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中的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中国药品管理体制变迁(1949-2008)的案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中的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中国药品管理体制变迁(1949-2008)的案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2500152.jpg)
- 刘鹏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中的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中国药品管理体制变迁(1949-2008)的案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困惑及问题的提出2
二 研究案例的选择:药品安全监管4
三 研究路径及方法16
四 本书框架与研究发现19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研究设计22
一 政府监管的一般理论和规范研究22
(一)公共利益理论(Public Interest Theory)25
(二)利益集团理论(Interest Group Theory)26
(三)监管政治理论(Regulatory Politics Theory)29
(四)制度主义理论(Institutionalism Theory)31
(五)观念塑造理论(Idea Force Theory)33
二 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监管型国家建设35
(一)美国:从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faire)到监管型国家36
(二)欧洲:从积极型国家(positive state)到监管型国家42
(三)东亚和拉美国家:从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到监管型国家50
(四)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从指令型国家(command state)到监管型国家57
三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国家定位:政治经济学的争论66
(一)发展国家派(developmental state)67
(二)监管国家派(regulatory state)69
四 监管型国家:中国经验研究的概述与评价72
(一)中国监管型国家兴起的四因说及其不足74
(二)中国监管型国家的特征及结构性阻力分析79
五 论证思路和研究设计86
第三章 指令型体制(1949—1977):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与强化95
一 同业公会与军事公营化传统:新中国药事管理体制的起源96
二 药政管理基础设施的初步建立(1949—1952)98
(一)保留公私并存的所有制结构98
(二)建立新的药政药检体系和药品标准101
(三)强化对特殊和进口药品的管理103
(四)发动同业公会,在政治运动中整顿医药市场103
三 政企事利益共同体与指令型体制的建立(1953—1956)105
(一)计划经济和公私合营105
(二)指令型体制的基本确立109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药政管理改革112
四 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短暂松动:“大跃进”时期的药事管理(1957—1960)115
(一)经济分权与蹩脚的计划经济116
(二)堪忧的医药质量与无力的药政管理121
五 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重新强化:“大跃进”之后的整顿与调整(1961—1965)123
(一)企业管理权上收和驻厂代表制度123
(二)试办“托拉斯”体制:强化指令型体制的尝试129
六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药事管理(1966—1976)132
(一)“托拉斯”体制的终结与乱办药厂的重演132
(二)药政管理体制的废除与重建135
七 指令型体制:计划经济下的药品质量管理体制特征解读138
(一)体制基础:政企事高度合一139
(二)管控风格:以群众监督为主,专业管控与群众监督相结合141
(三)管控目标:福利和健康142
(四)管控工具:劝说教育、行政指令和群众运动143
(五)管控导向:“弱发展,强管控”及其成因分析145
第四章 发展型体制(1978—1997):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松动与瓦解150
一 指令型体制向发展型体制的过渡阶段(1978—1981)151
(一)管控者权力配置的变化:行业管理权的统一及其与药政管理的分野151
(二)第二次整顿药厂及其局限153
二 发展型体制的建立与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弱化(1982—1991)157
(一)管控对象:放权让利与事业企业化改革159
(二)管控者:部门政治与地方分权167
三 过度竞争局面的出现与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瓦解(1992—1997)179
(一)管控对象:市场化与过度竞争的出现180
(二)管控者:失灵的质量管理体系196
四 发展型体制: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中的药品管理体制特征217
(一)体制基础:政企事相对分开217
(二)管控风格:乏力的专业管控与群众监督218
(三)管控目标:产业发展与市场化221
(四)管控工具:行政专营、法律禁止、经济处罚222
(五)管控导向:“强发展,弱管控”及其成因分析225
第五章 监管型体制(1998年至今):政企事利益关系的重构与制度化228
一 监管型体制的建立与稳固(1998—2001)229
(一)发展型体制的成就与弊端229
(二)医药产业界的利益诉求232
(三)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235
(四)监管型体制的初步建立238
(五)来自地方的挑战243
(六)来自部门政治的挑战250
(七)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252
二 “强发展,强监管”:“监、帮、促”阶段的药监改革(2001—2007)254
(一)对药品生产的监管:药品审评集权、“地标升国标”与强制推行GMP255
(二)药品经营领域的监管:强制推行GSP改造和倡导连锁经营269
(三)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制剂整顿与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77
(四)药品抽验经费体制的改革及其评价282
三 药监改革背后的监管型国家建设逻辑284
(一)明确监管意愿:加强监管独立性的建设285
(二)避免信息失灵:增强监管信息能力的改革289
(三)优化政策执行:强化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尝试292
四 监管型体制:风险社会中的药品监管体制特征解读295
(一)体制基础:政企事完全分离295
(二)监管风格:以专业监管为主,群众监督为辅297
(三)监管目标:“监、帮、促”,平衡质量监管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00
(四)主要的监管工具:产品和技术标准、特许制度、信息提供302
(五)监管导向:发展与监管双强及其成因分析305
第六章 监管失灵与优质监管: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约束因素及对策分析308
一 强大的产业发展关怀:冲突的监管意愿309
二 过度竞争的产业格局:高昂的监管信息成本314
三 指令型计划经济的惯性:行政色彩浓厚的监管风格321
四 缺乏制约与参与的监管权力结构:寻租导向严重的监管腐败327
五 地方发展主义与监管集权主义的冲突:滞后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334
六 走向优质监管:如何可能341
(一)优质监管的概念及其分析341
(二)走向优质监管:中国药监体制改革的五大方向343
第七章 结论:药品监管与监管型国家的建设355
一 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瓦解:从指令型国家走向监管型国家的动因356
二 转轨监管型国家:特征及含义362
(一)监管者的特征:企业型官僚与政监合一362
(二)监管对象的特征:过度竞争、人为风险与灰色参政364
(三)监管过程的特征:发展导向、行政色彩、群众路线和低问责性366
三 可能的贡献与局限370
参考文献374
中文部分374
英文部分389
后记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