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中国的昭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中国的昭示](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2878111.jpg)
- 杨春南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3808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中国的昭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广东应对中国有更大贡献1
一 告别“独此一家,别无分店”3
二 来自内部的危机与挑战7
三 广东仍是中国的希望10
四 广东在中国先行一步的贡献12
五 广东想对中国说15
六 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十龙腾飞18
七 广东应对中国有更大贡献24
第二章 阳光地带“爆炸”27
一 东莞,世界级的经济奇迹29
(一)新文明的酵母:“三来一补”30
1.从“作坊”走向国际市场30
2.从星斗满天到众星拱月33
3.“两头在外,两头黑”35
4.“三来一补”到顶了吗37
(二)东莞开放启示录39
1.启示录之一:国情与模式39
2.启示录之二:发展与平衡42
3.启示录之三:渐进与突破46
4.启示录之四:蜕变与更新50
5.启示录之五:质变与飞跃55
6.启示录之六:旧有规范与灵活变通58
7.启示录之七:发展经济与利用资本主义62
8.启示录之八:对外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66
二 席卷中国的“惠州旋风”70
(一)惠州在第二次浪潮中崛起70
1.奇特的“惠州现象”71
2.直接挤入全球经济链72
3.后发性利益与电子产业群落75
(二)迎接太平洋西岸时代78
4.跨世纪的历史机遇78
5.国际舞台呼唤国际角色80
6.突破“前店后厂”的格局81
7.大亚湾的沉思83
(三)走出“熊猫效应”的误区85
8.不可“守土待猫”85
9.大项目与“钓鱼工程”86
10.把“熊猫”变成“狮猫”、“虎猫”89
1.中国新的城市巨人91
三 大广州直追京津沪91
2.珠江滚滚群龙有首93
3.速度、效益高出京津沪96
4.奥秘所在,三箭齐发97
5.大广州高速发展还能持续多久99
6.“锅底”出猛虎102
四 百万民工下珠江110
(一)百万民工下珠江的观察与思考111
1.一年一度的民工困扰111
2.未来的隐患和忧思112
3.对策和办法113
(二)民工潮思辩录(两位新华社记者1991年春的对话)116
1.季风、气压、大爆发116
2.区域保护对不对118
3.三角洲没有压力吗120
4.老虎大了就得关进笼子121
5.多搞几个“珠江三角洲”123
五 开放冲击波能越过五岭吗125
(一)反差强烈的省界线126
1.一山之隔两种境界126
2.山北“堤坝”多127
3.关键在“上面”128
(二)金三角隆起带向北推移129
1.一年跨越全国55个百强县129
2.外商投资激流冲击的福地131
3.开启引进浪潮大门的金钥匙135
1.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137
(三)在中间地带崛起(原韶关市长汤彤海访谈录)137
2.慢半拍与换脑筋139
3.在“母本优势”中寻找爆发力141
4.把块块和条条组成命运共同体143
5.双向辐射的“桥头堡”143
6.向“增长极”靠拢145
(四)开创省际合作新格局147
1.“南风窗”的新使命148
2.广东是个大舞台150
3.互补互利互惠151
4.以对内开放促对外开放153
(五)十三万外省人评广东156
1.我们每天都关注着广东156
3.希望广东更上一层楼158
2.广东是全国的广东158
第三章 走向市场经济161
一 从土地走向市场经济163
(一)土地管理:步入资产化管理轨道164
(二)深圳崛起的奥秘:从土地走向市场经济166
1.从理论禁区到改革实践167
2.从行政划拨走向市场机制168
3.财富之母的苏醒170
4.土地商品化呼唤配套改革172
(三)珠海特区成功模式:土地管理五统一(珠海市长梁广大访谈录)174
1.市长的屁股为何坐在土地上174
2.中国最好的城市是怎样诞生的179
3.勇气来自信念: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84
(一)大分化与大组合188
二 从劳动力世界走向市场经济188
1.市场配置劳动力成为主体189
2.劳动制度的裂变190
3.新机制的诞生192
(二)广东的活力从何而来193
4.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193
5.市场争夺战195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197
