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密山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密山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60582.jpg)
- 密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087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98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0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密山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凡例3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57
第一章 地理位置57
第一节 方位 面积57
第二节 疆域 县界57
第二章 历史沿革60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历史沿革60
第二节 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沿革61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的历史沿革62
第四节 解放后的历史沿革62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行政区划63
第三章 行政区划63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64
第三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67
第四章 县城 镇乡76
第一节 县名由来76
第二节 县城变迁76
第三节 镇乡概况76
第五章 国营农场124
第一节 八五五农场124
第二节 八五七农场131
第三节 八五一一农场138
第四节 兴凯湖农场146
第五节 八五一○农场155
第二节 主要断裂159
第一节 地质结构159
第一章 地质159
第二篇 自然地理159
第三章 地貌161
第一节 地貌特征161
第二节 地貌影响162
第三节 山脉162
第三章 气候165
第一节 气温165
第二节 降水171
第三节 风174
第四节 日照176
第五节 四秀气候特征178
第六节 气候分区180
第一节 水系186
第四章 水系 水文186
第二节 水文189
第五章 土壤192
第一节 暗棕壤192
第二节 白浆土193
第三节 草甸土194
第四节 沼泽土195
第五节 泥炭土196
第六节 河淤土197
第七节 砂土197
第八节 水稻土197
第六章 植被199
第一节 植被分布199
第二节 植被类型200
第二节 森林资源201
第七章 自然资源201
第一节 土地资源201
第三节 矿产资源202
第四节 动物资源204
第五节 草地资源205
第六节 植物资源206
第八章 自然灾害209
第一节 灾害种类209
第二节 灾害摘记210
第三篇 农业216
第一章 土地开发216
第一节 荒原开发2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217
第一节 解放前土地制度219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219
第二节 解放后土地制度改革223
第三节 生产体制变革225
第三章 种植业231
第一节 农作物生产231
第二节 农技 农艺244
第三节 农田建设253
第四节 农业区划257
第四章 管理与机构262
第一节 经营管理262
第二节 农业机构265
第五章 农业机械267
第一节 农机具使用267
第二节 农机具革新271
第三节 农机具经营管理275
第四节 农机队伍279
第四篇 林牧副业283
第一章 林业283
第一节 林业资源283
第二节 林业生产284
第三节 森林保护296
第四节 林业机构及队伍300
第二章 畜牧业304
第一节 畜牧饲养304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315
第三节 疫病防治319
第四节 畜物业机构与队伍321
第三章 副业324
第一节 养殖业325
第二节 种植业328
第三节 编织业329
第四节 采集业330
第五篇 水利 水产333
第一章 水利333
第一节 水利灌溉334
第二节 蓄水工程338
第三节 补水工程343
第四节 堤防与护岸345
第五节 水利管理349
第六节 水利机构及队伍352
第二章 水产355
第一节 水产资源356
第二节 水产养殖358
第三节 渔业生产359
第四节 水产企业361
第五节 渔政管理364
第六节 水产机构367
第六篇 工业376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376
第一节 私营工业376
第二节 集体工业376
第三节 国营工业377
第二章 机械工业37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制造业379
第二节 工业生产机械制造业380
第三节 生活用品机械制造业380
第四节 主要厂家简介381
第二节 建材生产384
第三章 建材工业384
第一节 砂石生产384
第三节 主要厂家简介387
第四章 食品工业389
第一节 粮油工业389
第二节 酿造工业393
第三节 糕点工业395
第四节 糖果工业396
第五节 乳制品工业397
第六节 调味品工业397
第七节 卷烟工业397
第八节 其他食品工业398
第二节 丝棉纺织工业400
第一节 纤维原料加工业400
第五章 纺织工业400
第六章 缝纫 制革工业403
第一节 缝纫工业403
第二节 皮革工业403
第七章 造纸 印刷工业406
第一节 造纸工业406
第二节 印刷工业406
第八章 化学工业408
第一节 火工工业408
第二节 橡胶 塑料工业408
第三节 国药工业409
第一节 煤炭工业410
第二节 治炼工业410
第九章 煤炭 冶炼工业410
第十章 电力工业412
第一节 发电 变电412
第二节 供电414
第三节 电力管理421
第十一章 乡镇工业 企业424
第一节 集体工业 企业424
第二节 个体工业 企业425
第十二章 工(企)业管理428
第一节 管理体制428
第二节 企业管理431
第三节 职工队伍436
第七篇 交通 邮电439
第一章 交通439
第一节 公路439
第二节 铁路448
第四节 空路450
第五节 运输450
第三节 水路450
第六节 管理458
第二章 邮电460
第一节 邮政467
第二节 电信470
第八篇 城乡建设484
第一章 城镇建设484
第一节 房屋建筑484
第二节 城镇道路486
第三节 公共设施487
第四节 供水487
第六节 供热488
第五节 排水488
第七节 市容整顿489
第二章 乡村建设490
第一节 村民房屋490
第二节 乡村道路494
第三节 农村饮水496
第四节 农村厕所498
第三章 建筑机构与队伍49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99
第二节 建筑队伍499
第四章 环境保护501
第一节 水质普查501
第二节 污染治理501
第一章 商业507
第九篇 商业 粮食507
第一节 私人商业508
第二节 国营商业51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522
第四节 集体商业528
第五节 个体商业530
第二章 粮食531
第一节 征购与供销531
第二节 粮油储藏运输537
第三节 粮食管理机构538
第三章 外贸540
第一节 出口物资540
第二节 外贸沿革542
第一节 物资供应543
第四章 物资543
第二节 物资管理551
第十篇 工商 物价 计量556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556
第一节 企业登记556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557
第三节 经济合同559
第四节 商标注册560
第五节 管理机构562
第二章 物价563
第一节 物价变动563
第二节 物价管理567
第三节 物价管理的改革574
第四节 管理机构578
第二节 计量标准化580
第三章 标准计量580
第一节 计量及计量管理机构580
