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言荣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5064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智能建筑(学科: 布线) 智能建筑 布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1
一、综合布线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1
二、综合布线系统概念2
(一)综合布线及其特点2
(二)综合布线系统及其特点3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6
三、综合布线技术的内容7
四、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7
(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子系统7
(二)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信息传输的基础传输通道7
(二)综合布线系统服务的主要信息网络8
(一)综合布线技术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的一项信息传输技术8
五、综合布线技术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关系8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水平和类型体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8
(三)综合布线系统与信息网络的关系26
六、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31
(一)综合布线技术是建筑网络布线的重大技术进步31
(二)综合布线标准的发展32
(三)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36
七、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文字符号和术语38
(一)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术语38
(二)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文字符号40
第二节 综合布线中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45
一、综合布线信道及其特点45
二、信道容量及香农公式47
三、复用技术48
四、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49
五、接入网技术52
六、电磁干扰及屏蔽技术59
(一)电磁干扰及危害59
(二)电磁兼容性标准62
(三)电磁干扰的抑制与防护65
第三节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68
一、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结构68
(一)常用拓扑结构及类型68
(二)综合布线网络拓扑结构69
(三)我国标准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结构71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74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74
(二)综合布线各子系统74
(一)综合布线的应用类别和链路级别75
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特点和规范75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指标77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合理性分析与运用82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优越性82
(一)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82
(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83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费用较低84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合理运用85
(一)不同配置方式的合理运用85
(二)目前常用传输介质的运用86
(三)综合布线系统合理运用的几个方面86
第二章 综合布线传输缆线和部件88
第一节 电缆及其部件88
一、同轴电缆及其部件88
(一)同轴电缆的结构、参数及特性88
(二)常用同轴电缆90
二、对绞电缆及其部件95
(一)对绞电缆的类型和主要参数95
(三)同轴电缆的连接件95
(二)5类超5类对绞电缆99
(三)6类对绞线电缆103
(四)7类对绞线简介104
(五)综合布线电缆产品举例105
(六)对绞电缆的连接硬件107
三、电缆及连接件产品的选择119
(一)超5类对绞电缆产品性能参数对比119
(二)6类对绞电缆产品性能参数对比120
(三)对绞线电缆及连接件产品选择原则和方法122
(四)综合布线部分厂家和产品简介122
(一)光纤的结构124
(二)光纤导光原理124
第二节 光缆及其部件124
一、光纤及其特性124
(三)光纤的重要参数125
(四)光纤的传播模式127
(五)光纤的种类128
(六)光纤的特性130
二、光缆的结构与类型132
(一)光缆的几种分类方法132
(二)按缆芯结构分类133
(三)按光缆护层结构分类135
(四)室内光缆(用户光缆)136
