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总论
  • (日)野村稔著;全理其,何力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06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刑法(学科: 概论 地点: 日本) 刑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刑法的基础理论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1

一、刑法的意义1

二、支撑刑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刑事法)6

第二节 刑法学的意义7

第二章 刑法的历史8

第一节 德川幕府的刑罚法规的继承8

第二节 新律纲领·改定律例11

一、概述11

二、新律纲领11

三、改定律例12

四、新律纲领·改定律例之后的方针13

第三节 旧刑法14

一、旧刑法的制定过程14

1.近代刑法典的编纂方针14

2.日本帝国刑法初案16

3.日本刑法草案18

4.日本刑法草案的审查19

二、旧刑法的内容20

第四节 现行刑法21

一、现行刑法的制定过程21

1.旧刑法修改的理由21

2.旧刑法修改的过程(现行刑法的制定过程)24

二、现行刑法的内容26

三、现行刑法部分修改的经纬27

四、刑法的修改31

1.战前的刑法修改31

2.战后的刑法修改32

3.刑法的现代用语化37

第三章 刑罚法规论38

第一节 刑罚法规的构造与刑法规范的机能38

一、刑罚法规的构造与刑法规范38

二、刑法规范的机能39

三、刑法规范的动态特征(动态论)41

1.行为规范41

2.制裁规范43

3.裁判规范43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44

一、概述44

1.意义44

2.机能45

二、沿革46

三、内容47

1.罪刑的法定47

2.刑罚法规不溯及(事后法禁止)的原则49

3.类推解释的禁止49

第三节 刑罚法规(刑法)的法源52

一、概述52

二、成文法53

1.法律53

2.政令53

3.条例54

三、不成文法55

1.习惯法55

2.判例56

第四节 刑法的效力58

一、时间的效力58

1.概述58

2.根据犯罪后的法律变更刑罚(刑法6条的解释)62

二、场所的效力64

1.四个原则64

2.现行刑法的立场65

3.外国审判的效力67

三、对人的效力68

第四章 刑法理论70

一、概述70

二、主观主义的刑法理论72

三、客观主义的刑法理论73

四、本书的立场74

第二篇 犯罪论79

第一章 概述79

第一节 犯罪的意义79

一、犯罪的意义79

二、犯罪的本质80

三、犯罪的种类81

1.自然犯·法定犯81

2.亲告罪·非亲告罪82

3.政治犯·普通犯83

4.重罪·轻罪·违警罪83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84

一、各种犯罪论的体系84

二、本书的立场86

1.犯罪论体系的观点86

2.行为论的体系88

第三节 犯罪的构成要素91

一、一般的构成要素91

二、个别的构成要素93

1.客观的要素93

2.主观的要素107

3.记述的要素、规范的要素112

第四节 犯罪的类型113

一、形式犯·实质犯113

1.形式犯113

2.实质犯114

二、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115

1.即成犯115

2.状态犯115

3.继续犯115

三、自手犯115

第二章 行为117

第一节 行为概念的意义与机能117

一、行为概念的机能117

二、行为概念的性质118

三、从机能的侧面看行为的概念119

1.因果的行为论119

2.目的的行为论120

3.社会的行为论121

4.本书的立场122

第二节 作为行为要素的因果关系125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125

1.因果关系的意义125

2.因果关系的机能126

3.条件关系和相当因果关系127

二、因果关系的学说129

1.条件说及其问题点129

2.相当因果关系说131

三、判例与因果关系136

四、因果关系认定上的诸问题138

1.条件关系的存否138

2.疫学的因果关系142

第三节 行为的形态(作为·不作为)143

一、作为·不作为与身体运动143

二、作为·不作为的意义144

1.社会规范与作为·不作为144

2.刑法规范与作为·不作为145

三、作为犯·不作为犯的界限及事例146

第三章 违法性148

第一节 概述148

一、违法性的意义148

1.形式的违法性148

2.实质的违法性149

二、违法性的构造154

1.主观的违法性论154

2.客观的违法性论154

3.本书的立场155

三、违法性的要素156

1.一般的违法要素156

2.客体的违法要素·个别的违法要素156

第二节 刑法规范与违法·合法性的判断157

一、生活利益的保护157

1.刑法规范的法益保护机能157

2.生活利益保护的条件158

