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化学物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化学物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2812722.jpg)
- 黄幸纾,陈星若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21·73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化学物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论1
短期试验2
一组试验的必要性3
试验项目的选择5
2 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13
菌株的基因型及生物学特性的测试18
操作19
组氨酸缺陷型(his~-)19
深度粗糙突变(rfa)——结晶紫抑菌试验20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20
R因子——抗氨苄青霉素试验21
AuvrB突变——紫外线敏感试验22
自发回复突变(his~+)23
回变特性——诊断性试验23
测试菌株的保藏和应用24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方26
常用试剂26
营养肉汤29
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29
改良Vogel—Bonner(V—B)10E29
顶层软琼脂30
最低营养V—B培养基30
组氨酸/生物平板30
氨苄育霉素平板30
0.5mM L—组氨酸/0.5mM D—生物系溶液31
0.2M磷酸钠缓冲液31
哺乳动物肝S9的制备及应用31
诱导方法和S9的制备32
合并诱导方法32
S9混合液的配制34
受试化学物35
诱变试验操作与结果判断35
溶剂35
斑点试验(Spot test)与阳性判断依据36
平板掺入试验车阳性判断标准37
假阳性与假阴性38
平板掺入试验的发展40
预培养法40
干燥器内试验法40
尿中诱变剂的俭出41
其他辅助因子的补给41
波动试验42
菌株42
试剂、贮存液及培养液的配制42
操作程序45
试验结果的统汁评价46
安全预防措施48
附录48
肝匀浆S9组分蛋白质含量测定48
肝匀浆S9组分细胞色素P—450测定51
细胞色素P—450芳烃羟化酶(AHH)活性测定52
3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56
菌株57
菌株基因型鉴定58
色氨酸需要58
乳糖、硫胺素需要59
△uvrA/B——紫外线敏感试验59
R因子——氨苄青霉素敏感试验60
回变特性60
自发回变61
菌种保藏62
悬液深低温63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63
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Davis—Mingioli盐液的配制63
20%葡萄糖水溶液63
20%乳糖水溶液63
5mg%硫胺素水溶液63
0.1%L—色氨酸水溶液63
10%酪蛋白水解物水溶液63
定期移植63
选择培养基顶层64
选择培养基底层64
4倍稀释D—M盐溶液65
生长培养液65
肝微粒体的应用65
检品的配制和预试65
试验方法66
点试及操作步骤66
平板掺入法及操作步骤67
对本试验的评价69
平板掺入法69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69
点试法69
4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缺陷型修复试验73
菌株的性状鉴定和菌种保藏75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76
HA+T琼脂培养基76
贮存盐溶液77
肝微粒体的应用77
HA+T液体培养基77
HA+T软琼脂培养基77
受试物的配制和对照试剂78
试验方法78
标准纸片扩散法及其操作步骤78
平板掺入法及其操作步骤80
液体法及其操作步骤80
结果判断和数据处理82
对本试验的评价83
5 枯草杆菌重组缺陷型重组试验87
特性鉴定89
菌种保藏89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90
B—2肉汁培养基90
B—2肉汁琼脂培养基90
“干燥”平板制备90
改良的Schaeffer培养基90
B—2肉汁软琼脂培养基91
50%(W/V)甘油水溶液91
M/15磷酸盐缓冲液91
缓冲盐溶液91
肝微粒体在试验小的应用92
受试物的配制和对照试剂的选择92
试验方法93
划线法93
芽胞法95
液体法96
结果判断和数据处理98
菌株的性状鉴定和菌种保藏98
对本试验的评价101
6 哺乳类细胞DNA损伤的检测105
原理110
碱性蔗糖梯度沉降试验110
操作步骤112
碱性洗脱试验116
原理116
操作步骤117
7 哺乳类细胞DNA修复反应的检测125
DNA损伤的切除修复及其检测125
等密度梯度沉降试验128
原理128
操作步骤129
溴尿嘧啶光解试验133
原理133
操作步骤135
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138
原理138
UDS放射自显影显示法的操作步骤140
UDS液体闪烁计数显示法的操作步骤143
原理148
实验步骤148
DNA合成抑制试验148
8 哺乳类细胞诱变试验153
野生型细胞的选择154
CHO细胞系155
V79细胞系155
L5178Y细胞系155
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155
常用基因座位的特征155
h9prt座位156