(五)混合电缆138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光缆139
三、综合布线系统常用光缆139
(二)国产常用光缆型号、规格、结构概述140
(三)综合布线系统常用光缆产品举例141
四、光缆连接部件148
(一)配线装置(配线架)148
(二)光纤连接器件152
(三)光纤信息插座153
(四)光缆连接部件产品举例154
五、综合布线用光缆及其连接件的技术要求154
(一)综合布线光缆的技术要求154
(二)光缆连接硬件的技术要求158
六、吹光纤技术和吹光纤系统158
(一)吹光纤和吹光纤技术158
(二)吹光纤系统及设备组成159
(三)吹光纤的实施概述160
(四)吹光纤的优点和发展前景161
第三章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64
第一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概要164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内容164
(一)用户信息需求分析164
(二)工程总体方案设计164
(三)布线子系统的设计165
(四)光缆传输线路设计165
(五)其他方面的设计165
二、综合布线设计等级166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流程167
四、用户信息需求分析167
(一)用户信息需求调查预测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167
(二)用户信息需求调查的范围和方法168
(三)用户信息需求的估算方法和参考指标169
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171
(一)总体规划171
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总体方案设计171
(二)光缆传输系统的选用172
(三)信息管理系统的选用172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管槽系统设计172
(一)管槽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172
(二)暗敷管路系统设计的要点173
(三)线槽布线设计要点175
第三节 工作区设计176
一、工作区的划分176
三、工作区设计步骤177
(一)确定工作区大小177
二、工作区设计要求177
(二)确定信息点178
(三)确定插座数量178
(四)工作区信息插座盒体的安装178
(五)确定相应设备数量178
(六)工作区电源设置179
四、适配器的使用179
(一)工作区适配器的选配要求179
(二)常用适配器类型及应用179
第四节 配线子系统设计180
一、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与设计步骤180
(一)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181
(二)配线子系统设计步骤181
二、信息插座配置及接线方式181
(一)信息插座盒体类型181
(二)信息插座接线方式182
(三)信息插座的配置184
三、配线子系统布线的拓扑结构185
四、配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186
五、配线子系统的缆线类型186
六、配线子系统布线方法188
(一)直接埋管方式188
(二)吊顶线槽墙体支管方式190
(三)地面线槽方式191
(四)架空地板方式193
(五)水平配线路由设计194
七、旧建筑物布线方式选择195
八、开放式办公环境水平布线设计196
(一)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197
(二)集合点(CP)设计方案198
十、电缆长度的计算199
九、区域布线法199
十一、订购电缆201
十二、配线架设计201
(一)配线架的种类201
(二)配线架的设计204
第五节 干线子系统设计205
一、干线子系统设计规范要求与设计步骤205
(一)干线子系统设计规范要求205
(二)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206
二、干线子系统拓扑设计206
(一)干线子系统中的星形拓扑结构207
(二)干线子系统中的总线拓扑结构208
(三)干线子系统中的环形拓扑结构209
(一)确定主干线缆的类型210
三、干线子系统布线距210
四、主干线缆类型和容量的确定210
(二)确定楼层干线容量212
五、主干缆线路由方案设计213
(一)确定干线子系统通道规模213
(二)确定主干缆线路由213
(三)干线路由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15
六、主干缆线的接合方式216
七、配线架垂直端设计218
第六节 设备间设计218
一、设备间设计要求218
(二)设备间的使用面积220
(四)建筑结构220
(三)设备布置要求220
(一)设备间的位置220
二、设备间设计方法220
(五)设备间的环境条件221
(六)设备间的供配电222
三、配线间(交接间)设计方法224
(一)配线间位置确定224
(二)楼层配线间的面积和布局224
(三)其他要求225
四、二级交接间设计方法225
第七节 管理设计225
一、管理设计规范要求225
二、管理交接方案226
(一)单点管理226
(二)双点管理226
(二)管理标记228
三、管理标记方案228
(一)色场管理一般规定228
四、计算机布线信息管理系统229
五、TIA/EIA-606标准简介230
(一)标识231
(二)文档记录与报告232
第八节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247
一、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范围与特点248
二、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248
三、建筑群子系统设计249
(一)敷设方式的选用249
(二)建筑物线缆引入设施(Entrance Faultiest简称EF)252
