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排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排球
  • 李宗浩主编;国家体育总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750092412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排球运动-教练员-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排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初级班3

第一讲 初级排球教练员3

一、初级排球教练员的职责3

二、排球教练员的条件3

(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牢固的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4

(二)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4

(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4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交流能力4

(五)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7

第二讲 排球运动发展简史9

一、从普通的娱乐活动到奥运会竞技项目9

(一)排球运动初创时期的娱乐思想9

(二)竞技思想的形成和竞技排球的兴起10

(三)“攻防链”的认识与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变10

(四)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11

二、从室内六人排球到形式多样化的排球11

(一)妈妈排球11

(二)小排球12

(三)墙排球12

(四)坐式排球12

(五)软式排球12

(六)气排球13

(七)公园排球13

(八)沙滩排球13

三、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到专门的运动科学14

(一)排球学科的建立——教学训练方法的发展14

(二)起步晚而发展快的排球科研活动15

第三讲 排球运动员的初级选材17

一、概述17

(一)初级选材的科学性17

(二)经验的作用18

二、阶段划分18

(一)初选阶段18

(二)复选阶段18

(三)精选阶段18

三、身高预测19

(一)骨龄预测身高19

(二)脚长预测身高21

(三)手长预测身高21

(四)父母身高预测未来身高21

(五)瓦尔克尔预测法22

(六)利用青少年逐年身高百分比预测身高24

四、形态指标与测试方法24

(一)身高25

(二)指距-身高25

(三)下肢长A/身高×10026

(四)跟腱长/小腿长A×10026

(五)骨盆宽/髋宽×100(髂宽/髋宽×100)27

(六)去脂体重及其测试方法27

(七)评价与分析29

(八)初级选材应注意的问题30

第四讲 排球基本功33

一、排球基本功的概念33

二、排球基本功的分类与内容34

(一)基本功分类34

(二)基本功内容34

三、排球基本功与身体素质的关系38

四、排球基本功与战术意识的内在联系38

五、排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39

(一)传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39

(二)垫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40

(三)发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41

(四)扣球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41

(五)拦网基本功训练方法示例42

第五讲 排球技术与教学44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44

二、排球技术教学目标与要求44

(一)务必正确45

(二)力求全面45

(三)追求先进45

(四)精确熟练45

(五)形成特点46

三、排球技术的特点46

(一)完成动作的技巧性46

(二)技术运用的攻防两重性46

(三)各项技术均有得失分的可能性46

(四)击球部位的全身性46

(五)技术与战术的关联性47

四、技术动作规格47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47

(二)发球49

(二)传球50

(四)垫球51

(五)扣球55

(六)拦网57

五、教学顺序与步骤58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58

(二)发球59

(三)传球60

(四)垫球60

(五)扣球61

(六)拦网61

六、练习方法示例62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62

(二)发球63

(三)传球64

(四)垫球65

(五)扣球66

(六)拦网67

七、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8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68

(二)发球69

(三)传球69

(四)垫球70

(五)扣球70

(六)拦网71

第六讲 排球战术与教学73

一、战术的概念73

二、战术的特点73

(一)完成战术时间短促73

(二)运用战术空间局限74

(三)组织战术先防后攻74

(四)组合战术分工明确74

(五)形成战术协同配合74

(六)战术成败每球得分75

三、阵容配备与位置交换75

(一)阵容配备75

(二)位置交换77

四、二传队员、主攻队员和副攻队员的挑选78

(一)二传队员78

(二)主攻队员78

(三)副攻队员78

五、进攻基本阵形78

(一)“中一二”进攻阵形79

(二)“边一二”进攻阵形79

(三)“插上”进攻阵形79

六、集体防守战术80

(一)接发球及其基本阵形80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基本阵形80

(三)接拦回球及其基本防守阵形82

(四)接传、垫球防守及其基本阵形82

七、教学顺序与步骤83

(一)进攻战术83

(二)防守战术83

第七讲 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85

一、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85

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86

(一)速度素质86

(二)力量素质86

(三)耐力素质86

(四)灵敏与协调素质86

(五)柔韧素质86

(六)弹跳力86

三、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示例87

(一)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示例87

(二)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示例88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示例89

