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莱姆病及其防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莱姆病及其防治
  • 张习坦,马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025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28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莱姆病及其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莱姆病的发现和研究历程1

第一节 莱姆病的发现1

第二节 莱姆病的历史背景4

一、有关ECM的历史4

二、有关莱姆病神经学症状的研究历史5

三、有关莱姆病其它症状的研究历史6

第二章 莱姆病的病原学8

第一节 伯氏琉螺旋体的分类学位置及特征8

一、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类学位置8

二、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及染色特征12

三、伯氏疏螺旋体的培养特性15

四、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20

五、伯氏疏螺旋体的抵抗力23

第二节 伯氏疏螺旋体的生理、生化特性25

一、伯氏疏螺旋体的化学组成25

二、伯氏疏螺旋体的营养需求25

第三节 伯氏疏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及免疫学特性26

一、伯氏疏螺旋体的抗原结构26

二、机体对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反应26

第四节 伯氏疏螺旋体的毒素和噬菌体33

一、伯氏疏螺旋体的毒素33

二、伯氏疏螺旋体的噬菌体和质粒33

第三章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35

第一节 第一期临床表现35

一、早期皮疹——原发性游走性红斑35

二、继发性皮疹——多发性游走性红斑36

三、一般症状及体征36

四、其它临床表现37

五、实验室检查37

第二节 第二期临床表现37

一、心脏异常38

二、神经系统损伤38

三、良性皮肤淋巴细胞增生(LABC)40

四、其它表现40

第三节 第三期临床表现40

一、莱姆病关节炎41

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ACA)42

三、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43

四、其它45

第四章 莱姆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学46

第一节 莱姆病的发病机理46

第二节 莱姆病的病理学47

一、莱姆病第一期病理改变47

二、莱姆病第二期病理改变48

三、莱姆病第三期病理改变49

四、先天性莱姆病51

第五章 莱姆病的诊断52

第一节 莱姆病的临床诊断52

一、流行病学史52

二、临床特征52

三、实验室检查53

第二节 莱姆病的鉴别诊断55

一、莱姆病继发性皮疹的鉴别诊断55

二、莱姆病脑炎的鉴别诊断56

三、莱姆病关节炎的鉴别诊断56

四、莱姆病与其它临床症状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58

第三节 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59

一、直接检出莱姆病螺旋体60

二、莱姆病螺旋体特异抗体的检测60

第六章 莱姆病的治疗63

第一节 抗生素治疗63

一、第一期莱姆病的治疗63

二、第二期莱姆病的治疗64

三、第三期莱姆病的治疗65

第二节 辅助治疗68

第七章 莱姆病的流行病学69

第一节 莱姆病及其病原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循环69

第二节 贮存宿主及其传染源作用71

第三节 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74

一、传播媒介74

二、媒介蜱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方式75

三、媒介蜱的贮存宿主作用76

四、其它传播途径77

第四节 莱姆病的分布特征78

一、地理分布78

二、季节分布79

三、人群分布80

第五节 影响莱姆病流行的因素83

一、自然因素对莱姆病流行的影响83

二、社会因素对莱姆病流行的影响84

第八章 莱姆病的预防85

一、开展调查研究,查明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情况85

二、个人防护措施85

三、集体防护措施86

四、莱姆病病人的早期诊断与治疗87

第九章 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88

第一节 生境的选择与描述88

第二节 媒介蜱的调查89

一、蜱密度调查89

二、蜱季节消长调查90

三、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率调查90

四、蜱标本保存方法91

第三节 宿主动物调查91

一、啮齿动物种类及密度调查91

二、啮齿动物季节消长调查92

三、啮齿动物带蜱率及带蜱指数调查92

四、啮齿动物携带螺旋体情况调查93

五、宿主动物血清学调查93

第四节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93

一、横断面调查93

二、前瞻性调查94

第十章 莱姆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95

第一节 标本采集及处理95

一、节肢动物95

二、野生动物及家畜96

三、病人96

第二节 病原体检查方法97

一、暗视野镜检97

二、染色查病原体97

三、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离培养100

四、聚合酶链反应(PCR)检出特异DNA101

第三节 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102

一、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102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04

三、其它免疫学方法107

第四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111

一、试剂与试验条件111

二、SDS-PAGE程序112

三、Western印迹试验113

第五节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查伯氏疏螺旋体114

一、操作方法114

二、扩增产物的检测117

主要参考文献1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