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成电路设计宝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桂宏,谢世健主编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集成电路设计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设计中常用的方程1
1.1 MOS管的电流方程1
1.1.1简单的电流方程1
1.1.2饱和区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2
1.1.3小尺寸MOS管的电流方程3
1.2CMOS倒相器的交、直流特性10
1.2.1CMOS倒相器的直流特性10
1.2.2CMOS倒相器的瞬态特性11
1.3CMOS电路中的节点电容14
1.3.1PN结势垒电容14
1.3.2栅电容15
1.3.3节点电容16
1.4CMOS传输门17
1.4.1CMOS传输门的直流传输特性18
1.4.2CMOS传输门的导通电阻18
1.4.3CMOS传输门的衬底偏压效应20
1.4.4CMOS传输门的瞬态特性21
1.5设计参数的萃取23
第1章参考文献25
第2章 CMOS电路基本单元的优化设计26
2.1CMOS电路优化设计的条件26
2.1.1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的优化条件26
2.1.2最佳噪声容限的优化条件26
2.1.3最佳的驱动能力27
2.2CMOS倒相器的优化设计27
2.3CMOS基本门的优化设计31
2.3.1与非门的优化设计31
2.3.2或非门的优化设计35
2.3.3减小芯片面积的基本门设计39
2.4CMOS传输门的优化设计41
2.4.1传输门结构速度的优化设计41
2.4.2CMOS传输门导通电阻的优化设计42
2.5.1输出驱动级间的优化设计43
2.5输出级驱动能力的优化设计43
2.5.2输出驱动级的优化设计47
2.6CMOSD型触发器的优化设计49
2.6.1D型触发器的设计分析49
2.6.2D型触发器的设计举例51
第3章 逻辑控制单元60
3.1或与非门60
3.2与或非门63
3.3二选一电路65
3.3.1钟控门组成的二选一电路65
3.3.2传输门组成的二选一电路66
3.3.3传输门和钟控门组成的二选一电路67
3.4异或门和同或门67
3.4.1异或门68
3.4.2同或门70
3.5半加器和全加器71
3.5.2传输门和钟控门组成的半加器72
3.5.1同或门加倒相器组成的半加器72
3.5.3全加器73
3.6I/O(输入/输出)结构75
3.6.1输入缓冲器75
3.6.2三态输出和I/O双向缓冲器78
第4章 触发器80
4.1锁存器80
4.1.1传输门、钟控门和倒相器组成的锁存器80
4.1.2带有复位和置位的锁存器81
4.1.3与或非门和或与非门组成的锁存器84
4.1.4双时钟控制的锁存器84
4.2施密特触发器85
4.3D型触发器87
4.3.1传输门和倒相器组成的D型触发器87
4.3.3传输门、钟控门和倒相器组成的D型触发器88
4.3.2倒相器和钟控门组成的D型触发器88
4.4带有复位的D型触发器89
4.4.1与非门和或非门控制复位的D型触发器89
4.3.4倒比管和钟控门组成的D型触发器89
4.4.2钟控与非门控制复位的D型触发器91
4.4.3复位与时钟控制有关的D型触发器92
4.5带有置位的D型触发器93
4.5.1与非门控制置位的D型触发器93
4.5.2钟控与非门和与非门控制置位的D型触发器94
4.5.3单个与非门控制置位的D型触发器95
4.5.4置位与时钟控制有关的D型触发器95
4.6带有复位和置位的D型触发器96
4.6.1典型的与非门和或非门组成的带有复位和置位的D型触发器96
4.6.2与或非门和或与非门组成的带有复位和置位的D型触发器96
4.7带有双时钟控制的D型触发器97
4.7.1没有复位端的双钟控D型触发器97
4.6.3钟控与非门和与非门组成的带有复位和置位的D型触发器97
4.7.2带有复位的双钟控D型触发器98
4.7.3由钟控门组成的双钟控D型触发器98
4.7.4由钟控门组成并带有复位和置位的双钟控D型触发器99
第5章 计数器100
5.1计数单元100
5.1.1分频器100
5.1.2钟控门组成的分频器101
