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设计师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宗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661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36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765页
- 主题词:计算与制图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械设计师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常用资料、数据和一般标准1
1 标准代号1
2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2
2.1 法定计量单位2
2.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3
3 常用数据5
3.1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5
3.2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6
3.3 常用材料的密度和线膨胀系数6
3.4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的近似关系7
3.5 各种硬度值对照表7
3.6 材料和物体的摩擦系数8
3.7 滚动摩擦力臂9
3.8 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10
4 常用几何体的体积、面积及重心位置11
5 常用力学公式13
5.1 常用截面的力学特性13
5.2 受静载荷梁的支点反力、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19
5.3 常用零件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计算公式28
6 一般标准和规范33
6.1 标准尺寸33
6.2 锥度与锥角系列34
6.3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35
6.4 机器轴高36
6.5 机器轴伸37
6.6 中心孔41
6.7 零件倒圆与倒角42
6.8 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联接轴用倒角42
6.9 砂轮越程槽43
6.11 刨切、插切越程槽44
6.10 插齿、滚齿退刀槽44
6.12 齿轮滚刀外径尺寸45
6.13 弧形槽端部半径45
6.14 球面半径45
6.15 T形槽和相应螺栓46
6.16 燕尾槽48
6.17 滚花48
6.18 分度盘和标尺刻度48
7 铸件设计一般规范49
7.1 铸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49
7.2 铸造斜度50
7.3 铸造圆角半径50
7.4 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接形式及其尺寸51
7.6 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53
7.5 铸件加强肋的尺寸53
8 锻件设计一般规范54
8.1 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54
8.2 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54
8.3 模锻件的凹腔和冲孔连皮尺寸55
8.4 锻件腹板上冲孔的限制55
9 冲压件设计一般规范56
9.1 冲裁件56
9.2 弯曲件58
9.3 拉延伸件59
9.4 成形件60
10 塑料件设计一般规范62
1.2 图样比例65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65
1 基本标准65
第2章 机械制图65
1.3 标题栏和明细栏66
1.4 图线67
1.5 剖面符号68
2 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68
2.1 缧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与标注68
2.2 花键画法及其尺寸注法70
2.3 齿轮画法71
2.4 滚动轴承画法72
2.5 弹簧画法74
3 尺寸注法76
4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79
1.1 基本尺寸、尺寸公差及偏差88
1.2 基本偏差与标准公差88
1 极限与配合88
第3章 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88
1.3 基准制与配合89
1.4 轴、孔的极限偏差89
1.5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108
1.6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108
1.6.1 基准制的选择108
1.6.2 公差等级的选择108
1.6.3 配合的选择110
2 圆锥公差与配合113
2.1 圆锥公差113
2.1.1 术语及定义113
2.1.2 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114
2.1.3 圆锥公差值114
2.1.4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115
2.2.1 圆锥配合的形成116
2.2.2 术语及定义116
2.2 圆锥配合116
2.2.3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117
2.2.4 内、外圆锥的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117
2.2.5 配合圆锥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120
3 形状与位置公差121
3.1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及公差框格121
3.2 形状与位置公差符号和图样表示法122
3.3 形状与位置公差值126
3.3.1 图样上注出公差值的规定126
3.3.2 未注公差值131
3.3.3 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131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系列132
4 表面粗糙度132
4.1 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的定义132
4.3 选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参考图表133
4.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136
第4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138
1 黑色金属138
1.1 铸铁牌号和性能138
1.1.1 灰铸铁138
1.1.2 可锻铸铁139
1.1.3 球墨铸铁140
1.1.4 耐热铸铁141
1.1.5 耐磨铸铁141
1.2.3 铸造高锰钢142
1.2.2 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142
1.2.1 一般工程用铸钢142
1.2 铸钢牌号和性能142
1.2.4 合金铸钢143
1.2.5 不锈耐酸铸钢144
1.2.6 不锈铸钢147
1.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牌号和性能147
1.3.1 碳素结构钢147
1.3.2 优质碳素结构钢148
1.3.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50
1.3.4 耐候结构钢151
1.3.5 桥梁用结构钢151
1.4 合金钢152
1.5 特殊用途钢163
1.5.1 弹簧钢163
1.5.2 滚动轴承钢164
1.5.3 工具钢164
1.5.4 耐热、不锈、耐酸钢167
1.6 钢的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173
1.6.1 圆钢、方钢及六角钢173
1.6.2 钢管173
1.6.3 钢板和钢带178
1.6.4 型钢188
1.9.5 公差192
1.6.5 钢丝217
2.1.1 铸造铜合金219
1.6.6 P3型镀锌金属软管219
2.1 铜和铜合金219
2 有色金属219
2.1.2 加工用纯铜224
2.1.3 加工用铜合金224
2.2 铝和铝合金230
2.2.1 铸造铝合金230
2.2.2 铝及铝合金的牌号表示232
2.2.3 铝和铝合金的尺寸规格和性能232
2.2.4 压铸铝合金237
2.3 镁合金238
2.3.1 铸造镁合金238
2.3.2 压铸镁合金238
2.3.3 加工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特性和应用238
2.4 钛及钛合金型材239
3.1.1 常用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242
3.1 橡胶242
3 非金属材料242
3.1.2 工业用橡胶板244
3.1.3 石棉橡胶板245
3.1.4 橡胶管246
3.2 塑料250
3.2.1 概述250
3.2.2 塑料的分类、名称、特性和应用250
3.2.3 常用塑料的性能数据254
3.2.4 塑料型材的规格261