(三)建筑群各楼宇主干缆线的确定与统计252
四、光缆传输网络简介253
(一)综合布线系统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54
第九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254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防护设计254
(二)有关的防护标准255
(三)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选用257
二、接地系统设计259
(一)接地的种类259
(二)接地的实施260
三、电气保护261
(一)当线路处于以下任何一种危险环境中时,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262
(二)综合布线系统中的过压保护262
(三)综合布线系统中的过流保护(寄生电流保护)262
四、防火保护262
二、施工图设计深度264
一、设计内容264
第四章 典型建筑综合布线设计264
第一节 综合布线系统图纸设计264
三、综合布线系统图265
四、综合布线系统平面布置图265
五、主要设备材料表265
六、文字符号标注格式265
第二节 智能建筑中的网络实现267
一、三种网络技术的简要说明267
二、综合布线方案268
一、工程概况269
二、用户需求269
三、设计方案269
第三节 办公大楼综合布线设计269
三、网络与布线的关系269
四、大楼综合布线工程估算273
第四节 金融大厦综合布线设计277
一、工程概况278
二、设计方案278
三、方案详述279
第五节 展览中心综合布线设计282
一、工程概况282
二、设计方案283
第六节 智能家居布线285
一、智能化住宅285
二、家居布线产品285
三、小区综合化布线设计288
一、工程施工基本要求293
第一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要求和准备293
第五章 电缆传输系统的工程施工、测试及验收293
二、施工前的环境条件和施工准备294
(一)施工环境条件检查294
(二)技术准备294
(三)施工现场几项具体准备事项295
三、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检查295
(一)配线、设备的检查295
(二)接插件的检查295
(三)缆线的检验295
(四)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296
(五)测试仪表的检验296
第二节 综合布线工程桥架和槽道等设备安装296
一、桥架和槽道的安装要求296
(一)电缆桥架和线槽施工条件、要领和工艺流程297
二、桥架和槽道的安装施工297
(二)桥架安装298
(三)线槽的安装304
三、管道的敷设312
(一)管道敷设的要求312
(二)管道暗敷设313
四、管道、线槽和桥架变形缝的做法316
(一)钢套管补偿317
(二)金属软管补偿319
五、设备安装319
(一)设备安装工程范围和设备种类319
(二)设备安装的要求319
(三)设备安装322
(二)缆线施工要求326
(一)施工范围326
第三节 电缆敷设326
一、电缆敷设工程的施工范围和要求326
二、电缆敷设327
(一)确认敷设路径(路由)327
(二)放线和缆线牵引327
三、配线电缆敷设330
(一)顶棚内(或吊顶内)的敷设330
(二)地板下或楼板上的布线331
(三)墙壁敷设331
四、垂直干线电缆敷设332
(一)敷设要求332
(二)垂直干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法333
(二)地下管道电缆敷设334
五、建筑群电缆敷设334
(一)地下管道电缆敷设注意事项334
第四节 电缆连接和信息插座端接336
一、电缆连接337
(一)电缆终端要求337
(二)综合布线电缆连接方式和连接场337
(三)接插式配线连接场的端接339
(四)模块化配线板的端接341
二、信息插座端接342
(一)信息插座端接和跳线的要求342
(二)信息插座/模块的端接方法343
(三)信息插座在配线板上的端接344
(一)电缆传输系统测试、验收及其意义345
(二)测试标准及发展345
一、概述345
第五节 电缆传输系统工程测试和验收345
(三)电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348
(四)综合布线链路类型348
二、综合布线电缆测试仪器及要求349
(一)对电缆测试仪器的要求349
(二)电缆测试仪简介351
三、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工程电气测试连接方式354
(一)基本链路测试连接方式354
(二)信道测试连接方式355
四、验证测试355
(一)验证测试的内容355
(二)验证测试的方法356
五、认证测试356
(一)认证测试的项目和内容356
(二)认证测试参数、指标357
(三)认证测试的测试方法370
(四)对绞线布线链路参数测试及测试结果说明376
六、测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79
第六章 光缆传输系统的工程施工、测试及验收381
第一节 光缆敷设的一般要求和施工准备381
一、光缆与电缆的施工区别381
二、光缆施工的准备工作382
三、光缆施工的一般要求382
四、架空光缆施工383
五、直埋式光缆敷设施工387
六、管道式光缆敷设施工389
七、建筑物内主干光缆的敷设392
八、配线子系统光缆的敷设392
九、光缆光纤施工的安全性394
(二)防止光纤危险性395
(三)防止光危害性395
(一)防化学危险性395
第二节 光纤和光缆的连接技术396
一、光纤和光缆连接技术的作用、类型和内容396
二、光纤和光缆连接设备和工具396
(一)光纤熔接机397
(二)光纤研磨机398
(三)光纤放大镜398
三、光缆连接施工的一般要求401
四、光缆的连接402
(一)光纤接续403
(二)铜导线、金属护层和加强芯的连接405
(三)接头套管(盒)及封合和安装406
(一)光纤终端的连接方式407
五、光缆的端接407
(二)光纤连接器的种类与光纤的连接408
(三)光纤终端的基本要求409
(四)尾纤的连接410
