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经济学 英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经济学 英文版
  • (美)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Dennis R.Appleyard),(美)小艾尔佛雷德·J·菲尔德(Alfred J.Field,Jr)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653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52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776页
  • 主题词: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经济学 英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推荐序1

前言1

第1章 国际经济学的世界1

导言1

总序1

商品贸易的特征2

贸易的地理构成2

贸易的商品构成2

美国的对外贸易7

世界服务贸易9

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11

小结13

附录1A: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参考文献13

导言17

重商主义17

第2章 早期的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和向大卫·李嘉图古典世界的转变17

第一部分 古典贸易理论17

重商主义者的经济体系18

政府的作用18

案件1:GEPHARDT修正案:新重商主义?19

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挑战21

大卫·休谟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21

专栏1:价格-货币-流转机制的简要概括21

专栏2:概念复习:价格弹性和总支出22

亚当·斯密和看不见的手23

专栏3:亚当·斯密(1723--1790)23

小结25

第3章 大卫·李嘉图的古典世界与比较优势理论27

导言27

基本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条件27

专栏1:大卫·李嘉图(1772--1823)28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9

案例1:某些国家的出口商品集中情况30

资源约束32

比较优势和贸易总收益32

完全专业化33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李嘉图模型34

生产可能性的一个例子34

贸易收益最大化36

比较优势:一些观察结论36

小结37

第4章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39

导言39

古典模型的货币化39

工资与汇率的上下限40

专栏1:货币化的李嘉图模型中工资与汇率的上下限42

多种商品43

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44

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44

多恩布什-费雪-萨缪尔森模型45

案例1:运输成本的大小47

运输成本47

多个国家的情况48

评价古典模型49

案例2:美国钢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进口渗透比率52

小结53

附录2A:DFS模型中的需求关系55

附录2B:DFS模型中的比较静态分析55

消费者行为理论59

消费者无差异曲线59

第5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入门:基本概念与方法59

导言59

第二部分 新古典贸易理论59

专栏1:F.Y.埃奇沃思(1845--1926)60

预算约束64

消费者均衡65

案例1:美国的消化支出结构66

生产理论67

等产量线67

等成本线69

生产者的均衡70

埃奇沃思盒状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71

埃奇沃思盒状图71

生产可能性边界74

小结78

第6章 新古典理论中的贸易收益81

导言81

自己自足经济的均衡81

引入国际贸易83

贸易带来的生产收益和消费收益85

伙伴国的贸易86

贸易的最低条件88

具有相同PPF线的国家间的贸易88

需求条件相同的国家间的贸易90

结论91

分析中的几个重要假设91

无差异曲线图表示福利变化的假定92

要素移动的无成本假定92

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假定92

案例1:随着不断增长的贸易而变化的美国收入的分配93

小结94

附录6A:贸易的实际收益与潜在收益95

第7章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97

导言97

一国的提供曲线97

贸易均衡100

专栏1:推导提供曲线的 表格分析法101

提供曲线的移动102

专栏2:贸易条件的测量105

弹性和提供曲线106

案例:1970~1998年主要国家集团的贸易条件107

贸易条件的其他概念111

收入贸易条件111

案例2:1970~1998年主要国家集团的收入贸易条件112

单要素贸易条件112

双要素贸易条件113

小结113

附录7A:提供曲线上进口需求弹性的推导114

附录7B:提供曲线的弹性与均衡点的不稳定性115

第8章 贸易的基础:要素禀赋和赫克谢尔-奥林模型117

导言117

供给及需求和自给自足经济下的价格117

要素富裕和赫克谢尔-奥林118

要素禀赋和赫克谢尔-奥林理论118

案例1:1992年一些国家的相对要素禀赋情况119

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和赫克谢尔-奥林赫克谢尔-奥林理论120

赫克谢尔-奥林理论120

案例2:1992年某些产品的相对要素密集度要素价格相等化理论125

要素价格相等化理论125

专栏1:保罗·A·萨缪尔森(生于1915年)125

斯托珀-萨缪尔理论和收入分配对赫克谢尔-奥林模型中贸易的影响128

结论129

赫克谢尔-奥林的理论条件130

需求逆转130

要素密集度逆转130

运输成本132

不完全竞争133

不可移动的或商品生产的特定要素135

案例3:国际卡尔的作用136

小结139

其他方面的考虑139

第9章 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141

导言141

里昂惕夫悖论141

对里昂惕夫悖论的几种解释142

需求逆转142

案例1:在主要出口与进口行业中的资本/劳动比率(里昂惕夫检验)143

要素密集度逆转144

美国的关税结构145

自然资源的作用146

不同的劳动者技能水平146

对赫克谢尔-奥林和收入不平等150

赫克谢尔-奥林和收入不平等150

案例2:美国的外购以及工资的不平等154

小结155

第三部分 其他的理论及其扩展159

第10章 后赫克谢尔-奥林贸易理论与行业内贸易159

导言159

后赫克谢尔-奥林贸易理论159

模仿滞后假说159

产品周期理论160

林德理论164

案例1:各国的需求模式165

规模经济167

案例2:汽车的产品差别170

克鲁格曼模型171

专栏1:价格、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173

其他的后赫克谢尔-奥林理论176

有关后赫克谢尔-奥林贸易理论的补充内容178

专栏2:地理与贸易179

行业内贸易179

在一个产品目录中开展行业内贸易的原因179

一国行业内贸易水平181

小结182

附录10A:行业内贸易水平的测算183

区分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185

第11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185

导言185

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186

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187

经济增长的源泉与生产可能性边界189

技术进步效应189

案例1:单位产出的劳动与资本投入量190

要素增长效应192

小国家的要素增长、贸易及福利195

大国家的要素增长、贸易及福利196

专栏1:劳动力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197

专栏2:经济增长与提供曲线199

增长与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前景201

案例2:1980~1998年林尼亚、韩国、巴基斯坦和委内瑞拉的贸易条件202

小结203

第12章 国际间要素的移动205

导言205

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多国公司而进行的国际资本移动205

定义205

外国直接投资与多国公司的一些资料206

国际间资本移动的原因207

国际资本移动的效应分析210

案例1: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211

案例2:东道国对于国外资本投入的决定212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潜在的收益和成本215