3.3.1 常用国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265
3.3 木材265
3.3.2 木材的选择269
4 复合材料269
4.1 概述269
4.1.1 复合材料分类269
4.1.2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70
4.2 树脂基复合材料271
4.3 复合钢板276
4.3.1 钛-钢复合钢板276
4.3.2 不锈钢复合钢板277
4.3.3 钢-钢复合钢板278
参考文献278
第5章 常用机构选择和设计280
1 机构的基本概念280
1.1 基本定义280
1.2 运动副的种类281
2.3 绘制机构简图的方法和步骤283
2.2 规定的简图符号283
2.1 定义283
2 机构简图283
3 常用机构分析284
3.1 机构自由度284
3.1.1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284
3.1.2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注意三个问题284
3.1.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举例285
3.2 平面机构的分类286
3.2.1 按结构分类286
3.2.2 按机构形态分类288
3.2.3按机构功能分类290
3.3 典型机构的主要特性293
3.3.1 平面连杆机构293
3.3.2 凸轮机构296
3.3.3 齿轮及轮系机构300
3.3.4 间歇运动机构304
3.3.5 定位装置312
4.1.1 实现位置要求和运动规律要求的设计313
4.1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313
4 常用机构的运动设计313
4.1.2 实现轨迹要求的四杆机构设计321
4.2 平面凸轮机构的设计322
4.2.1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322
4.2.2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330
4.2.3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334
4.2.4 凸轮设计中基本尺寸确定337
4.2.5 圆弧凸轮339
4.3 周转轮系的设计345
4.3.1 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及类型345
4.3.2 行星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345
4.4 三种常用间歇机构的设计347
4.4.1 棘轮机构设计347
4.4.2 槽轮机构设计348
4.4.3 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352
5 机构参考实例359
5.1 实现运动转换的常用基本机构359
5.2 实现各种功能的机构实例360
5.2.1 实现匀速转动的机构360
5.2.2 实现非匀速转动的机构361
5.2.3 实现往复移动的机构364
5.2.4 实现往复摆动的机构366
5.2.5 平行和定向运动的机构368
5.2.6 行程放大(或缩小)机构369
5.2.7 可调行程的机构371
5.2.8 实现直线轨迹的机构373
5.2.9 实现各种特殊形状曲线轨迹的机构374
5.2.10 增力和夹持机构377
5.2.11 机构中的消除间隙装置378
参考文献379
1.1 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容380
1.2 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380
1.3 机械结构设计应掌握的基本条件380
1.4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的技巧380
1.4.1 拟定结构方案380
1.4.2 结构方案的选择和评价380
第6章 机械结构设计380
1 概述380
2 机械零件的结构应符合自由度原理384
2.1 机械零件的自由度384
2.2 联接件设计的自由度分析385
2.3 轴系设计的自由度分析386
2.4 导轨设计的自由度分析386
3.1.1 改善零件的受力情况387
3 提高强度和刚度的设计387
3.1 提高静应力下的强度和刚度387
2.5 用自由度分析方法设计有综合运动的组合机构387
3.1.2 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389
3.1.3 用肋或隔板提高刚度和强度390
3.1.4 弹性强化和塑性强化391
3.1.5 提高接触强度和刚度的措施392
3.2 提高疲劳强度的设计394
3.2.1 降低应力集中程序394
3.2.2 合理选择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刚度395
3.2.3 减小应力396
3.2.4 把零件所受的对称循环变应力化为脉动应力或静应力396
4 提高耐磨性的设计396
5.2.1 机构精度的含义398
5.2 机构精度398
5 提高精度的设计398
5.1 误差的分类398
5.1.2 按误差性质分类398
5.1.1 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398
5.2.3 机构精度计算方法399
5.2.4 误差的合成399
5.2.5 精度分配方法399
5.2.2 机构误差的综合与分配399
5.3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400
5.3.1 减小误差源或误差值400
5.3.2 用补偿的方法减小或消除误差402
6 提高结构工艺性的设计406
6.1 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原则406
6.2 铸件的工艺性406
6.3 锻件的工艺性407
6.4 冲压件的工艺性408
6.5 热处理件的工艺性409
6.6 金属切削加工件的工艺性410
6.7 装配和维修的工艺性410
参考文献410
第7章 联接总论411
1 设计机械联接应考虑的问题411
2 联接的类型和选择411
2.1 可拆卸与不可拆卸联接411
2.2 按锁合分类411
3 联接设计的几个问题414
3.1 被联接件接合面设计414
3.2 注意紧固件中的应力集中问题415
4 紧固件的标准和检验416
4.1 紧固件的有关标准416
4.2 紧固件的检验项目416
3.4 使联接件受力情况合理416
3.3 考虑环境和工件条件的要求416
参考文献419
第8章 螺纹和螺纹联接420
1 螺纹420
1.1 螺纹分类420
1.1.1概述420
1.1.2 分类示例420
1.2 螺纹术语420
1.2.1 概述420
1.2.2 常用术语420
1.3.3 直径与螺距系列422
1.3.1 概述422
1.3.2 牙型422
1.3 普通螺纹422
1.3.4 基本尺寸427
1.3.5 公差427
1.3.6 标记435
1.3.7 量规440
1.4 统一螺纹443
1.4.1 概述443
1.4.2 牙型443
1.4.3 直径与螺距系列443
1.4.4 基本尺寸443
1.4.5 公差443
1.4.6 标记443
1.5.3 直径与螺距系列474
1.5 小螺纹474
1.5.2 牙型474
1.5.1 概述474
1.5.4 基本尺寸475
1.5.5 公差475
1.5.6 标记477
1.6 过渡配合螺纹477
1.6.1 概述477
1.6.2 牙型477
1.6.3 直径与螺距系列477
1.6.4 基本尺寸477
1.6.5 公差477
1.6.6 标记480
1.6.7 辅助锁紧结构480
1.7.4 基本尺寸481
1.7.5 公差481
1.7 过盈配合螺纹481
1.7.3 直径与螺距系列481
1.7.2 牙型481
1.7.1 概述481
1.7.6 装配力矩483
1.7.7 标记485
1.8 热镀锌大间隙螺纹485
1.8.1 概述485
1.8.2 牙型485
1.8.3 直径与螺距系列485
1.8.6 极限尺寸486
1.8.5 公差486
1.8.4 基本尺寸486
1.8.7 标记489
1.9 梯形螺纹489
1.9.1 概述489
1.9.2 牙型490
1.9.3 直径与螺距系列490
1.9.4 基本尺寸492
1.9.6 标记499
1.10 锯齿形(3o,30o)螺纹499
1.10.1 概述499
1.10.2 牙型499
1.10.3 直径与螺距系列500
1.10.4 基本尺寸500
1.10.5 公差502
1.10.6 标记507
1.11 55o密封管螺纹507
1.11.1 概述507
1.11.2 牙型507
1.11.3 基准平面的位置508
1.11.4 基本尺寸508
1.11.5 连接形式508
1.11.6 公差508
1.11.7 有效螺纹长度508
1.11.8 标记508
1.12 60o密封管螺纹510
1.12.1 概述510
1.12.2 牙型510
1.12.4 基本尺寸511
1.12.3 基准平面的位置511
1.12.6 公差512
1.12.7 有效螺纹长度512
1.12.8 标记512
1.13 55o非密封管螺纹512
1.13.1 概述512
1.13.2 牙型512
1.12.5 连接形式512
1.13.3 基本尺寸513
1.13.4 公差513
1.13.5 标记513
1.14 用于管路的普通螺纹系列514
1.14.1 概述514
1.14.2 系列514
1.15.2 常用螺纹识别表515
1.15 常用螺纹的识别515
1.15.1 概述515
2 螺纹紧固件基础525
2.1 紧固件分类和标记525
2.1.1 紧固件分类525
2.1.2 紧固件标记方法525
2.2 紧固件结构要素526
2.2.1 紧固件专用螺纹526
2.2.2 紧固件扳拧部分结构及尺寸529
2.2.3 紧固件用通孔和沉孔533
2.2.4 螺纹紧固件的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537
2.3 公差542
2.3.1 螺栓、螺钉和螺母公差542
2.3.3 耐热用螺纹连接副公差550
