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科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洪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212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科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回顾(代序)1
第一编 中国古代科技产生时期:上古--春秋战国(公元前221年)1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1
一 石器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1
二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业5
1.陶器是怎样产生的6
2.原始陶器的制法6
3.几种原始陶器制作技术的主要特点11
三 原始建筑中土木结构雏形的出现及其科学性12
四 “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锄耕和个别地区犁耕的出现17
五 原始人类与水害斗争的传说20
六 人工取火、动物驯养、车船、弓箭制造、纺织技术及其他22
七 古代神话与原始自然观25
第二章 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夏、商、西周手工业技术29
一 灿烂的青铜文化31
1 青铜冶铸产生的过程和年代31
2 青铜冶铸术33
3 铜器外镀及其他加工技术42
二 其他手工业技术的发展43
1 商、周发展起来的高台建筑44
2 制陶技术的发展与原始瓷器的出现48
3 手工机械纺织技术的初步完善50
4 酿酒53
第三章 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战国55
一 冶铁技术的产生57
1 使用铁器的最早年代57
2 春秋战国时期铁的冶炼法59
3 生铁加工工艺63
二 古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65
1 耕作与时令关系的确立65
2 农作物、农具和农产量67
3 水利技术的发展73
4 对土壤的认识以及耕作技术80
三 战国时期的物理学成就91
1 力学91
2 声学95
3 光学97
四 数学106
1 整数字与算筹106
2 《考工记》中的分数、角度记法及度量衡制111
3 战国诸子阐发的数学概念116
1 中医发展概况121
五 中医基础的奠立121
2 最早的医学著作--马王堆出土医书123
3 先秦脉宗扁鹊及中医切脉学127
4 《黄帝内经》129
六 天文学的进步134
1 古代对于天体演化和宇宙的认识134
2 天官与天象观测和记录136
3 天体测量145
七 历法164
1 春秋战国以前历法小史166
2 旧历形成时期--春秋战国的历法172
八 最早的地理著作175
1 《尚书·禹贡》篇176
2 《山海经》中的地理观念182
3 《管子》中的自然地理知识190
4 其他有关地理有著作193
九 阴阳五行说与战国科技195
十 促进科技发展的社会诸因素198
第二编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期:秦汉--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0年)204
第一章 秦汉对上古科技的整理和发煌204
一 两汉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交流204
1 赵过推广牛耕和代田法205
2 与西域农业技术的交流207
3 《氾胜之书》209
二 中医体系的形成212
1 华佗与中医外科212
2 医圣张仲景217
3 中医医典:《本草》、《伤寒论》217
4 切脉术的发展--寸关尺法223
三 造纸术的发明225
1 纸的发明和蔡伦226
2 古代造纸工艺228
3 造纸术的传播229
四 天体结构理论和四分历231
1 天体结构理论231
2 秦汉历法的科学成就240
五 古代建筑体系的基本形成253
1 西汉前建筑风格的发展和变迁253
2 汉代木构建筑体系的确立254
六 陶瓷业的复兴和技术的革新260
1 青瓷出现的技术条件261
2 汉代铅釉陶和青瓷262
七 纺织和印染263
1 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263
2 边疆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265
3 汉代的纺织机械266
八 冶铁技术的发展267
1 竖炉炼铁技术的提高267
2 生铁品种与生铁制钢法的增加269
九 现存最古的两部算学专著272
1 《周髀算经》272
2 《九章算术》276
十 指南针和指南车295
十一 汉代地理学298
1 地图学的发展与马王堆地图298
2 《史记·河渠书》与《汉书·地理志》的创始作用300
十二 汉代儒学及其科学研究方法303
一 古典数学明珠--圆周率推算的成就304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古代科技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306
1 刘徽与割圆术307
2 祖冲之及其数学成就309
二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14
三 天文及历法理论的重大突破319
1 天体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对蒙气差的认识319
2 岁差的发现323
3 历法理论的创新325
四 民族文化交流影响下的建筑技术333
五 瓷器青白两体系雏形的出现337
六 音律学的成就339
七 地图与地理记注的发展以及地方志的出现341
1 地理图记的分离与裴秀《禹贡地理图》341
2 地方志的编纂343
3 郦道元《水经注》344
1 炼丹术产生的背景和条件346
八 近代化学的先驱--炼丹术346
2 炼丹术产生和发展过程348
3 火法炼丹的两大系统351
4 水法炼丹及炼丹术的其他贡献356
