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025071.jpg)
- 康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23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险症-诊疗-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重症患者评估与转运1
第一节 重症患者的初始评估1
一、病史2
二、体格检查2
三、表格记录3
四、辅助检查3
五、治疗4
第二节 重症疾病评分系统4
一、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4
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6
三、简化急性生理评分7
四、死亡概率模型7
五、创伤评分7
六、Glasgow昏迷评分7
七、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7
八、临床肺部感染评分7
第三节 重症患者的转运10
一、转运决策10
二、转运人员、设备及药品10
三、转运方式的选择13
四、转运前的准备13
五、转运的监测与治疗13
六、转运交接14
七、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14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15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病因与类别15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16
一、识别心搏骤停16
二、徒手心肺复苏的要点17
三、体表电除颤20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22
一、控制气道与呼吸支持22
二、药物治疗22
三、团队协作24
第四节 心搏骤停后综合处理25
一、病因的确定与病情判断25
二、脑保护与脑复苏25
三、全身加强治疗27
四、脑复苏的结局29
第三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31
第一节 体液的正常组成成分31
一、液体的平衡31
二、电解质的平衡33
三、渗透压的平衡33
四、酸碱平衡34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35
一、脱水35
二、水中毒37
三、钠代谢紊乱38
第三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39
一、钾代谢紊乱39
二、钙代谢紊乱42
三、镁代谢紊乱44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46
一、代谢性酸中毒46
二、代谢性碱中毒47
三、呼吸性酸中毒48
四、呼吸性碱中毒49
五、动脉血气分析50
第五节 内环境紊乱临床诊疗思路50
第四章 心电监测和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53
第一节 持续心电监测53
第二节 常见心律失常53
一、ICU病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53
二、ICU病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53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60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一般处理原则60
二、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61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61
四、各种心律失常治疗原则65
五、心脏起搏器和起搏心电图67
第五章 循环监测与支持68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基础68
一、Starling定律68
二、心室的功能69
三、心室相互作用70
四、容量血管与阻力血管70
五、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72
六、心肺相互作用机制72
七、微循环73
第二节 循环监测指标74
一、静态前负荷与动态前负荷指标74
二、容量反应性76
三、心输出量及心脏功能76
四、外周阻力77
第三节 循环监测技术77
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77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78
三、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78
四、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测定81
五、微循环监测技术84
第四节 循环支持85
一、液体治疗85
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87
三、循环监测与支持的策略87
第六章 呼吸功能监测89
第一节 气体交换功能监测89
一、通气指标89
二、换气指标89
三、血气分析90
四、血气测定结果的分析与判断91
第二节 肺和胸廓机械动力学监测94
一、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指标94
二、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压力监测95
三、呼吸系统的阻力96
第三节 呼吸功和呼吸形态监测99
一、呼吸功的定义99
二、呼吸做功指标99
三、呼吸功的监测100
四、呼吸功监测的意义100
五、呼吸形态的监测101
第四节 呼吸驱动监测102
一、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指标102
二、P0.1 测定103
第五节 呼吸肌力和耐力检测103
一、呼吸肌力103
二、呼吸肌力监测105
第六节 患者-呼吸机系统监测106
一、患者方面的因素107
二、呼吸机与管路方面的因素107
三、操作者方面的因素108
第七章 呼吸支持技术110
第一节 氧疗110
一、低氧血症和缺氧的概念110
二、低氧血症的原因110
三、缺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11
四、氧疗概念112
五、氧疗适应证112
六、氧疗方法113
七、氧疗的注意事项114
八、高压氧疗116
第二节 气道管理117
一、口/鼻咽通气道117
二、球囊面罩通气118
三、气管插管118
四、困难气道管理策略121
五、气管切开121
六、人工气道的管理123
第三节 机械通气123
一、概述123
二、机械通气对生理学影响124
三、机械通气常用模式125
四、机械通气参数设置128
五、机械通气监测131
六、机械通气的并发症132
七、呼吸机的撤离和拔管134
第四节 无创正压通气136
一、概述136
二、优缺点136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137
四、使用方法138
五、监测和评估139
六、无创正压通气的撤离140
第五节 其他通气技术140
一、高频振荡通气140
二、一氧化氮吸入疗法142
三、俯卧位通气143
第六节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144
一、概述144
二、体外生命支持的适应证145
三、体外膜肺氧合的实施145
四、体外膜肺氧合的并发症及处理146
五、停止体外膜肺氧合的时机147
六、预后147
第七节 呼吸功能的康复训练147
一、肺康复147
二、雾化吸入疗法148
第八章 凝血功能障碍与输血150
第一节 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150
一、流行病学150
二、正常凝血机制150
三、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152
四、临床表现153
五、实验室检查153
六、治疗154
七、重症监护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155
第二节 输血158
一、输血种类的选择及指征158
二、输血常见并发症159
第九章 重症感染与抗菌药物应用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重症感染与感染类型161
二、重症感染的病原学161
三、重症感染的诊断162
四、重症感染的治疗162
第二节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特点和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63
一、抗菌药物定义163
二、抗菌药物分类164
第三节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70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170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171
三、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172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173
