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海霞,李慧玲,杨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961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研究 1
1.1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2
1.1.1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3
1.1.2 传统生态农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的关系4
1.2 国内外有关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6
1.2.1 国外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6
1.2.2 国内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10
1.3 我国当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概述12
1.3.1 东北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12
1.3.2 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13
1.3.3 中部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14
1.3.4 西部干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15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与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17
2.1 新疆绿洲农业概况及其生态困境17
2.1.1 新疆绿洲农业概况17
2.1.2 新疆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21
2.2 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学研究26
2.2.1 棉花种植业在区域、县域和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7
2.2.2 2002年以来县域和农户家庭棉花种植成本与收益变动趋势30
2.2.3 棉花种植的路径依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38
2.2.4 以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3
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47
2.3.1 准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含义47
2.3.2 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49
2.3.3 科学划分与确定区域内主体功能区,为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区域载体50
2.3.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新疆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提供重要载体51
2.3.5 注重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中把握生态要求52
第三章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54
3.1 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现状54
3.1.1 新疆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54
3.1.2 新疆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8
3.2 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60
3.2.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新疆农业产业化的特色60
3.2.2 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62
3.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4
3.3.1 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生态农业生产意识薄弱74
3.3.2 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模式单一,限制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75
3.3.3 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日益壮大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形成挑战77
3.3.4 节水问题依然是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78
3.3.5 相关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没有统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79
3.3.6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池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80
3.4 相关对策建议81
3.4.1 转变观念,树立生态农业生产意识81
3.4.2 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业科技公司82
3.4.3 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广节水农业84
3.4.4 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84
3.5 案例分析1:巴州三木子葡萄研究推广中心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86
3.6 案例分析2:鄯善县“火州神梨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90
3.6.1 “火州神梨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91
3.6.2 “火州神梨枣”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92
3.6.3 “火州神梨枣”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启示95
第四章 生态移民与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97
4.1 生态畜牧业及其产业化的含义及与生态移民的关系97
4.1.1 生态畜牧业及其产业化的含义97
4.1.2 生态移民是实现新疆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100
4.2 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102
4.2.1 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已成为新疆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102
4.2.2 品种选育和良种引进繁育工作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05
4.2.3 畜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已起步106
4.2.4 龙头企业为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产业支撑107
4.3 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109
4.3.1 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区、城郊生态畜牧业发展缓慢109
4.3.2 牧民定居水平不高,存在移民回流、再次过度开垦等问题的威胁110
4.3.3 畜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规模养殖和科学养畜水平低下111
4.3.4 市场开拓不足,不利于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111
4.3.5 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利益矛盾较为突出112
4.4 促进新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113
4.4.1 树立生态畜牧业理念,加大对农区、城郊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推广113
4.4.2 构建持续稳定的利益补偿长效机制,确立以游牧文化精髓为基础兼收并蓄的本地区主导文化115
4.4.3 通过体制创新,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督检查,促进畜牧业科技公司的发展117
4.4.4 积极开拓市场,以市场体系的建设带动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119
4.5 典型案例: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移民与生态畜牧业发展120
4.5.1 巴音布鲁克草原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121
4.5.2 超载过牧与巴音布鲁克草原草场严重“三化”现象122
4.5.3 草畜矛盾加剧,导致畜牧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124
4.5.4 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移民基本情况126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130
5.1 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系131
5.1.1 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联系131
5.1.2 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区别133