第十一篇 财政 税务 金融586
第一章 财政586
第一节 财政收支586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与机构589
第二章 税务591
第一节 税种 税率591
第二节 税收596
第三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597
第三章 金融599
第一节 货币599
第二节 信货600
第三节 储蓄及存款604
第四节 金银管理605
第五节 外汇606
第六节 公债606
第七节 金融机构607
第四章 保险609
第一节 保险种类及收入609
第二节 防灾理赔609
第三节 保险机构610
第十二章 党派 群团614
第一章 中共东安地委614
第一节 东安地委初建时期614
第二节 东安地委发展时期614
第三节 东安地委撤销61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密山县地方组织615
第一节 党的组织机构615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和党员代表大会622
第三节 党的建设624
第四节 党的宣传工作626
第五节 统战工作626
第六节 纪律检查628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密山县党部630
第一节 东安支部630
第二节 国民党密山县党部630
第四章 社会团体632
第一节 密山抗日组织632
第二节 工人组织633
第三节 农民组织639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640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641
第六节 其他社会组织645
第十三篇 政权 政协650
第一章 行政机关650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府、县公署650
第二节 伪满时期县公署651
第三节 人民政府653
第四节 行政机构的演变656
第五节 执政制度659
第六节 信访 外事661
第二章 权力机关66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6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666
第三节 基层选举668
第四节 工作机构671
第一节 重要会议673
第三章 人民政协673
第二节 工作机构674
第十四篇 民政 劳动 人事680
第一章 民政680
第一节 支援前线680
第二节 优抚安置681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683
第四节 移民 自流人口安置685
第五节 婚姻登记686
第六节 殡葬改革686
第七节 碑塔陵园687
第二章 劳动689
第一节 工资福利689
第二节 劳动保护689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90
第三节 精减下放690
第五节 劳动管理692
第三章 人事695
第一节 干部管理695
第二节 编制管理695
第三节 干部结构700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702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708
第一章 公安708
第一节 公安机构708
第二节 治安709
第三节 保卫713
第四节 刑侦 预审713
第六节 “一站”“两所”714
第五节 武装警察714
第七节 消防715
第二章 检察717
第一节 检察机构717
第二节 批捕起诉717
第三节 检察718
第三章 法院720
第一节 法院机构720
第二节 审判720
第四章 司法行政724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724
第二节 法制宣传725
第一节 募兵与征兵730
第二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730
第一章 兵役730
第十六篇 军事730
第三节 机构沿革731
第二章 武装732
第一节 驻军732
第二节 山林队与反动武装735
第三节 人民武装737
第三章 战事740
第一节 中俄边界战事及冲突7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战事740
第三节 日伪时期的战事741
第四节 民主联军剿匪742
第一节 评剧747
第一章 戏剧 曲艺747
第十七篇 文化747
第二节 京剧748
第三节 曲艺748
第四节 艺术教育749
第五节 文工团及宣传队749
第六节 演出场所751
第二章 文化事业752
第一节 社会文化752
第二节 图书事业755
第三节 书店业756
第四节 电影事业756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760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活动760
第三章 文学艺术760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电视766
第一节 报纸766
第二节 广播767
第三节 电视事业发展及机构沿革771
第五章 档案772
第一节 沿革772
第二节 档案管理772
第六章 文物 名胜774
第一节 文物774
第二节 名胜775
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781
第一章 教育781
第一节 私塾教育782
第三节 小学教育783
第二节 学龄前教育783
第四节 中等教育789
第五节 高等教育794
第六节 专业教育795
第七节 业余教育798
第八节 少数民族教育800
第九节 特种教育804
第十节 考试制度805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805
第十二节 师资队伍管理807
第十三节 教育机构808
第二章 科学技术810
第一节 科技810
第二节 地震815
第三节 气象816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821
第一章 卫生821
第一节 医疗卫生单位822
第二节 医术及队伍831
第三节 医疗设备835
第四节 妇幼保健839
第五节 卫生防疫841
第二章 体育848
第一节 职工体育运动848
第二节 农民体育运动851
第三节 学生体育运动851
第四节 其他体育运动857
第五节 体育工作858
第六节 机构沿革861
第一章 人口866
第一节 人口来源866
第二节 人口变动866
第二十篇 社会866
第三节 人口分布869
第四节 人口构成871
第二章 计划生育876
第一节 节制生育手术876
第二节 晚婚 晚育878
第三章 民族880
第一节 民族分布880
第二节 主要少数民族883
第一节 天主教885
第二节 基督教885
第四章 宗教 庙宇885
第三节 伊斯兰教886
第四节 道教886
第五节 佛教886
第六节 庙宇887
第五章 会道门887
第一节 清理教889
第二节 戒烟酒公所889
第三节 道德会889
第四节 反动会道门889
第六章 人民生活890
第一节 农民生活890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职工生活892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职工生活893
第一节 衣食住行895
第七章 风俗习惯895
第二节 婚嫁丧葬897
第三节 礼仪900
第四节 时令节日903
第五节 传统禁忌905
第六节 陋习流弊906
第七节 移风易俗908
第八章 方言 谚语910
第一节 方言910
第二节 谚语912
第三节 歇后语916
第九章 民间传说918
第一节 交通事故919
第二节 触电事故919
第十章 重大事故919
第三节 食物中毒920
第二十一篇 人物924
第一章 人物传略924
传记一924
传记二930
传记三935
传记四936
第二章 人物表938
第一节 地(师)级上干部表938
第二节 模范人物表939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944
附录959
后记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