质膜Na~+/K+ATP酶座位(乌本苷耐受性)157
tk座位158
白喉毒素耐受座位(dip~r)159
实验设计模式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159
自发突变率160
突变表现型的“表达时间”161
代谢协同作用与选择时的细胞密度161
集落分裂162
其他162
V79(CHO)/hgprt系统163
几个哺乳类细胞诱变试验系统163
V79/oua~r系统166
HF/dip~r系统166
L5178Y(tk~+/tk~-)/tk系统168
9 细胞转化试验173
SHE细胞转化试验175
SHE细胞的分离及冷冻贮存176
检测步骤177
C3H/1CT1/2及BALB/C—3T3细胞系系统183
检测步骤184
细胞系的培养和贮存184
BHK—21/软琼脂系统187
BHK—21/C1—?3的培养条件188
检测步骤189
·附录·细胞培养基本技术190
10 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95
体外染色体畸变的试验199
细胞株的测试199
人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2
取样时间203
给药次数、途径与剂量203
动物选择203
体内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3
制片步骤204
染色体畸变分析206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06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207
11 微核试验218
哺乳动物骨髓嗜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220
细胞群的选择220
动物选择220
剂量及分组221
给药方式及制片时间222
对照组224
制片方法224
染色225
嗜多染红细胞及微核计数227
数据处理228
结果评价228
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的优缺点229
原理230
胚胎转移微核试验230
试验方法231
讨论232
其他细胞微核试验233
哺乳动物减数分裂细胞的微核试验233
肝细胞微核试验234
细胞培养微核试验234
小鼠睥脏微核试验234
外周血微核试验234
与SCE同时进行微核试验235
12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236
原理237
哺乳类细胞体外SCE试验238
哺乳类动物体内SCE试验240
实验设计240
BUdR的预处理240
操作步骤242
统计处理及结果评价245
SCE方法的优缺点246
SCE的基线频率246
13 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249
精子发生过程250
试验方法252
动物252
给药剂量及途径252
精原细胞畸变观察253
初级精母细胞畸变观察253
精子畸形试验与致癌性的关系263
14 精子畸形试验264
动物265
给药和剂量265
对照265
精子采样与检查265
精子畸形试验方法265
统计分忻与评价266
精子畸形与诱变性的关系267
特异座位试验267
可遗传易位试验267
显性致死试验267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68
精子试验的优缺点269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0
15 显性致死试验272
原理272
试验方法273
动物选择273
剂量、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273
交配方法275
结果统计分析277
胎仔检查277
结果判断278
讨论279
16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282
试验方法282
原理282
果蝇284
预试285
阳性和阴性对照286
样本的大小286
给予受试物287
交配程序288
结果的判断、统计处理及评价289
结果的判断标准289
统计处理及评价289
注意事项290
对方法学的评价290
应用及发展概况291
17 致畸试验与生殖毒性试验294
有关致畸的基本概念296
致畸性296
胚胎毒性296
母体毒性296
畸形和畸胎发生296
致畸指数296
影响畸胎发生的因素和致畸机理296
发育阶段297
遗传的感受性297
化学物的剂量298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298
致畸机理299
美国的生殖毒性试验规范299
FDA的两代生殖试验结合致畸试验300
FDA的三代生殖试验结合致畸试验302
FDA的致畸试验要点302
FDA的三段致畸试验305
EPA的禽类生殖试验307
大鼠致畸试验308
我国的生殖毒性试验方案308
喂养生殖试验结合致畸试验308
生殖毒性试验的发展310
18 诱癌试验312
实验动物312
动物种属和品系的选择312
动物的需要量313
动物的饲养管理314
经口给药316
经皮肤给药316
给药途径316
腹腔内注入317
静脉内注入317
呼吸道给药317
预备试验318
急性试验318
两周重复给药试验318
亚慢性试验318
动物随机分组320
诱癌试验实施方法320
动物的自发性肿瘤320
给药剂量和实验时限323
日常观察和处理324
病理学检查324
诱癌试验结果的评价325
肿瘤的发生率325
诱癌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325
提高诱癌试验敏感性的措施326
经胎盘诱癌试验326
新生动物中诱癌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