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
  • 赵冬梅,周宗奎著;刘华山,周宗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383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的发展与创造丛书”总序&刘华山 周宗奎1

引言1

第1章 儿童同伴交往及其相关理论3

1.1 认知发展观3

1.1.1 皮亚杰学派观点3

1.1.2 维果茨基的观点4

1.2 生态学观点5

1.3 群体社会化理论7

第2章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变化:性别和文化差异9

2.1 同伴交往四水平的划分9

2.2 同伴交往的个体水平:性别10

2.3 同伴交往的互动水平:儿童的退缩和攻击行为11

2.3.1 社交退缩行为11

2.3.2 攻击行为17

2.4 同伴交往的双向关系水平:儿童的友谊22

2.4.1 友谊的测量22

2.4.2 友谊的发展变化26

2.4.3 友谊的文化特征及性别差异28

2.5 同伴交往的群体水平:儿童的同伴接纳30

2.5.1 同伴接纳的测量30

2.5.2 同伴接纳的发展变化32

2.5.3 同伴接纳中的性别差异33

第3章 儿童同伴交往中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34

3.1 退缩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34

3.1.1 退缩行为与友谊34

3.1.2 社交退缩行为与同伴接纳35

3.2 攻击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37

3.2.1 攻击行为与友谊37

3.2.2 攻击行为与同伴接纳38

第4章 儿童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41

4.1 儿童同伴交往与社交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41

4.1.1 社交自我概念的定义和结构41

4.1.2 社交自我概念的测量43

4.1.3 社交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45

4.1.4 自我概念的文化特征46

4.1.5 同伴交往与社交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48

4.2 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50

4.2.1 孤独感的定义50

4.2.2 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50

4.2.3 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影响52

4.2.4 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综合作用模型53

第5章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的总体研究设计55

5.1 研究背景55

5.1.1 以往研究所取得的成就55

5.1.2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56

5.1.3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58

5.2 总体研究思路58

5.3 研究意义61

5.3.1 理论意义61

5.3.2 实践意义62

第6章 儿童同伴交往中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63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63

6.1.1 研究目的63

6.1.2 研究假设63

6.2 研究方法63

6.2.1 研究对象63

6.2.2 研究工具64

6.2.3 数据处理65

6.3 结果分析65

6.3.1 社会行为测量的信、效度分析65

6.3.2 安静退缩的发展趋势65

6.3.3 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发展趋势72

6.3.4 小结84

6.4 讨论85

6.4.1 安静退缩行为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85

6.4.2 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各自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87

第7章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90

7.1 研究目的与假设90

7.1.1 研究目的90

7.1.2 研究假设90

7.2 研究方法90

7.2.1 研究对象90

7.2.2 研究工具91

7.2.3 数据处理92

7.3 结果分析92

7.3.1 互选友谊数的发展趋势92

7.3.2 社会行为对互选友谊数的影响103

7.3.3 友谊质量的发展趋势110

7.3.4 社会行为对友谊质量的影响131

7.3.5 同伴评定分的发展趋势138

7.3.6 社会行为对同伴评定分的影响149

7.4 小结156

7.4.1 关于互选友谊数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56

7.4.2 关于友谊质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57

7.4.3 关于同伴评定分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58

7.5 讨论159

7.5.1 互选友谊数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59

7.5.2 友谊质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64

7.5.3 同伴评定分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169

第8章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影响心理适应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176

8.1 研究目的与假设176

8.1.1 研究目的176

8.1.2 研究假设176

8.2 研究方法176

8.2.1 研究对象176

8.2.2 研究工具177

8.2.3 数据处理178

8.3 结果分析178

8.3.1 心理适应的潜变量线性增长模型178

8.3.2 同伴交往影响心理适应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183

8.4 小结198

8.4.1 关于心理适应的潜变量线性增长模型198

8.4.2 关于同伴交往影响心理适应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198

8.5 讨论200

8.5.1 心理适应的潜变量线性增长趋势200

8.5.2 同伴交往对心理适应的潜变量增长曲线的影响202

第9章 儿童社会技能的干预训练208

9.1 儿童社会技能缺陷208

9.2 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干预方法209

9.2.1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Social Skill Training,SST)209

9.2.2 同伴—中介和同伴—匹配干预法210

9.2.3 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干预研究211

9.3 本研究的干预训练过程213

9.3.1 同伴交往状况的开放式问卷调查213

9.3.2 选取干预训练对象218

9.3.3 干预训练方案的实施218

9.4 干预训练小结226

第10章 研究总结230

10.1 统计方法230

10.2 主要结论231

10.2.1 儿童的安静退缩、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发展趋势232

10.2.2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232

10.2.3 儿童心理适应的潜变量增长趋势和同伴交往的影响234

10.3 儿童同伴交往的理论思考235

10.4 对儿童同伴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37

10.4.1 不宜鼓励儿童的安静退缩行为237

10.4.2 应充分重视儿童外部攻击行为的消极影响238

10.4.3 对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应加以适当引导239

10.5 创新和局限239

10.5.1 特色和创新239

10.5.2 局限241

主要参考文献243

附录261

附录Ⅰ 友谊提名问卷261

附录Ⅱ 同伴评定问卷262

附录Ⅲ 班级戏剧量表263

附录Ⅳ 哈特(Harter)问卷266

附录Ⅴ 孤独感问卷268

附录Ⅵ 同伴交往开放式问卷(学生)270

附录Ⅶ 同伴提名问卷271

附录Ⅷ 教师提名问卷272

附录Ⅸ 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家庭作业274

后记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