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经疑难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经疑难解读
  • 李国清等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889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3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内经疑难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素问3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3

天真3

徇齐 登天4

术数 作劳5

浆 耗 时 生乐7

虚邪贼风 真气9

高下 朴11

德全不危12

天癸 太冲脉13

长极15

地道不通15

阴阳和16

泻17

天地之精气皆竭矣17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19

缓形19

逆奉19

使华英成秀20

冬至重病21

容平22

下22

明 邪害空窍 精23

施25

恶气不发 菀槁26

未央绝灭28

身无奇病28

焦满2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0

佩31

内格32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33

九州 十二节33

传精神35

服天气36

静则多言37

因于气37

四维相代39

坏都40

其若不容41

偏沮41

足生大丁42

俞气化薄43

魄汗未尽44

形乃困薄45

风客淫气46

肠澼为痔46

因而大饮47

强力47

圣度48

阳强49

大骨气劳49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50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51

?按?51

平久脉法54

阴阳54

收受56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5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治病必求于本57

清阳 浊阴62

精归化63

壮火 少火64

涌泄65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66

寒伤形,热伤气67

寒胜则浮68

满脉去形69

血气之男女70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71

七损八益72

阴气自半75

同出而名异76

可待衰而已78

泻之于内79

按而收之80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81

阴阳离合81

然其要一也82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82

搏而勿浮84

中为阴84

阴阳别论篇第七85

四经 十二从85

胃脘之阳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87

二阳 发心脾 不得隐曲88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90

阴阳结斜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91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阳加于阴谓之汗92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95

膻中95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96

三焦97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100

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 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100

五气102

罢极之本102

至阴105

几十一藏,取决于胆106

关格107

五脏生成篇第十109

草兹109

八溪 朝夕110

肝受血而能视111

大谷十二分 小溪111

先建其母112

徇蒙招尤113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五脏相音114

得之醉而使内116

上坚而大117

凡相五色之奇脉117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119

奇恒之腑119

满实119

察其下120

异法方异论篇第十二121

陵居 华食121

毒药122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124

移精变气 祝由124

伸宦 此恬儋之世,邪不能深入也125

理色脉而通神明127

草苏草荄127

逆从129

去故就新129

治之极于一130

闭户塞牖131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132

汤液醪醴132

伐取得时,故能至坚133

必齐134

神不使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134

极微极精 亦何暇不早乎 标本136

其魄独居 精孤于内,气耗于外 形不可与衣相保138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莝 精以时服 巨气141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145

奇恒145

道在于一146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147

容色149

色夭149

上为逆,下为从150

孤为逆,虚为从150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151

天气正方,地气定发151

散俞152

眠而有见 令人善渴153

中心者环死154

不知者反之155

布憿156

目睘绝系 色先青白156

其上下经盛157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159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有过之脉159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代则气衰160