(四)灵敏与协调素质训练方法示例90

(五)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示例91

(六)弹跳训练方法示例92

四、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93

第八讲 如何上好一堂排球教学训练课95

一、教学训练课的类型与结构95

(一)课的类型95

(二)课的结构96

二、确定适宜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98

三、课前准备工作98

(一)排球课教案98

(二)教案示例101

四、训练课计划的执行102

(一)准备活动102

(二)基本部分103

(三)结束部分104

五、课后总结104

六、游戏示例104

第九讲 运动医学常识112

一、常见运动损伤及其现场紧急处理112

(一)出血112

(二)挫伤和扭伤112

(三)脱位113

(四)骨折113

二、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113

(一)急功近利,忽视健康113

(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114

(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114

(四)身体局部负担过重114

(五)身体训练水平低,技术不正确114

(六)场地、器材、服装的原因114

三、训练安全保证115

四、训练后体力的恢复115

五、水的补充115

六、自己配制运动功能饮料116

(一)配方116

(二)饮用方法116

七、其他116

第十讲 排球场地的画法与检查118

一、室外简易场地的修建118

(一)选址118

(二)修建118

(三)保养119

二、场地的画法119

三、场地的检查方法120

第十一讲 排球主要规则与裁判法121

一、球队的组成121

二、球队的位置121

三、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121

四、发球犯规和判罚122

(一)发球击球时的犯规122

(二)发球击球后的犯规122

五、位置错误123

六、击球的犯规123

(一)四次击球123

(二)持球124

(三)连击124

(四)借助击球124

七、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125

(一)过网击球125

(二)过中线125

(三)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并妨碍对方比赛125

(四)触网125

(五)进入对方无障碍区的球126

八、拦网犯规126

(一)过网拦网126

(二)后排队员拦网126

(三)拦发球127

(四)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场区拦网127

九、进攻性击球犯规127

十、不符合规定的请求间断127

(一)超过规定次数请求普通暂停127

(二)超过规定次数请求换人128

(三)同一队未经比赛过程再次请求替换128

(四)无权“请求”的成员提出请求128

(五)在比赛进行中或裁判员鸣哨发球的同时或之后提出请求128

十一、延误比赛128

(一)同一局中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128

(二)换人延误时间128

(三)拖延暂停时间129

(四)场上队员拖延比赛继续进行129

(五)请求不合法的替换129

十二、例外的比赛间断129

(一)队员受伤129

(二)外因造成的比赛间断129

(三)拖延比赛的间断130

中级班133

第一讲 中级排球教练员133

一、中级排球教练员概述133

(一)中级教练员的职责133

(二)排球教练员的培训、考核与晋级134

二、排球运动队的管理135

(一)什么是运动队管理136

(二)管理原理136

(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过程138

三、教练员的日常管理工作138

(一)运动员技术档案139

(二)应搞好的公共关系140

(三)了解运动员140

(四)树立形象,形成风格141

四、我国排球运动训练管理体制141

(一)历史沿革141

(二)训练与竞赛管理体制142

(三)职业排球俱乐部的建立与运作143

第二讲 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48

一、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实践与理论基础148

(一)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实践基础148

(二)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理论基础149

二、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基本规律150

(一)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通过战术来表现和发挥150

(二)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新战术的产生,新战术的运用刺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150