5.1.3既有复位和置位又有计数的分频器102
5.1.4带有复位的双钟控移位和计数触发器103
5.1.5带有置位的双钟控锁存和计数触发器103
5.1.6可预置的计数单元104
5.1.7带有复位并有三处输出的双钟控移位和计数触发器104
5.2异步计数器105
5.2.1异步二进制计数器105
5.2.2译码电路106
5.2.3七进制计数器108
5.2.4十进制计数器109
5.2.5时钟控制发生器111
5.3同步计数器113
5.3.12~0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113
5.3.22~0进制同步可预置可逆计数器118
5.4链式计数器123
第6章 存储电路126
6.1存储电路的构架126
6.2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127
6.2.1SRAM存储单元的设计127
6.2.2位线负载129
6.2.3数据感测放大器132
6.3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133
6.3.1DRAM存储单元的结构133
6.3.2DRAM单元的读写和刷新(以单管单元为例)134
6.3.3DRAM用灵敏放大器135
6.3.4DRAM的字线136
6.4只读存储器(ROM)136
6.4.1ROM存储单元的结构137
6.4.2ROM感测放大器138
6.5用户可编程ROM(PROM)139
6.5.1熔丝型PROM140
6.5.2可擦除型PROM(EPROM)140
6.5.3电可擦除型PROM(E2PROM或EEPROM)141
第7章 CMOS模拟电路及数模兼容电路144
7.1MOS管的交流小信号参数144
7.1.1MOS管的跨导144
7.1.2MOS管饱和区输出电导gds145
7.1.3衬底跨导gmb146
7.2有源电阻147
7.3恒流源电路148
7.3.2共源共栅电流镜149
7.3.1基本的恒流源电路149
7.4基准电流电路150
7.3.3威尔逊恒流源电路150
7.4.1基本的基准电流电路形式151
7.4.2低功耗的基准电流电路151
7.4.3两管的基准电流电路153
7.5基准电压源和偏置电路154
7.5.1基准电压源154
7.5.2偏置电压和电流157
7.5.3CMOS偏置电路158
7.5.4高性能的基准电流源和电压源158
7.6MOS管单级放大器160
7.6.1nMOS单级放大器160
7.6.2CMOS单级放大器161
7.7CMOS差分放大器163
7.7.1差分对管的直流转换特性163
7.7.3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电压164
7.7.2CMOS差分放大器的电压增益164
7.8模拟电路中MOS管的按比例缩小规则166
7.8.1按比例缩小对模拟参数的影响166
7.8.2按比例缩小系数对MOS基本模拟电路性能的影响171
7.9上电复位电路176
7.9.1要有延迟时间的上电复位电路176
7.9.2利用电容上电压不能突变的上电复位电路178
7.10CMOS运算放大器179
7.10.1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179
7.10.2稳定CMOS运放工作的另外两种办法187
7.10.3不同用途的CMOS运放195
7.11CMOS电压比较器204
7.11.1CMOS电压比较器的设计205
7.11.2pMOS管作为输入对管的CMOS电压比较器210
7.11.3各种CMOS电压比较器举例213
7.12.1由电压比较器组成的振荡器电路217
7.12振荡器电路217
7.12.2倒相器组成的振荡器电路221
7.12.3双电压比较器组成的振荡器电路223
第7章参考文献224
第8章 BiCMOS兼容工艺与电路225
8.1BiCMOS兼容工艺225
8.1.1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兼容工艺226
8.1.2以双极型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兼容工艺228
8.2BiCMOS器件结构完全兼容的电路231
8.2.1BiCMOS器件结构完全兼容的基本单元231