5 炼丹术的西传363
九 科学技术、宗教与民族文化交流365
1 宗教对科学技术的影响365
2 民族迁徙的影响368
第三编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延伸期:隋--元(公元581-1368年)370
第一章 以三大技术为主体的科技体系的形成--隋唐五代时期370
一 纺织技术较大的进步371
1 纺织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371
2 绫锦等织物的织造技术和机械373
3 捣练和印染术376
1 陶瓷生产的普及和社会化381
二 陶瓷生产的社会化和“南青北白”体系的形成381
2 唐代名窑布局及特征382
3 制瓷工艺技术388
4 斑烂绚丽的唐三彩390
5 五代时期宫庭对瓷器生产的控制392
三 古典建筑技术的成熟394
1 中世纪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唐长安城及其建筑技术394
2 建筑装配化的尝试400
3 世界最早的大型敞肩拱桥--安济桥402
4 寺塔及石窟建筑的风格406
四 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贡献415
1 雕板印刷术发明的条件416
2 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417
1 农业的繁荣420
五 农业的繁荣与农业技术的缓慢发展420
2 农书和农业技术424
六 地理图记的新发展与游记431
1 中国第一部世界地图--贾耽《海内华夷图》432
2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433
3 《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435
七 医学传统的光大和发扬441
1 隋唐五代的医疗机构及医学的地位441
2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445
3 孙思邈与《千金要方》448
4 《唐本草》与其他医学著作451
八 天文测量成就以及对历法理论的总结453
1 天文测量成就454
2 隋唐历法465
九 《十部算经》及算学与士大夫的进一步分离472
1 《十部算经》的算学成就473
2 《十部算经》反映的思维特征481
3 隋唐设立算学的意义485
十 隋唐五代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487
第二章 宋元知识阶层的扩大与技术发展的畸形化493
一 宋元社会与科学技术493
二 古雅超脱的宋元瓷器494
1 样代诸名窑495
2 辽、金与元代名窑502
3 制瓷技术的发展和创造503
4 宋元瓷器的输出509
三 建筑风格的转变与标准化510
1 辽、宋、金、元建筑的主要特征510
2 辽构--蓟县独乐寺观音殿及山门512
3 造型别致的宋代建筑--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515
4 式样繁多的桥梁建筑516
5 新型城市:汴京、临安和大都521
6 李械与《营造法式》527
四 一个最有成就的技术部门--纺织530
1 栽桑养蚕和缫丝的生产技术531
2 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黄道婆535
3 脚踏纺车与水力大纺车539
4 富丽典雅的宋元纺织品542
5 少数民族的纱织技术546
6 封建制度对纺织技术发展的阻碍548
五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550
1 火药在军事和其他方面的应用550
2 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和在航海中的应用555
3 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558
4 宋元造纸术561
六 农业科技著作的大量出现562
1 宋元农业概况563
2 一部自?系统的农业专著--陈旉《农书》567
3 第一部官修农书--《农桑辑要》570
4 图文并茂的王桢《农书》572
七 船舶制造及其与宋元社会的关系575
1 宋代船舶和船场575
2 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576
3 造船与宋元社会581
八 中国古典数学的最高成就584
1 珠算盘的广泛应用585
2 天元术、四元术、“0”和十进小数表示法588
3 开方本源图与增乘开方法594
4 对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垛积术与招差法602
5 宋元数论--大衍求一术606
6 宋元数学四大家及其主要成就608
7 算学的地位,对算学的认识及算学教学610
九 天文观测仪器的进步和宋元历学613
1 精妙卓绝的天文仪器和设备613
2 天文测量621
3 频频更改的宋代历法623
4 郭守敬授时历--古代一部集大成的历法624
5 沈括大阳历626
6 天文历法知识在民间的传播628
十 医学、地理学及沈括《梦溪笔谈》629
1 医学分科的明细化与官私医书629
2 宋元对地理学的贡献及其局限632
3 沈括《梦溪笔谈》的科学成就637
一 明代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640
1 三大技术发展的顶峰及进一步畸形化640
第四编 西洋科技传入期:明清(公元1368-1840年)640
第一章 西洋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科技的新生640
2 明末科技四大著作644
3 明代其他的科技成就652
二 西洋科技的传入654
1 传统文化的困惑654
2 利玛窦等传教士的活动655
3 面对西洋科技的中国士大夫658
4 传入中国的西洋科技的主要内容662
三 中世纪末,中国科技史上的明星677
1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的历学家王锡阐677
2 清代“算学第一人”梅文鼎679
3 余论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