地苍162

中盛藏满163

终日乃复言164

门户不要164

行则偻附165

精166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166

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167

心脉搏坚而长 当消环自己169

心疝170

寒热171

尺内 前以候前,后以候后172

恶风173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174

但代无胃曰死174

虚里 脉宗气175

尺脉缓涩 解?177

手少阴脉178

反四时179

肝不弦,肾不石180

前屈后居181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183

善忘183

浸淫184

下闻病音184

小便变185

重强186

别于阳者 别于阴者187

出黄188

三岁189

内痛引肩项190

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191

四难192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192

形脏四192

参舂193

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194

七诊195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196

喘196

汗198

肺朝百脉 毛脉合精 行气于府 留于四脏199

揆度202

?前卒大203

白汗204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205

肝苦急205

温食206

寝汗207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207

心为噫 脾为吞 胃为恐207

虚而相并210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212

必先去其血212

百药212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214

其叶发 血气争黑214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216

八正216

淖液217

天温无疑217

脏虚218

扬溢219

排针219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220

大气已过220

温血221

中府222

因加相胜223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223

气逆者足寒223

重实224

寸脉急而尺缓225

脉口热而尺寒225

秋冬为逆,春夏为从 此春夏死秋冬生 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227

重虚228

脉虚者,不象阴229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230

其形尽满231

乳子 手足温则生,寒则死232

虚则可治,实则死233

痏234

暴痈筋緛234

仆击 内气暴薄235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236

阴阳异位 更虚更实 更逆更从236

阳道实,阴道虚238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239

惋239

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240

四支者,诸阳之本241

热论篇第三十一243

热病 伤寒243

诸阳244

少阳主胆245

未入于藏245

囊缩246

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 不满247

可汗 可泄248

热甚 多食则遗249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250

刺热篇第三十二252

头痛员员252

先不乐253

颜青253

淡淡然254

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255

荣未交255

荣在骶 项上三椎,陷者中也256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258

阴阳交258

俾259

三死260

风厥260

上从之261

表里刺之262

劳风 法在肺下 强上冥视263

以救俯仰 巨阳引266

面胕痝然壅268

真气上逆269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270

非常温270

中非有寒气271

两阳相得272

以水为事272

肉苛 荣气虚,卫气实 肉如故273

疟论篇第三十五276

痎疟276

阴与阳争不得出278

膂278

伏膂之脉279

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280

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281

阴气先绝 瘅疟281

浑浑之脉 漉漉之汗283

故先热而渴284

故先其时坚束其处 此真往而未得并者284

寒而脉静 极则阴阳俱衰286

衰则气复反入287

刺疟篇第三十六288

郄中288

太息289

宛转290

五胠俞290

舌下两脉291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292

少气292

隔中293

柔痓294

胞294

入 食亦295

咳论篇第三十八297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297

非其时各传以与之298

遗失299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299

聚于胃,关于肺300

治脏者治其俞302

举?论篇第三十九303

必有厌于己303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303

?脊之脉304

喘动应手305

厥逆上澧306

气?307

腹中论篇察四十308

心腹满 鼓胀308

清液 时时前后血 血枯309

?茹311

有根 伏梁 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此下则因阴 侠胃脘内痈311

勿动亟夺314

风根315

身有病316

刺腰痛论篇第四十一317

循循然 成骨317

三?318

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319

解脉319

同阴之脉320

衡居321

会阴之脉 直阳之脉321

飞阳之脉 怫怫然323

昌阳之脉324

散脉 膝前骨肉分间325

腰痛上寒 刺郄中出血327

风论篇第四十二328

或为风也328

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怢栗329

热中而目黄330

寒中而泣出331

愤?331

脑风332

内风333

肠风飧泄333

诊在眉上334

焦绝 善怒嚇335

诊在肌上336

当先风一日337

常不可单衣337

痹论篇第四十三338

心下鼓338

上为引如怀339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340

上为大塞341

中气喘争341

胞痹342

淫气343

循脉之分,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343

两气相感345

虫346

痿论篇第四十四347

著则生痿躄347

胞络绝 心下崩348

宗筋349

各以其时受月350

厥论篇第四十五351

气因于中351

阴气盛于上353

肿首头重354

太阴厥逆 心痛引腹355

下泄清356

不得前后357

呕血358

腰不可以俯仰358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359

胃脉 人迎甚盛359

精有所之寄,则安 悬其病361

不然,病主安在364

颇关在肺365

其真安在 同名异等 息366

暴折而难决368

为后饭369

奇病不得以四时死370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371

以成其疹371

息积372

五气373

病名曰厥373

精气并居374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375

满375

肝脉鹜暴376

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376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377

皆鬲偏枯378

脉来悬钩浮378

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379

脉至如交漆 韭英而死381

菀熟382

脉解篇第四十九382

偏虚382

强上引背383

狂颠疾384

瘖俳 厥385

跃386

呕咳上气喘387

色色不能久立388

煎厥389

刺要论篇第五十390

壅390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391

刺骨无伤筋391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392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肾治于里392

中有父母 中有小心395

刺跗上中大脉398

溜脉399

为肿鼠仆400

缺盆400

刺阴股中大脉401

为内漏为聋401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402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403

湿居下403

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404

针解篇第五十四405

寒温气多少也405

跗之406

人筋应时407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408

刺家不诊 为藏针之408

阴刺409

大脏410

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410

刺皮?以下411

其无寒者412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413

害蜚 浮络413

枢持415

关枢415

枢儒416

害肩417

关蛰418

不与而生大病419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420

阴络 阳络420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421

十椎421

背胸邪系阴阳左右422

大禁二十五423

奇邪423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425

浮气425

断交425

骨空论篇第六十426

肩上横骨间 折使揄臂426

数刺其俞而药之428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429

至阴429

肾者胃之关429

聚水而生病430

玄府431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431

春取络脉分肉432

绝肤而病去433

湿气及体 故取于合434

膺俞 背俞435

寒盛则生热436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437

十六部 三百六十五节437

而此成形438

血气未并439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439

泾溲440

不足则厥441

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441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阴阳442