国际间劳动力的移动218

劳动力移动的经济效应219

案列3:外国直接投资在美国可能产生的影响219

与国际间移民有关的其他因素222

案例4: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224

案例5: 国外医科毕业生抱怨美国行医许可证制度对他们的歧视226

移民与美国:近期展望226

案例6:移民美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 人才流失228

小结229

进口关税233

从量税233

第四部分 贸易政策233

导言233

第13章 贸易政策工具233

从价税234

关税表的其他特征234

案例1:美国的关税税率235

案例2:美国的普惠制237

关税的衡量239

案例3:美国及日本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242

出口关税与补贴243

自由贸易的非关税壁垒244

进口配额244

自动 出口限制244

政府采购条款244

国内成分条款245

欧洲边界税245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246

其他的限制措施246

限制服务贸易246

行政性分类246

案例4:是轿车,还是卡车247

影响贸易的其他一些国内政策247

小结248

案例5:贸易控制的实例249

进口关税的影响251

局部均衡分析法下的贸易限制:小国的情况进口关税的影响251

导言251

第14章 贸易政策的影响251

进口配额及对进口竞争性产品实施补贴的影响254

在非同质商品市场上保护的影响257

出口政策的影响257

专栏1:在非同质商品市场上征收关税的影响258

案例1:美国纺织品行业贸易保护的影响260

局部均衡分析法下的贸易限制:大国的情况262

分析的基本框架262

进口关税的影响264

进口配额的影响268

出口税的影响269

案例2:美国实施进口配额和VER的福利成本270

出口补船的影响271

一般均衡分析法下的贸易限制272

案例3:美国的小麦出口促进计划273

小国情况下的保护273

大国情况下的保护275

保护的其他影响278

小结279

案例4:食糖配额体系所产生的国内影响280

附录14A:运用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曲线的大国贸易政策的影响281

第15章 关于保护的传统理论287

导言287

幼稚产业保护论287

案例1:美国的机车行业--一个取得成功的幼稚产业?289

贸易条件改善论290

减少总失业的关税说292

增加某一特定行业就业的关税说293

抵消外国倾销的关税说293

案例2:保障特定行业就业的成本损失294

抵消外国补贴的关税说295

案件3:美国的反倾销举动296

案例4:美国的补偿关税298

关税的国防安全论299

使稀缺生产要素获益的关税说299

改善贸易余客的关税说300

作为保护理论论据的外在性300

小结303

第16章 贸易政策干预的战略分析法305

导言305

攫取外国垄断利润的关税说306

双寡头垄断模型中的规模经济307

研究与开发和本国厂商的销售310

双寡头垄断的进口补贴312

案例1:日本的 目标 产业313

政府的战略性干涉以及世界福利316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总结观察318

案例2:空中客车产业320

小结321

第17章 政治经济学与近期美国的贸易政策323

导言323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323

贸易政策的利己主义分析324

案例1:政治对番茄进口施加的压力326

社会目标分析法327

有关政治学在贸易政策中的运用的总的看法328

鲍德温有关贸易政策的综合分析框架328

美国贸易政策综述329

互惠贸易协定与早期的GATT回合329

肯尼迪回合贸易谈判330

东京回合贸易谈判330

案例2:东京回合贸易自由化对部门就业的影响332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333

案例3:农业部门的干预与扭曲334

案例4:某些国家价格混乱对福利造成的影响335

案例5:乌拉圭回合造成的关税限制337

WTO之后将是什么?338

美国最近的举动340

案例6:国家主权与世界贸易组织341

案例7:对美国钢材进口的限制343

案例8:最近美国有关条款3.1的措施344

对贸易政策的总结性意见346

贸易政策管理346

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347

小结348

经济一体化的类型351

自由贸易区351

导言351

第18章 经济一体化351

关税同盟352

共同市场352

经济同盟352

经济一体化的静太效应与动态效应352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352

案例1:经济一体化组织353

专栏1:一般均衡中的贸易转移357

案例2:欧共体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358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359