三、排球运动的制胜规律151

(一)技术全面,突出特点151

(二)准确熟练,快速善变152

(三)发展高度,不断创新152

四、排球运动的创新规律152

(一)排球技、战术理论与方法的创新152

(二)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153

第三讲 排球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156

一、排球教学训练原则156

(一)自觉性原则156

(二)直观性原则157

(三)巩固性原则157

(四)系统性原则157

(五)周期性原则158

(六)互相渗透原则158

(七)区别对待原则159

(八)手脑并用原则159

二、排球基本教学训练法159

(一)诱导性训练法160

(二)分解性训练法160

(三)串联性训练法160

(四)综合性训练法160

(五)难度性训练法160

(六)对抗性训练法160

(七)重复性训练法160

(八)鼓励性训练法160

(九)限制性训练法161

(十)指标性训练法161

(十一)分化性训练法161

(十二)分组训练法161

(十三)半场训练法161

(十四)全场训练法161

(十五)模拟训练法161

(十六)多球训练法162

第四讲 排球技术教学训练1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1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的功能163

(二)准备姿势与移动的要领163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65

二、发球166

(一)发球的功能166

(二)发球的要领166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68

三、接发球169

(一)接发球的功能169

(二)接发球的要领169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71

四、二传172

(一)二传的功能172

(二)二传的要领172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74

五、扣球175

(一)扣球的功能175

(二)扣球的要领175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77

六、拦网178

(一)拦网的功能178

(二)拦网的要领178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80

七、后排防守180

(一)后排防守的功能180

(二)后排防守的要领181

(三)教学训练方法提示182

八、错误动作的纠正183

(一)纠正错误动作的意义183

(二)纠正错误动作的步骤183

(三)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184

(四)注意几个问题185

第五讲 排球战术教学训练187

一、战术指导思想187

(一)战术指导思想的概念与意义187

(二)制定战术指导思想的依据187

(三)我国排球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188

(四)战术指导思想的贯彻与实施188

二、战术意识189

(一)战术意识的概念与意义189

(二)战术意识的内容189

(三)战术意识的培养190

三、战术分类190

四、选择战术的依据192

(一)要与本队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相适应192

(二)贯彻本队的指导思想192

(三)发挥队员的特点192

(四)要考虑战术的发展与变化趋势192

(五)要考虑对方的适应程度,扬长避短193

五、战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193

(一)目的193

(二)任务193

六、信号联系193

(一)信号联系的方法193

(二)应注意的问题194

七、进攻战术的基本阵形194

(一)进攻战术的基本阵形194

(二)进攻基本打法195

八、接发球站位198

(一)基本阵形198

(二)对接发球队员的要求200

九、防守阵形201

(一)接扣球防守阵形201

(二)接拦回球防守阵形205

十、练习方法示例206

(一)进攻战术206

(二)防守战术209

十一、战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14

第六讲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216

一、体能训练概述216

(一)体能训练的基本意义216

(二)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217

(三)体能训练手段的分类218

二、弹跳力训练218

(一)影响弹跳力的相关因素219

(二)弹跳力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220

(三)弹跳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221

三、灵敏素质训练223

(一)影响灵敏素质的相关因素223

(二)灵敏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224

(三)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227

四、移动速度训练229

(一)影响移动速度的相关因素229

(二)移动速度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230

(三)移动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232

五、提高扣球力量的训练233

(一)影响扣球力量的相关因素234

(二)扣球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235