(三)站在城乡分割的板块上200
7.从民工潮看城乡板块结构200
8.百万民工的“双面刃”效应202
9.打开农村的劳力宝库204
10.“新潮生活”与无形动力205
(四)重建新的劳动力机制205
11.创造公平竞争条件208
12.建立新的约束机制210
(五)百万民工呼唤“绿卡”212
13.主体工人状况堪忧212
14.由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214
15.加大社会主义因素216
三 从小机关大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惠州腾飞与机关干部“下海”的启示)219
1.机关干部搭起外向型经济大舞台219
2.改革目标:小机关大经济221
3.新一代国营企业家222
4.机关干部下海的改革效应225
四 从教育走向市场经济(“贵族学校”现象探秘)228
1.占据风水宝地229
2.冲击波源自高额收费230
3.“英豪学校”能培养出“英豪”吗232
4.教育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233
五 从体育走向市场经济(问鼎中国足坛的乡镇企业)236
1.“收购”广东足球队意味着什么237
2.促进企业进入市场经济239
3.冲击旧体制的足球公司241
4.引入市场经济机制242
六 市场经济出广东244
(一)广东对市场经济的思考244
1.广东学者百人大讨论244
3.症结在哪里246
2.寻求改革、发展、稳定三统一246
4.在治理整顿中大步推进改革248
(二)改革面临重大战略转折249
5.“放”是十年改革的主旋律249
6.改革走进了怪圈250
7.改革的战略转折252
(三)中国改革的唯一出路:市场经济254
8.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5
9.浇铸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256
10.三种战略选择258
七 市场经济改革:广东先走一步(广东省副省长刘维明访谈录)261
(一)市场经济 一抓就灵261
1.市场经济改革:从地下转入公开262
2.“短缺经济”的克星263
3.市场经济的“特异功能”264
(二)从价格关进入市场经济266
4.市场经济法则:物价——市场说了算266
5.市场经济现象:经济发展快,物价浮动大268
6.市场经济工资差别:从三百元到二万元269
7.价格关:市场经济的拦路虎270
(三)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推上历史舞台271
8.企业,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271
9.确立企业为市场经济的主体273
10.中国的命运系之于企业274
(四)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发展社会主义276
11.发展才是硬道理276
12.谁是中国发展慢的“历史罪人”278
13.落后、亏损≠社会主义279
14.中国再不能抱残守缺280
八 在开放中“引进”市场经济(原东莞市负责人D访谈录)282
1.市场经济改革:东莞先走一步282
2.开放带来市场经济284
3.市场经济的催化剂286
4.搞市场经济要敢为天下先288
5.灵活变通与市场经济289
6.层层放权与市场经济291
7.炒楼花、炒股票与市场经济293
8.共产党领导与市场经济294
第四章 经济圈之路297
一 粤港澳经济大趋势299
1.走向一体化的粤港澳300
(一)引人注目的珠江经济圈300
2.珠江经济圈初露头角302
3.珠江经济圈的“魔力”304
(二)粤港澳经济走势306
4.处在转折关头的粤港澳306
5.把握发展契机,实现总体升级308
6.亟待实现的战略转变311
(三)珠江经济圈的启示313
7.现代文明的载体313
8.呼唤制订跨世纪蓝图315
9.珠江经济圈的启示317
二 香港、深圳、珠三角:现实与未来(原深圳市长李灏访问记)320
1.关于珠江经济圈321
2.关于珠江三角洲成为第五条“小龙”323
3.关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324
4.关于深圳未来走向325
三 珠江三角洲嬗变畅想曲327
1.美国人的预言与地球村的新居民328
2.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330
3.来自内地的挑战331
4.再建十个香港334
5.赢得更好的未来336
四 影响半壁河山的战略与开发339
(一)湛江港开发路向考察340
1.我国的重大抉择:如何用湛江港340
2.中国不可多得的亿吨大港342
3.大西南呼唤湛江343
(二)大西南的“香港”在哪里344
4.珠江三角洲的成功启示344
5.大西南需要经济“大泵站”345