结论360

案例3:东非共同体361

欧盟362

历史与结构362

发展与挫折362

内部市场的完成363

前景363

中东欧与前苏联的经济解体364

经济互助委员会365

迈向市场经济366

北美经济一体化368

一体化的加深368

案例4:过渡期的波兰和俄罗斯:对比研究369

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担忧370

案例5:合作协议中的互让条款371

案例6:墨西哥的工业园区372

案例7: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北美贸易的影响374

其他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的尝试375

南锥共同市场375

美洲自由贸易区376

智利的贸易协定376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376

小结377

案例8:非洲经济联合--是否是一件好事378

发展中国家概述381

导言381

第19章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381

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83

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静态效应383

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384

出口的不稳定386

出口不稳定的潜在原因386

长期贸易条件的恶化388

专栏1:保尔·普雷维什(1901--1986)与汉斯·沃尔夫甘·辛格(生于1910年)389

贸易及经济增长与发展:实证依据391

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392

稳定出口价格或收入的政策392

国际商品协定的各项问题393

案例1:商品价格震荡的影响大小394

对付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政策提议395

向内看 与 向外看 的贸易战略397

案例2:巴基斯坦农业中的价格扭曲398

案例3:非洲以及失去的机械出口的增长400

小结403

第五部分 国际货币经济学的基础407

第20章 国际收支账户407

导言407

贸易与资本移动的近期增长408

国际收支会计核算的贷方与借方409

国际收支账户记账的例子411

编制国际收支总报表413

专栏1:经常项目赤字416

美国的国际收支总报表418

案例1:美国贸易赤字与日本、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420

案例2:日本的贸易与经常项目盈余423

美国的国际投资状况423

案例3:美国国际投资状况的发展趋势427

小结428

导言431

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431

第21章 外汇市场431

需求方面432

供给方面432

即期市场435

主要参与者435

套汇的作用435

即期汇率的不同表示方法436

案例1:美元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439

案例2:巨无霸指数442

远期外汇市场443

案例3:1973~1998年马克/美元和日元/美元的即期汇率与PPP汇率444

案例4:货币期货报价448

案例5:货币期权报价450

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间的联系451

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基础452

抛补利率平价与金融市场均衡454

外汇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同步调整458

小结460

国际银行存款和贷款463

第22章 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463

导言463

国际债券市场469

案例1:各国间的利率水平473

国际股票市场474

案例2: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运行情况475

金融联系与欧洲货币衍生物479

综述基本的国际金融联系479

国际金融联系与欧洲美元市场481

对冲欧洲美元的利率风险485

案例4:欧洲美元利率期货市场报价489

案例3:美国国内的存贷款利率和欧洲美元的贷款利率(1989~1998)489

案例5:欧洲美元利率期权报价491

当前全球金融衍生物交易市场493

小结495

导言499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499

第23章 外部均衡的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499

货币供给500

货币需求501

案例1:美国各种货币概念间的关系501

货币均衡与国际收支503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506

两国模型507

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508

资产需求509

资产组合511

资产整合512

汇率超调515

专栏1:鲁迪格·多恩布什(1942年生)516

小结521

附录23A: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概览522

第24章 价格调整与国际收支失衡527

导言527

价格调整过程与可变汇率制下的经营账户527

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外汇市场528

市场稳定性与价格调整机制531

专栏1:当需求为线性时进口需求弹性与外汇供给曲线535

价格调整机制:短期与长期538

案例1:进出口需求弹性的估计539

案例2:外国出口对美国汇率的转嫁540

案例3: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出口定价与转嫁541

金本位制544

固定汇率制下的价格调整机制544

案例4:净出口对汇率变动的滞后反应545

价格调整机制与钉住汇率制548

小结549

附录24A: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550

经常账户与国民收入553

凯恩斯的收入模型553

导言553

第25章 国民收入与经常账户553

专栏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554

案例1:部分国家的平均进口倾向560

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决定560

