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 祝总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0700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官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宰相权力及其有时受侵夺的实质4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4

第二章 两汉的三公(上)——西汉初至成帝绥和改制以前的三公19

第一节 三公的称呼和特点19

第二节 三公的职权24

一、概说24

二、议政权28

三、监督百官执行权33

第三节 三公的属官42

一、长史与司直43

二、各曹掾史47

第三章 两汉的三公(下)——西汉成帝绥和改制以后至东汉末的三公55

第一节 绥和元年的改制——三公鼎立制度的建立55

第二节 东汉三公鼎立制度采用、坚持的原因61

第四章 西汉的中朝官与尚书75

第一节 西汉的中朝官制度75

一、中朝官的特点75

二、中朝官的职权与成员77

三、中朝官制度形成的原因82

一、尚书85

第二节 西汉的尚书、领尚书事制度85

二、领尚书事制度96

第五章 东汉的尚书101

第一节 东汉尚书的特点101

一、汉光武时期尚书的特点101

二、汉章帝以后尚书制度继续发展的原因与特点106

三、关于夸大东汉尚书权力史料的辨正119

四、尚书与三公的关系122

第二节 东汉尚书的组织机构126

一、东汉尚书机构的扩大126

二、东汉尚书的组织与职权127

一、曹魏三公仍是宰相142

第六章 魏晋的三公、尚书142

第一节 曹魏(附蜀、吴)的三公、尚书142

二、曹魏三公权力向尚书进一步转移及其原因147

三、蜀、吴之三公(丞相)、尚书156

第二节 两晋的三公、尚书159

一、曹魏后期促成宰相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159

二、西晋的三公、八公167

三、西晋的尚书台——宰相机构175

四、东晋的录尚书事188

五、东晋尚书台的一个变化197

一、南朝的三公205

第一节 南朝的三公、尚书205

第七章 南北朝的三公、尚书205

二、南朝录尚书事权力之削弱209

三、宋、齐尚书令、仆射的特殊地位212

四、梁代宰相制度的特点216

五、南朝的尚书上省、下省225

第二节 北朝的三公、尚书231

一、北魏的三公和公卿集议制度232

二、北魏、北齐的尚书省长官是宰相242

三、北魏、北齐尚书机构的发展变化246

一、汉代的“门下”涵义和禁中范围252

第一节 “门下”之义和禁中范围的演变252

第八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门下252

二、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禁中范围258

第二节 汉代的侍中寺——门下省的前身268

一、汉代侍中的发展阶段268

二、东汉侍中寺的主要职掌275

第三节 两晋的门下省278

一、三国时期的侍中寺问题278

二、晋代的门下三省283

三、晋代门下三省的职权287

第四节 南朝的门下省291

一、南朝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291

二、南朝门下省职权的发展变化295

第五节 北朝的门下省307

一、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北朝门下省307

二、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朝门下省311

三、北朝的侍中不是宰相317

第九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中书322

第一节 西汉的中书322

一、西汉中书的特点322

二、西汉中书的组织机构325

第二节 魏晋的中书省331

一、曹魏的中书省331

二、西晋的中书省337

三、东晋的中书省343

第三节 南朝的中书省347

一、南朝的中书监、令347

二、南朝的中书侍郎与西省350

三、南朝的中书舍人356

第四节 北朝的中书省368

一、北朝中书省权力不重的原因368

二、北魏、北齐的中书各官369

三、中书诏敕与手诏376

简短的结论379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