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 李荫榕,杜兰平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3154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2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3

四、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1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1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7

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19

第二章 辩证的唯物论22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22

一、物质22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27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6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0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40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6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5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55

一、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55

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思想基础58

第三章 唯物的辩证法6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3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的科学63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68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73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76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6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93

一、质、量、度93

二、量变和质变97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02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6

一、辩证的否定观106

二、否定之否定110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7

一、现象和本质118

二、内容和形式120

三、原因和结果123

四、偶然性和必然性128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32

第六节 邓小平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136

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136

二、普遍联系的原则和思维的全面性138

三、辩证的对立统一141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7

第四章 科学的认识论147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147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51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156

四、辩证思维的方法162

第二节 真理169

一、真理的客观性169

二、真理的辩证性174

三、真理和谬误178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181

第三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181

二、尊重实践,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6

第五章 历史唯物论189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89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89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92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5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200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201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205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207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13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3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1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23

四、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26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29

第四节 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44

一、对我国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245

二、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运用247

三、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学说的贡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