自发性支出乘数566

经常账户与乘数568

外国的反应与乘数过程570

价格和收入调整的综述以及同时达到的内外平衡571

案例2:各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572

小结574

附录25A:具有外国反应的乘数的推导575

第六部分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581

第26章 开放经济中的经济政策:固定汇率制581

导言581

在两种工具和两个目标模型中的经济目标、工具和政策581

专栏1:罗伯特·A·蒙代尔(1932年生)582

开放经济中的一般均衡:IS/LM/BP模型585

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LM曲线585

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IS曲线589

货币市场与物品市场的同时均衡590

国际收支均衡:BP曲线591

案例1:现行金融体制中存在的外汇管制596

开放经济的均衡:同时使用LM、IS和BP曲线597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果599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602

官方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603

案例2:货币委员会与潜在的美元化-阿根廷的例子604

案例3:固定汇率制下相互依存的货币政策:欧共体605

小结607

第27章 开放经济中的经济政策:可变汇率制609

导言609

伴随不同资本移动,可变汇率制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作用609

专栏1:影响BP曲线的实际经济因素和金融因素611

在不同的资本可移动假定下财政政策的作用612

在不同的资本可移动假定下货币政策的作用614

可变汇率制下的政策协调617

在IS/LM/BP模型中资本不完全可以移动假定下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619

案例1:商品价格和美国实际GDP(1973~1999)620

案例2:相互依存世界中的政策摩擦623

案例3:宏观经济政策协调(IMF和G-7)624

小结626

第28章 开放经济中的价格和产出水平:总供给和总需求627

导言627

封闭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627

封闭经济中的总需求627

封闭经济中的总供给629

案例1:美国真实与自然的收入、就业和失业水平633

封闭经济中的均衡634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635

开放经济中固定汇率制下的总需求635

开放经济中固定汇率制下的总供给636

开放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中经济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质638

固定和可变汇制下外生经济波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638

固定和可变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639

结论639

开放经济中价格可变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640

货币政策640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调整644

财政政策644

经济政策和供给方面的考虑645

外部经济波动和开放经济646

案例2:非洲撒哈拉的经济进程647

案例3:1970~1999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649

小结651

第七部分 世界货币体制专题655

第29章 选择固定还是可变汇率制655

导言655

固定与可变汇率争论中的中心问题655

哪种汇率制给部分政策决定者更大的 纪律性655

哪种汇率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更快增长657

哪种汇率制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658

案例1:汇率风险与国际贸易659

在哪种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能更有效地影响国民收入660

案例2:在固定和可变汇率制下央行持有的国际储备情况661

在哪种汇率制下不稳定的投资会更多一些663

专栏1:密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665

在哪种汇率制下各国能更好地抵御来自外部经济的冲击667

案例3:可变汇率制的隔离效果:日本的例子668

最优货币区668

案例4:欧洲货币与欧元669

宽幅固定汇率制671

包含固定和可变汇率制的 混合 体制671

爬行钉住制672

管理浮动制673

案例5:哥伦比亚的爬行钉住制674

小结675

第30章 国际货币体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77

导言677

案例1:一战后欧洲的可变汇率:英国、法国和挪威67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680

布雷顿森林体制680

回顾布雷顿森林体制681

新的国际货币体制的逐步发展683

牙买加协定683

早期的瓦解过程684

特别提款权684

黄金-美元脱钩和史密森协议685

欧洲货币体系687

汇率的波动690

现行汇率体制691

现行国际货币体制下的经验694

亚洲金融危机:奇迹解密697

改革国际货币体制的一些建议699

回到金本位制699

案例2:爱沙尼亚的货币局700

世界中央银行701

目标区提议702

案例3:在三种货币联盟下的世界中央银行702

控制资本流动704

进一步提高各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协调性706

国际货币体制和发展中国家708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709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原因710

债务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712

小结717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719

索引7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