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丁绵孙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04119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编天文19
第一章概说19
第二章七政29
(一)七政的含义29
(二)七政中的五星30
1.太白30
2.岁星32
3.辰星35
4.荧惑36
5.镇星38
第三章北极星40
(一)“天的中心”40
(二)古人对北极星的利用42
第四章北斗44
(一)北斗七星44
(二)古人对北斗的利用45
(三)北斗与南斗49
第五章二十八宿51
(一)二十八宿的概念51
(二)二十八宿的划分51
(三)古人对二十八宿的利用53
(四)二十八宿概况57
1.东方七宿57
2.北方七宿82
3.西方七宿109
4.南方七宿127
(五)二十八宿、七曜、二十八物之相配141
(六)结束语145
(一)星空的划分153
第六章四象153
(二)四象的含义154
(三)四象与二十八宿对应关系156
(四)古籍中关于四象的叙述161
第七章三垣169
(一)三垣的含义169
(二)三垣的划分情况169
1.紫微垣170
(附:释慧星)185
2.太微垣188
3.天市垣195
第八章十二次203
(一)十二次的概念及其创设简况203
1.何谓星次203
2.十二次的创设与各次名称的设置203
2.十二次与二十八宿的交错206
(二)十二次的用途及其与二十八宿的交错206
1.十二次的用途206
第九章分野208
(一)中国古代天与地的概念208
(二)分野的概念及创设分野的简况209
(三)设制分野的用意及分野的方式210
1.设制分野的用意210
2.分野中星宿与州国的对配法211
3.分野方式的相对固定213
第十章银河217
(一)银河与二十八宿217
(二)我国古代有关银河的别称218
第二编历法230
第一章概说230
第二章对历法一词的解释242
1.关于‘日’的概念243
第三章日、月、年的概念243
(一)日243
2.日(太阳)的别称244
附:《日食》248
1.中国古代与现代天文学对日、月食的解释之比较249
2.中国古籍中有关日食记事的举例253
(二)月274
1.月的时间概念274
2.古人为何重视月相的变化285
(三)年285
1.关于年的概念285
2.回归年286
第四章置闰288
(一)置闰的概念及古人对置闰的重视288
(二)置闰的重要意义290
(三)如何置闰291
(四)何谓中气292
第五章阳历、阴历、阴阳合历294
(一)产生不同历法的原因294
(二)阳历、阴历、阴阳合历的内容简述294
1. 阳历297
2. 阴历297
3.阴阳合历297
第六章二十四节气与圭表297
(一)什么叫节气297
(二)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形成297
1.夏至、冬至的创立及圭表298
2.春分、秋分的创立302
3.四季的名称303
4.二十四节气各名称之含义306
5.二十四节气与圭表测影307
(三)以岁星运行十二次测定二十四节气308
1.《汉书·律历志》载以岁星运行各次测定二十四节气309
2.《后汉书·律历志》所载二十四节气测量表309
3.黄道、十二次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312
第七章时、日、月、年的划别314
(一)关于纪日314
1.干支纪日314
2.特定名称的纪日318
3.一日内的纪时法319
4.干支纪时法322
(二)关于纪月324
1.以序数及特定名称纪月324
2.月建326
(三)关于纪年327
1.按帝王即位的年次纪年327
2.年号纪年328
3.星岁纪年329
4.干支纪年334
第八章三正340
(一)我国古代历法改革的简况340
(二)何谓三正343
第九章传统的节日348
第三编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简史367
第一章我国‘传说时代’的天文历法367
第二章夏、商、周时代有关天文历法的成就370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天文历法377
第四章上古至战国我国天文历法情况小结380
第五章秦、汉时期我国历法体系的形成382
第六章三国、西晋、南北朝天文历法概况384
第七章宋、元天文历法之成就及历代星图与天文仪之改进387
第八章明、清我国天文历法的成就及欧化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