第三节 光缆和光纤布线工程测试412
一、光缆和光纤布线工程测试的目的和内容412
二、光缆光纤布线工程测试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412
(一)光纤光缆布线工程测试标准412
(二)光纤光缆布线工程测试的主要技术参数412
三、光缆光纤布线工程测量的主要设备414
四、光缆布线器材验收及测试416
五、光缆光纤布线工程连接器件的验收检测417
六、光缆光纤的链路测试连接方法419
七、光缆布线工程现场测试的一般原则419
八、光缆布线无源链路衰减测试合格值的计算421
九、耦合功率比(CPR)的测量424
(一)测试跳线性能并验证425
十、光缆链路测试步骤和方法425
(二)光缆布线的链路段测试426
十一、已敷设光缆的预验收(一期)测试427
十二、光缆布线竣工验收测试(最终布线测试)428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428
一、工程验收的依据与竣工文件内容428
二、工程验收的项目和内容429
(一)环境检查429
(二)器材的检验和验收430
(三)设备安装检验与验收431
(四)缆线敷设检测和验收432
(五)电气安全保护设施检查与验收432
(六)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433
一、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监理简介435
(一)建设项目管理435
第七章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监理技术435
第一节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招、投标和监理概述435
(二)招标投标制436
(三)建设监理制436
二、智能建筑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监理概述439
(一)IBS工程及GCS工程的性质、特点439
(二)与建设工程招、投标和监理的关系439
(三)IBS工程和GCS工程项目与相关工程项目的管理配合关系440
第二节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招、投标440
一、GCS工程招标440
(一)GCS工程招标程序、步骤440
(二)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441
(三)GCS招标文件的编制442
(四)GCS招投标文件编制举例446
二、GCS工程的投标462
(一)GCS工程的投标程序、步骤462
(二)GCS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463
(三)GCS工程投标文件编制举例463
第三节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473
一、GCS工程监理程序473
(一)一般程序473
(二)GCS各阶段监理工作程序474
二、GCS工程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474
(一)监理规划的编制474
(二)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477
三、GCS工程监理工作主要内容478
(一)施工招标阶段的工作内容478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478
(三)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479
(四)GCS工程检测验收(竣工检验)484
(五)施工合同及其他管理484
(六)施工阶段监理工作资料的管理484
(七)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484
第八章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485
第一节 智能家居布线系统485
一、家居布线准备485
(一)概述485
(二)家居布线标准(TIA/EIA 570A)486
(三)配线设备的规格491
二、智能家居布线系统应用492
(一)概述492
(二)综合布线系统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492
(一)具备条件494
三、设计方案494
(二)设计方案495
第二节 智能大楼集成布线系统501
一、总述501
二、集成布线与互联网501
三、集成布线系统的发展501
四、楼宇自控系统开放式布线502
五、集成布线在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实例505
(一)江森公司Metasys?系统介绍505
(二)西蒙公司TBICSM集成布线系统506
(三)集成布线与楼宇自控系统网络应用508
六、综合布线系统在弱电中的应用512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在信息网络中的应用512
一、概述512
(二)以太网络513
二、网络应用513
(一)综合业务数字网络513
(三)FDDI/TP-PMD网络516
(四)ATM网络516
(五)直接连接网络517
(六)LBM网络518
(七)TOKEN RLNG?网络520
附录522
附录一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部分)522
附录二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524
附录三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综合布线部分)530
附录四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ECS 119:2000)536
附录五 《综合布线常用图形符号》551
主要参考文献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