五、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标准176
第四节 重症血流感染176
一、定义176
二、临床表现177
三、常见病原体177
四、治疗177
第五节 复杂性腹腔感染180
一、概念180
二、发病机制180
三、病原学181
四、临床表现181
五、诊断182
六、治疗182
第六节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4
一、常见类型184
二、脑脊液检查185
三、治疗185
第十章 重症患者的镇痛与镇静189
第一节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意义189
第二节 重症患者疼痛的评估与镇痛治疗189
一、疼痛的评估189
二、镇痛治疗191
第三节 重症患者镇静的评价与治疗193
一、镇静的评价193
二、镇静治疗195
第四节 重症患者谵妄的评价与治疗197
一、谵妄的诊断197
二、谵妄的治疗与预防199
第五节 镇痛镇静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199
一、呼吸功能199
二、循环功能199
三、神经肌肉功能200
四、消化功能200
五、肾功能200
六、其他201
第六节 ICU镇痛镇静流程201
第十一章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202
第一节 危重症患者的代谢和营养改变特点202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营养评估以及营养素204
一、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与营养不良类型204
二、营养状态评估205
三、能量消耗与供给207
四、免疫营养在重症患者的应用208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方法209
一、营养支持途径及其选择原则209
二、营养支持时机210
三、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210
四、肠外营养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212
第四节 特殊危重疾病营养支持的要点215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215
二、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营养支持215
三、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216
四、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216
第十二章 休克218
第一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218
一、休克代偿期218
二、休克进展期219
三、休克难治期219
第二节 休克的分类221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221
二、心源性休克222
三、梗阻性休克222
四、分布性休克222
第三节 休克的诊断与病情评估223
第四节 休克的监测与治疗224
一、休克的监测224
二、液体复苏治疗225
三、休克的综合治疗225
第五节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226
一、多巴胺226
二、多巴酚丁胺227
三、去甲肾上腺素227
四、肾上腺素227
五、血管加压素227
六、血管扩张药228
第十三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9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229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231
一、发病机制231
二、病理生理231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32
一、临床表现232
二、辅助检查232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233
一、概述233
二、呼吸支持治疗234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其他治疗236
第十四章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38
第一节 脓毒症238
一、相关定义238
二、流行病学239
三、病因239
四、发病机制240
五、临床表现242
六、辅助检查243
七、诊断244
八、鉴别诊断245
九、治疗246
十、预防250
十一、预后250
十二、拓展内容250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52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区别于其他器官衰竭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252
二、病因252
三、发病机制253
四、临床表现254
五、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标准255
六、治疗255
七、预防255
第十五章 急性肾损伤与肾脏替代治疗257
第一节 急性肾损伤257
一、定义及分级257
二、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258
三、病理生理259
四、临床特点25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60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262
一、治疗指征及介入时机262
二、治疗模式与疗效分析263
三、腹膜透析或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剂量263
四、腹膜透析或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抗凝方式264
第十六章 急性胃肠损伤266
第一节 概述266
第二节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266
一、AGIⅠ级(有发生胃肠功能不全或衰竭的风险)266
二、AGIⅡ级(胃肠功能不全)267
三、AGIⅢ级(胃肠功能衰竭)267
四、AGI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其他脏器功能障碍)267
第三节 基本概念及处理原则268
一、喂养不耐受综合征268
二、腹腔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68
三、常见胃肠道症状270
四、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处理流程271
第十七章 呼吸系统重症273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73
一、定义273
二、病因273
三、病理生理273
四、临床表现274
五、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274
六、诊断与病情评估274
七、治疗275
第二节 重症哮喘278
一、诱发因素278
二、病理生理279
三、临床表现279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27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279
六、治疗280
第三节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284
一、基本概念284
二、危险因素284
三、病理生理285
四、临床表现286
五、辅助检查287
六、诊断289
七、鉴别诊断291
八、治疗292
九、预防294
第四节 大咯血294
一、定义294
二、病因295
三、诊断296
四、治疗297
第五节 间质性肺疾病299
一、概述299
二、特发性肺纤维化300
三、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303
第十八章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305
第一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305
第二节 上消化道出血305
一、应激性溃疡306
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308
第三节 急性肝衰竭311
一、病因311
二、发病机制312
三、分类和分期313
四、临床表现313
五、诊断314
六、治疗315
第四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18
二、临床表现318
三、诊断318
四、治疗319
第十九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321
一、常用术语及定义321
二、发病机制322
三、病理生理323