(三)扣球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237

六、高大队员的身体训练238

(一)影响高大队员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238

(二)高大队员身体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239

(三)高大队员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242

第七讲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健康人格和动机发展245

一、发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健康人格245

(一)主要生理变化及影响245

(二)认知能力的发展246

(三)情感、情绪的特点247

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动机的发展248

(一)开始从事运动阶段249

(二)专项化运动阶段249

(三)高度运动水平阶段249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249

第八讲 排球运动训练计划与安排252

一、排球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52

(一)计划的定义252

(二)计划的特点252

(三)计划的目的253

(四)计划的分类253

(五)计划的依据254

(六)制定排球运动训练计划细则255

(七)制定训练计划应注意的问题257

二、如何制定训练计划259

(一)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259

(二)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260

(三)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261

(四)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263

(五)课训练计划的制定264

三、制定训练计划示例265

(一)多年训练计划示例265

(二)全年训练计划示例268

(三)大周期训练计划示例272

(四)周训练计划示例276

(五)课训练计划示例279

第九讲 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280

一、选材概述280

(一)科学选材的定义280

(二)科学选材的任务281

(三)科学选材的一般模式282

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与内容283

(一)形态类283

(二)机能类284

(三)素质类284

(四)心理类284

(五)智力类284

三、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284

(一)形态指标284

(二)机能指标285

(三)素质指标285

(四)心理指标286

(五)智力指标288

四、发现排球人才289

(一)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选材289

(二)青年运动员的选材289

(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290

第十讲 青少年排球训练291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教学训练291

(一)神经系统291

(二)骨骼系统292

(三)肌肉系统292

(四)心血管系统292

(五)呼吸系统293

(六)女队员青春期293

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293

(一)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294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特点294

三、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300

第十一讲 排球比赛统计与分析301

一、排球比赛统计与分析概述301

二、临场技、战术统计302

(一)统计工作302

(二)排球技、战术统计303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307

(一)描述性统计307

(二)推断统计307

(三)计算机统计分析308

第十二讲 排球规则要点诠释310

一、教练员与队长的职责310

(一)教练员310

(二)助理教练员310

(三)队长311

二、关于服装的规定311

三、关于场上位置311

四、发球312

(一)发球的执行312

(二)发球掩护312

(三)发球时的犯规312

五、击球313

六、球网附近的犯规313

(一)触网313

(二)过网313

(三)过中线313

七、暂停与换人314

(一)暂停314

(二)技术暂停314

(三)换人314

八、后排自由防守队员314

九、不良行为及其判罚315

十、对延误比赛的判罚315

高级班319

第一讲 高级排球教练员319

一、高级排球教练员的职责319

(一)高级教练员的职责(含国家级教练员)319

(二)总教练和教练组长的职责319

(三)高级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20

(四)高级教练员的现代观念体系322

(五)优秀教练员模式323

二、排球教练员管理运动队的任务324

(一)建立运动队科学的管理目标324

(二)保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有效的沟通325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326

