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
  • 孙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选题背景1

2.研究目标3

3.研究方法4

4.研究框架8

第二章 传统隐喻研究历时综述14

1.西方隐喻研究流脉14

1.1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隐喻观14

1.2 维柯对隐喻机制与语言起源的阐释18

1.3 语义学理论28

1.4 语用学路径34

2.中国隐喻研究流源42

3.小结53

第三章 概念隐喻学说54

1.引言54

2.概念隐喻理论的先声——管道隐喻理论58

2.1 管道隐喻的主要结构58

2.2 管道隐喻的次要结构61

3.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63

3.1 结构隐喻63

3.2 方位隐喻66

3.3 实体隐喻67

4.概念隐喻的特征68

4.1 无意识性和自动性68

4.2 方向性69

4.3 凸显性与遮蔽性70

4.4 系统性和连贯性71

5.小结71

第四章 概念整合理论72

1.引言72

2.心理空间理论74

3.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构建元素75

4.生成层创结构的三种方式76

5.整合的优选原则77

6.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78

7.个案分析79

8.小结82

第五章 认知隐喻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84

1.引言84

2.划隔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界标说略85

3.体验哲学学科缘起87

4.体验哲学的学理智慧91

4.1 心智的体验性93

4.2 认知的无意识性95

4.3 思维的隐喻性97

5.小结99

第六章 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101

1.隐喻的普遍性101

2.隐喻与思维101

3.语言与文化103

4.隐喻与文化105

4.1 地理疆域与生存环境106

4.2 社会历史与文学传统107

4.3 国民心态与大众性格108

4.4 宗教信仰与神化传说109

4.5 民俗风情与生活习惯110

4.6 思维方式与哲学观念110

5.跨文化隐喻的异同及其理据111

5.1 隐喻的文化同质性112

5.2 隐喻的文化异质性114

6.隐喻与跨文化交际115

7.小结116

第七章 身体隐喻——以“心(heart)”为例118

1.引言118

2.汉英语言“心(heart)”多义图谱的隐喻范式120

2.1 实体性意象121

2.2 功能价值性图谱124

3.汉英“心”多义生成理据的认知隐喻学阐析126

3.1 认知的体验性127

3.2 认知的文化性128

4.小结129

第八章 身体隐喻——以“头(head)”为例131

1.引言131

2.“头(head)”词群扩张的隐喻路径132

2.1 基本意象132

2.2 思维意象133

2.3 容器意象134

2.4 形貌意象135

2.5 空间意象135

2.6 时间意象137

2.7 次序意象137

2.8 社会等级意象138

2.9 品质属性意象138

2.10 悖论意象139

2.11 虚化意象139

3.“头(head)”多义拓展的认知隐喻学路径读释140

4.小结143

第九章 情绪隐喻144

1.引言144

2.汉英情绪隐喻对比研究145

2.1 喜悦与happiness145

2.2 愤怒与anger148

2.3 恐惧与fear150

2.4 悲伤与sadness151

3.汉英情绪隐喻的体验哲学根基153

4.汉英情绪隐喻的民俗模型性渊源157

5.小结160

第十章 情感隐喻——以“爱情(love)”为例162

1.引言162

2.汉英爱情隐喻的分类细化研究164

2.1 以人体器官为源域的“爱情”概念隐喻164

2.2 以自然物为源域的“爱情”隐喻167

2.3 以虚拟世界为中心的“爱情”隐喻173

3.汉英爱情隐喻的认知隐喻学渊源考究178

4.小结182

第十一章 通感隐喻183

1.引言183

2.通感与诗性语言184

3.认知隐喻学范畴中的通感研究185

4.汉英跨语言对比视阈下的通感研究189

4.1 触觉意象189

4.2 温觉意象190

4.3 味觉意象190

4.4 嗅觉意象191

4.5 听觉与视觉意象192

4.6 多种感官联通意象193

5.通感隐喻跨语言普通性的体验哲学理据195

6.通感隐喻跨语言个性的文化特异性动因196

7.小结197

第十二章 时间隐喻199

1.引言199

2.跨语言视阈中“时间是空间”隐喻的普遍性201

2.1 过去时间范畴202

2.2 现在时间范畴202

2.3 未来时间范畴202

3.汉英语言时间概念隐喻系统对比203

3.1 时间的拟人化和拟物化203