二、刑法规范与违法·合法性的判断158

1.违法性阻却的理论构造158

2.各种刑法规范159

3.各种刑法规范和法益状况160

4.各种刑法规范与行为的价值·无价值判断160

5.各种刑法规范与作为判断形式的违法二元论161

第三节 行为本身的违法性与结果的违法性的内容165

一、行为本身的违法性的内容165

1.概述165

2.故意犯、结果加重犯及过失犯167

3.作为犯·不作为犯187

二、结果的违法性的内容200

第四节 行为本身的违法性与结果的违法性的关系200

一、概述200

1.违法评价的形态200

2.肯定既遂犯违法性的要素201

二、因果关系的错误202

1.意义202

2.学说的状况202

三、事实的错误205

1.意义205

2.错误的形态206

3.学说的状况208

4.判例与事实的错误218

第五节 容许(违法性阻却)事由220

一、概述220

1.意义220

2.容许事由的类型221

二、正当防卫222

1.意义222

2.要件223

3.后果232

4.特则——盗窃犯等防止法233

5.防卫过当234

6.假想防卫238

7.假想防卫过当241

三、紧急避险246

1.意义246

2.要件247

3.后果250

4.避险过当251

5.假想避险252

6.假想避险过当252

四、自救行为252

1.意义252

2.要件254

3.后果255

五、基于法令的行为255

1.意义255

2.要件255

3.后果259

六、正当业务行为·一般的正当行为259

1.意义259

2.要件260

3.一般的正当行为263

4.后果264

七、被害者的承诺264

1.意义264

2.要件265

3.后果267

八、安乐死·尊严死267

1.意义267

2.要件268

3.尊严死269

4.后果269

第四章 责任270

第一节 概述270

一、责任主义270

1.意义和问题270

2.责任的机能273

二、责任的理论274

1.概述274

2.道义责任论·(规范责任论)·社会责任论275

3.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279

4.行为责任论·性格责任论·人格责任论281

第二节 责任阻却·减少事由283

一、概述283

二、无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284

1.责任能力的意义284

2.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286

3.无责任能力287

4.限定责任能力291

5.部分责任能力291

6.责任能力的存在时间292

三、违法性的意识的不可能性303

1.概述303

2.违法性意识的意义304

3.违法性的错误306

四、期待不可能性——外部情况的异常性314

1.意义314

2.机能316

3.判断标准317

4.期待可能性的错误320

5.判例321

第五章 未遂犯322

第一节 概述322

一、意义322

二、形态与处分323

1.形态323

2.处分324

三、未遂概念的历史发展324

四、未遂犯的处罚根据326

五、未遂犯的成立与否327

1.过失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327

2.举动犯的未遂328

3.不作为犯的未遂328

第二节 未遂犯的要件330

一、概述330

二、实行的着手330

1.意义330

2.实行着手的标准331

3.判例与实行的着手334

4.本书的立场——折衷说335

5.诸犯罪类型与实行的着手时期338

三、不能犯345

1.关于不能犯的学说·判例345

2.本书的立场——具体的危险说352

四、犯罪“尚未完成”355

第三节 中止犯356

一、意义356

二、法的性质——刑的必要的减轻以及免除的根据356

1.学说的状况356

2.本书的立场360

三、要件361

1.着手未遂与实行未遂的区别361

2.主观的要件365

3.客观的要件367

第四节 预备·阴谋370

一、意义370

二、预备罪的诸问题372

1.预备罪的法律特征372

2.预备罪的中止373

3.预备罪的共犯376

第六章 共犯379

第一节 概述379

一、共犯的意义与分类379

1.最广义的共犯——任意的共犯·必要的共犯379

2.广义的共犯——共同正犯·教唆犯·从犯379

3.狭义的共犯——教唆犯·从犯380

二、必要的共犯380

1.集团犯381

2.对向犯381

三、正犯和共犯的区别382

1.自己责任原则与正犯·共犯概念382

2.广义的正犯概念383

3.(最)狭义的共犯——从犯386

四、共犯的构造与本质387

1.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387

2.共犯独立性说·共犯从属性说390

五、共犯的处罚根据393

1.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诸学说393

2.本书的立场395

第二节 共同正犯396

一、意义396

二、要件397

1.主观的要件397

2.客观的要件404

三、处分410

第三节 间接正犯411

