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 魏雷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711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1

一 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4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5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9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2

二 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时之需16

(一)社会和谐发展需要16

(二)公民现实生活需要19

三 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要21

(一)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意义22

(二)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综述24

(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进路29

第二章 公民道德概念的基本分析36

一 公民:社会的主体性存在36

(一)公民内涵37

(二)公民自由39

(三)公民社会42

二 道德:人类的共生性尺度44

(一)道德内涵45

(二)道德自我54

(三)道德标准57

三 公民道德: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59

(一)公民道德内涵59

(二)公民道德层次64

(三)公民道德选择69

第三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观念演进78

一 历史向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78

(一)从封闭性道德转向开放性道德79

(二)从一元性道德转向多元性道德81

(三)从依赖性道德转向共生性道德82

二 范式向度:从德性到德行的转型84

(一)德性论的“实质主义”84

(二)规范论的“形式主义”86

(三)德行论的“整体主义”88

三 主体向度:从政治国家到公民社会的转移91

(一)政治与道德关系考察91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厘定100

(三)和谐主义社会发展观105

第四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考量109

一 公民道德建设的阶段考察109

(一)政治优位阶段110

(二)经济优位阶段111

(三)公民优位阶段112

二 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反思114

(一)公民道德失范种种表现115

(二)公民道德建设低效原因118

(三)公民道德自我功能异化122

三 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124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125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状况133

第五章 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涵141

一 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142

(一)相对于国家的规范142

(二)相对于公民的规范144

(三)相对于集体的规范145

(四)相对于自我的规范147

(五)相对于社会的规范148

二 公民道德结构的动态分析149

(一)社会公德内涵150

(二)职业道德内涵154

(三)家庭美德内涵157

(四)个人品德内涵160

第六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认同166

一 文化认同:多元文化的价值共识167

(一)文化认同的内涵167

(二)文化认同的动力170

(三)文化认同的现实173

二 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历史源流176

(一)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177

(二)中华文化的时代意义181

三 和谐文化:公民道德的精神家园184

(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185

(二)和谐文化的思想内核193

(三)和谐文化的发展理路199

第七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设计206

一 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理性整合207

(一)德性与规范的善性融通208

(二)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融汇209

(三)东方与西方的有机融合211

二 公民道德教育层级的有序衔接213

(一)家庭教育213

(二)学校教育217

(三)单位教育223

(四)社会教育230

第八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构想239

一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社会基础241

(一)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理论依据241

(二)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取向243

(三)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51

二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观念进路257

(一)制度规范与学校德育的协调258

(二)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259

三 公民道德制度化建设的基本构想266

(一)内容法制化266

(二)制度体系化269

第九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路径279

一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280

(一)人本和谐的管理理念280

(二)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289

二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293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93

(二)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296

(三)扩大社会组织协调作用298

(四)发挥公民参与主体作用302

三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305

(一)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问题305

(二)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风险309

热门推荐