2.3.2 平垫圈公差550
2.4 力学和工作性能555
2.4.1 螺栓、螺钉和螺柱555
2.4.2 螺母561
2.4.3 有效力矩型钢六角锁紧螺母566
2.4.4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567
2.4.5 紧定螺钉570
2.4.6 自攻螺钉571
2.4.7 自挤螺钉571
2.4.8 自钻自攻螺钉572
2.4.9 耐热用螺纹连接副573
2.4.10 有色金属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573
3.1.1 六角头螺栓576
3.1 螺栓576
3 紧固件产品576
3.1.2 方头螺栓589
3.1.3 半圆头螺栓589
3.1.4 沉头螺栓597
3.1.5 T形槽用螺栓598
3.1.6 活节螺栓599
3.1.7 地脚螺栓599
3.1.8 钢网架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600
3.2 螺柱601
3.2.1 双头螺柱601
3.2.2 等长双头螺柱601
3.2.3 焊接螺柱601
3.2.4 螺杆607
3.3.1 六角螺母608
3.3 螺母608
3.3.2 开槽螺母615
3.3.3 锁紧螺母619
3.3.4 方螺母621
3.3.5 圆形螺母623
3.3.6 焊接螺母627
3.3.7 铆螺母627
3.3.8 其他螺母632
3.4 螺钉639
3.4.1 机器螺钉639
1.1.1 基本齿廓641
3.4.3 高强度圆柱头螺钉650
3.4.4 定位和轴位螺钉650
3.4.2 紧定螺钉650
3.4.5 不脱出螺钉659
3.4.6 吊环螺钉662
3.4.7 滚花头螺钉662
3.5 自攻螺钉和木螺钉667
3.5.1 自攻螺钉667
3.5.2 自攻锁紧螺钉673
3.5.3 自钻自攻螺钉675
3.5.4 木螺钉677
3.6 垫圈680
3.6.1 平垫圈681
3.6.2 弹性垫圈682
3.6.3 锁紧垫圈686
3.6.4 止动垫圈687
3.6.5 方斜垫圈687
3.6.6 球面和锥面垫圈687
3.6.7 开口垫圈687
3.7.1 螺钉组合件693
3.7 紧固件-组合件693
3.7.2 螺栓组合件696
3.7.3 自攻螺钉组合件699
3.7.4 组合件用垫圈700
1 键联接705
1.1 键和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705
第9章 轴毂联接和销联接705
1.2 键的选择和键联接的强度校核计算706
1.3 键联接的尺寸系列、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707
1.3.1 平键707
1.3.2 半圆键711
1.3.3 楔键712
1.3.4 键和键槽的形位公差、配合及尺寸标注713
1.3.5 切向键714
2 花键联接716
2.1 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716
2.3 矩形花键联接717
2.3.1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717
2.2 花键联接的强度校核计算717
2.3.2 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719
2.4 渐开线花键联接720
2.4.1 渐开线花键的模数和基本尺寸计算720
2.4.2 渐开线花键的尺寸系列722
2.4.3 渐开线花键公差与配合723
2.4.4 渐开线花键参数标注与标记730
3 无键联接732
3.1 型面联接732
3.2 胀紧联接733
3.2.1 胀紧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733
3.2.2 胀紧联接套的选用和设计733
3.2.3 胀紧联接安装和拆卸的一般要求734
3.3 胀紧联接套736
3.3.1 Z1型胀紧联接套736
3.3.3 Z3型胀紧联接套739
3.3.4 Z5型胀紧联接套739
3.3.5 外部夹紧式胀紧联接套739
3.3.2 Z2型胀紧联接套739
4 过盈联接744
4.1 过盈联接的类型、特点、装配方法和应用744
4.2 圆柱面过盈联接745
4.2.1 圆柱面过盈联接计算745
4.2.2 圆柱面过盈联接结构合理设计和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措施747
4.3 圆锥面过盈联接749
4.3.1 液压装拆的圆锥面过盈联接749
4.3.2 螺母压紧的圆锥面过盈联接751
5 销联接751
5.1 销的类型、特点和应用752
5.2 销的选择和销联接的强度校核计算753
5.3 销联接的标准元件754
5.3.1 圆柱销754
5.3.2 圆锥销758
5.3.3 开口销和销轴760
参考文献762
第10章 焊、粘、铆联接763
1 焊接概述763
1.1 焊接方法763
1.1.1 焊接方法介绍763
1.1.2 焊接方法的选择765
1.2 焊接材料768
1.2.1 焊条768
1.2.2 熔化焊用钢丝769
1.2.3 气体保护焊用焊丝770
1.2.4 药芯焊丝770
1.2.5 埋弧焊焊剂及其与焊丝的组合771
2.1 焊接结构的特点772
2 焊接结构设计772
1.2.6 焊接材料的选择772
2.2.5 结构的刚度和吸振能力773
2.3 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773
2.2.6 焊接缺陷773
2.3.1 合理选择和利用材料773
2.2.4 应力集中773
2.2.3 焊接应力和变形773
2.2.2 母材(被焊的材料)的焊接性773
2.2.1 焊接接头性能的不均匀773
2.2 采用焊接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773
2.3.3 减少焊接量774
2.3.4 合理布置焊缝774
2.3.2 合理设计结构的形式774
2.3.5 施工方便776
2.3.6 有利于生产组织与管理776
2.4 焊接接头的形式及工作特性776
2.4.1 电弧焊接头776
2.4.2 电阻焊接头779
2.5 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781
2.5.1 许用应力设计法781
2.5.2 极限状态设计法786
2.6.1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计算787
2.6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787
2.6.2 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措施793
3.1 减速器箱体的焊接结构794
3.1.1 整体式箱体794
3 典型焊接结构794
3.1.2 剖分式箱体795
3.2 旋转体的焊接结构796
3.2.1 轮式旋转体796
3.2.2 筒式旋转体800
3.2.3 转子802
3.2.4 水轮机转轮805
4 焊接及其有关的标准目录806
5.1.1 粘接原理808
5.1.3 粘接的应用范围808
5.1.2 粘接的特点808
5.1 概述808
5 粘接808
5.2 胶粘剂的选择809
5.2.1 胶粘剂的分类809
5.2.2 胶粘剂的选择原则809
5.3 粘接接头的设计813
5.3.1 粘接接头的设计原则813
5.3.2 常用粘接接头形式813
5.3.3 粘接接头的尺寸确定815
5.3.4 粘接结构的强化措施815
5.4 粘接技术应用举例818
5.4.1 机械零件裂纹、破裂的修补818
5.4.2 零件磨损、划伤的粘接修复818
5.4.4 “跑、冒、滴、漏、渗”紧急修复819
5.4.3 零件加工超差的修复819
6 铆接820
6.1 概述820
6.2 铆缝的设计821
6.2.1 确定钢结构铆缝的结构参数821
6.2.2 受拉(压)构件的铆缝821
6.2.3 构件受力矩的铆缝821
6.2.4 铆钉材料和联接的许用应力823
6.3 铆接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23
6.4 铆钉823
参考文献828
2.1.1 齿轮传动829
2.1 啮合传动829
2 机械传动的分类和选择829
1.3 对机械传动设计的要求829
1.2 机械传动的工作情况829
1.1 机械传动的作用829
1 概论829
第11章 传动总论829
2.1.2 蜗杆传动830
2.1.3 摆线针轮传动830
2.1.4 谐波传动830
2.1.5 链传动830
2.1.6 同步带传动830
2.1.7 螺旋传动830
2.2 摩擦传动830
2.2.1 带传动830
2.2.2 摩擦轮传动830
3.2 速度831
3.1.2 传动比可变的传动831
3.1.1 传动比固定的传动831
3 传动系统的组成及传动件的选择831
3.1 传动比831
3.3 轴的位置833
3.4 功率833
3.5 效率834
3.6 价格和单位功率的重量834
3.8.4 过载835
4.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传动的要求835
4 机电一体化传动装置设计要点835
3.8.5 空挡和空载835
4.1 伺服系统的分类835
3.7 噪声、抗冲击能力和寿命835
3.8.2 制动835
3.8.1 起动835
3.8 传动的特殊要求835
3.8.3 反向835
参考文献836
第12章 带传动837
1 传动带的种类及其选择837
1.1 带和带传动的形式837
1.2 带传动设计的一般内容840
2 V带传动841
2.1 尺寸规格841
1.3 带传动的效率841
2.2 V带传动的设计845
2.2.1 主要失效形式845
2.2.2 设计计算845
2.3.3 带轮的结构864
2.3.1带轮设计的要求864
2.3.2 带轮材料864
2.3 带轮864
2.4 V带传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869
2.5 设计实例869
2.3.4 带轮的技术要求869
3 联组窄V带(有效宽度制)传动及其设计特点871
3.1 尺寸规格871
3.2 设计计算872
3.3 带轮872
4 平带传动872