四、常见病因324
五、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25
六、疾病严重程度评估327
七、治疗328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重症疾病334
第一节 颅内生理学和颅内压升高334
一、颅腔生理334
二、影响脑血流的因素334
三、颅内压生理336
第二节 脑功能检测338
一、意识状态判断338
二、中枢神经系统电生理监测339
三、颅内压监测342
四、脑血流监测343
五、脑氧代谢监测344
六、神经影像学监测346
第三节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症处理348
一、重型颅脑损伤348
二、非外伤性脑出血355
三、缺血性脑卒中360
四、神经系统无力性疾病364
五、癫痫持续状态367
六、感染性疾病370
七、脑疝370
第二十一章 重症患者的内分泌与代谢373
第一节 垂体危象373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374
二、临床表现和类型374
三、诊断375
四、治疗376
第二节 重症相关的肾上腺功能不全37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77
二、诊断377
三、治疗处理378
第三节 肾上腺危象37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78
二、临床表现378
三、诊断379
四、治疗379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37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79
二、临床表现380
三、实验室检查380
四、诊断380
五、治疗380
第五节 重症患者血糖管理38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81
二、血糖监测381
三、血糖控制目标382
四、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对策383
五、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383
第六节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38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85
二、临床表现385
三、诊断386
四、治疗386
第七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87
一、发病原因387
二、发病机制387
三、临床表现387
四、诊断387
五、治疗388
第二十二章 重症风湿性疾病389
第二十三章 严重创伤的ICU救治393
第一节 定义及流行病学概述393
第二节 创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393
一、神经-体液反应394
二、创伤后机体代谢变化394
三、创伤后脏器功能变化395
第三节 创伤的评估和早期救治397
一、病情的初步评估步骤397
二、创伤的早期处理398
第二十四章 器官移植的重症治疗401
第一节 移植患者的一般处理401
一、不同阶段的监测与处理要点401
二、免疫抑制剂治疗401
三、抗感染治疗402
第二节 肝脏移植402
一、肝移植的适应证403
二、肝移植术前管理403
三、肝移植手术方式403
四、移植术后管理404
第三节 肾移植413
一、肾移植适应证413
二、肾移植术后的监护治疗413
三、肾移植术后并发症416
第四节 心脏移植418
一、病人的选择418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418
三、免疫抑制方案419
四、术后早期的处理419
五、术后监护419
六、术后一般处理420
七、常见合并症的处理422
第五节 器官捐献423
一、器官捐赠的种类423
二、捐赠流程424
三、捐赠条件424
第二十五章 产科危重症426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27
二、分类及诊断标准427
三、治疗427
第二节 HELLP综合征43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30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430
三、治疗431
第三节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431
一、发病机制与诊断432
二、治疗432
第四节 羊水栓塞433
一、病因及高危因素43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433
三、治疗434
第五节 围生期心肌病43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35
二、诊断标准436
三、治疗436
第二十六章 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437
第一节 ICU中医院感染的流行情况和感染类型437
一、概述437
二、感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437
三、常见的感染类型438
四、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暴发的定义439
第二节 常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39
一、手卫生439
二、环境及物品表面的清洁与消毒441
第三节 三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常见病原体和集束化干预措施443
一、诊断标准443
二、各感染类型的常见病原体444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干预措施445
四、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干预措施446
五、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措施448
第四节 ICU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防控措施449
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449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450
第五节 ICU中职业暴露的预防451
一、职业暴露概述与ICU中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451
二、标准预防452
三、职业暴露发生后的预防处理措施454
第二十七章 危重症医学实践中的伦理学问题457
一、医学伦理学原则457
二、无效医疗458
三、终止治疗459
四、脑死亡460
第二十八章 ICU常用技术462
第一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测压462
一、动脉穿刺置管及测压462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464
三、PICCO安置和测量466
四、肺动脉漂浮导管安置468
第二节 人工气道建立470
一、口/鼻咽通气道470
二、气管插管471
三、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473
第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技术476
一、心脏电复律476
二、心脏起搏477
第四节 消化系统常用技术478
一、鼻胃管安置478
二、鼻空肠管安置479
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480
四、双囊三腔管482
五、腹内压监测483
第五节 其他常用技术484
一、胸腔穿刺484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485
三、腹腔穿刺487
四、腰椎穿刺487
五、骨髓穿刺488
第六节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留取489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489
二、经人工气道痰培养标本采集490
三、手术切口标本采集490
四、尿培养标本采集490
五、粪便标本采集491
六、脑脊液标本采集492
七、脓液标本采集492
八、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492
第七节 纤维支气管镜493
一、床旁纤维支气管镜493
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标本采集495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技术496
第八节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497
一、适应证497
二、禁忌证497
三、操作步骤497
参考文献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