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 历史·理论·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 历史·理论·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524432.jpg)
- 成龙,郭丽兰,张伟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 历史·理论·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1
一、本课题研究的起因1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4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思路6
(一)广东何以最早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6
(二)广东共产党人如何走出历史的困谷9
(三)如何理解广东社会主义探索的一般意义11
(四)如何看待广东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12
(五)广东理论界有哪些重大理论创新12
(六)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14
三、本课题的目标追求17
(一)视野广阔,视角独特17
(二)紧扣问题,着意总结17
(三)资料翔实,内容可靠18
(四)学科交叉,方法互补18
第一章 广东籍人士对马克思思想的早期解读20
一、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认识20
(一)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引介、宣传21
(二)欧游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两分态度24
(三)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反对27
二、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改造32
(一)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33
(二)对社会主义类型和本质的判断36
(三)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40
(四)对俄国革命、列宁的态度43
(五)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及其实质45
三、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翻译、理解和传播49
(一)对马克思的生平介绍51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53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54
(四)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56
(五)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力量58
(六)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认识6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较早传播64
一、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在广东较早传播64
(一)历经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64
(二)革命家和思想家的摇篮、革命运动的策源地66
(三)得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67
(四)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的诞生地70
二、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的主要特点73
(一)来源广泛,传播途径较多73
(二)有杰出的理论代表,理解水平较高76
(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联系82
(四)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相结合84
三、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的效应88
(一)促成了广东党组织的较早创建88
(二)推动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勃兴90
(三)为国共合作做了初步准备92
第三章 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举措94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广东的形成94
(一)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94
(二)孙中山在广东改组国民党的成功96
(三)国共合作在广东的正式建立99
二、共产党人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办100
(一)共产党员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备101
(二)共产党人成为黄埔军校的骨干力量102
(三)共产党员保证了黄埔军校的革命性和战斗力103
(四)黄埔军校为中共建军积累了重要经验105
三、马克思主义推动广东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08
(一)省港大罢工的爆发108
(二)广东农民运动的高涨112
(三)广东妇女运动的发展11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困谷中前行124
一、用枪杆子对抗白色恐怖124
(一)从“讨蒋起义”到“广州起义”124
(二)“造个形势险要的根据地”129
(三)探索无产阶级文化的雏形132
二、用枪杆子谱写敌后抗战的诗篇134
(一)创建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34
(二)形成华南抗战的独特风格137
(三)中国华南抗战的旗帜139
三、用枪杆子迎接全国解放的步伐142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战略方针143
(二)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革命武装146
(三)坚持党对人民武装斗争的绝对领导150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前奏152
一、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筹划广东发展152
(一)土地改革充分考虑广东实际152
(二)强调广东所处沿海战略位置154
(三)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发展经济优势156
二、广东人胆子大,敢批中央政策160
(一)批公共食堂,提出四大罪状161
(二)批人民公社,草率未经试验162
(三)批“共产风”,不利调动积极性165
三、不随大流,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167
(一)不搞“工业崇拜”,狠抓农业生产168
(二)尊重知识,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170
(三)实事求是,坚决纠正“左”的错误172
四、治标治本,从逃港风潮中反思173
(一)基层调查萌发办特区最初根据174
(二)不上纲上线,把偷渡归之于经济贫困175
(三)反偷渡的根本在于发展生产177
五、沧桑历变的风风雨雨179
(一)两次反“地方主义”的噩梦179
(二)未能幸免的“文革”灾难181
(三)对一张大字报的批判183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的“试验田”186
一、改革开放对广东的历史选择186
(一)广东具备天时的有利因素186
(二)广东具备地利的优越条件189
(三)广东具备人和的关键因素193
二、广东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三个阶段197
(一)初期探索阶段197
(二)全面展开阶段204
(三)改革开放高潮阶段208
三、广东实践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212
(一)为思想的解放营造了环境213
(二)为市场取向的改革积累了经验214
(三)为改革开放在全国铺开准备了条件216
(四)为“一国两制”的实行探明了路线217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地”22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东的完整提出22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东的诞生22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何以在广东提出227
二、广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230
(一)提出“发展三大战略”,“增创四大新优势”计划230
(二)制定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战略232
(三)富而思德,体现党的建设先进性236
三、广东实践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239
(一)新战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39
(二)新文化建设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45
(三)关注群众生活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48
第八章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253
一、科学发展观在广东率先提出的过程253
(一)科学发展观内涵在广东的最早阐发253
(二)科学发展观表述的进一步明确化255
(三)科学发展观思想意义的全面提升256
二、广东当好“排头兵”的领先之举258
(一)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258
(二)创造性推出“双转移”战略263
(三)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广东265
(四)更加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广东271
(五)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276
(六)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279
三、广东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成就281
(一)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81
(二)城乡、区域、内外源经济发展趋于协调282
(三)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依法治省跨上新台阶284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显著成效285
(五)幸福广东建设从模糊到逐渐清晰286
第九章 广东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8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广东的运用和开掘288
(一)陈唯实通俗哲学在干部教育中的运用289
(二)杜国庠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291
(三)高齐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的研究293
(四)叶汝贤对唯物史观发展史的研究295
(五)李尚德对苏俄哲学的研究298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视域的扩展299
(一)卓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早提出300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多视角开拓302
(三)经济特区和外向型经济理论的创立304
(四)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试验306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作307
(一)刘嵘首提毛泽东思想是科学体系307
(二)张江明倡导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310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前沿探索312
四、广东地方党史资料的整理和发掘313
(一)征集、整理并出版一批党史资料314
(二)加强对重大政治事件和问题的研究315
(三)编写武装斗争史和党组织史资料316
(四)解决争议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317
(五)加强对广东改革开放历史的研究317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走向未来319
一、敢字当头,占领思想解放第一高地319
(一)珍视中央给予地方的期望和政策319
(二)发扬地方政府敢于承担的优良传统321
(三)支持理论界破旧立新的学术品格323
(四)发挥基层群众敢试敢为的首创精神324
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全面转型325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25
(二)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27
(三)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28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29
三、上下协调,破解政治体制改革难题329
(一)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330
(二)群策群力,继续推进依法治省战略332
(三)正视问题,让基层民主更加规范333
(四)有效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334
四、放眼全球,提升对外开放整体水平335
(一)深刻认识对外开放大环境的变化336
(二)提高引进外资质量338
(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339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340
(五)积极推进粤港澳合作341
五、着力社会,构建化解矛盾转型体系342
(一)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出发点343
(二)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发展壮大344
(三)做好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346
(四)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347
六、与时俱进,推动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348
(一)五湖四海,建设德才兼备干部队伍348
(二)多措并举,激发基层党建活力350
(三)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党内民主上水平351
(四)重筑党群关系血肉长城351
七、多元融合,铸造现代文化航母353
(一)挖掘传统资源优势,升华岭南文化品牌354
(二)扩大改革开放影响,以经济促文化发展355
(三)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人文学科理论大家356
(四)进一步提高公众素质,培养高尚情操357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