4.1 胶帆布平带872
4.1.1 规格872
4.1.2 设计计算873
4.2.1 规格876
4.2.2 设计计算876
4.2 锦纶片复合平带876
4.3 高速带传动877
4.3.1 规格877
4.3.2 设计计算877
4.4 带轮879
5 同步带传动880
5.1 规格881
5.2 设计计算885
5.3 带轮887
5.4 设计实例895
6 多楔带传动896
6.1 规格896
6.2 设计计算896
8 半交叉传动904
7 塔轮传动904
9 多从动轮带传动905
10 带传动的张紧908
10.1 张紧方法908
10.2 张紧力的控制908
10.2.1 V带的预紧力909
10.2.2 平带的预紧力909
10.2.3 同步带的预紧力910
10.2.4 多楔带的预紧力910
第13章 键传动911
1 链条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特点911
2 滚子链912
2.2.3 链速υ≥0.6m/s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914
2.2.4 链整υ<0.6m/s低速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914
2.2.1 滚子链的主要失效形式914
2.2.2 滚子链传动的额定功率914
2.2 滚子链传动设计914
2.1 滚子链的结构尺寸和主要参数914
2.2.5 滚子链的使用寿命计算919
2.2.6 滚子链耐磨性计算919
2.2.7 胶合工作能力计算920
2.3 滚子链链轮920
2.3.1 链轮材料和热处理920
2.3.2 链轮结构920
2.3.3 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920
2.3.4 链轮公差926
2.4 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示例926
3.2 齿形链传动的设计计算928
3.1 齿形铸的结构和主要参数928
3 齿形链928
3.3.2 链轮公差932
3.3 齿形链链轮932
3.3.1 齿形链链轮的齿形与基本参数932
4.1 链传动的布置935
4 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935
4.2 链传动的张紧936
4.3 链传动的润滑939
4.3.1 润滑剂的选择939
4.3.2 润滑方式的选择939
参考文献940
1.2.1 外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941
1.1.2 模数系列941
1.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941
1.1 基本齿廓与模数系列941
1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941
第14章 圆柱齿轮传动941
1.2.2 外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942
1.2.3 内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944
1.2.4 内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945
1.2.5 齿轮齿条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947
1.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测量尺寸947
1.3.1 公法线长度947
1.3.2 分度圆弦齿厚948
1.3.3 固定弦齿厚949
1.3.4 量柱(球)测量距950
1.5.2 变位齿轮的类型、比较与主要应用951
1.5.1 变位齿轮的功用和限制条件951
1.5 变位齿轮的应用和变位系数的选择951
1.4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和齿轮齿条传动的重合度951
1.5.3 变位系数的选择952
1.6 齿轮几何计算用表及用图954
1.6.1 几何计算用表954
1.6.2 几何计算用图971
1.7 齿轮的材料974
1.8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979
1.8.1 轮齿受力计算979
1.8.2 轮齿主要失效形式和相应的承载能力计算标准979
1.8.3 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979
1.8.4 主要尺寸参数的初步确定982
1.8.5 渐开线圆柱齿轮抗疲劳承载能力校核计算982
1.8.7 齿轮静强度校核计算997
1.8.6 在不稳定载荷下工作的齿轮强度核算997
1.8.8 齿面胶合承载能力校核计算999
1.8.9 开式齿轮传动强度计算和设计的特点1002
1.9.10 高速齿轮传动强度计算和设计的特点1003
1.9 圆柱齿轮的结构1004
1.9.1 齿轮轮坯结构形式的选择1004
1.9.2 齿轮结构通用数据1004
1.9.3 锻造齿轮结构1005
1.9.4 铸造齿轮结构1006
1.9.5 焊接齿轮结构1007
1.9.6 过盈压配齿轮结构1009
1.9.7 螺栓联接齿轮结构1009
1.10 齿轮传动的润滑1009
1.10.1 润滑剂种类和润滑方式的选择1009
1.10.2 润滑油种类和黏度的选择1010
1.10.3 其他经验数据1012
1.11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1012
1.11.1 适用范围1012
1.11.2 齿轮、齿轮副误差和侧隙的定义和代号1012
1.11.3 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018
1.11.4 齿坯要求1019
1.11.5 齿轮检验与公差1020
1.11.6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1024
1.11.7 齿轮副的侧隙1024
1.11.8 齿厚极限偏差1025
1.11.9 精度等级的图样标注1027
1.11.10 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1028
1.12 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实例及零件工作图1028
2.1 圆弧圆柱齿轮的特点1033
2 圆弧圆柱齿轮传动1033
2.2 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1035
2.2.1 单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035
2.2.2 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036
2.2.3 圆弧齿轮的模数系列1037
2.3 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37
2.4 圆弧齿轮测量尺寸计算1039
2.5 圆弧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1040
2.6 圆弧齿轮承载能力计算1041
2.6.1 圆弧齿轮承载能力计算公式1041
2.6.2 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和系数的确定1043
2.7 圆弧圆柱齿轮的精度1051
2.7.1 适用范围1051
2.7.2 定义和代号1051
2.7.4 齿坯要求1055
2.7.3 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055
2.7.5 齿轮与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1057
2.7.6 齿轮副的侧隙1061
2.7.7 图样标注及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1061
2.8 圆弧圆柱齿轮设计实例及零件工作图1061
3 附录——ISO1328 圆柱齿轮ISO精度制简介1066
3.1 参数项目、术语和代号1066
3.2 定义和作用1068
3.3 精度等极1071
3.4 相同精度等级的Fα、Fβ、±(Dt允许值的比较1071
3.5 ISO1328中强制性检验项目偏差允许值1071
参考文献1077
1.2 锥齿轮的类型1079
1.1 锥齿轮副的特点1079
1 概述1079
第15章 锥齿轮传动1079
2 锥齿轮的基准齿制和模数系列1081
2.1 锥齿轮的变位1081
2.1.1 切向变位1081
2.1.2 径向变位1081
2.2 渐开线锥齿轮的基本齿廓1081
2.3 标准模数系列1082
2.4 锥齿轮设计计算1082
3 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82
3.1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82
3.2 正交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85
3.3 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86
4 锥齿轮传动的设计1090
4.1 轮齿受力分析1090
3.4 零度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090
4.2 初步设计1091
4.3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1091
4.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1093
4.5 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实例1094
5 锥齿轮结构1097
