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心理学=PSYCHORTANSLATOLOGY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浩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心理学=PSYCHORTANSLATOLOG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学科范畴与研究任务1
第二节 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2
第三节 翻译心理学研究任务与方向3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
第五节 翻译心理学的未来13
参考文献14
第一章 翻译思维机制:符号的认知意义16
第一节 语言、思维与现实16
1.1语言与语言学16
1.2思维19
1.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21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大脑机制——语言编译机制24
2.1大脑——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基地24
2.2语言编译机制的形成27
2.3语言编译机制的操作过程28
2.4人类的记忆——语言认知加工的核心30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认知意义32
3.1语言的符号性33
3.2符号的类别34
3.3符号系统35
3.4符号的意义——符指过程36
第四节 结语39
参考文献39
第二章 语际符号交换: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42
第一节 翻译——语言与思维的双重转换42
1.1翻译的思维过程42
1.2翻译的思维方法45
第二节 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50
2.1语言符号转换的基础——符号翻译50
2.2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51
第三节 英汉双语语言符号的基本转换模式63
3.1符号学的翻译原则63
3.2英汉双语语言符号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64
第四节 翻译思维运行模式中英汉思维及语言差异68
第五节 结语70
参考文献71
第三章 审美社会意识:译者心理机制73
第一节 译者审美体验的心理建构74
1.1对审美体验的理解74
1.2审美的主体与客体74
1.3对译者审美体验的理解75
1.4共鸣76
1.5移情78
第二节 再创造过程中的译者心理82
2.1译者的再创造82
2.2再创造的心理条件86
第三节 译者的翻译动机94
3.1认知需要95
3.2审美需要96
3.3自我实现的需要96
3.4外在诱因97
第四节 译者风格与审美机能98
4.1风格的定义98
4.2审美差异98
4.3个性审美差异与翻译风格的形成99
第五节 结语104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精神需求:古代佛经翻译与中华文化心理建构108
第一节 汉末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状态109
第二节 佛经翻译活动与读者精神需求的互动阶段109
第三节 佛教理念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再建构113
3.1宗教精神成为意识形态内涵113
3.2禅宗: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117
第四节 古代佛经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心理的互相影响119
第五节 结语123
参考文献123
第五章 变革动机:中国近现代翻译活动与读者集体意识125
第一节 十九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状况125
第二节 西方扩张动机对国人安稳心态的冲击与其求变愿望126
第三节 现代文化的翻译引介与中国新文化心理的建构127
3.1民主平等自由理念的引介灌输129
3.2科学精神和科学手段的翻译引介130
3.3个体价值文学的翻译引介132
3.4建构新文化心理的漫长过程——与传统意识形态的融合133
3.5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134
第四节 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接受心理的相互作用135
4.1近现代翻译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的接受心理136
4.2戏剧翻译策略与大众接受心理的相互作用143
4.3小结145
第五节 结语146
参考文献146
第六章 价值取向:中国当代翻译活动与读者大众心理148
第一节 翻译活动与读者大众心理需求总趋势解析149
第二节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新中国前三十年151
2.1共产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文学的翻译152
2.2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输出与翻译活动155
第三节 翻译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服务意识——新时期三十年156
3.1流派并进、百花齐放、思潮齐涌的西方哲学与文学翻译——20世纪80年代156
3.2翻译功利性渐显——20世纪90年代至今159
第四节21世纪翻译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160
4.1翻译理论大举引介与研究161
4.2实用与功利翻译161
第五节 结语162
参考文献162
第七章 译介传承创新:欧罗巴文化心理建构164
第一节 欧罗巴文化心理自然童真时期与译介165
1.1民主政治理念译介与欧罗巴文化心理建构167
1.2译介与古代欧罗巴哲学、科学精神建构169
1.3《圣经》翻译与基督精神建构170
1.4翻译与欧罗巴文学品格的早期建构173
第二节 欧罗巴文化懵懂叛逆时期与译介176
第三节 欧罗巴成熟理性期与文化译介作用180
3.1政治理念的传承、借鉴与创新182
3.2宗教的角色回归与翻译185
3.3翻译传承与文学品格培育187
第四节 结语194
参考文献195
第八章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误译的形成机理197
第一节 误译的中西文化心理基础197
1.1文化心理的变化和发展197
1.2中西文化心理分类及差异198
第二节 文化心理与翻译的关系203
2.1误译204
第三节 文化心理角度的误译分析205
3.1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与译者认知能力有关的误译205
3.2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偏好/英美人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偏好206
3.3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208
3.4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比209
3.5从文化心理角度看文化性质的误译211
3.6中西价值系统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212
3.7中西伦理观念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的分析217
3.8中西情感系统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219
3.9中西审美价值系统的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221
3.10文化心理变化对误译的影响223
第四节 结语224
参考文献225
第九章 品牌名翻译: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228
第一节 宏观文化心理视角下的品牌命名与翻译229
1.1文化心理的相似性229
1.2文化心理的差异性230
1.3文化心理的变异性235
1.4小结237
第二节 微观文化心理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238
2.1语音中的文化心理因素238
2.2形式中的文化心理因素240
2.3对象赋予的特殊意义与品牌名翻译242
2.4小结249
第三节 结语249
参考文献250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