体物浏亮派158
第一节 理论批评双峰并峙158
第五章两晋赋(下)158
(二)讽谏征实派162
(三)两派赋论分立背景推测167
第二节 语言·形式·结构170
(一)语言:向美的深度迈进170
(二)浅可托深微能喻大175
(三)二体分合:“聚散两依依”176
(四)叙述结构的经营179
(五)赋注:形态与意义182
第三节 《三都赋》:骋辞大赋最后的辉煌187
(一)《三都赋》的幸运187
(二)《三都赋》的不幸192
(一)宫廷贵族的影响202
第一节 赋的贵族化倾向202
第六章南朝赋(上)202
(二)士族贵族的影响208
(三)贵族化倾向之内因考察212
第二节 赋的唯美化追求216
(一)对偶精工216
(二)字句雕炼221
(三)音韵谐调226
第三节 赋的诗化趋势230
(一)赋末乱辞与赋中系诗230
(二)诗赋合一的轨迹237
第七章南朝赋(下)245
第一节 南朝赋的侧面观察245
(一)南朝赋与政治245
(二)佛教与南朝赋251
(三)文体的赋化与赋化的文体255
(一)南朝对赋的编纂与整理259
第二节 南朝赋论(一)259
(二)从《文选》看南朝赋论266
第三节 南朝赋论(二):刘勰的赋论272
(一)原始表末释名章义273
(二)别体分类 选文定篇276
——兼与《文选》的比较276
(三)敷理举统与刘勰赋论的特色283
(四)赋论在刘勰的文论中的地位285
——兼论赋与文学进步之关系285
第八章北朝赋290
第一节 概说290
(一)北朝文学与北朝赋:范围界定290
(二)十六国时期的赋创作295
(一)北魏前期与后期的比较299
第二节 北朝赋:三个视角299
(二)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比较307
(三)南朝和北朝的比较312
第三节 入北南人赋作:合二而一316
(一)南人入北的时间、地域及性质分析316
(二)“魂兮归来哀江南”319
(三)隋赋325
附录(一)先唐赋辑补330
附录(二)先唐赋存目考389
附录(三)辞赋批评:思的框架和史的脉络421
——关于《六朝赋话》的编纂设想421
引用书目举要432
后记445
修订后记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