6 锥齿轮精度1098
6.1 术语和定义1098
6.2 精度等级1100
6.4.2 齿轮的公差1101
6.5.2 齿轮副的检验组1101
6.5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1101
6.5.1 齿轮副的检验内容1101
6.4.1 齿轮的检验组1101
6.4 齿轮的检验组与公差1101
6.3 齿坯的要求1101
6.5.3 齿轮副的公差1102
6.6 齿轮副侧隙1102
6.7 图样标注1102
6.8 应用示例1103
6.9 锥齿轮精度数值表1104
6.10 锥齿轮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系式1115
第16章 蜗杆传动1116
1 概述1116
1.1 蜗杆传动的特点1116
1.2 蜗杆传动的分类1116
1.2.1 刀具铲形线1116
1.2.2 常用的蜗杆类型1117
1.3.3 蜗杆与蜗轮材料的匹配1118
1.3.2 蜗轮材料、蜗轮毛坯1118
1.3 蜗杆与蜗轮材料的选择1118
1.3.1 蜗杆材料、毛坯及热处理1118
1.4 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和润滑油选择1119
1.4.1 润滑方法的选择1119
1.4.2 润滑油的选择1119
1.4.3 润滑油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1120
2 圆柱蜗杆传动1120
2.1 正确啮合条件1120
2.2 蜗杆的导程和导程角1120
2.3 蜗杆传动的参考平面1121
2.4 蜗杆传动的径向变位1121
2.5 蜗杆传动的相对运动速度1122
2.6.1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1123
2.6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123
2.6.2 基本齿廓1125
2.6.3 模数和分度圆直径1125
2.6.4 中心距和传动比1127
2.6.5 基本尺寸与参数值及其匹配1127
2.6.6 基本几何关系式及标记方法1135
2.7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137
2.7.1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138
2.7.2 ZC蜗杆传动的几个重要特性1139
2.7.3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齿廓参数及参数匹配1141
2.8 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1153
2.8.1 圆柱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1153
2.8.2 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1154
2.8.3 蜗轮齿面强度计算1155
2.8.5 蜗杆的刚度校核计算1161
2.8.4 蜗轮弯曲强度校核计算1161
2.9 提高圆柱蜗杆传动质量的途径和方法1162
2.9.1 最佳啮合图1162
2.9.2 实现最佳啮合图的方法1163
2.9.3 切制“人工油涵”改善润滑条件1165
2.9.4 消除或减小“危险区”和弱区1165
2.9.5 利用良好的啮合场1166
2.9.6 合理选择几何参数和新型蜗杆传动1166
2.10 圆柱蜗杆传动的参数选择和非标设计1167
2.10.1 参数选择1167
2.10.2 非标设计中的参数选择1168
2.11.6 机床啮合的轴交角1169
2.11.10 ZC蜗杆传动的辅助条件1169
2.11.9 齿顶高系数与顶隙系数1169
2.11.8 变位量与变位系数1169
2.11.7 机床中心距1169
2.11.3 蜗轮与蜗杆的法向齿距相等1169
2.11.5 蜗杆导程角与蜗轮螺旋角相等1169
2.11.4 蜗杆与蜗轮的法向齿形角相等1169
2.11.2 蜗杆副的正确啮合条件1169
2.11.1 非对偶参数的类别1169
2.11 非对偶展成法加工蜗轮时,蜗杆副的设计与计算1169
2.12 圆柱蜗杆与蜗轮的结构1170
2.12.1 圆柱蜗杆的结构1170
2.12.2 蜗轮结构1170
2.13 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1170
2.13.1 精度等级及选择1171
2.13.2 各种误差及公差的定义和代号1171
2.13.5 蜗杆、蜗轮公差值1177
2.13.4 齿坯的要求1177
2.13.3 公差组的规定与选择1177
2.13.6 蜗杆传动的检验与公差1184
2.14 算例及功率表的应用1192
2.14.1 算例1192
2.14.2 功率表的应用1197
3 环画蜗杆传动1202
3.1 环面蜗杆1202
3.2 环面蜗杆传动1202
3.2.1 环画蜗杆传动的类型1202
3.2.2 环画蜗杆传动的主要啮合特点1203
3.3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1203
3.3.1 “原始型”直廓环面蜗杆传动1203
3.3.2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修形1204
3.3.3 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05
3.4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1210
3.4.1 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1211
3.4.2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1212
3.4.3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12
3.4.4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修缘”和变形传动1214
3.4.5 渐开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1215
3.5 环面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217
3.6 环面蜗杆传动精度及其选择1220
3.6.1 定义和符号1220
3.6.2 环面蜗杆传动的检查项目和公差1223
3.7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1225
3.7.1 蜗杆结构1225
3.7.2 蜗轮结构1225
4.1.2 偏置蜗杆传动的主要啮合特性1229
4.1.1 蜗杆和蜗轮齿面的形成1229
4.1 偏置蜗杆传动的类别及啮合特性1229
4 偏置蜗杆传动1229
4.2 偏置蜗杆传动的两个基本方程式1230
4.3 偏置蜗杆传动几何参数选择1230
4.3.1 节点角和节锥角1230
4.3.2 蜗杆分度锥母线模数ma及轴向模数mx1231
4.3.3 直径系数q值1231
4.3.4 齿形参数1231
4.3.5 传动比和齿数选择1233
4.3.6 锥蜗杆的平均直径1233
4.4 偏置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34
4.4.1 偏置锥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1234
4.4.2 偏置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35
4.5.1 偏置锥蜗杆传动的效率1236
4.5 偏置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236
4.5.2 偏置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1237
4.5.3 偏置蜗杆传动的最佳啮合位置1237
4.5.4 偏置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1237
4.5.5 强度计算1237
4.6 偏置蜗杆传动的精度1239
1.6.1 基本定义和代号1239
1.6.2 偏置蜗杆传动精度值选择1239
4.7 偏置锥蜗杆传动形式及结构1242
4.7.1 锥蜗杆和蜗轮的啮合形式1242
4.7.2 偏置蜗杆的支承结构形式1242
4.7.3 偏置蜗杆传动的侧隙调整1242
5.2.3 增大散热系数1243
5.2.2 增大散热面积S1243
5.2.1 提高传动效率1243
5.2 降低油温升,提高承载能力应采用的措施1243
5.1 热平衡计算式1243
5 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1243
参考文献1244
第17章 摩擦轮传动1245
1 概论1245
1.1 摩擦轮传动的优缺点1245
1.2 摩擦轮传动的分类1245
2 摩擦轮的滑动和失效1246
2.1 摩擦轮的滑动1246
2.2 摩擦轮传动的失效和对策1247
3 摩擦轮的表面强度计算1247
3.1 接触应力计算1247
3.3 Stribeck压力k计算1248
3.2 线压力q 的计算1248
4 摩擦力计算1250
4.1 计算轮压力Fn1250
4.2 摩擦系数1250
5 摩擦轮传动计算公式1251
6 摩擦轮传动结构设计1252
6.1 摩擦轮的压紧装置1252
6.2 摩擦轮的结构1252
参考文献1253
第18章 螺旋传动1254
1 螺旋传动的构成与功能1254
2 螺旋传动的分类1254
3 各类螺旋的特点与应用场合1254
4 螺旋机构的传动简图、载荷图和运动方式1255
5.1.1 螺杆的结构1258
5.1 滑动螺旋的结构设计1258
5 滑动螺旋1258
5.1.2 螺母的结构1259
5.2 螺杆与螺母材料1261
5.2.1 螺旋副的失效与对材料的要求1261
5.2.2 螺杆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261
