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伦理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宗教、伦理与文化
  • 李承贵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10842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宗教、伦理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宗教之问2

第一节 略论慧远的报应思想2

一、中土固有报应思想之资源2

二、对中土报应思想的继承与改铸5

三、慧远报应思想的文化意蕴9

第二节 宋儒误读佛教的情形及其原因10

一、宋儒误读佛教之情形11

二、宋儒误读佛教之原因21

第三节 儒士佛教观:儒佛关系研究的新向度26

一、研究儒佛关系的新文本26

二、研究儒佛关系的新境遇27

三、应答佛教中国化问题的新思路30

第四节 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的策略32

一、应对佛教的策略32

二、议题中的信息37

第五节 西方宗教视野中的中国宗教41

一、中西宗教的比照41

二、仍需求索的疑题47

第六节 试论宗教与哲学的互渗50

一、由发展过程看宗教与哲学互渗51

二、由主体状况看宗教与哲学的互渗57

三、由思想结构看宗教与哲学的互渗62

第七节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71

一、宗教与哲学在世界观上的分合71

二、宗教与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分合72

三、宗教与哲学在功能上的分合74

四、宗教与哲学关系之走向76

第二章 伦理之思82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个来源82

一、天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自然之源82

二、性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心性之源85

三、人道设教:传统德性智慧的社会之源91

四、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特点93

第二节 佛教伦理:朱熹的认知、偏失及其教训96

一、佛教伦理的问题96

二、教训与启示103

第三节 明清之际中国传统道德之走向108

一、传统道德在宋明时期的异化108

二、明清之际商业浪潮的到来111

三、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的冲击115

第四节 王夫之与儒家道德的转型117

一、道德本体的转换118

二、道德价值的调整121

三、几点检讨125

第五节 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四大转换及其意义127

一、爱国目标的转换128

二、爱国手段的转换128

三、爱国精神的转换129

四、爱国意识的转换130

第六节 德性丧失的四种类型131

一、隐匿性丧失131

二、诱迫性丧失133

三、关系性丧失134

四、制度性丧失135

五、反思与检讨136

第七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139

一、唤回良心——挺立行善之信念139

二、赋予权利——设定行善之义务140

三、建构礼制——培浚行善之自觉141

第三章 文化之辩144

第一节“中体西用”与“体用不二”144

一、“中体西用”论的产生及其局限性144

二、“体用不二”论的形成及其特征146

三、进一步的思考149

第二节 传统文化价值的层次与结构150

一、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150

二、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151

三、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151

四、传统文化的负价值152

五、传统文化价值的三个层次二元结构152

第三节 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类解读方式153

一、公例主义解读方式153

二、科学主义解读方式156

三、唯物主义解读方式158

四、实用主义解读方式160

五、几点检讨163

第四节 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166

一、几种代表性的文化继承主张166

二、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根据170

三、文化继承范式的特征及关系172

四、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意义174

第五节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生态视域176

一、生态原则及文化的生态性177

二、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反生态行为178

三、生态地建设文化及其可能性效果180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的形成及其意义185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的形成185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的发展190

三、几点启示191

第七节 当今国学传播的五个层次及其问题192

一、功夫、医术与文化192

二、知识与故事193

三、生存技巧与智慧194

四、养生、美容与休闲195

五、理念、精神与价值196

第八节 科学解释与人文的澄明198

一、科学对人文的解释199

二、科学解释人文的特点206

三、科学解释人文的问题209

四、科学解释人文的意义214

第四章 思维之魔219

第一节 学术评论219

一、也说“学术论文”级别219

二、也说学术规范化220

三、还严复本有之貌——《严复大传》评议221

四、超越死亡——《生死两安》读后225

五、“价值主义的陷阱”: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检讨226

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百年嬗变228

七、中国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五十年229

第二节 文化批判235

一、四种相对批判论235

二、“封建”的迷惑——学术研究的错位237

三、说“包装”现象237

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化238

五、用哲学的方式关怀生活239

六、从征服自然到善待自然240

七、传统可能在“自信”中流失240

八、儒学行走中的困惑242

第三节 义理辨析245

一、哲学史教材四弊245

二、哲学中的“宗教”诱惑246

三、哲学自身会分裂吗?247

四、评价传统文化应取消“精华”、“糟粕”说248

五、深化爱国主义理论研究248

六、学术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250

七、探寻中国哲学研究新方向253

八、“四重效应”:探寻思想性质的四个维度256

后记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