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遗传育种工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作物遗传育种工程技术
  • 吴景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2579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作物育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作物遗传育种工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水稻遗传育种工程技术1

一、水稻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

(一) 水稻优异种质的利用与开发1

(二) 我国常规水稻育种研究概况4

(三)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历史与现状8

(四) 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应用21

二、21世纪水稻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44

(一) 粮食需求变化分析与水稻遗传育种对策44

(二) 气候变化与我国水稻遗传育种55

(三) 加强多学科合作攻关57

第二部分 小麦遗传育种工程技术63

一、小麦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63

(一) 小麦的分类与起源63

(二) 小麦的遗传特点67

(三) 我国小麦的生态区域划分69

(四) 小麦育种的主要技术途径70

二、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74

(一) 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74

(二) 小麦品种改良演变特点与效益80

(三)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工程的主要成就83

三、21世纪小麦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92

(一) 21世纪我国小麦育种目标和途径92

(二) 现代生物技术与21世纪小麦遗传育种95

第三部分 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115

一、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115

(一) 玉米的分类和起源115

(二) 玉米的遗传特性116

(三) 玉米育种技术123

二、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36

(一) 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历史136

(二) 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主要成就142

三、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151

(一) 国外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动态151

(二) 我国面向21世纪玉米育种的任务与战略156

第四部分 棉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164

一、棉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164

(一) 棉花生物学特性164

(二) 棉纤维及其利用170

(三) 棉花遗传改良的特点与难点172

二、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74

(一)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174

(二) 棉种的更替和优良品种的更新更换176

(三) 棉花种质资源和遗传研究的进展179

(四) 棉花育种技术演进185

(五) 棉花品种选育的成就193

(六)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品种区域化203

(七) 棉花良种繁育的进展205

三、21世纪棉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209

(一) 棉花市场需求及棉花产业发展估测209

(二) 适应多种需要的育种目标210

(三) 品种资源与育种材料的创新和利用213

(四) 育种方法技术的革新216

(五) 棉花种子产业化218

第五部分 油菜遗传育种工程技术221

一、我国油菜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221

(一) 油菜品种更换的历史回顾221

(二) 油菜遗传资源222

(三) 油菜品质改良226

(四)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232

(五) 油菜生物技术及其应用239

二、21世纪油菜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245

(二) 大豆的遗传特点248

(一) 大豆的分类248

第六部分 大豆遗传育种工程技术248

一、大豆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248

(三) 大豆遗传改良的难点254

二、我国大豆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256

(一) 大豆品种的演变256

(二) 大豆常规育种方法的改进257

(三) 大豆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261

(四) 我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的新进展265

(五) 我国大豆育种和生产存在的问题268

三、世界大豆遗传育种发展趋势269

(一) 理想株型和超高产育种269

(二) 群体改良269

(三) 优质育种269

(四) 抗病虫性及耐逆性育种270

(五) 广适应性和高固氮育种270

(六) 转基因技术育种271

(七)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273

四、21世纪初我国大豆遗传育种展望275

(一) 21世纪初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发展的目标275

(二) 21世纪初我国大豆科技工作的方向和关键领域276

(三) 实现大豆科技发展所需的政策条件278

第七部分 甘蔗遗传育种工程技术280

一、甘蔗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280

(一) 国内外甘蔗育种概况280

(二) 甘蔗属及近缘植物的分类281

(三) 甘蔗育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282

(四) 甘蔗遗传育种的特点284

(五) 甘蔗育种的目标和途径284

二、21世纪甘蔗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287

(一) 扩大甘蔗育种遗传资源287

(三) 重视甘蔗抗性技术的研究288

(二) 加强甘蔗生物技术的研究288

(四) 开展甘蔗能源育种289

(五) 计算机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289

第八部分 谷子遗传育种工程技术290

一、谷子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90

二、谷子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292

(一) 谷子种质资源研究292

(二) 谷子育种卓有成效293

(三)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入实用阶段294

(四) 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利用取得重大进展295

(五) 利用抗除草剂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水平297

三、21世纪初期我国谷子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299

(一) 未来15年的谷子生产展望299

(二) 近期谷子育种工作应解决的问题301

(一) 高粱的分类与起源303

一、高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概述303

第九部分 高梁遗传育种工程技术303

(二) 我国高粱生产发展概况304

(三) 高梁的遗传学特点304

(四) 高梁育种的主要技术途径305

二、我国高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成就305

(一) 高粱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305

(二) 高梁品种改良306

(三) 高粱主要性状遗传选择308

(四) 高梁杂交种选育310

(五) 高粱杂交种繁殖制种技术313

(六) 保纯和更新316

三、21世纪高粱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316

(一) 选育抗旱耐瘠品种317

(二) 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型品种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