5.2.3 精密传动螺杆材料允许的冶金缺陷和硬度不均匀性1262
5.2.4 螺母常用材料与选择1262
5.2.5 滑动螺旋副材料的许用比压和许用应力1262
5.3 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1264
5.3.1 校核计算1264
5.3.2 设计计算1265
5.4.1 梯形、锯齿形螺纹的尺寸系列与有关尺寸1267
5.4.2 梯形螺纹的精度与公差1267
5.4 螺旋的尺寸系列、精度与公差1267
5.4.3 锯齿形螺纹的精度与公差1269
5.4.4 旋合长度1276
5.4.5 精度与公差带的选用1276
5.4.6 多线螺旋公差1276
5.5 预拉伸螺旋设计的有关问题1276
6 滚动螺旋1277
6.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选择1277
6.1.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类型1277
6.1.2 滚珠丝杠副的参数1279
6.1.3 滚珠丝杠副的型号标注1280
6.1.4 滚珠丝杠副的承载能力与联接尺寸1281
6.1.5 滚珠丝杠副的丝杠轴端形式及尺寸1291
6.2 滚珠丝杠型号的选择1296
6.2.1 型号选择1296
6.1.6 滚珠丝杠的支承和支承方式1296
6.2.2 稳定性校核1297
6.2.3 极限速度校核1297
6.2.4 温度变形计算1297
6.2.5 丝杠副刚度与变形计算1297
6.2.6 预紧转矩计算1298
6.3 滚珠丝杠的精度与选择1298
6.3.1 滚珠丝杠的精度1298
6.3.2 滚珠丝杠精度的选择1298
6.4 滚珠丝杠选择设计的注意事项1298
6.4.1 防逆转措施1298
6.4.2 防护、密封与润滑1299
6.4.3 其他注意事项1299
参考文献1299
1.1.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09
1.1.2 代号和标记1309
1.1.4 选用方法1309
第19章 减速器1309
1.1.1 特点1309
1.1 普通圆柱齿轮减速器1309
1 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器1309
1.2 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1326
1.2.1 特点1326
1.2.2 代号和标记1326
1.2.3 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27
1.2.4 选用方法1327
1.3 轴装式减速器1339
1.3.1 特点1339
1.3.2 代号和标记1339
1.3.4 选用方法1340
1.3.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40
2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1341
2.1 特点1341
2.2 代号和标记1341
2.2.1 代号1341
2.2.2 标记示例1342
2.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42
2.4 选用方法1342
3 蜗杆减速器1347
3.1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347
3.1.1 特点1347
3.1.2 代号和标记1347
3.1.4 选用方法1348
3.1.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48
3.2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1359
3.2.1 特点1359
3.2.2 代号和标记1359
3.2.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59
3.2.4 选用方法1359
3.3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1367
3.3.1 特点1367
3.3.2 代号和标记1368
3.3.3 装配形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68
3.3.4 选用方法1368
3.4.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73
3.4.2 代号和标记1373
3.4.4 选用方法1373
3.4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1373
3.4.1 特点1373
3.5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1377
3.5.1 特点1377
3.5.2 代号和标记1377
3.5.3 装配形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77
3.5.4 选用方法1377
4 行星齿轮减速器1387
4.1 MGW行星齿轮减速器1387
4.1.1 特点1387
4.1.2 代号和标记1387
4.1.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387
4.1.4 选用方法1388
4.2.2 代号和标记1413
4.2.3 装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413
4.2.1 特点1413
4.2 混合少齿差星轮变速器1413
4.2.4 选用方法1429
4.3 谐波传动减速器1430
4.3.1 特点1430
4.3.2 代号和标记1430
4.3.3 外形尺寸,主要参数和承载能力1430
4.3.4 传动精度1430
4.4 摆线针轮减速器1435
4.4.1 特点1435
4.4.2 代号和标记1435
4.4.3 外形尺寸和承载能力1435
4.4.4 选用方法1444
参考文献1445
1.2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性能参数1446
1.1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和应用1446
1 概述1446
第20章 机械无级变速器1446
2 摩擦式无级变速器1447
2.1 行星锥盘(DISCO型)无级变速器1448
2.2 行星环锥(RX型)无级变速器1453
2.3 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1457
2.3.1 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干式)1457
2.3.2 锥盘环盘式无级变速器(湿式)1461
2.4 多盘式(Beier型)无级变速器1465
2.5 钢球无级变速器1471
2.6 其他型式无级变速器简介1476
3.1 P型齿链式(PIV型)无级变速器1479
3 链式无级变速器1479
3.2 精密调速扩大功率XP型和扩大调速范围PX型无级变速器1484
3.3 PS系列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484
3.4 PSR型滚柱式无级变速器1486
3.5 PU系列张力自动调整无级变速器1487
4 带式无级变速器1487
4.1 普通宽V带无级变速器1488
4.2 非对称宽V带无级变速器1491
5 脉动式无级变速器1492
5.1 三相并列连杆脉动式(GUSA型)无级变速器1492
5.2 四相并列连杆脉动式(Zero-Max型)无级变速器1495
参考文献1496
1.2.1 选用轴材料应考虑的因素1497
1.2 轴的材料、毛坯、处理1497
1.2.3 处理1497
1.2.2 毛坯1497
1.1 轴的类型、特点和用途1497
1 概述1497
第21章 轴1497
2 直轴1499
2.1 直轴的结构设计1499
2.1.1 轴上零件的布置方案1499
2.1.2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1499
2.1.3 轴上零件的装拆及调整1502
2.1.4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的措施1502
2.1.5 轴的结构工艺性1502
2.1.6 直轴的工作图1502
2.1.7 轴的典型结构和轴系零件的紧固件1509
2.2 轴的强度计算1526
2.2.1 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1526
2.2.2 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1526
2.2.3 按安全系数校核计算1527
2.3 轴的刚度计算1533
2.3.1 轴的弯曲变形计算1533
2.3.2 轴的扭转变形计算1535
2.4 轴的设计计算举例及设计计算程序1536
2.5 轴的临界转速计算1540
2.6 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1542
3 软轴1542
3.1 软轴的类型、特点和用途1542
3.2 软轴的结构形式和规格1542
3.2.1 钢丝软轴1542
3.2.2 软管1543
3.2.3 软轴接头1544
3.2.4 软管接头1544
3.2.5 防逆转装置1544
3.3 钢丝软轴的选择与使用1545
4.1.1 曲轴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1546
4 曲轴1546
4.1 曲轴的结构设计1546
4.1.2 曲轴的组成及设计1548
4.1.3 提高曲轴疲劳强度的措施1550
4.2 曲轴的强度计算1551
4.2.1 曲轴的失效形式1551
4.2.2 曲轴的受力分析1552
4.2.3 曲轴的强度计算1553
4.3 曲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1555
参考文献1555
第22章 滚动轴承1556
