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锦清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661440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2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村庄1
第一节 村庄的一般规模与分布密度1
第二节 村庄的位置与命名5
1.族氏命名法6
2.建筑物命名法7
3.地理命名法7
4.姓物联合命名法8
5.姓地联合命名法8
第三节 村庄的血缘与地缘10
第四节 浙北的一个自然村落——陈家场13
1.地理位置15
2.生态环境15
3.陈家场16
第二章 村庄的土地制度18
第一节 陈家场土改前的土地占有情况19
1.《村民田亩表》分析:村内各阶层土地占有量23
2.《村民田亩表》分析:人地矛盾与租佃率28
3.《村民田亩表》分析:外出人口与土地出租31
4.《村民田亩表》分析:公田与宗族34
第二节 土地改革36
1.土改的政策与实施过程36
2.“损有余而补不足”38
3.平等的小农社会42
4.土改与村落宗族制度44
第三节 土地制度的再变革:从家庭所有制到村集体所有制46
1.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47
2.土地集体所有制50
第四节 改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再分离55
1.从反对、犹豫到合法化55
2.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再分离59
第五节 村民的土地观念64
第三章 人口与生育制度68
第一节 城乡间的往返流迁69
1.人口的职业分析:人口迁移的历史方向69
2.1951-1958年:人口迁移的惯性运动72
3.1961-1965年:下放工人及其遭遇75
4.1968-1979年:下放知青及他们的遭遇82
5.1975-1988年:农民顶替进城86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乡村人口流迁浪潮88
第三节 生育观念与人口控制95
1.传统生育观念与人口控制96
2.五、六十年代的生育高潮:原因与困境99
3.日益强化的生育控制与村民的反应103
第四章 农业:组织、生产与分配108
第一节 陈家场的传统农业概况109
第二节 互助合作时期(1951-1955)113
第三节 合作化运动之一: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阶段(1954-1955)117
第四节 合作化运动之二:农业生产高级社(1956.3-1985.10)123
第五节 人民公社之一:走向灾祸(1958.10-1961.5)135
第六节 人民公社之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1962-1982)151
1.“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51
2.缓慢发展中的农业生产(1962-1982)156
3.集体生产中的大量窝工现象及其原因分析172
4.陈家场村民的家庭副业179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83——)185
1.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分田单干”186
2.分田到户后陈家场的农业生产情况189
第五章 乡村企业的兴起与社会分层趋向197
第一节 解放后乡村社会分层概况198
第二节 乡村企业的兴起和发展204
1.乡村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1958-1979)205
2.乡村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1979-1983)212
3.乡村企业发展的第三阶段(1984-1990)220
第三节 乡村的社会分层225
1.划分乡村社会阶层的标准与方法226
2.纯农户阶层231
3.亦农亦工户阶层237
4.小手工业者阶层243
5.私营企业主阶层248
6.乡村集体企业管理者阶层256
7.乡村管理者阶层267
第六章 村民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273
第一节 食274
1.老屋旧房延用时期(1949-1963)282
第二节 住282
2.第一次建房(平房)运动(1963-1983)289
3.第二次建房(楼房)运动(1983—)296
第三节 衣301
第四节 用307
1.家具308
2.耐用品309
3.礼费310
第五节 教育、健康及娱乐费用312
1.教育费用312
2.医疗费用314
3.娱乐费用315
第六节 村民的消费结构317
第七章 婚姻与家庭325
第一节 婚嫁模式与婚嫁距离326
第二节 婚姻礼俗:父母、媒人及当事人333
第三节 婚姻的解体344
第四节 家庭的结构与规模350
第五节 家庭生长周期与分家析户355
第六节 家庭观念与家庭关系369
第八章 乡村的教育与卫生384
第一节 乡村教育384
第二节 医疗与卫生399
1.乡村医疗事业399
2.传染病的防治与乡村卫生409
第九章 乡村市场415
第一节 乡村市场的布局、级别与结构416
第二节 乡村流通组织:供销合作社431
第三节 农副产品的收购制度与价格政策443
第四节 乡村工业品供应制度及价格政策457
第五节 计划、匮乏与票证476
第十章 村落文化484
第一节 村落与村落类型485
第二节 村落礼俗:人情与关系网505
第三节 乡村组织526
第四节 乡民之信仰与习俗551
1.庙、寺、庵、观的存废552
2.民间的宗教活动557
3.乡民的鬼神观、命运观和风水观561
4.乡民之习俗567
第十一章 乡村政府573
第一节 乡村政权机构及职能的历史沿革概况575
第二节 条块结构的乡村行政管理体系580
第三节 党政合一的乡村政权结构595
第四节 乡民的民主意识与乡村政权601
附:图表索引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