6.大西南呼唤“龙头港”346
(三)自由港和经济爆发点349
7.来自东南亚的机遇和挑战349
8.大西南起飞的爆发点351
9.国家统筹导演,各省搭台唱戏352
(四)冲出条块经济的樊篱355
10.湛江深水港建设的障碍355
11.重新整合,大势所趋357
12.尽快成立“大西南联合体”358
13.广东西翼在躁动359
(五)广东赶超“四小龙”的二元战略359
14.赶超“四小龙”,呼唤新的增长中心360
15.开辟对外引进的第二大战场362
(六)造就一批开发大西南的“香港人”364
16.形成共识 转换观念364
17.目标管理 分期开发365
18.铸造生产要素的“磁极”366
五 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原广州市长黎子流访谈录)369
(一)建设国际大都市缘起370
(二)跨世纪的抉择与战略373
1.一个影响华南全局的决策373
2.未来建立在现实基础上375
3.来自珠江三角洲的挑战377
(三)再造有形和无形世界379
4.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379
5.让所有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381
(四)用大手笔写大文章384
6.冲破旧格局的束缚384
7.用大手笔写大文章385
8.打多深的基础建多高的楼387
(五)迎接21世纪的挑战389
9.建造21世纪的大磁场389
10.广州是全国的广州390
11.继续先走一步391
六 三省三边经济圈呼之欲出393
1.从三边合作到联合对台开放394
2.两个机遇正在交汇396
3.开辟我国开放建设新的主战场398
4.开发南澳岛与祖国统一大业400
5.创建南澳对台保税区时机成熟402
6.从地方到中央部委形成共识404
七 次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之路406
(一)我国头号人口大县跃起成“虎”407
1.一个有争议的地区407
2.完成了三个历史性的变化409
3.与广东“四小虎”发展模式异同412
(二)把“小草”企业办成“乔木”企业415
4.从光板地到现代企业群落415
5.在全球层面上重组生产要素418
6.以商贸优势促工业优势420
(三)农村现代化还靠农民企业家422
7.上万商贩趁潮而起423
8.农村现代化的带头人425
9.农村经济腾飞五诀429
第五章 市场风云与流通革命431
一 广东食有鱼启示录433
1.广东人吃鱼全国第一434
2.启示之一:市场经济消灭“短缺”435
3.启示之二:市场刺激科学养鱼436
4.启示之三:服务体系不可或缺437
5.启示之四:市场决定生产438
(一)广州是怎样繁荣起来的440
1.市场经济活水在这里流出440
二 广州流通领域改革探源440
2.打开市场经济的“潘多拉盒子”441
3.广州人头一个吃螃蟹443
4.微观放得开 宏观管得住445
(二)广州,物价涨落不起浪446
(三)牵住物价这条龙449
1.为什么广州物价在全国升幅最低449
2.增加供给,搞活流通450
3.建立市场经济价格机制452
4.政府扮演市场“警察”454
三 百万人民的镇定从何而来(中山市物价改革纪实)456
1.黑色的夏季456
2.无形的大坝458
3.有形的大坝459
4.企业家背水一战460
5.《人民日报》短评461
四 市场大战与流通革命(关于广货市场危机的对话)463
(一)广货面临空前挑战464
1.广货危机论464
2.市场大战愈演愈烈467
(二)整合珠江三角洲472
3.珠江三角洲呼唤营销中心472
4.广州、寻找21世纪舞台上的角色476
5.市场较量=政府较量478
6.华南物资流通中心:广州的新使命481
(三)21世纪的呼唤:流通革命486
7.走向21世纪的流通486
8.买卖革命488
9.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配套491
第六章 生存危机与挑战495
一 中国人吃饭问题解决了吗497
1.非洲50万人饿死,震惊国际社会498
2.中国经验,世界瞩目499
3.中国农业的转折点:1979年500
4.灌溉、绿化与人定胜天501
5.科学技术与粮食增产502
6.无农不稳,无工不富503
7.亚非粮食自给:任重道远504
二 缓解我国粮食压力的途径506
1.落后的饲料工业与人畜争粮的怪圈507
2.肉蛋奶成倍增长的关键:饲料转化率508
3.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509
4.开辟饲料蛋白资源的新来源510
三 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513
(一)农村持续协调发展障碍多513
1.丰收与效益的反差514
2.农民负担有待减轻515
3.农民还要吃定心丸517
(二)广东乱占滥用耕地问题严重519
1.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519
