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华大学 无机化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华大学 无机化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编者的话3
目 录3
2-6-3晶格焓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4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
§1-1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历史的回顾4
1-1-1原子学说4
1-1-2原子的组成5
§1-2玻尔原子理论7
1-2-1玻尔理论的要点8
1-2-2玻尔理论的意义11
§1-3 原子中电子状态描述的近代概念13
1-3-1波粒二象性13
1-3-2德布洛依关系式13
1-3-3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规律16
1-3-4原子中电子状态的描述18
3-1-2反应速度理论 122
§1-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2
1-4-1原子的电子构型22
1-4-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7
思考与作业29
§1-5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基本性质30
1-5-1 原子的结构特征31
1-5-2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金属活泼性与非金属活泼性36
§7-4共价键理论(二)——分子轨道理论40
1-5-3原子键合的基本类型41
1-5-4元素的化合价42
§1-6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45
思考与作业48
阅读材料53
3-5-5固氮反应条件的确定 160
参考资料61
第二章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62
§2-1化学变化的特征与判断62
2-2-1化学反应的分类64
§2-2化学反应的分类与反应方程式的配平64
2-2-2化学反应方程式65
2-2-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65
2-2-4非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1
§2-3物质的计量72
2-3-1 SI简介72
2-3-2物元量(物质的量)73
2-3-3溶液与浓度75
2-3-4气体的计量气体定律76
§2-4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方程式计算81
2-4-1 质量守恒定律81
2-4-2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81
§2-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热化学84
2-5-1化学反应热效应焓变84
2-5-2热化学方程式86
2-5-3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87
2-5-4化学反应焓变的物理意义键焓和晶格焓92
2-6-1离子的结构特征99
§2-6离子的结构特征与晶格焓99
2-6-2晶格焓的确定101
§2-7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05
思考与作业106
阅读材料118
参考资料119
第三章物质的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的速度、程度和方向120
§3-1化学反应速度120
3-1-1反应速度120
3-1-3反应机理概念125
§3-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125
3-2-1分压或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25
3-2-2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30
3-2-3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33
§3-3化学反应程度135
3-3-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135
3-3-2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点136
3-3-3化学平衡常数137
3-3-4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140
3-4-1分压或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43
§3-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43
3-4-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46
3-4-3催化剂等与化学平衡的关系148
3-4-4平衡移动原理149
§3-5化学反应程度和方向的能变判据149
3-5-1化学反应程度的质变判据与能变判据150
3-5-2熵变的物理意义及确定150
3-5-3平衡常数的理论确定152
3-5-4化学反应方向的能变判据154
3-6无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离子极化理论164
3-6-1无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164
3-6-2含氧酸盐分解的热力学分析166
3-6-3离子极化理论及其应用168
§3-7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70
思考与作业173
参考资料180
阅读材料183
第四章离子互换反应与无机物的溶解187
§4-1物质在水中的行为187
4-1-1物质在水中的行为187
4-1-2水的分子结构与溶剂性能188
4-1-3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90
4-1-4离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94
4-2-1水的离解平衡197
§4-2水的离解与水溶液酸碱性的标度197
4-2-2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199