一、意义——与教唆犯的区别411

二、间接正犯成立的场合413

1.利用完全欠缺刑法上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者413

2.利用他人的无过失行为413

3.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414

三、利用有故意的他人为犯罪工具的场合415

第四节 教唆犯416

一、意义416

二、要件416

1.主观的要件416

2.客观的要件419

三、处分421

四、诸问题422

1.教唆者与正犯者的特征422

2.间接教唆·再间接教唆422

3.从犯的教唆423

第五节 从犯423

一、意义423

二、要件425

1.主观的要件425

2.客观的要件426

三、处分430

四、问题430

第六节 共犯的诸问题431

一、共犯与身份431

1.意义431

2.刑法65条的解释432

3.本书的立场435

二、共犯的中止与脱离437

1.共犯的中止未遂437

2.共犯关系的脱离439

三、共犯与错误440

1.共犯的错误440

2.共犯形式间的错误443

第七章 罪数论445

第一节 概述445

一、意义445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446

三、本来的一罪448

1.单纯的一罪448

2.法条竞合448

3.包括的一罪449

第二节 科刑上的一罪455

一、概述455

二、观念的竞合456

1.意义456

2.要件456

3.处分458

三、牵连犯459

1.意义459

2.要件459

3.处分460

四、问题461

第三节 并合罪462

一、意义462

二、要件463

三、处分464

1.同时审判的场合464

2.审判余罪的场合466

3.遇到大赦的场合466

第三篇 刑罚论469

第一章 刑罚的意义469

第一节 概述469

一、刑罚的意义469

二、刑罚的本质469

1.刑罚与责任469

2.刑罚的实现过程与规范的非难的表现形态470

第二节 刑罚权的实现过程472

一、刑罚权的实现过程472

二、与刑罚权的实现相关的事由473

1.客观的处罚条件与处罚阻却事由473

2.公诉权的消灭事由473

3.刑罚执行权的消灭474

4.刑的宣判效力的消灭474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474

一、主刑和附加刑474

二、主刑的种类475

1.死刑475

2.惩役476

3.监禁476

4.罚金476

5.拘役477

6.罚款477

三、附加刑477

1.没收477

2.追缴479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480

第一节 概述480

第二节 法定刑、处断刑和宣告刑480

一、法定刑480

1.意义480

2.刑的轻重481

二、处断刑481

1.意义481

2.累犯(再犯)加重481

3.法律上的减轻482

4.并合罪加重483

5.酌量减刑483

三、宣告刑484

1.意义484

2.刑的免除484

3.量刑的标准484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486

第一节 概述486

一、死刑的执行方法·程序486

1.执行方法486

2.执行程序486

二、自由刑的执行方法·程序·期间计算487

1.执行方法487

2.执行程序487

3.期间计算488

三、财产刑的执行方法490

1.执行方法490

2.劳役场留置的执行491

第二节 缓刑492

一、意义492

二、要件492

1.初次缓期执行的场合492

2.再次缓期执行的场合492

3.缓刑的内容493

4.缓刑的取消493

第三节 刑罚执行的减轻和免除494

一、在外国受过确定审判的场合494

二、刑的时效终了的场合495

1.意义495

2.时效期间495

3.时效的停止·中断495

三、根据恩赦法减免的场合495

1.刑的执行的减轻495

2.刑的执行的免除496

第四节 假释(暂时出狱、暂时出场)496

一、意义496

二、暂时出狱496

1.要件496

2.程序和内容496

3.取消497

三、暂时出场497

第四章 刑罚权的消灭·复权498

第一节 刑罚权的消灭498

一、意义498

二、根据恩赦法的刑罚权的消灭499

1.意义499

2.内容·形态499

第二节 复权500

一、意义500

二、根据恩赦法的复权500

三、法律上的复权(刑的消灭)501

第五章 有关少年法中的特别规定502

1.概说502

2.移送检察官的限制502

3.死刑·无期刑的缓和502

4.相对的不定期刑502

5.徒刑、监禁的执行场所502

6.关于假释的特别规定503

7.改变刑种的限制503

第六章 保安处分504

一、概述504

二、现行法中有关类似保安处分功能的处分504

1.带有剥夺自由的处分504

2.不带有剥夺自由的处分505

3.对团体的规制处分505

三、刑法修改与保安处分506

事项·人名索引507

判例索引541

译后记5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