3.2 前一后方位的时间取向205

3.3 上一下方位的时间取向205

3.4 时间的转喻表述206

4.汉英时间隐喻对比视阈中的认知隐喻学管窥206

5.小结208

第十三章 颜色隐喻209

1.引言209

2.颜色与隐喻211

3.汉英语言颜色隐喻的系统对比研究212

3.1 黑色与“black”意象212

3.2 白色与“white”意象213

3.3 红色与“red”意象214

3.4 黄色与“yellow”意象215

3.5 蓝色与“blue”意象215

3.6 绿色与“green”意象216

3.7 紫色与“purple”意象217

4.汉英颜色隐喻普遍性的体验哲学理据217

5.汉英颜色隐喻多样性的文化特异性动因219

6.小结225

第十四章 动物隐喻226

1.引言226

2.动物隐喻工作机制227

3.汉英语言中肖兽语簇隐喻取象对比228

3.1 鼠与“rat”意象228

3.2 牛与“bull”意象229

3.3 虎与“tiger”意象230

3.4 兔与“rabbit”意象230

3.5 龙与“dragon”意象231

3.6 蛇与“snake”意象232

3.7 马与“horse”意象233

3.8 羊与“sheep”意象234

3.9 猴与“monkey”意象234

3.10 鸡与“cock”意象235

3.11 狗与“dog”意象235

3.12 猪与“pig”意象237

4.汉英动物隐喻认知共性和文化个性的理据剖解238

4.1 认知共性238

4.2 文化差异性240

5.小结243

第十五章 习语隐喻245

1.引言245

2.习语的隐喻本质246

3.汉英“冷(cold)”的习语及其认知隐喻学解读247

3.1 汉英“冷(cold)”的认知隐喻共性剖析247

3.2 汉英“冷(cold)”的认知隐喻个性诠释251

4.跨语言“冷(cold)”习语隐喻异同的理据探察253

5.小结255

第十六章 语法隐喻256

1.引言256

2.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257

2.1 概念语法隐喻257

2.2 人际语法隐喻259

3.语法隐喻的核心表征:名词化机制261

4.概念语法隐喻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262

4.1 阅读教学262

4.2 口语教学264

4.3 写作教学264

4.4 翻译教学265

5.语法隐喻理论与认知隐喻学的系统对比研究266

6.小结270

第十七章 转喻271

1.引言271

2.转喻与提喻的疆域划定273

3.认知隐喻学视阈中转喻的全新阐释274

4.转喻的嬗变性275

5.转喻机制的认知性理据277

6.转喻的理解281

7.间接性话语行为与口语反复表达283

8.理想认知模式视阈中转喻机制的生成程序285

8.1 整体理想认知模式及其组成部分的转喻生成程序285

8.2 理想认知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的转喻生成程序286

9.转喻载体选择的优选原则288

9.1 认知性原则289

9.2 交际性原则292

9.3 个体性因素292

10.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293

11.小结297

第十八章 隐喻与外语教学300

1.引言300

2.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新境界302

3.隐喻能力概念的界定303

4.对隐喻能力的重新审视305

4.1 语法能力307

4.2 语篇能力307

4.3 言外行为能力307

4.4 社会语言能力308

4.5 策略能力308

5.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彰显与运作310

5.1 词汇教学310

5.2 阅读教学314

5.3 文化教学315

6.小结318

第十九章 隐喻与翻译319

1.引言319

2.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321

3.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认知过程324

4.个案分析: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道德经》中“道”的翻译330

5.小结337

第二十章 结论338

1.引言338

2.研究的基本思路340

3.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341

4.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42

5.研究的创新之处342

6.研究的局限与不足343

7.研究的预期与前瞻345

8.结语346

汉语参考文献347

外文参考文献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