皮肤不收 聂辟443

其脉盛大以涩445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446

邪客于五脏之间446

五络皆会于耳中447

刺手心主448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449

脉痹449

血气上逆,令人善忘450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451

逆从得施451

言一而知百病之害451

治得为从452

先病而后逆452

人有客气有同气453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454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457

天元457

御五位458

应地之气,静而守位459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460

迫迮以微461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462

天地之门户462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464

大气466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467

显明 退行一步467

上下不同470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471

上应天暮471

刚木辟著472

气之交变473

往来小大,不能相过474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475

太角与上商同475

赤沃下478

化淳则咸守479

气反者481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482

风行惑言482

命其差484

寝汗485

流泄禁止486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487

必先五胜487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489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491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492

王气494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496

三阳496

臣治疏愈497

卧者便身全498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499

脉经499

别试500

从容得之501

化之冥冥 何必守经502

二火不胜三水503

胃气不清504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505

脱营 五气留连,病有所并505

终始 余绪 当合男女 离绝菀结506

以明经道508

过在表里509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510

外内相失510

葆510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511

一阳为游部511

上空志心512

乍阴乍阳514

二阴二阳514

空窍515

阴阳皆壮,下至阴阳516

阳杀 期在草干517

至阴519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520

老从上,少从下520

少气 三阳绝,三阴微520

见人斩血借借521

诊有十度522

散阴颇阳523

至阴 至阳524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525

惋则冲阴525

下篇 灵枢529

九针十二原第一529

粗守形,上守神529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530

察后与先,若存若亡530

内温531

必无留血,急取诛之532

必在悬阳,及与两卫532

陷脉533

以手探汤 人不欲行534

本输第二535

十二经络 高下所至535

心537

使逆则宛,使和则通538

伸臂而得之539

少阳 两脏539

小针解第三541

循明541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542

后沃沫542

上肢两胁543

叶吤然 在足少阳之本末543

针游于巷544

根结第五545

命门545

肉节渎546

血食之君546

寿夭刚柔第六547

阳完 阴完547

其形不久548

官针第七550

大经550

燔针550

输刺 赞刺551

短刺551

本神第八552

两精相搏谓之神552

失生553

不精则不正554

终始第九555

上下相应 结动555

甘药 至剂556

补阴泻阳557

补须 一方558

男内女外559

经脉第十561

是动病 所生病561

小便数而欠563

陷下则灸之563

心系564

面如漆柴565

强食生肉566

尾翳567

经别第十一567

指地567

经水第十二568

清水568

经筋第十三569

坎拊569

骨度第十四571

横骨长六寸半571

跗属572

背骨 膂骨573

五十营第十五573

并行一数573

营气第十六574

逆顺574

营卫生会第十八575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575

卫出于下焦577

中焦如沤579

四时气第十九580

善呕580

五邪第二十580

缺盆580

阴痹581

寒热病第二十一582

三结交582

癫狂第二十二583

血变而止583

热病第二十三584

苛轸鼻 不得索之火584

身涩586

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586

男子如蛊587

厥病第二十四588

视头动脉反盛者588

按之不得588

病本第二十五589

间甚589

杂病第二十六590

唇漯漯然590

周痹第二十七591

以右应左,以左应右591

其瘛坚,转引而行之591

师传第二十九592

上下三等592

决气第三十594

气脱594

常主594

肠胃第三十一595

广肠595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596

诸肠596

海论第三十三597

轻劲多力,自过其度597

五乱第三十四598

同精598

胀论第三十五599

合之于真,三合而得599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600

气600

肾为之主外601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602

阅602

血络论第三十九603

筋603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604

脾为阴中之至阴604

顾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605

病在胃605

五变第四十六606

腘肉 浑然606

本脏第四十七607

肾合三焦607

禁服第四十八608

内刺五藏,外刺六府608

五色第四十九609

色粗以明609

至胝为淫610

背腧第五十一611

杼骨之端611

刺之则不可611

天年第五十四613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613

使道613

五味第五十六614

胃之两焦614

出三入一615

水胀第五十七617

久者离岁617

贼风第五十八618

两气相搏618

玉版第六十619

天地之镇619

不予遭 不予见619

阀门而刺 入门而刺620

五禁第六十一621

淫而夺形621

动输第六十二622

上十焉息 下八焉伏622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623

参以虚实623

阳络 阴络624

上膈第六十八625

后以咸苦625

邪客第七十一625

足少阴之分间625

顺行逆数之屈折626

容627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628

奇输628

岁露论第七十九629

烟垢629

大惑论第八十630

精630

邪其精631

痈疽第八十一632

发于阳 发于阴6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