4-2-3水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确定200
§4-3水溶液中的单一离子平衡201
4-3-1一元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201
4-3-2配位平衡的近似处理206
4-3-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平衡208
4-3-4电解质对离子平衡的影响及应用211
§4-4水溶液中的若干多重离子平衡218
4-4-1 多元弱电解质的分级离解219
4-4-2盐的水解223
§4-5离子平衡的若干应用232
4-5-1分步沉淀与沉淀转化232
4-5-2难溶硫化物的沉淀与溶解235
4-5-3溶解沉淀的化学方法238
4-5-4离子互换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程度246
§4-6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248
阅读材料256
参考资料259
5-1-1水-离子论260
§5-1酸碱理论260
第五章酸碱理论与元素的酸碱性260
5-1-2溶剂论261
5-1-3质子论262
5-1-4电子论268
§5-2无氧酸碱的酸碱性269
5-2-1无氧酸碱的组成与命名270
5-2-2无氧酸碱的离解270
5-2-3无氧酸碱强度的热力学分析271
§5-3含氧酸碱的酸碱性274
5-3-1含氧酸碱的组成与命名274
5-3-2含氧酸碱的离解276
5-3-3含氧酸碱的酸碱性变化规律278
5-3-4无机含氧酸的强度281
5-3-5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与溶解283
§ 5-4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290
思考与作业291
参考资料296
§6-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297
6-1-1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297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的氧化还原性297
6-1-2电板电位及其测定300
6-1-3电极电位的理论确定304
6-1-4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307
§6-2电极电位的应用308
6-2-1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08
6-1-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310
6-2-3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13
6-2-4确定溶液的pH值314
6-2-5确定离解常数或溶度积315
§6-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316
6-3-1元素的变价规律与氧化还原性316
6-3-2金属活泼性与金属电位序320
6-3-3元素电位图 卤素的基本性质325
§6-4若干常见氧化剂的性质330
6-4-1硝酸的性质330
6-4-2硫酸的性质333
6-4-3过氧化氢的性质334
6-4-4重铬酸钾的性质338
6-4-5高锰酸钾的性质341
6-4-6元素氧化还原性在离子分离鉴定中的应用343
§6-5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43
6-5-1析氢腐蚀345
6-5-2吸氧腐蚀346
6-5-4金属的防护347
§6-6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349
6-5-3浓差腐蚀349
思考与作业352
阅读材料359
参考资料365
第七章化学键理论与氢的二元化合物366
§7-1化学键366
7-1-1化学键的基本类型366
7-1-2化学键的强度368
7-1-3化学键的基本性质369
§7-2原子中电子的状态372
7-2-1电子的属性及其运动的描述方法372
7-2-2薛定谔方程若干解的讨论——原子轨道的方向性373
§7-3共价键理论(一)——价键理论382
7-3-1价键理论384
7-3-2杂化轨道理论388
7-3-3简单分子的几何构型392
7-3-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96
7-4-1分子轨道理论简介402
7-4-2简单分子轨道的形成和能级图402
7-4-3第二周期双原子分子的结构404
7-4-4价键轨道理论简介408
§7-5分子间力与氢键411
7-5-1分子极化与分子的极性412
7-5-2分子间力413
7-5-3氢键415
§7-6氢及其二元化合物417
7-6-1氢的结构及基本性质417
7-6-2氢的成键特征及其二元化合物418
7-6-3离子型氢化物419
7-6-4共价型含氢化合物422
7-6-5卤化氢的性质426
7-6-6共价型含氢化合物的制备原则430
§7-7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432
思考与作业433
阅读材料439
参考资料445
第八章配合物与过渡元素446
§8-1 配合物的基本知识446
8-1-1配合物的组成447
8-1-2配合物的命名448
§8-2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449
8-2-2配位单元的形成条件450
8-2-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450
8-2-3配位数规律453
8-2-4配位单元的几何构型455
8-2-5配合物的离解稳定性458
§8-3配合物的形成特征与应用461
8-3-1颜色的改变461
8-3-2溶解度的改变463
8-3-3酸碱性的改变464
8-3-4氧化还原性的改变465
§8-4过渡元素通论467
8-4-1结构特征468
8-4-2性质特征468
§8-5本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480
思考与作业480
阅读材料489
参考资料493
附录494
附录一本书采用符号的含义及单位494
附录二本书采用的一些基本常数496
附录三本书采用的能量单位换算因子496
附录四 元素的电离能I/kJ·mol-1(OK)496
附录五热力学数据(298.15 K,1 atm)498
附录六酸和碱的离解常数(Ki)507
附录七配位离子的稳定常数(pβ)507
附录八溶度积常数(Ksp)508
附录九 标准电极电位(E°)509
(一)E°按周期表编排509
(二)E°按数值大小编排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