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
  • 张琪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197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石油开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3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3

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4

二、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7

三、?>Pb>Pw时的流入动态15

四、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19

五、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21

第二节 井筒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23

一、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24

二、井筒气液两相流能量平衡方程及压力分布计算步骤28

第三节 计算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Orkiszewski方法33

一、压力降公式及流动型态划分界限34

二、平均密度及摩擦损失梯度的计算35

第四节 计算井筒多相管流的Beggs-Brill方法41

一、基本方程42

二、Beggs-Brill方法的流型分布图及流型判别式44

三、持液率及混合物密度的确定45

四、阻力系数λ47

附录A 利用Beggs-Brill方法计算井筒流体的压力梯度50

参考文献53

第二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54

第一节 自喷井生产系统分析54

一、自喷井生产系统的组成54

二、自喷井节点分析56

第二节 气举采油原理及油井举升系统设计方法68

一、气举采油原理69

二、气举启动70

三、气举阀72

四、气举设计81

五、气举井试井92

参考文献93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94

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94

一、抽油装置94

二、泵的工作原理99

一、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100

第二节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及悬点载荷100

二、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103

第三节 抽油机平衡、扭矩与功率计算117

一、抽油机平衡计算117

二、曲柄轴扭矩计算及分析121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功率计算130

第四节 泵效计算134

一、柱塞冲程135

二、泵的充满程度138

三、泵的漏失140

四、提高泵效的措施141

第五节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143

一、抽油杆强度计算及杆柱设计143

二、有杆抽油井生产系统设计147

三、钢杆-玻璃钢杆组合杆柱抽油技术148

第六节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153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153

二、地面示功图分析157

三、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井下示功图分析163

附录A 美国石油学会推荐的有杆抽油系统设计计算方法——API RP 11L170

参考文献180

第四章 无杆泵采油182

第一节 电潜泵举升技术182

一、电潜泵采油装置及其工作原理182

二、电潜泵油井生产系统设计187

一、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及装置193

第二节 水力活塞泵采油193

二、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198

三、水力活塞泵油井生产系统设计202

第三节 水力射流泵采油207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系统207

二、水力射流泵的工作特性208

三、水力射流泵油井生产系统设计步骤211

参考文献212

第五章 注水213

第一节 水源、水质及注水系统213

一、水源及水质要求213

二、注入水处理技术215

三、注水地面系统220

四、注水井投注程序221

第二节 注水井吸水能力分析222

一、注水井吸水能力222

二、影响吸水能力的因素223

三、改善吸水能力的措施225

第三节 分层注水技术229

一、分层吸水能力及测试方法229

二、分层注水管柱235

第四节 注水指示曲线的分析和应用236

一、指示曲线的几种形状237

二、用指示曲线分析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238

三、井下配水工具工作状况的判断239

四、配注准确程度和分配层段注水量检查240

五、嘴损曲线与配水嘴的选择242

第五节 注水井调剖245

一、调剖方法245

二、示踪剂检测248

参考文献250

第六章 水力压裂技术251

第一节 造缝机理251

一、油井应力状况252

二、造缝条件255

第二节 压裂液257

一、压裂液类型258

二、压裂液的滤失性259

三、压裂液的流变性263

一、支撑剂的性能要求268

第三节 支撑剂268

二、支撑剂的类型269

三、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271

四、支撑剂的选择278

第四节 压裂设计280

一、影响压裂井增产幅度的因素280

二、裂缝几何参数计算模型282

三、压裂效果预测287

四、裂缝参数设计方法290

参考文献293

一、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化学反应294

第七章 酸处理技术294

第一节 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294

二、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296

第二节 酸化压裂技术300

一、酸液的滤失300

二、酸液的损耗302

三、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303

四、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311

第三节 砂岩油气层的土酸处理316

一、砂岩地层土酸处理原理316

二、土酸处理设计318

一、常用酸液种类及性能322

第四节 酸液及添加剂322

二、酸液添加剂327

第五节 酸处理工艺329

一、酸处理井层的选择329

二、酸处理方式330

三、酸处理井的排液330

参考文献332

第八章 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333

第一节 防砂与消砂333

一、油层出砂原因333

二、防砂方法336

三、清砂方法346

第二节 防蜡与清蜡348

一、油井防蜡机理349

二、油井防蜡方法351

三、油井清蜡方法353

第三节 油井堵水354

一、油井出水原因及找水技术354

二、油井封堵水技术360

第四节 稠油及高凝油开采技术366

一、稠油及高凝油开采特征366

二、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368

三、井筒降粘技术374

第五节 井底处理新技术简介381

一、高能气体压裂技术382

二、水力解堵技术385

三、电脉冲井底处理技术387

四、超声波井底处理技术388

五、微生物采油技术389

六、人工地震处理油层技术390

参考文献391

第九章 完井方案设计与试油392

第一节 完井方式393

一、井身结构394

二、完井方式396

三、完井方式选择402

四、水平井完井技术407

一、射孔参数设计412

第二节 射孔方案设计412

二、射孔工艺设计415

第三节 油气层保护420

一、油气层损害420

二、储层敏感性422

第四节 试油429

一、试油的任务及工作内容429

二、诱导油流方法430

三、试油工艺434

四、试油资料436

参考文献436

二、采油工程方案在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的地位437

一、编制采油工程方案的目的和意义437

第十章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437

第一节 概述437

三、采油工程方案编制原则及要求439

四、采油工程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439

五、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构成439

第二节 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441

一、方案设计的油藏地质基础与油藏工程基础441

二、开发全过程的系统保护油层要求与措施441

三、完井工程要求及投产措施442

四、注水工艺设计443

五、举升方式优选及其工艺方案444

六、采油工程配套工艺445

八、作业工作量预测及配套厂站和队伍建设446

七、油田动态监测446

九、采油工程方案经济分析447

第三节 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447

一、采油方式决策的意义和论证的内容447

二、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模式448

三、油井生产系统及其动态模拟450

四、采油方式综合评价因素及模型452

五、决策分析步骤455

第四节 低渗透油藏总体压裂设计方案编制简介459

一、总体压裂优化设计概念459

二、总体压裂优化设计的任务与原则459

三、总体压裂设计460

参考文献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