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文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关于中国西南与西南民族2
二、关于中国西南民族史的研究7
三、古代中国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22
四、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26
五、近现代中国西南民族发展的特点31
第一章 先秦时期西南的区域文明与西南民族的孕育40
第一节 中国西南的旧石器文化40
一、西南地区发现的早期人类40
(一)西南发现的古猿化石40
(二)西南发现的古人类化石43
二、旧石器时代的西南文化44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西南的文化遗存44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西南的文化遗存46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西南的文化遗存47
三、西南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及区域文明的形成54
(一)西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色54
(二)西南区域文明的形成55
四、旧石器时代西南古人类的文化交流59
(一)与内地旧石器文化的联系59
(二)西南内部旧石器文化的交流61
第二节 西南的新石器文化及青铜文化63
一、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及其特点63
(一)云贵高原的新石器文化64
(二)四川盆地的新石器文化70
(三)横断山区的新石器文化77
(四)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82
二、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外部交流83
(一)与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交流84
(二)与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交流89
(三)西南内部各亚区域新石器文化的交流93
(四)西南新石器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与交流95
三、西南的青铜文化96
(一)西南青铜文化的产生96
(二)西南民族独创的铜鼓108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的西南民族112
一、西南的氐羌民族112
二、巴人与蜀人113
(一)巴人的来源与分布114
(二)蜀人的来源与分布117
三、西南的百越民族119
第四节 西南民族建立的古国121
一、蜀国的形成和发展121
(一)三代蜀王:蚕丛、柏濩、鱼凫121
(二)蜀王杜宇124
(三)蜀王开明氏126
(四)蜀与中原的关系128
(五)蜀国的文化132
二、巴国的形成和发展134
(一)巴国的发展历史134
(二)巴国的国家性质138
(三)巴文化140
三、滇国的形成与发展142
(一)从考古资料看滇国143
(二)滇国的疆域和都城143
(三)滇国的主体民族146
(四)滇国的文化149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西南民族153
第一节 秦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与政区设置153
一、秦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153
(一)秦汉王朝对巴蜀地区的治理153
(二)秦汉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开拓与经营155
(三)蜀身毒道的开通161
二、秦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的政区设置164
(一)秦王朝在西南的政区设置164
(二)西汉在西南的政区设置164
(三)东汉在西南的政区设置165
第二节 秦汉时期西南民族的分化与融合166
一、氐羌系统各民族166
(一)氐人166
(二)羌人173
(三)冉駹、白狼、槃木、唐菆、徙、筰都、邛都、和夷、丹、犁180
(四)昆明人与叟人194
(五)摩沙与僰人208
(六)賨人与苴人216
(七)氐羌系统民族的文化220
二、百越系统各民族224
(一)骆越225
(二)越裳、滇越与掸226
(三)夜郎229
(四)滇人234
(五)哀牢人235
(六)百越系统民族的文化237
三、苞满、闽濮与苗蛮242
(一)苞满与闽濮242
(二)苗蛮243
四、关于百濮及百濮与越的关系243
(一)百濮的发展情况243
(二)关于百濮与百越的关系245
(三)关于云南古代是否存在百濮的问题250
五、秦汉时期对西南民族的识别256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西南民族关系258
一、西南各民族的反抗与僰人、汉人的南迁258
(一)西南各民族的反抗258
(二)僰人南迁261
(三)汉人南迁262
二、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265
(一)夜郎、滇国的解体及夜郎、滇人的迁徙265
(二)昆明人、叟人的迁徙及民族关系266
(三)滇人、夜郎、句町、哀牢等百越民族群体与秦汉王朝的关系268
三、因民族融合而产生的文化变迁27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南民族277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各朝对西南的治理及政区设置277
一、魏晋南北朝各朝对西南的治理277
(一)蜀汉对西南的治理277
(二)魏晋对西南的治理286
(三)南北朝对西南的治理288
二、魏晋南北朝各朝在西南地区的政区设置288
(一)蜀汉在西南的政区设置288
(二)两晋在西南的郡县设置290
(三)南北朝时期在西南的政区设置29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化与融合中的西南民族298
一、氐羌系统各民族298
(一)氐人298
(二)羌人302
(三)昆明人与叟人310
(四)摩沙与僰人316
(五)賨人320
二、百越系统各民族325
(一)僚人325
(二)鸠僚334
三、闽濮33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南民族关系336
一、蜀汉时期的西南民族关系336
(一)蜀汉政权与南中大姓和夷帅的政治关系336
(二)南中大姓和夷帅之间的政治关系338
二、成汉政权的兴亡及西南民族关系340
(一)成汉政权的兴亡341
(二)本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346
三、南北朝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349
(一)南朝对宁州的治理349
(二)爨氏的兴衰351
(三)西南各民族内部的关系353
四、汉文化的影响与西南民族的社会经济357
(一)农业357
(二)矿冶业358
(三)盐业360
(四)纺织业360
五、汉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涵化361
(一)汉文化的传播361
(二)汉文化的涵化364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西南民族365
第一节 隋唐五代对西南地区的治理365
一、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365
(一)隋朝对南宁州的治理365
(二)隋朝对西宁州的经营366
二、唐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与南诏国的崛起367
(一)唐朝初期唐朝对西南的治理367
(二)南诏国的崛起371
(三)南诏国时期唐朝对西南的经营375
(四)唐朝后期唐朝对西南的经营386
三、五代时期西南地方政权及其与内地的政治关系394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分化与融合中的西南民族396
一、分化与融合中的氐羌系统民族396
(一)乌蛮397
(二)白蛮410
(三)乌蛮系统的其他民族412
(四)夷化的汉族413
(五)与羌人有源流关系的吐蕃414
二、百越系统急剧分化与重新组合中的僚人423
(一)南平僚423
(二)西原蛮425
(三)葛僚426
(四)守宫僚427
(五)剑南诸僚428
(六)金齿、银齿、白衣、棠魔蛮、茫蛮等429
(七)百越系统各民族的文化431
三、扑子蛮和望蛮432
(一)扑子蛮的分布433
(二)扑子蛮的民族性格434
(三)扑子蛮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435
(四)扑子蛮的生存模式与社会形态435
(五)望蛮的内部结构与分布435
(六)望蛮的文化436
四、苗人与徭人438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西南民族关系439
一、隋朝的西南民族关系440
(一)隋朝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440
(二)本时期的经济交流441
二、南诏国时期的民族关系441
(一)南诏国建立前及初期的民族关系441
(二)南诏国的扩张与西南民族关系的紧张442
(三)南诏国内部的民族关系445
三、南诏与唐朝的经济文化关系447
(一)南诏国与唐朝的经济关系447
(二)南诏国与唐朝的文化交流452
四、南诏与东南亚各国及各民族群体的关系459
(一)南诏国与吐蕃的关系459
(二)南诏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468
(三)南诏国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474
五、五代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477
(一)前蜀与西南民族的关系477
(二)南汉与西南民族的关系477
(三)后唐与西南民族的关系478
(四)楚国与西南民族的关系479
(五)五代时期西南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479
第四节 南诏国的文化480
一、物质文化480
二、精神文化及宗教信仰486
三、艺术491
四、政治军事制度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