(四)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326

三、排球教练员管理的方法与技巧328

(一)行政方法328

(二)法律方法329

(三)经济方法330

(四)思想教育方法331

(五)运动队管理的技巧332

四、排球运动科学训练的基本内容335

(一)科学选材335

(二)科学诊断336

(三)科学确定训练目标337

(四)科学制定训练计划337

(五)科学控制训练过程337

(六)科学指导比赛338

(七)科学反馈信息338

(八)科学训练管理338

(九)如何在INTERNET上获取排球信息338

第二讲 排球技术、战术教学训练方法论341

一、技、战术教学训练中的辩证法341

(一)“三从一大”的辩证关系341

(二)教学与训练的关系343

(三)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344

(四)战术训练与运用的辩证关系345

二、训练方法与手段348

(一)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意义348

(二)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原则348

(三)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应注意的问题349

三、制定与实施排球战术的原则与依据349

(一)符合排球运动自身基本规律349

(二)顺应世界排球技、战术发展趋势350

(三)遵循本国、本队技、战术指导思想350

(四)适应排球竞赛规则要求350

(五)切合本队运动员实际350

(六)针对主要比赛对手具体特点351

第三讲 排球运动中的生物力学352

一、起动与制动353

(一)起动353

(二)制动354

二、起跳355

(一)蹬伸式起跳355

(二)蹬踏式起跳356

(三)冲跳356

三、球的飞行特点357

(一)球的旋转357

(二)球的飘晃358

四、击球动作359

(一)转动359

(二)平动360

(三)鞭打动作361

五、滞空361

第四讲 排球技术的训练与应用363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363

(一)训练指导要点363

(二)临场运用提示364

二、发球364

(一)训练指导要点364

(二)临场运用提示365

(三)个人战术运用365

三、接发球366

(一)训练指导要点366

(二)临场运用提示367

(三)个人战术运用368

四、二传369

(一)训练指导要点369

(二)临场运用提示370

(三)个人战术运用371

五、扣球371

(一)训练指导要点371

(二)临场运用提示373

(三)个人战术运用374

六、后排进攻375

(一)训练指导要点375

(二)临场运用提示376

(三)个人战术运用376

七、拦网377

(一)训练指导要点377

(二)临场运用提示378

(三)个人战术运用379

八、后排防守380

(一)训练指导要点380

(二)临场运用提示381

(三)个人战术运用382

九、“小球”技术383

(一)训练指导要点383

(二)临场运用提示384

(三)个人战术运用384

十、国内外排球技术发展动态385

(一)排球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385

(二)排球技术发展的形式385

(三)排球技术发展的内容386

第五讲 排球战术策388

一、战术阵形的变换388

(一)“中一二”“边一二”388

(二)插上阵形活用389

(三)假站位391

(四)以对方后排进攻队员为中心的防守布阵392

(五)以本方自由人为中心的防守布阵394

二、拦防整体运筹395

(一)单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395

(二)双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396

(三)三人拦网防守阵形的活用397

三、集体进攻战术打法的运用398

(一)交叉进攻398

(二)加塞儿进攻399

(三)重叠进攻400

(四)双快一游动进攻401

(五)立体组合进攻402

(六)二次进攻及其转移403

四、四攻系统404

(一)接发球组织进攻(一攻)系统404

(二)接扣球组织进攻(防反)系统414

(三)接拦回球组织进攻(保攻)系统419

(四)接垫(传)球组织进攻(推攻)系统421

第六讲 新赛制、新规则对排球运动员体能提出的新要求422

一、对排球运动员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422

(一)对神经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422

(二)对代谢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424

(三)对肌肉系统机能训练提出的新要求425

二、对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提出的新要求426

(一)对反应速度训练的新要求426

(二)对灵敏素质训练的新要求428

(三)对爆发力素质训练的新要求430

三、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提出的新要求431

(一)训练的频度和节奏432

(二)训练的内容与安排433

(三)主客场比赛体能训练的不同要求435

四、针对性身体训练435

(一)对新、老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不同要求435

(二)怎样安排慢性运动损伤运动员的身体训练436

(三)竞赛阶段运动素质训练的安排437

第七讲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441

一、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441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441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442

