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劳动经济蓝皮书 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劳动经济蓝皮书 2009](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240533.jpg)
- 杨河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045807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劳动经济-白皮书-中国-200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劳动经济蓝皮书 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劳动力供给1
一、相关理论回顾与评述1
(一)国外文献的回顾与评述1
(二)国内文献的回顾与评述5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7
(一)人口规模与结构7
(二)劳动者的工作偏好8
(三)经济发展水平8
(四)经济结构9
(五)经济周期9
(六)市场失业率10
(七)制度10
(八)人口迁移流动11
三、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历史变动情况11
(一)劳动力资源的总量变动12
(二)劳动参与率的变动13
(三)劳动力的工时数量情况14
(四)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变动情况18
(五)劳动力资源的素质情况21
(六)劳动力的城乡迁移情况26
(七)城镇劳动力供给情况27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和问题30
(一)金融危机下劳动力供给的现状30
(二)存在的问题35
五、未来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趋势预测38
(一)未来我国劳动力资源预测39
(二)未来我国劳动参与率预测40
(三)未来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44
(四)总结44
参考文献45
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47
一、劳动力需求的相关理论47
(一)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47
(二)行业类型与劳动力需求47
(三)消费与劳动力需求50
(四)进出口与劳动力需求53
二、我国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63
(一)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简要回顾63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的实证分析68
(三)我国行业类型与劳动力需求的实证分析68
(四)我国消费状况与劳动力需求的实证分析75
(五)我国进出口状况与劳动力需求的实证分析79
(六)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扩大劳动力需求84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87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的就业形势87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需求89
四、扩大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对策94
(一)国外扩大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对策94
(二)我国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对策建议96
参考文献98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102
一、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文献回顾103
(一)国外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103
(二)国内劳动力流动的文献回顾106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的阶段与政策演变113
(一)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13
(二)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劳动力流动)116
三、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变动与现状特征123
(一)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变动123
(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与特征128
四、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未来趋势13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131
(二)城镇地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133
(三)其他因素的可能影响135
五、劳动力流动的中外比较136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及劳动力流动的转移过程137
(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138
(三)转型国家的劳动力流动138
(四)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139
参考文献140
第四章 工资与收入分配148
一、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概述148
(一)国外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发展148
(二)国内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发展156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展160
(一)1949—1956年,新中国初期的收入分配政策160
(二)1956—1978年,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161
(三)1978年至今,进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阶段161
三、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的状况165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收入分配状况165
(二)2008年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现状172
(三)完善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政策的几点建议182
四、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187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87
(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90
(三)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193
(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95
五、金融危机对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的影响198
(一)金融危机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198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领域带来的突出问题200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208
六、未来我国工资与收入分配的发展趋势210
(一)参考因素210
(二)收入分配预测216
参考文献217
第五章 劳动者保障220
一、劳动者保障的理论渊源与流派220
(一)劳动者保障的理论渊源220
(二)劳动者保障的理论流派222
二、劳动者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评估223
(一)劳动者保障制度的变迁223
(二)劳动者保障制度的评估233
三、劳动者保障的现状251
(一)健康保障的现状251
(二)养老保障的现状255
(三)就业保障的现状264
(四)安全保障的现状266
四、劳动者保障的问题与难点272
(一)健康保障的问题与难点272
(二)养老保障的问题与难点274
(三)就业保障的问题与难点276
(四)安全保障的问题与难点278
五、劳动者保障的最新进展279
(一)金融危机下的就业保障政策变化279
(二)《社会保险法(草案)》的热议280
(三)新“医改”征求意见方案的反馈281
(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争论282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285
(六)安全保障政策法规的完善286
(七)相关理论研究289
六、劳动者保障发展的趋势分析291
(一)健康保障发展的趋势分析291
(二)养老保障发展的趋势分析293
(三)就业保障发展的趋势分析293
(四)安全保障发展的趋势分析296
参考文献296
第六章 劳动关系298
一、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与理论阐述298
(一)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298
(二)劳动关系的理论阐述299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相关问题研究305
(一)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沿革305
(二)我国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研究311
三、我国劳动立法回顾与主要政策法规阐述324
(一)1949—2008年劳动立法回顾324
(二)主要劳动法规阐述326
四、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与实证分析328
(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328
(二)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330
(三)2008年劳动关系重大事件回顾338
五、金融危机下国际劳工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350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劳工关系和就业的影响350
(二)金融危机下各国采取的主要政策353
(三)对我国的启示359
参考文献361
第七章 就业与失业369
一、就业失业相关文献综述369
(一)就业、失业的相关理论综述369
(二)就业、失业的研究视角37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业政策回顾377
(一)导言377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就业政策(1949—1957年)380
(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就业政策(1958—1978年)382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政策(1979—1993年)385
(五)市场经济初期的就业政策(1994—1999年)387
(六)2000年以后的就业政策(2000—2008年9月)389
(七)金融危机下的就业政策(2008年9月至今)392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失业情况分析398
(一)概述398
(二)我国的就业状况400
(三)我国的失业情况411
四、中国金融危机状态下的就业失业情况分析416
(一)金融危机对全球就业的影响416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420
五、未来就业失业形势预测430
(一)导言430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及政府应对430
(三)我国经济、就业形势的变化431
六、中国建立可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442
(一)概述442
(二)可就业能力:概念与理论442
(三)可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来自雇主的看法443
(四)可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高等教育质量444
(五)可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关系445
(六)各国可就业能力政策与国家框架446
(七)中国构建国民可就业能力国家框架的必要性449
(八)中国建立国民可就业能力国家框架的基本思路451
参考文献452
第八章 公共就业培训460
一、公共就业培训的理论基础460
(一)公共就业培训的含义460
(二)相关理论460
二、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管理体制的概况463
(一)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形成与发展463
(二)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对象464
(三)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机构468
三、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471
(一)城镇人员就业培训471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476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480
四、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管理及运行模式481
(一)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模式选择481
(二)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运行机制483
(三)政府对公共培训机构的选择486
(四)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经费来源487
(五)对我国公共就业培训的评估方式489
五、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共就业培训490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90
(二)公共就业培训的就业促进490
(三)严峻就业形势下公共就业培训面临的挑战492
六、对我国公共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实践的评价495
(一)公共就业培训在就业促进中的重要贡献495
(二)我国公共就业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96
(三)构建公共就业培训机制的新理念499
七、发达国家公共就业培训运行模式与借鉴501
(一)发达国家公共培训管理运行机制501
(二)发达国家公共培训模式的借鉴503
参考文献505
后记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