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的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的未来
  • (美)阿尔特舒勒(Altshuler,Alan)等著;张国典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1217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的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困惑中的汽车工业1

第2章 百年的变迁11

第一次变革:由单件制作转入大量生产14

欧洲对策——政府协调16

第二次变革:大量生产基础上的产品多样化19

第三次变革:大量生产中的再突破31

欧美联合对策——政府间的再协调35

第四次变革(?)——未来的展望37

几次变革的小结4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47

第3章 汽车工业能持久繁荣吗50

能源和大气质量对汽车使用的制约50

基础结构的制约64

汽车的竞争对手65

汽车有害副作用的将来趋向68

汽车与安全71

汽车与环境质量78

汽车与社会公平80

需要不断适应81

第4章 技术能适应吗86

技术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怎样出现的86

汽车设计的过程87

新的车辆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93

革新为什么出现97

未来创新的可能领域100

汽车设计的技术革新107

制造工艺的进展108

提高汽车的性能110

未来创新的领导者113

竞争是将来技术进步的关键115

第5章 需求量预测119

主要论点119

轿车需求量预测125

商用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130

汽车需求的未来趋势:继续保持适度的增长132

第6章 竞争的特点135

跨国公司间的商业竞争135

政府间的政治竞争140

商业竞争战略141

产品142

生产系统149

市场布局154

对竞争者的制约157

综合竞争力的评价159

第7章 竞争力的均势161

日本汽车制造业的竞争能力162

日美欧汽车的成本比较172

生产成本与竞争178

西欧汽车制造厂商的竞争能力180

美国汽车制造厂商的竞争能力188

OECD国家以外地区的竞争能力193

次发达国家193

东方集团197

发达国家间主要的竞争失衡198

第8章 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模式200

四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模式201

汽车工业的未来结构202

新的竞争动态:在竞争中合作207

组织生产系统的新观点209

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布局213

民族汽车工业如何才能赶上来216

展望新的平衡217

第9章 适应变革的劳动制度对策219

产量与就业(1970~1981年)219

未来汽车工业就业预测223

劳资关系制度对国际竞争力的贡献225

日本的劳资关系制度225

欧美的劳资关系制度230

欧美劳资关系发展动向235

变革的压力:呈现的模式及政府的作用239

第10章 国际竞争:贸易困境244

政治与市场力量平衡:战后的趋势与反趋势244

自由贸易的追求244

反趋势——保护主义247

西方七国目前的贸易政策249

未来的汽车贸易政策255

在低增长和竞争力失衡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平衡:贸易争论257

自由贸易派的见解257

保护主义者的立场261

干涉形式265

短期的不一致与长期的共同目标269

第11章 在变革的时代里作出选择271

适应挑战271

新的平衡途径274

重要的挑战276

汽车工业有关各方的选择277

将来的展望287

附录A 参加研究活动的各国小组成员名单289

附录B 国际汽车工业政策研究讨论会与会者名单295

附录C 美、英、原联邦德国的劳资关系制度303

美国的劳资关系303

英国的劳资关系310

原联邦德国的劳资关系316

附录D 自由贸易派的立场322

问题的探讨322

评价国家对汽车工业政策的标准323

关于国家政策选择结论324

结束语331

致谢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