(三)心理训练的作用444

(四)心理训练的原则445

(五)心理训练的内容447

二、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447

(一)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和种类447

(二)教练员如何控制、调动运动员448

(三)运动员如何控制自己451

三、排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453

(一)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453

(二)认识偏差与“心理波动”455

(三)归因与定向457

(四)教练员与全队的凝聚力458

(五)介绍两种运动员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459

四、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460

(一)发球的心理训练461

(二)接发球的心理训练462

(三)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及其调控463

第八讲 排球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466

一、运动负荷结构与分类466

(一)排球运动负荷定义与意义466

(二)排球运动负荷分类与作用466

(三)遵循负荷安排原则的意义468

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基本原则468

(一)合理安排负荷的基本依据468

(二)排球运动训练负荷安排的基本原则469

(三)贯彻训练负荷安排原则的基本要求471

三、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各个训练周期负荷安排的基本模式471

(一)训练大周期的负荷安排472

(二)训练小周期的负荷安排474

第九讲 医务监督479

一、对排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了解479

(一)运动员主观感觉479

(二)用于机能评定的客观指标与评价480

(三)排球运动员机能评定指标的实际运用483

二、排球运动训练的生理学评价488

(一)排球运动训练负荷的生理学评价488

(二)排球运动员机能恢复的生理学评价488

(三)排球运动员过度疲劳的生理学评价489

(四)排球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的生理学评价489

三、排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490

(一)大运动量负荷期营养补充490

(二)赛前营养补充492

(三)赛后营养补充492

(四)食谱(大运动量负荷期间)493

四、排球运动员的补剂493

(一)运动饮料494

(二)运动补剂495

(三)补铁496

(四)补糖497

(五)补肌酸499

五、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现场处理500

(一)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发病率及性质500

(二)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及规律501

(三)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504

(四)排球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506

六、伤后的运动康复509

(一)康复的目的509

(二)康复治疗的几项原则510

(三)对已伤部位的伤后训练安排的阶段划分513

七、运动员伤后运动训练安排的目的、内容、原则及方法514

(一)伤后训练安排514

(二)伤后训练的基本内容516

八、伤后训练处方517

(一)劳损伤517

(二)一般挫、拉、扭伤(部分纤维损伤)518

(三)膝关节韧带损伤518

(四)髌骨软骨病520

(五)半月板损伤术后521

(六)运动员髌腱腱围炎与髌尖末端病521

(七)其他部位的伤后训练522

(八)运动员伤后训练后的参加训练标准522

第十讲 排球比赛工作523

一、比赛工作的内容523

(一)比赛工作的范畴523

(二)比赛工作的重点523

(三)比赛工作的关键523

二、比赛工作阶段的划分524

(一)赛前准备阶段524

(二)比赛期阶段524

(三)赛后工作阶段524

三、比赛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524

(一)搞好比赛是运动队伍的重中之重524

(二)对比赛工作要慎之又慎525

(三)赛练必须有效结合525

四、赛前准备527

(一)制定赛前工作计划527

(二)思想工作的重点527

(三)训练上的要求528

(四)制定比赛作战方案530

(五)心理上的准备531

(六)严格生活管理532

(七)加强医务监督532

五、比赛期的工作533

(一)到赛地报到533

(二)适应比赛环境534

(三)参加技术会议或裁判长和主教练联席会议535

(四)认真开好一场比赛的准备会和总结会535

(五)赛期训练536

(六)赛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537

六、临场比赛及指挥的技巧539

(一)临场比赛对临场指挥主教练的要求539

(二)阵容的确定及变化541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543

(四)关于临场技术统计543

(五)暂停的时机和运用544

(六)换人的技巧546

(七)主教练局间休息时应做的工作547

(八)要有处理赛场突发事件的能力548

七、大赛后的工作安排549

(一)认真搞好赛后总结549

(二)赛后调整551

第十一讲 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方法553

一、借助科研促进训练553

(一)如何发现问题554

(二)运用科研方法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557

(三)与科技人员合作促进训练558

二、科研的基本程序558

(一)选题560

(二)确定研究任务、方法和手段560

(三)制定研究计划561

(四)收集文献资料与调查实验562

(五)整理与分析数据资料563

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64

(一)文献法564

(二)调查法566

(三)观察法570

(四)实验法571

(五)逻辑法572

(六)数理统计法574

四、论文的撰写574

(一)选题依据575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575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575

(四)结论575

(五)参考文献576

第十二讲 排球规则与裁判法578

一、排球竞赛规则与排球运动发展的辩证关系578

(一)排球规则是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而制定和修订的578

(二)规则在修订过程中促进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579

二、修改规则的原则579

三、规则修改的程序579

四、新规则要点诠释580

(一)关于每球得分制580

(二)关于暂停的规定580

(三)关于击球的规定580

(四)关于触网581

(五)关于过中线581

(六)关于后排自由防守队员581

(七)关于不良行为的判罚等级582

五、排球教练员与规则及裁判员582

(一)出于信任582

(二)精通规则582

(三)树立形象582

(四)维护权益583

(五)友好交往583

(六)用好队长583

主要参考文献584

附件587

附件一: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587

附件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总则592

附件三:教练员四年参加一次培训的办法593

附件四: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办法594

附件五: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颁发程序管理办法595

附件六: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学籍管理暂行规定596

附件七:英汉排球术语597

附件八:教练员用语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