1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1556
1.1 滚动轴承的类型1556
1.2.1 基本代号1558
1.2 滚动轴承的代号1558
1.2.2 前置代号1562
1.2.3 后置代号1562
1.2.4 滚动轴承代号示例1563
2 滚动轴承的选择1564
2.1 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1564
2.1.1 承载能力1564
2.1.2 寿命与可靠性1564
2.1.3 速度特性1565
2.1.4 摩擦力矩1565
2.1.5 运转精度1565
2.1.6 振动和噪声1565
2.1.7 调心性能1565
2.2.3 经济性1566
2.2.2 安装性能1566
2.2.1 工作条件1566
2.2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1566
2.3 滚动轴承的精度选择1567
2.3.1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选择1567
2.3.2 滚动轴承的游隙选择1567
3 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和性能计算1568
3.1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1568
3.1.1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1568
3.1.2 当量动载荷1568
3.1.3 角接触轴承的载荷计算1568
3.1.4 非稳定载荷下轴承的寿命计算1572
3.1.5 寿命计算的修正1572
3.2.3 静载荷计算1574
3.2.2 当量静载荷1574
3.2.1 基本额定静载荷1574
3.2 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1574
3.3 极限转速1575
3.4 静不定支承结构的承载计算1575
4 滚动轴承装置的设计1576
4.1 轴承的配置与固定1576
4.1.1 两固定端配置1576
4.1.2 固定-游动配置1576
4.1.3 两端游动配置1577
4.2 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1578
4.3 轴承的配合1579
4.3.1 滚动轴承公差1579
4.3.2 滚动轴承的配合选择1579
4.4.2 定位预紧与定压预紧1582
4.4.1 轴向预紧与径向预紧1582
4.4 轴承的预紧1582
4.5 轴承的润滑1583
4.5.1 脂润滑1583
4.5.2 油润滑1585
4.5.3 固体润滑1585
4.6 滚动轴承的密封1586
5 滚动轴承主要尺寸和性能表1589
参考文献1662
第23章 滑动轴承1663
1 滑动轴承类型、特性与选用1663
1.1 滑动轴承类型、特性与适用场合1663
1.2 滑动轴承类型主要选择因素比较1664
1.3 各类连续运转滑动轴承承载能力与转速特性曲线1665
1.4 各种机器的滑动轴承设计参数1667
2 滑动轴承材料1669
2.1 对滑动轴承材料的要求1669
2.2 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1669
3 混合润滑轴承1676
3.1 滑动轴承结构1676
3.1.1 滑动轴承座1676
3.1.2 金属轴套与轴瓦1680
3.2 混合润滑轴承选用与验算1699
3.2.1 径向滑动轴承选用与验算1699
3.2.2 平面推力滑动轴承选用与验算1699
3.3 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择1700
4 固体自润滑轴承1701
4.1 轴承材料与性能1701
4.2 设计参数1705
4.3.1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轴套1708
4.3.2 DU轴套尺寸设计与验算1708
4.3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轴套与尺寸验算1708
5 关节轴承1711
5.1 关节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与代号1711
5.1.1 关节轴承的类型和结构型式1711
5.1.2 关节轴承的代号1715
5.2 各类关节轴承的规格1716
5.3 关节轴承的公差配合与游隙1729
6 含油轴承1731
6.1 多孔质粉末冶金含油轴承1731
6.1.1 材料与性能1731
6.1.2 型式与尺寸1733
6.1.5 使用安装1738
6.1.3 设计1738
6.1.4 润滑1738
6.2 塑料含油轴承的特性1739
7 水润滑热固性塑料轴承1740
7.1 应用场合1740
7.2 轴承规格1740
7.3 设计要点1744
8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1744
8.1 几何关系1744
8.2 轴承主要参数选择1745
8.2.1 宽径比L/D1745
8.2.2 相对间隙(和有效相对间隙(e((1745
8.3.4 摩擦功耗1746
8.3.2 轴承比压?1746
8.3.3 承载能力1746
8.3 工作特性参数与许用值1746
8.2.3 润滑油的粘度(1746
8.3.1 雷诺数与层流条件1746
8.3.5 流量1755
8.3.6 轴承热平衡与润滑剂有效温度1757
8.3.7 最小油膜厚度1758
8.4 计算框图1759
8.5 算例1759
参考文献1762
1.1 液体润滑剂1763
1.1.1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763
1 润滑剂1763
第24章 润滑与润滑装置1763
1.1.2 常用润滑油主要质量指标和用途1764
1.1.3 其他油品和合成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用途1764
1.2 润滑脂1772
1.2.1 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1772
1.2.2 常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用途1772
1.3 固体润滑剂1775
1.4 气体润滑剂1777
2 润滑方式1777
2.1 手工加油(或脂)润滑1777
2.2 滴油润滑1777
2.3 飞溅润滑1777
2.6.3 凝缩嘴的类型及主要参数确定1778
2.6.1 工作原理1778
2.6.2 油雾润滑系统的有关计算步骤1778
2.5 油绳与油垫润滑1778
2.4 油环与油链润滑1778
2.6 油雾润滑1778
2.7 集中润滑1782
2.8 压力循环润滑1782
3 润滑装置1783
3.1 油杯1783
3.2 油标1786
3.3 油枪1789
3.4 润滑泵1789
3.5 阀门1792
3.6 其他1794
4.2 车用汽油机油换油指标1796
4.4 拖拉机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1796
4.3 汽车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1796
4.1 全损耗系统用油换油指标1796
4 润滑剂的更换1796
4.5 普通车用齿轮油换油指标1797
4.6 L-HL液压油换油指标1797
第25章 密封1798
1 概述1798
1.1 密封机理1798
1.2 密封的分类1798
1.3 密封的选型1798
2 静密封1799
2.1 垫片密封1800
2.1.1 垫片的种类及特点1800
2.1.2 垫片的选型1802
2.1.3 法兰连接密封1804
2.1.4 管道连接密封1804
2.1.5 高压设备密封1804
2.1.6 超高压设备密封1813
2.1.7 真空密封1818
2.1.8 高温、低温条件下的密封1818
2.2 胶密封1821
2.2.1 聚硫橡胶密封胶1821
2.2.2 硅橡胶密封胶1821
2.2.3 非硫化型密封胶1821
2.2.4 液态密封胶1824
2.2.5 厌氧胶1826
3 弹塑性体接触动密封1828
3.1 软填料密封1828
3.1.1 软填料的类型及应用1829
3.1.2 软填料密封机理与泄漏的计算1831
3.1.3 软填料的选用1832
3.1.4 填料腔结构设计1834
3.1.5 填料密封的摩擦、磨损与润滑1835
3.2 成型填料1837
3.2.1 橡胶O形圈1837
3.2.2 唇形密封圈1847
3.2.3 鼓形和山形密封圈1851
3.2.4 防尘密封圈1851
3.3 油封1852
3.3.1 油封的分类1852
3.3.2 油封的性能与结构参数1856
3.3.3 油封的安装1858
3.3.4 动压型油封1859
3.4 防尘密封1860
4 非弹性体接触动密封1862
4.1 硬填料1862
4.2 活塞环1864
4.2.1 金属活塞环1865
4.2.2 无油润滑活塞环1866
4.2.3 涨圈旋转密封1866
5 机械密封1867
5.1 机械密封分类1868
5.2 机械密封设计计算1869
5.2.1 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和径向尺寸的计算1869
5.2.2 主要工作参数的计算1873
5.2.3 密封端面机械变形的计算1875
5.3 动环的传动和静环的支承方式1876
5.3.1 动环的传动1876
5.3.2 静环的支承方式1876
5.4 润滑、冲洗和冷却1878
5.4.1 润滑1878
5.4.2 冲洗1879
5.4.3 冷却1880
5.5 特殊工况下的机械密封1882
5.6 材料选用1884
5.6.1 摩擦副材料1884
5.6.2 辅助密封圈材料1885
5.6.3 弹性元件材料1885
6 流阻型非接触动密封1887
6.1 迷宫密封1887
6.1.1 迷宫的气体密封1887
6.1.2 迷宫油封1890
6.2 铁磁流体密封1891
6.2.1 铁磁流体密封机理1891
6.2.2 铁磁流体密封的基本结构类型1892
6.2.3 铁磁流体密封特性1892
6.3.2 浮环密封的设计计算1895