5.2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基础134
5.2.1 土地资源134
5.2.2 水资源状况135
5.2.3 土壤条件136
5.3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则136
5.3.1 因地制宜原则137
5.3.2 水资源合理分配原则137
5.3.3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137
5.4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把握的关键环节138
5.4.1 生态农业用水要进行总量控制138
5.4.2 生态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139
5.5 基于循环经济基础上的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种可行模式139
5.5.1 草—牧—加—草140
5.5.2 种—加—养—种140
5.5.3 林—果—加—牧—林140
5.6 典型案例:天康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发展141
5.6.1 天康食品公司生态养殖、加工、销售情况142
5.6.2 天康集团产业化经营示意图及天康食品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示意图148
5.6.3 天康集团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的经验总结149
5.6.4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51
5.6.5 相关对策建议153
第六章 新疆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及其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区设计 157
6.1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相关理论研究157
6.1.1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提出背景157
6.1.2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界定及基本框架158
6.2 新疆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160
6.2.1 自然资源区域差异分析161
6.2.2 市场流通体系区域差异分析163
6.2.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167
6.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区设计的指标体系与分区结果170
6.3.1 分区设计的意义170
6.3.2 指标体系171
6.3.3 分区方法和过程172
6.3.4 最终分区结果179
6.4 各分区具体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181
6.4.1 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181
6.4.2 生态资源较丰富经济欠发达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186
6.4.3 农业主产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191
6.4.4 城郊经济发达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195
6.5 典型案例:城郊经济发达区——沙湾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试点199
6.5.1 沙湾县背景概况199
6.5.2 沙湾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与成就200
6.5.3 沙湾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202
6.5.4 沙湾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三种模式有机融合206
6.6 案例分析: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综合效益评价207
6.6.1 柯柯牙绿化工程现状及综合效益评价意义207
6.6.2 柯柯牙绿化工程综合效益评估208
第七章 新疆农业地域分异及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210
7.1 地域分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关系分析210
7.1.1 地域分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关系210
7.1.2 新疆地域分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关系分析211
7.2 基于新疆地形地貌的地域分异212
7.2.1 新疆地形地貌特点212
7.2.2 基于新疆地形地貌的地域分异213
7.3 基于新疆气候的地域分异217
7.3.1 新疆气候特点217
7.3.2 基于新疆气候的地域分异217
7.4 基于新疆农业地域分异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设计221
7.4.1 绿洲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221
7.4.2 沙区生态沙产业化模式228
7.4.3 以人工草地为突破口的草地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233
7.4.4 生态林木业模式236
7.5 典型案例:沙区生态沙产业——和田地区红柳大芸产业的发展237
7.5.1 体制创新:建立了国家与农民利益兼顾的承包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种植管护红柳大芸的积极性238
7.5.2 技术支持:红柳大芸种植技术日益成熟,科技示范户的培植和科研示范基地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红柳大芸产业的发展239
7.5.3 企业带动:促进了红柳大芸产品的加工和市场开拓241
第八章 生态农业产业化与新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243
8.1 资源型城市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244
8.1.1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44
8.1.2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建立生态化的资源型城市246
8.1.3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资源型城市潜导产业的培育247
8.2 克拉玛依市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有利条件248
8.2.1 克拉玛依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248
8.2.2 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253
8.3 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56
8.3.1 开发区整体建设规划研究深度不够、产业定位不清晰256
8.3.2 农业开发层次相对较低、高科技应用不足257
8.3.3 龙头企业发展不足、经济效益不高257
8.3.4 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滞后,投资收益不理想258
8.4 对克拉玛依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259
8.4.1 树立生态观念,培育绿色经济意识259
8.4.2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60
8.4.3 建立环境与资源支持保护体系,夯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261
8.4.4 遵循地域差异与生态适宜性原理,发展优势产业,走高科技、高效管理的发展道路262
8.4.5 突出重点,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开发区产业化进程263
第九章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266
9.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其建设266
9.1.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266
9.1.2 主体功能区划现状268
9.1.3 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现状270
9.2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271
9.2.1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271
9.2.2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载体274
9.3 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及其破解275
9.3.1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破解新疆生态系统脆弱性与经济发展的矛盾276
9.3.2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破解绿洲人口密度与资源承载的矛盾277
9.3.3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破解新疆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279
9.4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建议280
9.4.1 按照公平原则在主体功能区导入资源与环境的补偿机制281
9.4.2 建立对新疆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养育”政策281
9.4.3 财政政策282
9.4.4 产业政策282
9.4.5 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政绩考核办法283
附录:项目主要阶段性成果完成者名单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