8.2.2输出全由NPN管构成的BiCMOS基本倒相器239
8.2.3BiCMOS兼容的门电路243
8.2.4BiCMOS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246
8.3BiCMOS基准电压源和基准电流电路248
8.3.1以晶体管的热电势(kT/q)为基准的偏置电压249
8.3.2能隙基准电压源(二管能隙基准源)251
8.4BiCMOS运算放大器253
8.4.1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差分输入的BiCMOS运放253
8.4.2MOS管作为差分输入的BiCMOS运放255
8.5BiCMOS电压比较器257
8.5.1双极型管作为差分输入对管的BiCMOS比较器257
8.5.2pMOS管作为差分输入对管的BiCMOS比较器259
8.6电压跟随器262
8.6.1BiCMOS电压跟随器262
8.6.2BiCMOS电压跟随器的应用263
8.7BiCMOS输出级265
8.8恒流驱动LEDBiCMOS电路266
第8章参考文献270
第9章 低压与高压兼容的电路271
9.1偏置栅高压MOS管272
9.1.1横向偏置栅高压MOS管273
9.1.2纵向偏置栅高压MOS管282
9.2高压DMOS管283
9.2.1高压横向功率DMOS(LDMOS)管284
9.2.2高压纵向功率DMOS(VDMOS)管287
9.3全兼容的双极型高压结构291
9.4提高MOS管源漏击穿电压的途径292
9.4.1电场控制板法293
9.4.2电场限制环结构295
9.4.3既有场极板又有场限环的结构301
9.5高压偏置栅MOS管的结构设计302
9.5.1偏置栅MOS管漂移区的设计303
9.5.2设计举例305
9.6高压功率DMOS管的结构设计309
9.6.1横向高压DMOS管的结构设计309
9.6.2纵向高压DMOS管的结构设计312
9.7低压与高压兼容中的隔离技术318
9.8低压与高压兼容的电路320
9.8.1具有DMOS高压输出的硅栅CMOS门阵列321
9.8.2偏置栅MOS高压输出的低高压兼容电路322
9.8.3高压电平位移器327
9.8.4高压高速平板显示驱动集成电路328
9.9智能功率集成电路333
9.9.1低压与高压兼容的接口技术333
9.9.2智能化技术335
9.9.3车用高边智能功率开关电路339
9.9.4MOS智能型开关电源功率集成电路341
9.10BCD兼容工艺技术346
9.10.140V的BiCMOS兼容技术347
9.10.2BCD兼容工艺347
第9章参考文献351
第10章 可靠性设计353
10.1微电子系统的可靠性353
10.2输入保护的设计354
10.3防止CMOS晶闸管(闭锁)效应356
10.3.1产生闭锁效应的机理356
10.3.2寄生晶闸管效应触发的条件358
10.3.3防止晶闸管(闭锁)效应的措施360
10.3.4CMOS中P阱和N阱抗闭锁能力的比较364
10.4高压MOS管的负阻击穿及其预防措施364
10.4.1高压偏置栅nMOS管中的负阻效应364
10.4.2高压DMOS管中的负阻效应366
10.4.3预防措施367
10.5抗静电保护368
10.5.1栅源短接的MOS管保护电路368
10.5.2横向NPN结构抗ESD保护结构369
10.5.3低压晶闸管(SCR)保护电路371
10.6寄生MOS管的预防和抑制373
10.7版图设计中提高可靠性的其他措施374
第10章参考文献375
第11章 可测性设计376
11.1可测性设计概述376
11.2故障模型376
11.2.1固定故障模型(Stuck-atFaultModel)377
11.2.2延迟故障模型(DelayFaultModel)378
11.2.3静态电流(IDDQ)故障模型378
11.3高氏测度度量方法380
11.3.1可测性的测度380
11.3.2高氏度量方法380
11.4可测性设计的常用方法383
11.4.1针对性测试法(AD_HOCTest)384
11.4.2扫描链测试技术(ScanChainTest)384
11.4.3内建自测试法(BuildinSelfTest)386
11.4.4边界扫描测试技术(BoundaryScanTest)391
11.4.5小结398
11.5应用实例分析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