6.3 浮环密封1895
6.3.1 浮环密封装置的结构型式1895
7 动力型非接触密封1897
7.1 螺旋密封1897
7.1.1 螺旋密封的结构分类1897
7.1.2 螺旋密封设计计算1898
7.2 螺旋迷宫密封1899
7.3 离心密封1899
7.3.1 离心式密封的承压能力1900
7.3.2 功率消耗1900
7.4 停车密封1900
参考文献1902
1.1.1 联轴器分类、常用联轴器性能1903
1.1 概述1903
1 联轴器1903
第26章 联轴器 离合器1903
1.1.2 常用联轴器术语1907
1.1.3 挠性联轴器平衡分类1908
1.1.4 联轴器选用计算1911
1.2 刚性联轴器1917
1.2.1 凸缘联轴器1917
1.2.2 径向键凸缘联轴器1920
1.2.3 平行轴联轴器1920
1.2.4 夹壳联轴器1925
1.3 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1927
1.3.1 链条联轴器1927
1.3.2 滑块联轴器1927
1.3.3 齿式联轴器1927
1.3.4 万向联轴器1937
1.3.5 球面滚子联轴器1957
1.4 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1962
1.4.1 膜片联轴器1962
1.4.2 蛇形弹簧联轴器1975
1.4.3 簧片联轴器1981
1.4.4 挠性杆联轴器1992
1.4.5 波纹管联轴器1998
1.5 非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1999
1.5.1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1999
1.5.2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2002
1.5.3 弹性柱销联轴器2009
1.5.4 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2012
1.5.5 弹性活销联轴器2021
1.5.6 扇形块弹性联轴器2021
1.5.8 H形弹性块联轴器2024
1.5.7 弹性块联轴器2024
1.5.9 多角形橡胶联轴器2034
1.5.10 轮胎式联轴器2036
1.5.11 芯型弹性联轴器2039
1.5.12 径向弹性柱销联轴器2042
1.5.13 鞍形块弹性联轴器2049
1.5.14 整圈橡胶弹性联轴器2052
2 离合器2054
2.1 概述2054
2.1.1 离合器分类、常用离合器性能2054
2.1.2 常用离合器术语2056
2.2 离合器选用2058
2.2.1 离合器的基本要求2058
2.2.2 离合器型式与结构选择2058
2.3.1 摩擦离合器2059
2.3 机械离合器2059
2.3.2 牙嵌离合器2062
2.3.3 齿形离合器2063
2.4 电磁离合器2064
2.4.1 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2064
2.4.2 摩擦片式(磁通二次过片)电磁离合器设计程序2065
2.4.3 磁粉离合器2066
2.5 气动离合器2070
2.5.1 气胎离合器2070
2.5.2 气动双锥体离合器2073
2.5.3 气动盘式离合器2075
2.6 超越离合器2076
2.7 离心离合器2078
2.7.1 钢砂式离心离合器2078
2.7.2 钢球式离心离合器2080
2.8 安全离合器2094
2.9 离合器标准2095
第27章 弹簧2097
1 弹簧的分类2097
2 弹簧材料2099
3 圆柱螺旋弹簧2102
3.1 圆柱螺旋弹簧尺寸系列2102
3.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2103
3.2.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型式2103
3.2.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2103
3.2.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校核计算2109
3.2.4 典型工作图2111
3.2.5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技术要求及检验2111
3.2.6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两端圈并紧磨平或锻平型)尺寸及参数标准2113
3.2.7 组合螺旋压缩弹簧2114
3.2.8 设计举例2123
3.3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2126
3.3.1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结构型式2126
3.3.2 圆柱螺旋位伸弹簧的设计计算2128
3.3.3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强度校核2129
3.3.4 典型工作图2129
3.3.5 尺寸及负荷公差2130
3.3.6 普通圆柱螺旋位伸弹簧(圆钩环压中心型)尺寸2131
3.3.7 设计举例2143
3.4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2145
3.4.1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结构型式2145
3.4.2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2145
3.4.3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疲劳强度校核2148
3.4.4 典型工作图2149
3.4.5 尺寸及负荷公差2149
3.4.6 设计举例2150
3.5 多股圆柱螺旋弹簧2152
3.5.1 多股圆柱螺旋弹簧的类型和结构2153
3.5.2 多股螺旋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153
3.5.3 多股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2154
3.5.4 典型工作图2155
3.5.5 多股圆柱螺旋弹簧的尺寸和负荷极限偏差2156
3.5.6 设计举例2157
4 平面涡卷弹簧2159
4.1 平面涡卷弹簧的类型、结构和特性2159
4.2 平面涡卷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160
4.3 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A型)的设计计算2161
4.4 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B型)的设计计算2162
4.5 平面涡卷弹簧的技术要求2163
4.6 设计举例2163
5 碟形弹簧2165
5.1 碟形弹簧的类型和结构2165
5.2 碟形弹簧的尺寸系列2166
5.3 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2169
5.3.1 单个碟簧的计算2169
5.3.2 组合碟簧的计算2171
5.3.3 碟形弹簧的载荷分类和许用应力2172
5.4 碟形弹簧的技术要求2173
5.5 碟形弹簧的典型工作图2174
5.6 设计举例2175
6 弹簧减振器2177
6.1 弹簧减振器的表式和结构2177
6.2 弹簧减振器的主要参数尺寸2178
6.3 弹簧减振器的行程载荷系列2179
6.4 弹簧减振器的选用方法和选用举例2179
6.5 弹簧减振器的安装与调整2180
第28章 机架2182
1 机架设计概述2182
1.1 机架的分类及特点2182
1.1.1 按照机架的制造方法及所用材料分类2182
1.1.2 按照结构型式分类2182
1.1.3 按照力学性能分类2182
1.2 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182
1.3 机架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2182
1.3.1 机架的常用材料2183
1.3.2 机架的热处理2183
1.4.1 机架设计的一般方法2184
1.4 机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184
1.4.2 机架设计的一般步骤2185
2 结架的结构设计2185
2.1 机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2185
2.2 铸造机架2186
2.2.1 铸铁机架2186
2.2.2 铸钢机架2186
2.2.3 铸铝机架2186
2.3 焊接机架2187
2.4 非金属机架2187
2.4.1 塑料机架2187
2.4.2 混凝土机架2188
2.5 钢丝缠绕预应力机架2188
2.6 钢绳(柔性)机架2190
2.7 机架的连接和固定2191
3 机架的结构参数2193
3.1 机架截面形状的选择2193
3.2 肋板和肋条2196
3.3 机架外壁上的孔对刚度的影响2200
4 机架的设计计算2201
4.1 机架的强度计算2201
4.1.1 受力分析和简化2202
4.1.2 主要截面的设计计算2204
4.1.3 主柱的强度计算2205
4.2 机架的刚度计算2209
4.2.1 有横向肋板框架的刚度计算2209
4.2.2 有横肋板底座的刚度计算2209
4.2.3 对角肋板结构的刚度计算2210
4.3 机床中机架零件的刚度计算2211
4.2.4 十字肋的刚度计算2211
4.4.1 初步确定构件的尺寸2213
4.4.2 机架的设计计算2213
4.4 钢丝缠绕机架的设计计算2213
4.5 机架的动刚度和热变形的计算2215
4.5.1 振动特性的判定2215
4.5.2 提高机架结构振动刚度的措施2216
4.5.3 机架的热变形2216
5.1.1 箱体的主要功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