2.骑楼镇:吞噬金三角的怪胎521
3.三大弊端贻患无穷522
4.没有文化的表现523
四 实现农业第二次腾飞524
1.危险的信号:田里草越多,家里钱越多525
(一)摆脱“输血型”农业困境525
2.“输血”救不了农业526
3.农业现代化障碍:土地私有观念527
(二)寻找商品农业的载体528
4.引入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机制528
5.新的农业生产关系在诞生529
(三)土地与农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531
6.现代农业雏形531
7.杂交与混合经济优势532
8.农业经济的龙头:农业企业533
五 迎接农业产业化新时代535
(一)农业进入开发性商品生产新阶段535
1.令人瞩目的成就536
2.开发性农业商品生产的突破口537
3.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的特征538
4.向商品农业转变的三大前提540
(二)寻找农业新载体541
1.商品农业的新载体541
2.从散兵游勇到集团军542
3.大户大富,千家万户共同致富544
(三)广东农业企业跃起成龙546
1.农业企业化步子加快546
2.农业企业三大特点547
3.农村新的经济生长点549
六 拓展新的空间551
(一)珠江三角洲的沧海桑田之变551
1.成滩速度世界罕见552
2.“新大陆”成为聚宝盆553
3.大规模围垦开发方兴未艾554
(二)开发海洋国土,利用海洋资源556
1.人类海洋时代已经降临556
2.我国海洋产业有待急起直追557
3.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趋势559
(三)我国沿海岛屿:未来的经济巨轮560
1.开放建设的新热点560
2.迎接海洋世纪561
3.连接世界的“桥头堡”562
七 人口大爆炸:广东不可先走一步565
1.每年新增人口:广东=两个日本566
(一)人口警笛该拉响了566
2.生育高峰的顶峰567
3.半计划生育状态568
4.流动人口的困扰570
(二)广东人口大爆炸贻患无穷571
1.三大隐患严重制约广东发展571
2.广东人口控制亟待大张旗鼓573
(三)人口普查大曝光574
1.解开“百万民工下珠江”之谜575
2.数万流浪汉夜半惊魂577
3.户籍制度面临的冲击579
4.“黑人”现象日趋严重580
第七章 迎接大时代583
一 困境与出路:人大代表的反思与呼声587
1.广东形势喜中有忧588
2.宏观调控不能只打“纸老虎”590
3.走出“拐腿经济”591
二 发达地区农村的问题和隐患594
1.富裕农民为何闹事595
2.问题出在哪里596
3.不能掉以轻心598
4.今后怎么办599
三 寻找跨世纪发展新模式602
(一)90年代产业发展战略603
1.金三角投资效益低603
2.怪现象缘何而生604
3.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大思路606
1.危机感与紧迫感608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608
2.企业成为科技开发主体609
3.金三角形成三点一线格局610
四 撞开世纪之门613
(一)天河隆起带的科技之光613
1.华南“中关村”在五山614
2.来自三大效应的冲击615
3.科技产业独领风骚617
(二)在改革大潮中崛起618
4.源头活水哪里来618
5.杂交优势战略619
6.发挥“条块”结合优势621
7.现代企业制度的强大活力623
(三)科技生产力是怎样激活的623
8.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625
9.寓管理于服务之中627
(四)跨世纪的障碍与呼唤628
10.再造科技新优势:广州的困难与挑战628
11.科技“龙头”能舞起来吗629
12.解决问题要集国家、地方合力631
五 追龙赶虎冷思考634
1.切忌放空炮635
2.不可玩数字游戏635
3.“空想论”有害636
4.挑战与机遇并存637
5.改革开放要有新思维、新动作639
1.新的腾飞要新的政策配套641
六 迎接虎归山龙入海的大时代641
2.中国呼唤“国际粤人”642
3.广东别无选择:把“虎”变成“龙”643
4.跨世纪腾飞的“三化战略”645
七 广东,会后走一步吗(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访谈录)648
1.中国改革开放:广东应继续带头648
2.未来改革:仍需要有重点有探索650
3.中国国情与适度高速增长651
4.中国改革开放新的突破点在哪里653
5.改革看上海,开放看香港655
6.广东改革开放:会“后走一步”吗656
7.增创新优势,从哪里增创658
后记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