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问道乡野:农村发展、制度创新与反贫困=rural development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nti-poverty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问道乡野:农村发展、制度创新与反贫困=rural development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论学者、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1
第一篇 农村金融改革3
第一章 农村金融负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效应的经验验证与矫正框架3
一、引言:双重二元金融结构下的农村信贷与农村经济增长3
二、农村金融负投资与库兹涅茨效应:理论模型的构建4
三、城乡资金非均衡流动和库兹涅茨曲线负效应区的计量分析8
四、如何由库兹涅茨负效应区过渡到正效应区:农村金融变革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13
第二章 双重二元金融结构、非均衡增长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19
一、引言:非均衡增长模式的调整、扩大内需与农村金融19
二、双重二元金融结构、系统性负投资及其增长效应20
三、农户信贷意愿与信贷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23
四、结论: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制度框架30
第三章 金融非均衡、信贷约束与贫困陷阱——基于10省田野调查数据32
一、金融发展、不平等与贫困:文献综述与本文框架32
二、信贷约束如何导致贫困陷阱:四大传导机制的理论解析35
三、金融非均衡、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信贷供给:基于全国数据的经验检验40
四、贫困陷阱与信贷约束:基于10省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47
五、结论与政策框架:金融体系如何有助于摆脱贫困陷阱52
第四章 边际改革、制度创新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56
一、引言: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56
二、从路径依赖到制度突破: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57
三、市场准入与风险控制: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58
四、增量改革与资本整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0
五、结论:中国农村改革的传统智慧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61
第五章 农村信贷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王安石青苗法的历史启示64
一、引言:争议千年而未决的王安石新法64
二、我国古代“常平仓”运作原理与农村信贷机制65
三、青苗法的实施基础、政策意图和制度构成67
四、青苗法的利弊:从农村信贷机制设计的理论视角69
五、青苗法的实施绩效、历史贡献及其对当下农村信贷的启示74
第二篇 民间信用演进79
第六章 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79
一、引言:民间金融的国内外研究和本文框架79
二、民间金融演进的内在机理80
三、民间金融的演进路径84
四、结论:我国民间金融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89
第七章 国家主导与地方租金激励——民间信用扩张的内在动力要素分析92
一、引言:文献综述与本文框架92
二、国家主导型渐进式金融演进中的民间信用扩张93
三、民间信用扩张的内在动力要素分析94
四、地方租金激励对民间信用成长的积极效应与风险98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101
第八章 民间金融内生成长机制与政府规制研究103
一、引言:《放贷人条例》与民间金融领域的已有研究103
二、民间金融的内生机制分析: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104
三、基于民间金融内生性的政府规制模式:《放贷人条例》及其政策框架108
第九章 民间金融演进与地方政府创新——以温州钱庄兴衰史为例111
一、引言:温州钱庄的发展史:从清代到20世纪80年代111
二、温州方兴钱庄的兴衰史:基于“地方政府—民间金融部门”互动关系的梳理113
三、民间金融部门、地方政府与中央治国者之间的多阶段序贯博弈框架118
四、温州地方政府创新与民间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对当前防范民间借贷危机的启示123
第十章 村庄信任、关系共同体与农村民间金融演进126
一、引言:作为共同体的村庄:已有成果及其意义126
二、共同体、村庄共同体和关系共同体129
三、村庄信任的制度基础与约束条件132
四、村庄信任与民间金融组织的演进和效率133
五、结束语:政策框架与方法论意义135
第三篇 乡村治理141
第十一章 农民健康与民主参与——来自12省88村的微观证据141
一、引言:文献回顾与本文框架141
二、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143
三、民主参与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150
四、政策启示:赋权、民主参与和新型乡村治理151
第十二章 社会资本、乡村公共品供给与乡村治理——基于10省17村农户调查155
一、引言:社会资本与公共品的相关文献及本文框架155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测度157
三、回归结果与理论分析163
四、结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多元化乡村治理166
第十三章 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户参与和乡村治理——基于12省1447农户的调查169
一、引言:农村公共品与农户参与的相关文献与本文框架169
二、农村公共品农户满意度及参与度: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171
三、未来公共品建设中农户的参与意愿173
四、农户参与对公共品满意度的影响176
五、结论: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农户参与度与乡村治理变革184
第十四章 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187
一、引言:“从合到分”和“从分到合”:中国农村转型的辩证法187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兴起的制度根源及其制度特征188
三、农民合作组织弱内生性和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经济学解释190
四、农民全要素合作与政府行为框架192
五、结论:“第二次飞跃”:从“分散化小农”到“组织化大农”194
第十五章 契约—产权假说与制度补贴——新中国农民合作组织演进研究196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长期演进及其解释196
二、“契约—产权假说”与农业合作化绩效:争议和经验(1949—1978)198
三、从契约—产权视角看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及制度特征(1979—2009)202
四、结论:农民合作社历史演进的经验教训:契约—产权关系与制度补贴204
第四篇 贫困与反贫困207
第十六章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基于贫困发生学的研究207
一、引言:新中国前30年和后30年的反贫困成就207
二、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贫困发生学的视角208
三、如何反贫困:减贫类型、战略选择与实施主体210
四、结论:族群型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模式的运用212
第十七章 民族金融与反贫困216
一、西北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及其表现216
二、西北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机制创新220
三、民族金融、民生建设与生态建设:反贫困的系统工程222
第十八章 城市低收入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研究——基于云南田野调查227
一、调研及样本描述227
二、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的绩效与参与者评价228
三、云南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的管理制度创新和风险控制234
四、结论:云南模式中关于医疗互助保险的认识问题235
第五篇 制度创新与转型239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的伦理奠基与信任拓展——超越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239
一、引言:新古典传统的“善意忽略”239
二、伦理演进的“多元自发秩序观”242
三、从乡土社会到契约社会的信用拓展245
四、信用拓展中的伦理悖论248
五、社会分层、贫困化与社会选择机会250
六、结论252
第二十章 转型经济学的框架变迁、基本争议与中国范式的全球价值254
一、经济转型理论框架的变迁:转型有“共识”吗254
二、超越新古典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西方经济学家错在哪里257
三、经济转型基本争议:“激进/渐进式变迁”与“诱致/强制性变迁”260
四、经济转型的中国范式:内涵及其全球意义262
第二十一章 社会共同体重构与制度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哲学268
一、开放:开放社会与价值多元化社会的构建268
二、共享:信息共享与竞争性市场的完善269
三、合作:互助伦理与合作精神的阐扬270
四、整合:业态融汇与真实一虚拟世界的整合271
五、信任:网络信任与交往博弈272
六、共同体:虚拟化社区共同体的构建273
七、“云”:大数据挖掘与复杂世界的发现274
八、普惠:金融民主化与包容性增长275
九、解构:传统金融体系的重构与变革276
十、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源泉277
后记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